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癌症患者疼痛的心理护理

田延秋;于玲艳

关键词:
摘要:老年癌症患者由于疼痛加之躯体功能明显下降,因此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往往较差,常伴有性格行为的改变.①在心理护理中,重视与患者做好心理沟通,尊重、关心、同情他们,增加一份心理满足和精神安慰.②将心理护理应用于个性护理,对病人的多种心理状态采用不同的心理疏导法,培养患者良好而又稳定的情绪,提高个体疼阈.③采用良性暗示方法,分散注意力,淡化疼痛意识.④重视社会支持作用,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和精神压力.⑤指导癌症患者合理使用止痛药,来提高生活质量.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食管贲门癌术后近期并发症的诊治体会

    目的总结分析食管、贲门癌术后近期的并发症及其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我院1997年-2003年底,行食管、贲门癌246例,术后30天内的主要并发症.结果术后30天内的主要并发症有肺部并发症,吻合口瘘,术后胸腔感染,乳糜胸及上消化道出血等.结论食管、贲门癌术式虽为普通,但并发症多,手术风险大,严格手术特征,规范手术操作,加强术后观察,抗感染及营养支持,以减少并发症.

    作者:钟金龙;钮海弟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低体重早产儿的护理

    我院自2001年-2003年共收治低体重早产儿50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芦艳丽;许雁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帮助实习医生走好第一步

    对于即将毕业从事医学临床工作的医学生来说,除了白衣天使的神圣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外,如何与患者沟通,如何在短时间内适应临床工作,取得患者的信任是困惑他们的首要问题.重要的是正确认识并处理好医患关系.医患关系是医疗人际关系中主要的一种关系,是以医疗职业为基础、以道德为核心、以医师法及医院各项规章制度为依据,并在医疗实践活动中产生与发展的一种人际关系.实习医生是医疗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必然要面临与病人交流沟通的问题.

    作者:杨雍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体会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中医称消渴)常见并发症之一,如不及时诊治,易导致慢性肾功能不全,甚至尿毒症,是糖尿病死亡的重要原因.我们应用中西医结合即糖适平加中医辨证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疗效满意.现将2例报道如下.

    作者:赵小平;吴长富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婴幼儿腹泻的观察体会

    婴幼儿腹泻是多种原因引起的综合征,为两岁以下小儿常见病.婴幼儿腹泻的临床表现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呕吐、腹泻,严重者可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在其治疗过程中,周密细致地观察是提高疗效的重要一环,观察鉴别某些非婴幼儿腹泻,如肠套叠、肠梗阻、细菌性痢疾等也十分重要.

    作者:王连英;刘杰;王传红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骨密度改变的初步探讨

    目的初步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视网膜病变患者骨密度(BMD)变化的特点.方法应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定56例T2DM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DR组),60例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T2DM患者(NDR组)和58例正常人(对照组)股骨近端Neck、Trock、Ward三角及正位腰椎BMD,并检测血清BGP、Ca、P、PTH及尿Crosslaps/Cr水平.结果DR组的股骨近端BMD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和NDR组,差异显著(P<0.05,P<0.01),而股骨近端BMD在NDR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正位腰椎各部位BMD在DR组BMD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及NDR组(P<0.05).血清BGP在DR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在DR组与NDR组差异无显著性;血清PTH、P在DR组显著高于NDR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P<0.01),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者的股骨近端BMD水平显著低于无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者和正常人群,而腰椎各部位BMD水平则与之相反.

    作者:周一军;张锦;李莉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人胰岛素过敏3例报道

    1病例报告病例1:患者,女,65岁,糖尿病病史6-7年,因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理想而于2001年改胰岛素治疗.开始使用猪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尚可,使用约20天后,每次于注射部位出现红肿,且红肿逐渐增大,因不能耐受改优泌林70/30皮下注射,但注射部位仍出现红肿硬结,只是红肿及硬结较使用猪胰岛素明显减小,患者能坚持使用,血糖控制较理想.2002年5月患者自行停用胰岛素,改口服降糖药治疗1个月,因血糖控制不理想而重新使用优泌林70/30治疗,但发现红肿及硬结进一步缩小,但未消失,血糖恢复至较理想水平.

    作者:蒋克春;饶亚平;庞春梅;王爱萍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混合痔手术常规切断肛门内括约肌36例分析

    1临床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36例,男16例,女20例.年龄35-72岁,平均42.5岁.病史5年-26年,平均13年.一次性痔体剥扎数目:1-3处者23例,处者10例,环状混合痔分段结扎3例.

    作者:牟旭英;冯彦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供应室工作人员防护措施的探讨

    加强供应室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对预防医院感染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工作中工作人员实施标准防护措施,加强自身防护,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

    作者:徐建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血清CRP升高影响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升高的影响因素及其对患者近、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87例行介入治疗后的冠心病患者分别在术后6h、12h、 24h、48h、72h查血清C-反应蛋白.结果187例患者入组,其中CRP升高者84例(44.9%),升高的幅度为正常值的2到4倍.在PTCA+支架组与直接支架组,B、C型病变组与A型病变组,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以及心绞痛组与心肌梗死组比较,发现前组CRP明显升高,随访12±3个月CRP升高组患者心脏事件与CRP未升高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致CRP升高,升高组近、中期心脏事件未明显增加.

    作者:王德昭;付贵琴;刘晓华;王伟民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颈动脉加压注射治疗早期脑血栓28例体会

    2001年以来,笔者采用颈动脉加压注射治疗早期颈内动脉系统缺血性脑血管病28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超;赵双成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分级综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分级综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66例听力损失程度不同,病程长短不同的突聋患者采用以凯时注射液为主药,以扩血管、神经营养药为辅药分级综合治疗突聋,治疗前后行听力学检查对照.结果病程小于2周内的轻中重度耳聋患者其有效率达97.67%(42/43);病程大于2周-3个月的其有效率为92.31(12/13);病程大于3个月以上的其有效率为50.00%(5/10),总有效率89.39%(59/66).结论根据突聋的病程长短和听力损失的程度来调节用药的剂量和联合用药方法治疗突聋,具有临床意义,它不但对起病短的突聋有效,而且对病程长的突聋亦有效.

    作者:邹苑斌;黄健男;刘庆好;郑明奋;傅向军;彭树文;刘玲中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20例肢体皮肤撕脱伤的治疗体会

    皮肤撕脱伤是严重而复杂的创伤,可致皮肤坏死,感染甚至危及生命.晚期可形成慢性溃疡或瘢痕挛缩,严重影响外观和功能.我院近3年来收治20例肢体皮肤撕脱伤,采用不同方法修复创面,效果较为满意.

    作者:栾芳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自发性食管破裂的诊治

    目的重视自发性食管破裂的早期诊断,探讨其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外科处理的15例自发性食管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经胸部平片,胸腔穿刺,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确诊.发病至确诊时间平均4.9天.保守治疗4例,死亡率50.0%.修补手术9例,修补处漏发生率33.3%.其中延迟修补4例,全部成功.食管切除胃食管吻合术2例.手术组死亡率18.2%.结论呕吐病史和胸腔穿刺及上消化道造影等检查可明确诊断.早期及时手术修补是治疗首选,延时诊断者经保守治疗后延期修补是安全有效的.手术强调分层修补,组织加固.

    作者:王振捷;于洪泉;任华;刘洪生;马浩;芮志良;张志庸;李泽坚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医院感染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

    随着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全面质量管理已列入医院系统管理及内涵建设的首要地位,而影响医疗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医院感染问题.我国从80年代以来,医院感染管理得到了各级领导及医务人员的重视,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医院感染的管理控制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在基层医院中尤为明显.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提出粗浅的看法,以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

    作者:贺胜名;陈晚连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急性脑血管病早期康复的临床研究

    脑血管病是我国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由于诊断和治疗水平的提高,脑血管病的死亡率有所下降,但致残率仍居高不下.本文研究目的是论证开展急性脑血管病早期康复者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水平提高,且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

    作者:何琴风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中药治疗习惯性流产64例

    自1995年1月以来,我们采用中药煎剂治疗习惯性流产64例,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玉芹;周淑珍;栾兆科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1例阴茎异常勃起的治疗及护理

    阴茎异常勃起是一种病理性勃起状态,是泌尿外科的急症之一,临床上很少见到;可发生于任何时候包括勃起功能障碍患者,如果防治措施得当,可减少患者的痛苦;本文通过对此病治疗及护理的观察,尤其是对心理护理的观察,取得了一些好的经验,为今后工作遇到这种病弥补了一些空白;同时,也使泌尿外科各类病种的护理更加完善,取得更进一步专科护理发展.

    作者:张欣;杨薇;王雪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老年癌症患者疼痛的心理护理

    老年癌症患者由于疼痛加之躯体功能明显下降,因此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往往较差,常伴有性格行为的改变.①在心理护理中,重视与患者做好心理沟通,尊重、关心、同情他们,增加一份心理满足和精神安慰.②将心理护理应用于个性护理,对病人的多种心理状态采用不同的心理疏导法,培养患者良好而又稳定的情绪,提高个体疼阈.③采用良性暗示方法,分散注意力,淡化疼痛意识.④重视社会支持作用,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和精神压力.⑤指导癌症患者合理使用止痛药,来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田延秋;于玲艳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食管癌术后纵隔转移灶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食道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而手术切除能达到完全治愈的仅占小部分,大多数在术后1年内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Ⅰ、Ⅱ期食管癌手术后纵隔、瘤床失败率可达26.4%,晚期则更高.[1]这主要归因于瘤床有病灶残存或在手术治疗时已有全身微小转移.而食管癌根治术后常见转移部位就是上纵隔的左右气管旁,位置深且隐藏,无法再次手术.用全身化疗,放疗,止痛药来缓慢症状,效果不佳,生存质量差,生存期短.因此食管癌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治疗问题一直是临床医师较困惑的难题,近几年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SRT)技术在纵隔转移灶的治疗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显著的疗效.笔者自1999年3月-2002年3月,收集我院利用X线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食道癌术后纵隔淋巴转移患者45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诚忠;夏炎春;华海燕 刊期: 2004年第13期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