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同明;宋念东;宋艳梅;冯志博
目的对获得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大鼠的海马结构和颞叶皮质内一氧化氮合酶(NOS)免疫阳性神经元系统的观察,为一氧化氮(NO)在学习记忆活动中的作用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以经水迷宫训练获得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的大鼠为模型组,建立游水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3组大鼠海马和颞叶的NOS阳性神经元的形态学特征及测定免疫反应阳性产物的光密度值(OD).结果 (1)NOS阳性神经元在3组大鼠海马和颞叶呈散在分布.在海马CA1、CA2、CA3、CA4及龄状回(DG)都有少量分布,颞叶以Ⅱ、Ⅲ、Ⅴ、Ⅵ层分布为主.神经元胞体形态有锥体形,圆形或椭圆形,梭形3种.(2)模型组大鼠海马和颞叶皮质NOS阳性神经元较对照组明显增多.(3)其免疫反应阳性产物的OD值也较对照组明显增大.结论 NOS阳性神经元形态发生了可塑性变化,参与了学习记忆.
作者:王芳;宿宝贵;潘三强;韩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昆明小鼠是否具有大脑动脉环(Willis环)结构.方法结扎昆明小鼠双侧颈总动脉,经升主动脉灌注甲苯胺蓝,观察脑染色区域.结扎双侧颈总动脉4、7和10 min,存活48 h后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Caspase-3的表达.结果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后,双侧大脑半球未染色,而小脑、脑干染色,双侧海马冠状切面均未染色,而对照组全脑染色.结扎双侧颈总动脉10 min组,小鼠于术中或术后短时间内死亡.结扎双侧颈总动脉4、7 min存活48 h海马CA1区神经元Caspase-3免疫染色阳性,且7 min组阳性神经元数明显多于4 min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未见阳性神经元.结论昆明小鼠Willis环不完善,双侧颈总动脉结扎能引起严重的大脑皮质和海马缺血,这为脑缺血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动物模型.
作者:金道忠;刘正清;马志健;张志君;蔡维君;文晓丹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成年大鼠眼睫状体缘色素上皮产生神经前体细胞的潜力及其生物学特征.方法取成年SD大鼠睫状体缘处的色素上皮组织块,置于含bFGF和B27的DMEM/F12无血清培养液中进行神经前体细胞培养,免疫组化反应染色鉴定细胞的表型.结果培养5~8 d,组织块长出由众多无色素和色素细胞构成的细胞集落,集落的大多数细胞处于增殖状态(BrdU反应阳性),并表达神经前体细胞的标志物(nestin).撤掉bFGF和B27,加入胎牛血清培养3~5 d,集落的细胞发生分化,分别表达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标志物(NSE、GFAP),但不表达少突胶质细胞的标志物(O4).结论由成年大鼠睫状体缘色素上皮长出的细胞集落不仅含有增殖能力和多分化潜能的神经前体细胞,而且尚含有色素细胞,该部位可能是视网膜神经感觉层和色素上皮共同保守的细胞生发带.
作者:郭灵;谢瑶;何宏文;汪华侨;姚志彬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正常人体学作为新兴课程,将在卫生职业教育中推广应用,对我国卫生职业教育的改革将起较大的推动作用.但在教材建设、师资培养、原有学科间的协调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想就这些问题发表一些思考和想法,与同行们商榷.
作者:舒捍东;樊红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新生儿心肌不同部位连接蛋白43、45(Cx43、Cx45)表达的差异.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分析和比较6例新生儿心不同腔室心肌细胞Cx43、Cx45的表达.结果 1.新生儿心肌Cx43的蛋白表达在心四个腔均有表达,呈斑点状遍布于整个心房肌和心室肌的细胞质内和细胞膜表面,少数位于闰盘处;Cx43、主要在心室肌表达,心房较少;2.Cx43与Cx45的分布类似,但远少于Cx43.结论 Cx43主要分布于新生儿心肌细胞质内和细胞表面.心室表达多于心房,Cx45和Cx43分布相似,但不如Cx43丰富.
作者:徐振平;郭志坤;张光谋;文小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获取广西壮族人脑室系统的CT解剖数据.方法对200名健康壮族(男100,女100)的头部CT片进行了测量,测量项目为6项,统计其平均值,对4项脑室指数进行男女均值比较,并做u检验.用方差分析对壮族与其他民族进行比较.结果头部6项指标平均值男大于女,性别差异有高度显著性.4项脑室指数,男女差异无显著性.壮族与其他民族的脑室测量值,男性除5项、女性除3项外,其余16项民族间差异有高度显著性.结论壮族人脑室系统解剖数据男大于女,性别差异有高度显著性,与其他民族比较,既有相同,又有差异.
作者:黄秀峰;唐军;滕少康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咽是消化道与呼吸道的共同通道,咽的交通情况复杂:在鼻咽部,通过左右鼻后孔与鼻腔相通、通过左右咽鼓管与中耳相通;在口咽部,通过咽峡与口腔相通,在喉腔部,通过喉口与喉相通,通过食管口与食管相通.为了让学生弄懂咽的七个开口,我们设计制作了咽后壁冠状切面瓶装标本.
作者:刘伟聪;李根源;姚明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湖南侗族的容貌特征.方法对湖南侗族头面部眼、耳、口、鼻、面部及毛发等31项指标进行活体观察分析.结果湖南侗族的容貌特征主要是:发浓密、黑直,前额发际多呈三角形,眉毛中等;大多数人有蒙古褶和双眼皮;鼻根低平,鼻基上翘,鼻背直形或凹形,鼻翼宽阔且凸出;口裂中等,红唇较厚;颧骨体多不突出,颏部多后斜或直型,面宽,多为卵圆面形;多数人有达尔文结节,耳壳外展且多为椭圆形和卵圆形,耳垂为三角形或方形.结论湖南侗族鼻的形态是区别于其它民族的主要容貌特征.
作者:皮建辉;吴亿中;佘朝文;舒孝顺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为修复膝关节软骨缺损提供一个新的骨膜瓣供区.方法在5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察了膝上外侧血管的起始、行径、分支、分布及与周围血管的吻合;对另3例进行了摹拟手术及静脉逆行灌注.结果膝上外侧血管在股骨外侧髁上方(2.5±0.5)cm处起自于血管,分出升支、横支、降支及浅支.横支、降支分布于股骨外侧髁.横支与膝降血管吻合,吻合率为100%(50侧);浅支与髌周血管环吻合,吻合率为100%(50侧);升支与旋股外侧血管降支吻合,吻合率为92%(46侧).上述血管束及分支均包含一条动脉、二条静脉.结论在股骨外侧髁可以切取以膝上外侧血管横支、浅支或升支静脉为蒂的骨膜瓣,转移修复膝关节软骨缺损.
作者:卢书文;石瑾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桡神经在臂部的走行关系,为X线下肱骨骨折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30具60侧成年人上肢防腐标本,观察、测量桡神经与肱骨的有关距离.结果各主要结构的平均距离及其所占肱骨大长的百分比分别为:肱骨近端到肱骨肌管入口处(118.49±6.61)mm和38.64%;肱骨近端到外侧肌间隔(177.75±11.86)mm和57.59%;肱骨大长(306.65±17.48)mm.结论桡神经在肱骨中1/5段为危险区域,从术前和术中的影像,能测量和计算出神经的大概位置,从而决定进针位置和固定方法的较好方案.
作者:武志兵;王俊生;孙长英;侯燕红;李德明;李学敏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通过新生儿尸体股外侧肌群厚度的测定和解剖学观测,为新生儿股外侧肌肉注射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将新生儿尸体的股外侧肌分三等份,分别定为上、中、下三区,用注射针头,经各区中心部位插入肌肉,用游标卡尺测量进针深度,测其数值.结果股外侧肌上区肌肉厚为(0.642±0.185)cm,中区肌厚为(1.295±0.179)cm,浅筋膜较簿,为(0.541±0.07)cm,下区肌厚为(0.625±0.233)cm.结论新生儿股外侧中部肌肉较厚,无重要血管和神经结构,易暴露,可供注射的范围较大,同时操作简便,是临床上新生儿理想的注射部位.
作者:贺生;田顺亮;刘荣志;胡庆甫;徐国昌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制备兔心肌缺血及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佳选择血管.方法 30例兔心脏乳胶灌注后解剖观察左冠状动脉及分支的走行.活体观察左冠状动脉分支的位置和形态,制备模型并验证模型效果.结果典型左室支22例,占73.3%.前降支呈现三种类型:Ⅰ型17例占57%,Ⅱ型10例占33%,Ⅲ型3例占10%.结论在制备兔心肌缺血及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时应以左冠状动脉的左旋支发出的左室支为模型制备的首选血管,具有操作简便效果可靠的优点.
作者:李国营;田素民;于连发;郭志坤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肝内有四套管道,形成两个系统,即Glisson系统(肝门静脉、肝动脉、肝管)及肝静脉系统.通过对肝全管道铸型及肝门静脉或肝静脉单一铸型标本的研究发现,肝段或肝叶间存在一些明显的裂隙,它们是肝段或肝叶相互间的界线,是肝外科手术选择切口途径的依据或涉及的位置.
作者:石瑾;李晓平;李长征;石琳;易剑;李民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胰腺是一大消化腺,属实质性器官,是组织学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制作合格的胰腺标本非常重要,也较不易.笔者在多年的实践工作中,对胰腺标本的制作方法反复摸索,多次进行比较性实验,获得一些体会,现介绍如下,供同行们参考.
作者:陈纡;黄巨恩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在处理1具中年男性尸体时发现其左侧颈阔肌存在变异,现报道如下:
作者:曲永松;吕美玲;孙文友;张福清;刘润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成人心传导系统超微结构的增龄性变化.方法采用纵切法分别对窦房结、房室结及房室束取材;以横切法取房室束,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1)从28岁开始、随年龄增长窦房结和房室结的P细胞发生退行性变,表现为线粒体肿胀、空泡及髓鞘样变性、细胞体积变小,脂褐素大量增大,肌节紊乱、肌丝溶解,细胞出现脂肪变性、萎缩、凋亡等变化.T细胞见电子密度有明显区别呈明细胞和暗细胞两种,暗细胞线粒体大,嵴增多,显示功能活跃状态,明细胞反之;(2)间质纤维、脂肪组织也伴随逐渐增多;(3)房室束的增龄性变化主要表现为束细胞线粒体萎缩及纤维组织逐渐增多,束带增宽.结论采用电镜技术,发现心传导系统的细胞分子水平的增龄性变化比光镜下细胞水平提前约10年.
作者:姚青松;王慧君;宋一璇;石河;汪冠三;许心舒;罗质人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探讨葡萄胎中c-myc、ras基因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42例葡萄胎和10例早孕绒毛标本中c-myc、ras基因表达进行检测,并采用图像分析技术,对正常早孕绒毛组和葡萄胎不同病理分级组间c-myc、ras的表达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c-myc、ras阳性信号表达在正常早孕绒毛和葡萄胎Ⅰ-Ⅲ级各组间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葡萄胎中c-myc、ras癌基因表达情况与病理学分级无关,与正常绒毛也无统计学差异,支持以下观点:即大多数葡萄胎只是流产的一种形式而非真正的肿瘤.
作者:李玉红;赵向阳;梅立新;郑纪宁;王德文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在解剖一具成年男性尸体时发现其右侧腓神经交通支变异,现报道如下:
作者:曲永松;吕美玲;刘润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侧脑室注射秋水仙素后大鼠脑巢蛋白(nestin)的表达情况.方法 40只成年SD大鼠侧脑室注射秋水仙素10 μg/μl,分别于术后1 d、3 d、5 d、7 d和14 d处死动物.用nestin和胶质细胞纤维酸性蛋白(GFAP)标志物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nestin的表达.结果秋水仙素注射后的3 d、5 d和7 d在尾壳核、胼胝体、外侧隔和嗅结节岛出现nestin阳性细胞,且呈GFAP免疫阳性,以尾壳核的反应为明显.在尾壳核nestin阳性细胞在秋水仙素注射后的第3 d开始出现,术后5d反应区域面积和单位面积的nestin阳性细胞密度达到大值,然后逐渐减少;非注射侧的nestin应区域面积和阳性细胞数均较注射侧少;术后14d组nestin阳性细胞缺失.结论秋水仙素可诱导脑的胶质细胞一过性表达nestin,其表达的意义和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周立兵;袁群芳;阮奕文;姚志彬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由于味觉厌恶学习(conditioned taste aversion,CTA)易于建立,便于施加各类影响因素,因而成为研究学习和记忆的常用模型之一.本文对CTA形成的影响因素,孤束核、臂旁核、杏仁体等在CTA形成和保持中的作用,CTA形成机制以及CTA与c-fos基因表达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史玉兰;白文忠 刊期: 200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