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语言在临床护理中的作用

邹玉珍

关键词:语言, 临床护理, 作用
摘要:良好的语言,有利于疾病的康复,不良的语言,易致疾病的恶化.因此,作为一名护士,在临床护理中应注重自身的语言修养,从而,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的不良反应及治疗的基本原则

    中药不良反应的定义是:临床上为治疗目的而发挥的作用称为治疗作用,而与治疗无关且不利于病人的作用称为不良反应.中药不良反应依据中药药性,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不良反应出现的程度,病理机制等分为副作用、毒性反应、过敏反应、致癌和致畸作用等.

    作者:宋秀梅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镍钛-聚髌器在严重粉碎髌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镍钛-聚髌器(NT-PC)治疗严重粉碎髌骨骨折的疗效及意义.方法本组123例,均为严重粉碎骨折,经镍钛-聚髌器内固定.术后随访并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判.结果随访8-24个月,骨折愈合率100.0%.术后4-12周,平均7.4周膝关节伸、屈可达健侧水平.膝关节功能恢复评定优104例,良11例,可8例,临床优良率93.5%.结论镍钛-聚髌器用于严重粉碎髌骨骨折的治疗,避免了髌骨部分或全部切除,大限度保存膝关节功能,是目前一理想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傅青格;张春才;许硕贵;苏佳灿;高堂成;万岷;王冠军;王家林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p19和MDM2蛋白在神经胶质瘤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p19和MDM2基因在神经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本实验应用敏感而特异的免疫组化S-P法,对66例神经胶质瘤中的p19和MDM2蛋白进行检测,应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19蛋白在神经胶质瘤Ⅰ级阳性率为57.89%,Ⅱ级阳性率为26.92%,Ⅲ-Ⅳ级阳性率4.76%,各级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M2蛋白在神经胶质瘤Ⅰ级阳性率为5.26%,Ⅱ级阳性率为30.77%,Ⅲ-Ⅳ级阳性率66.67%,各级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9和MDM2的阳性表达呈负相关性.结论p19和MDM2基因可能参与了神经胶质瘤的发生发展过程,其蛋白的检测有可能作为判定其恶性程度的一个辅助指标.

    作者:梁君;张久伟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克林澳治疗脑梗死40例疗效观察

    克林澳(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是一种新型心脑血管治疗药物,具有独特的内源性腺苷增效及弱钙离子阻滞的双重作用,可选择性作用于血管平滑肌,扩张脑血管,改善循环及营养,保护脑细胞,具有双重作用机制,而且克林澳在发挥作用的同时并不影响血压及脉搏.为客观评价克林澳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我们采用北京四环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克林澳治疗急性脑梗死40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毛丽君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静脉留置针在儿科病房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探讨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我科自1998年10月开展这项技术以来,受到护理工作者和病人家属的承认和欢迎,从而克服了静脉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改善了护患关系,也降低了护士的工作量.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玉臻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外治法在中医皮肤科的临床应用

    外治法特别是中药外治法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外治法在中医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具有悠久的历史,并以其独特的方法和神奇的疗效,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医药学,成为中医临床医学的一棵奇葩.

    作者:李晓君;李永明;张财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创伤性脊髓损伤与细胞凋亡

    细胞调亡(apoptosis)亦称为程序细胞死亡,是机体在自身基因控制下的细胞有序死亡方式,它参与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且细胞凋亡的研究已成为生命科学研究前沿活跃的领域[1,2].近年来大量、深入地研究创伤性脊髓损伤与细胞凋亡的发生情况及其机制,对法医检案和临床诊断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者:封宇;阎军;刘云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潘妥洛克治疗消化性溃疡45例疗效观察

    目的总结潘妥洛克对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5例典型的消化性溃疡病例,其中胃溃疡15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0例,应用潘妥洛克40mg,1次/d,于早餐前30min口服,治疗两周后,复查胃镜1次,如溃疡愈合,停药观察,如溃疡未愈合,继续服药2周,再复查胃镜,记录病情变化.结果15例胃溃疡患者中10例患者中上腹疼痛消失,痊愈10例,显效4例,无效1例.30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中,中上腹疼痛消失的患者有25例,痊愈26例,显效3例,无效1例.结论潘妥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可迅速缓解症状,治愈率高.

    作者:丁丽楠;李琳琳;张秀峰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金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急性喉炎的疗效观察

    通过对310例急性喉炎患者包括急性声门上喉炎及小儿急性喉炎实施金霉素加地塞米松鸭嘴雾化吸入,表明:急性喉炎在严格控制感染的前提下,局部应用金霉素联合地塞米松雾化吸入,可明显减轻症状,缩短病程,效果显着.

    作者:李会琴;张惠荣;孙发珍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在预测妊娠41周后宫颈成熟度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宫颈分泌物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在预测妊娠41周后宫颈成熟度中的价值.方法对68例妊娠41周后孕妇宫颈分泌物中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进行定性测定,同时作宫颈Bishop评分.结果IGFBP-1阳性率与宫颈成熟度呈正相关;比较宫颈评分≥7分与≤6分孕妇的IGFBP-1阳性率,差异显著.结论定性测定宫颈分泌物IGFBP-1能准确地判定宫颈成熟度,对妊娠41周后分娩方式的选择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作者:李晖;何援利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语言在临床护理中的作用

    良好的语言,有利于疾病的康复,不良的语言,易致疾病的恶化.因此,作为一名护士,在临床护理中应注重自身的语言修养,从而,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作者:邹玉珍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急性有机磷中毒的反跳与防治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是急诊科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属于各类急性中毒之首,大部分中毒者通过彻底消除毒物,防止继续吸收,早期足量使用抗胆碱能药物和胆碱酯酶复能剂及对症治疗都能达到好的救治效果.但部分患者因多种原因在症状缓解的恢复期出现病情急剧恶化,甚至死亡,即所谓的反跳现象.其特点是前驱症状不典型,进展快,病情危重,治疗棘手易死亡.因此积极防治其反跳是救治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本文回顾分析31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反跳病历资料,总结出以下几点防治体会,供从事急诊救治的同仁参考.

    作者:吴燕;祖亚娟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腹泻356例临床分析

    婴幼儿腹泻是小儿时期常见病之一.我院儿科于1998年4月-2003年5月采用加味葛根芩连汤配合液体疗法治疗婴幼儿腹泻(湿热型泄泻)356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汪晓锁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前置胎盘126例分析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的类型、阴道出血状况与妊娠结局的关系;前置胎盘的常见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1996年-2000年5年间在我院分娩的126例前置胎盘,对其临床表现及妊娠结局做回顾性分析.结果前置胎盘发生率为1.13%.其中,有人流及清宫史者85例,占67.5%,平均人流清宫次1.17次,平均孕次2.65次,平均产次1.49次,均高于同期胎盘位置正常者.前置胎盘组中早产56例,占44.4%,新生儿体重小于2500g者39例,占31.0%,围产儿死亡17例,产后大出血20例,剖宫产120例,均明显高于胎盘位置正常者.前置胎盘重度组初次出血时间及诊断时孕周均明显小于轻度组,有产前出血者其诊断及分娩时孕周显著低于无出血者.结论前置胎盘与多次流产、分娩有关,妊娠结局有很大差异.以剖宫产为主要分娩方式.

    作者:易念华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博乐市幼儿园儿童患龋齿情况调查

    龋齿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口腔疾病,为了解我市幼儿龋齿情况,探索龋齿的患病主要原因,为防止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2003年5月对博乐市2所幼儿园共1360例幼儿进行了龋齿检查.

    作者:吴英花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刍议21世纪护士长应具备的意识

    随着中国加入WTO,医疗体制将与国际接轨.经济要发展,社会要进步,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后,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作为病区护士长如何充分发挥管理效能,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属.笔者在十多年的护理管生涯中,不断探索,逐渐形成了10种意识,促进了管理绩效的提高.现归纳如下,以便和护理管理同仁商榷.

    作者:蓝秀英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脑膜瘤VEGF和CD31表达与瘤周水肿的关系

    目的探讨脑膜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CD31微血管计数与瘤周水肿(PTBE)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膜瘤术后59例石蜡切片VEGF表达,CD31微血管计数以及根据肿瘤术前MRI和/或CT片计算瘤周水肿指数.结果分析结果显示:VEGF和CD31的表达正相关且与PTBE密切相关(P<0.05).结论脑膜瘤VEGF表达在微血管形成与瘤周水肿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吴启华;钟志光;罗坚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自制双套管在肛肠患者中的应用

    肛门直肠括约肌在正常情况下处于收缩状态,肛肠科病员手术后,常常因肛门疼痛,肛周填塞纱布等原因而导致肛门排气困难,引起腹胀,传统方法是采用肛管排气,而肛管大多质地较硬,插管时易引起出血,加重疼痛,给病员造成极大的痛苦.我科设计了一种双套管应用于肛肠患者,并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玉英;曲华;郭翠荣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葛根素注射液与6种药物配伍的稳定性考察

    目的研究葛根素注射液与临床6种常用药物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考察了葛根素注射液与6种药物配伍后的含量变化,并观察了其外观和pH的变化.结果在室温下各配伍液在0-4h内,外观、pH没有明显改变,含量稳定.结论葛根素注射液与6种药物可以配伍应用.

    作者:刘杰;陈作忠;赵东坤;赵群;司继刚 刊期: 2004年第14期

  • 一次性硅胶导尿管在保留灌肠中的应用

    保留灌肠是治疗结肠炎的重要方法之一,在临床实践中,教科书上介绍的传统灌肠方法,有时病人会出现刚刚灌肠完毕,就产生便意,药物随排便一同排泄影响疗效,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发现用16-18号硅胶导尿管代替肛管,既可以增加插入深度,增加药物保留时间,又能减少对直肠黏膜的刺激与损伤,有利于提高药物疗效与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董洪荣 刊期: 2004年第14期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