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分级综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分析

邹苑斌;黄健男;刘庆好;郑明奋;傅向军;彭树文;刘玲中

关键词:突发性聋, 分级, 联合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分级综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66例听力损失程度不同,病程长短不同的突聋患者采用以凯时注射液为主药,以扩血管、神经营养药为辅药分级综合治疗突聋,治疗前后行听力学检查对照.结果病程小于2周内的轻中重度耳聋患者其有效率达97.67%(42/43);病程大于2周-3个月的其有效率为92.31(12/13);病程大于3个月以上的其有效率为50.00%(5/10),总有效率89.39%(59/66).结论根据突聋的病程长短和听力损失的程度来调节用药的剂量和联合用药方法治疗突聋,具有临床意义,它不但对起病短的突聋有效,而且对病程长的突聋亦有效.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核素内照射治疗在PTCA术后预防血管再狭窄的研究现状

    1997年Grentzing[1]成功地完成第一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angioplasty,PTCA),结束了只有心外科医生才能进行诸如冠状动脉搭桥术等血运重建术的历史.心血管介入治疗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重要而有效的手段之一.但无论是搭桥术抑或是血管扩张术,术后血液通畅的血管有可能慢慢再变窄,甚至淤塞.在21世纪,血管内再狭窄仍然是困扰心血管介入治疗一大难题.血管内近距离放射治疗预防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是近年来一项尖端课题,且迅速发展成为一门崭新的学科-血管内近距离放射治疗学.

    作者:閤谦;徐亮春;崔斌;孔令山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帮助实习医生走好第一步

    对于即将毕业从事医学临床工作的医学生来说,除了白衣天使的神圣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外,如何与患者沟通,如何在短时间内适应临床工作,取得患者的信任是困惑他们的首要问题.重要的是正确认识并处理好医患关系.医患关系是医疗人际关系中主要的一种关系,是以医疗职业为基础、以道德为核心、以医师法及医院各项规章制度为依据,并在医疗实践活动中产生与发展的一种人际关系.实习医生是医疗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必然要面临与病人交流沟通的问题.

    作者:杨雍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婴幼儿腹泻的观察体会

    婴幼儿腹泻是多种原因引起的综合征,为两岁以下小儿常见病.婴幼儿腹泻的临床表现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呕吐、腹泻,严重者可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在其治疗过程中,周密细致地观察是提高疗效的重要一环,观察鉴别某些非婴幼儿腹泻,如肠套叠、肠梗阻、细菌性痢疾等也十分重要.

    作者:王连英;刘杰;王传红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老年人牙科畏惧症的心理治疗

    为了减少老年人牙科畏惧症的产生,针对老年人的心理、生理特点,笔者6年来采取了一列系心理治疗老年人牙科畏惧症措施与体会,牙科畏惧症是口腔科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的.

    作者:曹珊萍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自发性食管破裂的诊治

    目的重视自发性食管破裂的早期诊断,探讨其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外科处理的15例自发性食管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经胸部平片,胸腔穿刺,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确诊.发病至确诊时间平均4.9天.保守治疗4例,死亡率50.0%.修补手术9例,修补处漏发生率33.3%.其中延迟修补4例,全部成功.食管切除胃食管吻合术2例.手术组死亡率18.2%.结论呕吐病史和胸腔穿刺及上消化道造影等检查可明确诊断.早期及时手术修补是治疗首选,延时诊断者经保守治疗后延期修补是安全有效的.手术强调分层修补,组织加固.

    作者:王振捷;于洪泉;任华;刘洪生;马浩;芮志良;张志庸;李泽坚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空气压缩雾化泵的临床应用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吸入疗法也成为预防及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主要原因是吸入药物可直接达到肺部起效快疗效好.如果使用专门的雾化吸入机进行治疗可以达到满意的效果.空气压缩雾化泵的出现给我们带来了很大便利,它是使用专门的装置将药物溶解雾化成为细小的雾粒这些雾粒悬浮于气体中随着病人的吸气过程进入呼吸道和肺部并沉积达到治疗目的方法:①操作前洗净双手将配好雾化液放于喷雾器的药皿中;②安装喷雾器将进气活瓣盖在喷雾器顶端连接口含嘴;③打开电源开关按下出雾钮即可喷雾,患者在吸气中间按下控制钮减少药物浪费,对于不习惯的患者不可锁定按钮使其处于持续状态此时可使活瓣系统效率提高减少药物浪费.

    作者:李香平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拔牙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原因

    目的研究拔牙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原因.方法统计360例拔牙病例,总结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和临床症状.结果41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其中拔牙后出血22例,术后疼痛肿胀7例,干槽症6例,血肿3例,邻牙松动3例.结论拔牙术后并发症多与局部解剖结构变化或异常有关,其次与术者操作不当有关.

    作者:赵新;海角;张晓静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JT-Ⅰ型冷冻手术治疗机在胸科手术中的应用

    1概述JT-Ⅰ型冷冻手术治疗机(以下简称冷冻治疗机),主要用于人体组织的冷却、冻结,在胸科手术中主要用于肋间神经冷冻.在各类外科手术中,开胸术是术后为疼痛的手术之一,造成术后疼痛的原因是切口创伤、肋间肌肉和韧带的拉伤以及胸腔引流管刺激胸膜等,术后疼痛直接影响呼吸运动和咳嗽排痰、干扰呼吸生理,导致呼吸道分泌物潴留,严重者会引起肺炎,肺不张,胸腔积液、胸腔感染等术后并发症,良好的术后镇痛可以改善患者术后肺功能和减少相关术后并发症,提高围术期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米智慧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基层医院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治疗探讨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在人们生产、生活中屡有发生,是由含碳物质燃烧不完全产生的一氧化碳气体被人体大量吸收所致的一种理化性疾病.特别是居住在偏僻落后、生活条件差,文化素质低的山区群众更易发生.因此一旦出现多人重度一氧化碳中毒,往往受医疗,交通等条件的制约,使患者得不到及时抢救治疗,导致死亡率高,后遗症多.我院在无高压氧舱等治疗条件下,从2001年10月-2003年10月共收治中、重度一氧化碳中毒40例,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有关治疗探讨报告如下.

    作者:贺登武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体会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中医称消渴)常见并发症之一,如不及时诊治,易导致慢性肾功能不全,甚至尿毒症,是糖尿病死亡的重要原因.我们应用中西医结合即糖适平加中医辨证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疗效满意.现将2例报道如下.

    作者:赵小平;吴长富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IGF-IR表达与乳腺癌细胞放射抗拒的相关性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Insuli-like growth factor-Ⅰ receptor,IGF-IR)是一种与乳腺癌有着牵连而又普遍存在的多功能的酪氨酸激酶[1].据有关研究提示IGF-IR表达可能与乳腺癌细胞的放射抗拒性有一定的相关性.RR者就IGF-IR表达与乳腺癌的放射抗拒性的关系综述如下.

    作者:何振宇;管迅行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DHS附加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

    目的观察DHS附加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0年6月-2003年10月采用DHS附加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32例,尽量解剖复位,骨块螺钉固定,明显骨质缺损取髂骨植骨.按黄公怡评定标准对术后疗效进行评定,结果随访时间4-27个月,平均13个月,32例中优良30例,差2例,优良率93.75%.结论DHS附加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能加强内固定的稳定性,有利于骨折愈合.

    作者:廖劲松;方玉树;卢世魁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静滴γ-氨酪酸治疗药物中毒昏迷抽搐二例报告

    例1,女,7岁,服雷米封200片(10g)后深度昏迷伴频繁全身抽搐4h入院.血压12.0/8.0kPa,呼吸16次/分.虽经支持疗法及维生素B6静滴未控制,在血压、呼吸监测下静滴γ-氨酪酸(GABA)4.0g,约2h后发作终止.停药后4h又出现大肌群颤动,又给予第二剂量GABA滴注.经综合治疗后78h瞳孔反射恢复,6h神志清醒,0天痊愈出院.

    作者:史俊霞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脐静脉推注催产素在第三产程中的应用

    我院从2001年1月-10月对84例自然分娩的产妇采取了脐静脉推注催产素,缩短第三产程,预防产后出血收到良好效果.

    作者:姚莉;田雪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良性前列腺增生摘除术的护理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老年男性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平均寿命的延长,BPH发展成为泌尿外科常见病之一.摘除增生前列腺成为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那么对于此患者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也就尤为重要.1临床资料我科从1999年-2003年,手术经膀胱摘除肥大前列腺208例,年龄50-78岁,平均住院15天.术后发生低血容量1例,拔除尿管出现排尿不畅7例.

    作者:程卫华;王军玲;伍小宁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整体护理在人工全髋关节转换中的应用

    整体护理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主要措施为:①术前护理、心理康复指导;②术前康复训练(体位指导、引体向上运动、床上排大小便、下肢肌锻炼方法、关节活动训练、正确使用拐杖);③术后护理:术后康复护理、床上功能锻炼、离床功能锻炼;④出院指导:自行上下床及体位肌肉和关节活动训练、日常活动.

    作者:王晓玲;邹瑞丽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人胰岛素过敏3例报道

    1病例报告病例1:患者,女,65岁,糖尿病病史6-7年,因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理想而于2001年改胰岛素治疗.开始使用猪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尚可,使用约20天后,每次于注射部位出现红肿,且红肿逐渐增大,因不能耐受改优泌林70/30皮下注射,但注射部位仍出现红肿硬结,只是红肿及硬结较使用猪胰岛素明显减小,患者能坚持使用,血糖控制较理想.2002年5月患者自行停用胰岛素,改口服降糖药治疗1个月,因血糖控制不理想而重新使用优泌林70/30治疗,但发现红肿及硬结进一步缩小,但未消失,血糖恢复至较理想水平.

    作者:蒋克春;饶亚平;庞春梅;王爱萍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9例临床分析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Rostral basilar Artery Syndrome,RBAS)是因基底动脉尖部位血液循环障碍所引起的一组综合症,临床上较罕见,现将近年我二院收治的9例作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李明坤;李东贤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医院感染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

    随着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全面质量管理已列入医院系统管理及内涵建设的首要地位,而影响医疗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医院感染问题.我国从80年代以来,医院感染管理得到了各级领导及医务人员的重视,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医院感染的管理控制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在基层医院中尤为明显.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提出粗浅的看法,以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

    作者:贺胜名;陈晚连 刊期: 2004年第13期

  •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血清CRP升高影响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升高的影响因素及其对患者近、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87例行介入治疗后的冠心病患者分别在术后6h、12h、 24h、48h、72h查血清C-反应蛋白.结果187例患者入组,其中CRP升高者84例(44.9%),升高的幅度为正常值的2到4倍.在PTCA+支架组与直接支架组,B、C型病变组与A型病变组,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以及心绞痛组与心肌梗死组比较,发现前组CRP明显升高,随访12±3个月CRP升高组患者心脏事件与CRP未升高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致CRP升高,升高组近、中期心脏事件未明显增加.

    作者:王德昭;付贵琴;刘晓华;王伟民 刊期: 2004年第13期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