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葡萄胎中c-myc和ras癌基因表达及其意义

李玉红;赵向阳;梅立新;郑纪宁;王德文

关键词:葡萄胎, 癌基因, 病因学, 免疫组织化学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葡萄胎中c-myc、ras基因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42例葡萄胎和10例早孕绒毛标本中c-myc、ras基因表达进行检测,并采用图像分析技术,对正常早孕绒毛组和葡萄胎不同病理分级组间c-myc、ras的表达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c-myc、ras阳性信号表达在正常早孕绒毛和葡萄胎Ⅰ-Ⅲ级各组间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葡萄胎中c-myc、ras癌基因表达情况与病理学分级无关,与正常绒毛也无统计学差异,支持以下观点:即大多数葡萄胎只是流产的一种形式而非真正的肿瘤.
解剖学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腓神经交通支异常一例

    在解剖一具成年男性尸体时发现其右侧腓神经交通支变异,现报道如下:

    作者:曲永松;吕美玲;刘润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米非司酮对体外培养人子宫内膜的损伤作用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体外培养人子宫内膜的损伤作用.方法取5位育龄妇女增殖期的子宫内膜组织并分成两份.一部分用含15%胎牛血清及1%青霉素和链霉素的DMEM培养液培养(对照组),另一部分在另加25 μg/ml米非司酮的培养液培养(米非司酮组).100 h后取出组织制备电镜样品并观察.结果对照组的子宫内膜腺上皮出现核仁管道系统(NCS)、巨大线粒体及糖原沉积等分泌期的3大形态特征.米非司酮组则不仅未见上述特征,还出现了线粒体空泡化、腺细胞成片坏死及间质水肿的现象.结论 (1)NCS在人子宫内膜的形成与孕激素无直接关系;(2)在缺乏孕激素的作用下,增殖期的子宫内膜仍然可转化为分泌期的形态;(3)米非司酮可直接造成人子宫内膜的损伤.

    作者:王自能;黄丹;郑佩俄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生后早期大鼠下丘脑核团发育的形态学变化

    目的了解生后早期大鼠下丘脑核团发育情况,为相应行为变化提供解释证据.方法采用10、13、16 d龄雄性大鼠各10只,制作火棉胶连续切片,应用计算机分析系统对下丘脑核团进行观察结果.结果 13 d龄组大鼠下丘脑核团各项体视学数据均大于10 d龄组,而与16 d龄组相比左别无显著性;13 d龄组大鼠细胞密度高于10 d龄组,而16 d龄组比13 d龄组增高程度更为明显.结论生后13 d左右的大鼠下丘脑显著发育阶段与大鼠行为改变有明显的变化.

    作者:邵珩;舒衡生;刘津平;杨振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树突状细胞的分离扩增与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因其成熟时伸出许多树突样或伪足样突起而得名.目前一致认为,具有典型树突状形状,膜表面高表达MHC Ⅱ类分子,能移行至淋巴器官和刺激初始型T细胞增殖活化,并具有一些相对特异性表面标志的一类细胞,方能称之为DC.有髓系来源DC与淋巴系干细胞来源DC之分,大多数DC来源于骨髓,DC前体细胞由骨髓进入外周血,再分布到全身各组织.DC是目前已知的功能强的抗原呈递细胞,参与抗原的识别、加工处理和提呈,是机体免疫反应的始动者.其大的特点是能够显著刺激处女型或初始型T细胞增殖,并能过其表面大量的MHC与抗原联合,以膜结合的方式递呈抗原,DC与T细胞聚合成簇,为抗原递呈和T细胞增殖提供稳定的微环境,从而参与多种自身免疫疾病、肿瘤、免疫缺陷病及某些炎症反应的病理过程,在免疫应答的诱导中具有独特地位.从直接分离提取到添加细胞因子诱导扩增,DC的研究获得很大进展,成为当今国内外免疫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研究热点.

    作者:周燕琼;刘小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桡神经在臂部的应用解剖

    目的研究桡神经在臂部的走行关系,为X线下肱骨骨折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30具60侧成年人上肢防腐标本,观察、测量桡神经与肱骨的有关距离.结果各主要结构的平均距离及其所占肱骨大长的百分比分别为:肱骨近端到肱骨肌管入口处(118.49±6.61)mm和38.64%;肱骨近端到外侧肌间隔(177.75±11.86)mm和57.59%;肱骨大长(306.65±17.48)mm.结论桡神经在肱骨中1/5段为危险区域,从术前和术中的影像,能测量和计算出神经的大概位置,从而决定进针位置和固定方法的较好方案.

    作者:武志兵;王俊生;孙长英;侯燕红;李德明;李学敏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Alzheimer病相关基因及其分子生物学诊断的研究进展

    与Alzheimer病有密切关系的基因有载脂蛋白E基因、淀粉样蛋白前体基因、早老素1和2基因、α2巨球蛋白基因、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基因、α1抗凝乳蛋白酶基因等,这些基因本身的频率、突变、多态性或表达对Alzheimer病的发病机制和基因诊断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从实验方法中寻找一种无创性的生前诊断方法已初见成效,荧光定量PCR法将有望成为更有效的检测Alzheimer病的诊断方法.

    作者:陈辉;汪华侨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雌激素对去卵巢大鼠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及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影响

    目的探讨雌激素补充治疗对去卵巢大鼠胆碱能神经元及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表达的影响及剂量效应关系.方法 20只去卵巢SD大鼠分成4个不同剂量组:0 μg(对照组)、20 μg(0.08 mg/kg)、50 μg(0.20 mg/kg)、100 μg(0.40 mg/kg)组;1周后,用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免疫化学方法及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黄递酶(NADPH-d)组织化学方法研究.结果 NOS阳性神经元在内侧隔核(MS),其数目在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在斜角带垂直支(VDB),50 μg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ChAT阳性神经元在内侧隔核(MS),其20 μg、50 μg剂量组数目出现剂量递增效应,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但100 μg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同时50 μg与100 μg剂量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ChAT阳性神经元在斜角带水平支(HDB),各组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雌激素补充治疗能选择性影响基底前脑各亚区NOS和胆碱能神经元,并有可能影响学习和记忆能力.

    作者:刘进师;郭开华;林国英;徐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成年大鼠眼睫状体缘色素上皮组织的神经前体细胞的培养和鉴定

    目的探讨成年大鼠眼睫状体缘色素上皮产生神经前体细胞的潜力及其生物学特征.方法取成年SD大鼠睫状体缘处的色素上皮组织块,置于含bFGF和B27的DMEM/F12无血清培养液中进行神经前体细胞培养,免疫组化反应染色鉴定细胞的表型.结果培养5~8 d,组织块长出由众多无色素和色素细胞构成的细胞集落,集落的大多数细胞处于增殖状态(BrdU反应阳性),并表达神经前体细胞的标志物(nestin).撤掉bFGF和B27,加入胎牛血清培养3~5 d,集落的细胞发生分化,分别表达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标志物(NSE、GFAP),但不表达少突胶质细胞的标志物(O4).结论由成年大鼠睫状体缘色素上皮长出的细胞集落不仅含有增殖能力和多分化潜能的神经前体细胞,而且尚含有色素细胞,该部位可能是视网膜神经感觉层和色素上皮共同保守的细胞生发带.

    作者:郭灵;谢瑶;何宏文;汪华侨;姚志彬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二仙汤加减对急性不完全性脑缺血大鼠脑含水量和SOD活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药干预剂二仙汤对急性不完全脑缺血大鼠脑含水量及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力的影响及其形态学证据.方法中老年Wistar大鼠,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2 h后去夹再通的方法,制作脑缺血模型.实验组鼠在手术前给予干预剂,各组鼠于手术后6 h、24 h、3 d及7 d处死取脑,用于脑含水量及SOD的检测及电镜观察.结果实验组脑含水量明显低于对照组,SOD活力明显高于后者,统计结果显示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形态学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脑组织损伤严重,主要表现为毛细血管渗出或闭锁,脑细胞皱缩甚缺失等,而实验组损伤明显减轻.结论中药干预剂二仙汤加减对脑缺血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洪海;高慧英;安蔚;刘桂秋;李善刚;崔海庆;孟庆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国人眼眶容积及骨性径线测量

    目的为眼眶手术安全和眼眶重建术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应用摩立逊定位仪、游标卡尺等工具对30例骨性眼眶进行解剖测量.结果眶外侧缘点至眶上裂距离为35.25 mm;眶外侧缘点至视神经孔外侧缘距离为48.40 mm;眶下点至眶上裂距离为45.62 mm;眶下点至眶下裂距离为19.58 mm;眶下点至视神经孔外侧缘距离为52.08 mm;眶内侧缘点至筛前孔距离为18.59 mm;眶内侧缘点至筛后孔距离为32.49 mm;眶内侧缘点至视神经孔内侧缘距离为41.15 mm;眶上切迹至眶上裂距离为39.04 mm;眶上切迹至视神经孔上缘距离为45.93 mm;眶上缘中点至视神经孔上缘距离为47.13 mm;眶下点至眶上裂距离为45.35 mm;眶下缘中点至视神经孔外缘距离为49.64 mm;眶深为49.64 mm;颅大长度为175.34 mm;眶容积为27.00 ml.结论同一个体双侧眼眶除了眶下点至视神经孔外侧缘距离右眼大于左眼(P=0.016)外,其他无显著差异;眶深与颅大长度无直线相关关系.

    作者:任同明;宋念东;宋艳梅;冯志博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大鼠下丘脑大细胞分泌系统内一氧化氮合酶与催产素的共存

    目的为进一步阐明一氧化氮(NO)与催产素(OT)在下丘脑神经内分泌调节中的作用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用NADPH-d组织化学方法,并结合免疫组织化学相结合技术,观察大鼠下丘脑大细胞分泌系统内一氧化氮合酶(NOS)与OT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分布与共存关系.结果 NOS与OT在下丘脑室旁核、视上核等下丘脑各大神经分泌核区内的分布基本类似,并呈部分共存关系.并且初次在第三脑室室周区内观察到NOS/OT双重反应阳性触液神经元.结论研究结果提示NO与OT在有关下丘脑生殖与性行为的神经内分泌调节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介质作用.

    作者:丁炯;肖明;吴凌霞;左国平;韩群颖;颜艳;王鹤鸣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提高人体解剖学教学质量的尝试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医学基础学科,是为后续课和临床学科服务的.如何提高人体解剖学教学质量是关系到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的一个很重要问题,也是医学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结合近十年的人体解剖学教学经验,就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谈几点体会.

    作者:范定怀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葡萄胎中c-myc和ras癌基因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研究探讨葡萄胎中c-myc、ras基因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42例葡萄胎和10例早孕绒毛标本中c-myc、ras基因表达进行检测,并采用图像分析技术,对正常早孕绒毛组和葡萄胎不同病理分级组间c-myc、ras的表达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c-myc、ras阳性信号表达在正常早孕绒毛和葡萄胎Ⅰ-Ⅲ级各组间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葡萄胎中c-myc、ras癌基因表达情况与病理学分级无关,与正常绒毛也无统计学差异,支持以下观点:即大多数葡萄胎只是流产的一种形式而非真正的肿瘤.

    作者:李玉红;赵向阳;梅立新;郑纪宁;王德文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广西壮族人脑室的CT解剖

    目的获取广西壮族人脑室系统的CT解剖数据.方法对200名健康壮族(男100,女100)的头部CT片进行了测量,测量项目为6项,统计其平均值,对4项脑室指数进行男女均值比较,并做u检验.用方差分析对壮族与其他民族进行比较.结果头部6项指标平均值男大于女,性别差异有高度显著性.4项脑室指数,男女差异无显著性.壮族与其他民族的脑室测量值,男性除5项、女性除3项外,其余16项民族间差异有高度显著性.结论壮族人脑室系统解剖数据男大于女,性别差异有高度显著性,与其他民族比较,既有相同,又有差异.

    作者:黄秀峰;唐军;滕少康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解剖组织胚胎学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解剖组织胚胎学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创新教育的重要作用,学习现代教育理论,转变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精心设疑.组织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提高学习兴趣,培养自学、语言表达、实践动手以及综合分析能力,注重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的引导,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然而,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保证.

    作者:姚明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右肾高于左肾及左右髂总静脉汇合处位置偏高一例

    肾由胎儿期在盆腔内逐渐生长上升到正常位置的过程中,常出现位置变异,即异位肾.常见的异位肾中,60%位于盆腔,而其余大部分位于正常肾与盆腔之间.而我们在解剖一具年轻女尸时发现:右肾的位置明显高于左肾以及左右髂总静脉汇合处位置偏高,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盛洪;吴映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大鼠海马和颞叶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在学习记忆时的表达

    目的对获得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大鼠的海马结构和颞叶皮质内一氧化氮合酶(NOS)免疫阳性神经元系统的观察,为一氧化氮(NO)在学习记忆活动中的作用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以经水迷宫训练获得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的大鼠为模型组,建立游水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3组大鼠海马和颞叶的NOS阳性神经元的形态学特征及测定免疫反应阳性产物的光密度值(OD).结果 (1)NOS阳性神经元在3组大鼠海马和颞叶呈散在分布.在海马CA1、CA2、CA3、CA4及龄状回(DG)都有少量分布,颞叶以Ⅱ、Ⅲ、Ⅴ、Ⅵ层分布为主.神经元胞体形态有锥体形,圆形或椭圆形,梭形3种.(2)模型组大鼠海马和颞叶皮质NOS阳性神经元较对照组明显增多.(3)其免疫反应阳性产物的OD值也较对照组明显增大.结论 NOS阳性神经元形态发生了可塑性变化,参与了学习记忆.

    作者:王芳;宿宝贵;潘三强;韩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制作胰腺HE染色标本的体会

    胰腺是一大消化腺,属实质性器官,是组织学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制作合格的胰腺标本非常重要,也较不易.笔者在多年的实践工作中,对胰腺标本的制作方法反复摸索,多次进行比较性实验,获得一些体会,现介绍如下,供同行们参考.

    作者:陈纡;黄巨恩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口腔解剖生理实验教学中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

    我们在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实践教学中,注重强化学生在牙体解剖形态结构雕刻的每个训练,以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动手能力,收到较好的效果.

    作者:毕秀梅;周小璜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侧脑室注射秋水仙素诱导大鼠脑巢蛋白的表达

    目的探讨侧脑室注射秋水仙素后大鼠脑巢蛋白(nestin)的表达情况.方法 40只成年SD大鼠侧脑室注射秋水仙素10 μg/μl,分别于术后1 d、3 d、5 d、7 d和14 d处死动物.用nestin和胶质细胞纤维酸性蛋白(GFAP)标志物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nestin的表达.结果秋水仙素注射后的3 d、5 d和7 d在尾壳核、胼胝体、外侧隔和嗅结节岛出现nestin阳性细胞,且呈GFAP免疫阳性,以尾壳核的反应为明显.在尾壳核nestin阳性细胞在秋水仙素注射后的第3 d开始出现,术后5d反应区域面积和单位面积的nestin阳性细胞密度达到大值,然后逐渐减少;非注射侧的nestin应区域面积和阳性细胞数均较注射侧少;术后14d组nestin阳性细胞缺失.结论秋水仙素可诱导脑的胶质细胞一过性表达nestin,其表达的意义和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周立兵;袁群芳;阮奕文;姚志彬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解剖学研究杂志

解剖学研究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解剖学会 中国解剖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