学术投稿

儿童急性前葡萄膜炎治疗体会

潘秀真;颜兴治;康肯堂;林虹

关键词:
摘要:前葡萄膜炎是葡萄膜炎中常见的一种类型,约占50%-60%,多见于中青年,致盲率较高,约占致盲病的4%-10%,占致盲眼病的第3-10位.儿童葡萄膜炎在葡萄膜炎人群中占2.2%-5.8%[1],以前葡萄膜炎多见,病因复杂,易于复发.今将我科自1997年以来诊治8例儿童前葡萄膜炎体会报告如下.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140例无痛人流止痛效果分析

    人工流产是妇科门诊常见的一种手术,由于手术简单,临床操作时多不使用麻醉.在临床工作时发现,人流患者中部分患者疼痛严重,无法配合手术的进行,严重的甚至会出现人工流产综合征,除了给患者增加痛苦外,还无形中增加了手术的风险.

    作者:梁宏峰;吴军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烧伤疤痕整形手术的护理与康复指导

    烧伤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损伤,其常见的后遗症是增生性疤痕.它不仅影响美容和发汗功能,而且生长于关节附近的增生性疤痕挛缩,可以影响关节的活动度,造成肢体功能障碍.

    作者:邢桂珍;陈红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急诊大出血手术中应用自体血液回收术的体会

    外伤大出血,往往情况紧急,出血量大,出血速度快,危及病人生命,有时备血、输血不及,难以维持有效循环,使抢救失败.我院应用自体血液回收系统回输处理术中大出血病人20例,均获成功.现报告如下.

    作者:鲁国慧;王文均;张海彤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47例临床分析

    目的:腹腔镜下治疗异位妊娠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47例病人均在完成术前准备后,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输卵管切除38例,输卵管线形切开8例,卵巢楔形切除1例.结果:腹腔镜下手术,平均住院天数32天,有1例线形切开术,术后发生持续性输卵管妊娠,有2例输卵管妊娠破裂型输卵管切除后发生继发性腹腔妊娠.结论:腹腔镜下异位妊娠手术应先吸尽盆腔积血及血块,再改头低足高位,注意术后绒毛组织收集.

    作者:张智君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扁桃体肿大致室性早搏1例

    患儿,男,8岁,因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引起扁桃体肿大入院行摘除术.查体:T37°C,BP(12/8kPa)120/80mmHg,扁桃体Ⅲ°肿大,双肺呼吸音清,心率78次/min,心音低,律不整.

    作者:刘萍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总结我科20年来肝癌介入治疗进展

    肝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恶性肿瘤,90%左右的中晚期肝癌无外科手术指征,且手术切除病例的1年生存率仅为28%,对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的治疗方法很多,但疗效并不都令人满意.

    作者:孙青;申德林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液氮冷冻治疗角膜血管翳随访观察

    采用-196°C液氮浸泡的冷冻头,直接冷冻角膜缘或角膜15-18秒,治疗角膜血管翳2-3次,2-3疗程,除结膜水肿外,无其它不良反应,总有效率70.40%,方法简捷,便于接受.

    作者:吴坤林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产科三联针致过敏3例

    静脉注射50%GS 40ml+VitC2.0+VitK120mg致过敏反应3例:此三联针在产科临床使用中很少发生不良反应,我院从2000年10月-2002年8月共发生过敏反应3例.患者均为青年女性,孕足月,皆因胎心变化给予静推三联,静推5-10ml后,患者出现胸闷、憋气,注射局部有痒感,压之不褪色.

    作者:初秀红;黄国红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高氧对脑组织的影响

    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依赖于氧供应的正常,减少或增加氧供应达到一定的程度,都会引起机体的各种生理性或病理性反应.随着高压氧医学和生理学研究的发展,氧对机体影响的研究已引起更多的重视.

    作者:韩玉霞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家居癌痛患者应用三阶梯止痛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晚期家居癌痛病人应用三阶梯止痛疗效观察及护理问题.方法:采取宁养服务模式,由宁养院医生、护士对病人进行疼痛评估后,按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实施规范化、个体化的疼痛处理,定期随访、电话跟踪,调整用药,对产生的副作用及时预防处理.结果:335例接受止痛治疗的晚期家居癌痛病人296例得到缓解,有效率达88.36%.用药过程中,除恶心呕吐、便秘、眩晕、嗜睡为主要副作用外,未发现服药后血压变化、呼吸抑制及药物依赖性成瘾.结论:对晚期家居癌痛患者提供三阶梯止痛治疗,能达到有效止痛效果,提高了生存质量,延长了生存时间,受到了病人、家属、社会的赞扬,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作者:王京娥;刘丛笑;熊建萍;李艳如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颅脑损伤并发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的临床诊治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并发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Hyperosmolar Nonketotic Diabetic Coma,HNDC)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新桥医院1999年8月-2002年8月收治因颅脑损伤致HNDC患者12例,男8例,女4例,通过静脉补给生理盐水、经胃管注入温开水以及小剂量速效胰岛素持续静滴3条主要途径,并根据血电解质、血浆渗透压、血糖、尿糖等检测结果及时调整补液种类及速度.结果:4例2-3d清醒,2例5d清醒,4例虽HNDC病情恢复,但因颅脑损伤较重于14 21d清醒,1例合并肺内感染死亡,1例因血浆渗透压未控制死亡.结论:HNDC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确诊;小剂量速效胰岛素持续静滴可使血糖稳定下降,胃管内注水结合静脉补给生理盐水有助于高渗状态的恢复.

    作者:宋业纯;杨辉;张可成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医患互动,共同防治哮喘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心身疾患,多数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恐惧、自卑等心理障碍.且因长期患病,使患者对医务人员缺乏信任,对治疗失去信心.

    作者:魏春华;沈虹瑛;杜继斌;李晓杰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羊水污染与新生儿窒息-附118例分析

    羊水污染在分娩过程中较为多见,为了进一步探讨羊水污染的临床意义,本文观察了118例羊水污染与新生儿室息的关系.

    作者:付丽君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18例严重烧伤合并严重酸中毒

    严重烧伤病人合并严重酸中毒容易被医生在临床上忽视.吸入性损伤,延迟复苏,创面长期不愈,感染以及长时间的胃肠外高营养支持都是出现酸中毒的重要因素.我院自1997年-2002年收治47例严重烧伤患者,在进行常规诊治过程中,常规作血气分析检查,发现有18例患者并发严重的酸中毒.故对其危害因素、诊断及治疗分析如下.

    作者:赵东旭;李培富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流行性出血热并肾性尿崩症高血糖症1例

    患者,男,29岁,因发热,头痛1周,腹痛、腹胀少尿1天于2002年4月26日12时30分就诊入院.患者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9-41℃.

    作者:刘桂春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微量肉汤稀释药敏板中药物稳定性观察

    目的:了解临床常用几种抗菌药物在-20℃保存的微量肉汤稀释药敏板中的稳定性,以提高药敏结果的准确性.方法:以大肠埃希菌ATCC25922和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两个标准菌株对贮存于-20°C条件下的微量稀释药敏反应板进行质量控制.ATCC25922测试氨苄西林、头孢噻吩、头孢唑啉、复方新诺明和呋喃妥因这5种抗菌药物.ATCC27853测试哌拉西林、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头孢曲松、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四环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头孢哌酮/舒巴坦(舒谱深).结果:亚胺培南是活性降低明显的药物,其速度是约每2周活性降低一半.其余测试药物至少12周内稳定.K-B法结果稳定且未失控.结论:亚胺培南在-20°C条件下贮存的微量稀释药敏板上随时间的延长活性减低十分明显.微量稀释药敏法的质量控制必须得到加强.

    作者:张敏;张秀琴;张茉莉;郝少丽;张迎春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罗哌卡因、布比卡因复合吗啡、氟哌利多术后硬膜外镇痛对运动和肠蠕动恢复影响比较

    罗哌卡因作为一种新型长效酰胺类、纯左旋异构体局麻药,此项研究应用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吗啡、氟哌利多和布比卡因复合吗啡、氟哌利多在剖宫产术后镇痛完全情况下,观察比较病人运动阻滞和肠蠕动功能恢复情况。

    作者:李春伟;崔春玲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腹横切口不缝合腹膜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

    经腹子宫切除是治疗妇科疾病的常用手术,我院为了减少手术并发症,使病人术后恢复好,从2000年5月将原脐耻间纵形切口的传统式子宫切除术进行了改进,采用腹部横直切口,钝性分离,集束法处理子宫韧带、筋膜内脱袖式切除子宫,不处理主韧带和宫骶韧带、不缝合腹膜、皮内缝合皮肤的术式,并与同期2000年5月以前采用传统术式切除子宫的50例病人作为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樊必敏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PowerPoint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近年来,学校配置了多媒体教学系统,我们利用PowerPoint制作辅助教学课件,逐渐摸索出一些经验,与大家交流,共享.

    作者:朱景丽;杨运波;孙娇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边缘系统胶质瘤

    目的:探讨边缘系统胶质瘤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边缘系统胶质瘤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8例边缘系统胶质瘤患者以癫痫发作(75%)为其临床特点.MRI扫描T1W呈低信号影,T2W为高信号影,有强化效应.显微镜下肿瘤全切率57%,恢复良好率84%,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应用高分辨率CT或MRI可显示边缘系统胶质瘤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郭世文;刘万山;何百祥;张晓东;姜海涛;王拓;刘守勋 刊期: 2003年第13期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