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亚硝胺类致癌物引起DNA损伤反应中组蛋白H3S10磷酸化改变及其上游调控机制。方法:分析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和 N-甲基-N-亚硝基脲(MNU)暴露后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的组蛋白磷酸化改变。通过上游激酶、磷酸酶及相关信号通路的分析明确调控机制。结果:MNNG和MNU暴露后组蛋白H3S10磷酸化下调呈双相动态改变,与细胞周期变化无关。致癌物暴露后15 min即出现第1次下调,早于γH2AX反应,进一步研究发现该下调效应受PARP-1及Aurora-B通路调控。第2次下调发生较晚,在DNA损伤修复阶段持续存在,且不依赖于PARP-1,可能与p53信号通路相关。结论:亚硝胺类致癌物暴露后组蛋白H3S10磷酸化可出现复杂的动态改变,其上游调控机制分别与PARP-1/Aurora-B和p53信号通路相关。 H3S10磷酸化下调参与致癌物诱导的DNA损伤反应。
作者:陈凯琳;沈静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瞬间外向钾电流(Ito,f)是心肌细胞AP复极化1期的重要电流。 Ito,f由形成电流孔道的α亚基Kv4和调节β亚基KChIP2组成。研究发现,MG53是一种肌特异性的TRIM家族蛋白,在心电稳定性维持中起重要作用。我们研究发现,用重组腺病毒载体使MG53在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过表达,Ito,f显著增大;而通过RNAi降低心肌细胞MG53表达时,Ito,f明显减小。相应地,MG53对心肌细胞 KChIP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具有双向调节作用,过表达MG53增加KChIP2的mRNA和蛋白水平,而MG53低表达则减少KChIP2的mRNA 和蛋白水平,但不影响Kv4的表达。过表达MG53,抑制NF-κB活化,而抑制MG53的表达,则促使NF-κB活化入核。过表达NF-κB激活剂 IKKβ抑制了MG53过表达引起的KChIP2表达增加。而过表达NF-κB抑制剂IκBα则抑制MG53低表达引起的KChIP2表达降低。这一发现率先揭示MG53作为一种新的心脏内在的Ito,f调节分子,在正常与疾病心脏电生理稳定性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刘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牛樟芝提取物对小鼠酒精性脂肪肝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将15只雄性6周龄C57BL/6野生型小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牛樟芝组。3组动物每日灌胃1次,模型组按10 mL/kg体重给予30%乙醇;牛樟芝组在造模同时给予500 mg/kg牛樟芝提取物;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4周后取材,对小鼠肝指数、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肝脏病理形态学及脂质合成相关基因mRNA水平表达进行检测。结果:造模组小鼠肝指数、ALT、AST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牛樟芝组与之相比显著降低以上指标( P<0.05)。肝脏HE和油红O染色结果表明,造模组肝细胞形态紊乱、出现脂肪变性、有明显的脂质沉积;牛樟芝组较之,肝脏细胞形态良好、脂质沉积明显减少。肝脏PCR结果表明,牛樟芝组可显著降低由酒精引起的脂质合成相关基因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 c、脂肪酸合成酶及乙酰辅酶A羧化酶mR-NA水平的增高( P<0.05)。结论:牛樟芝对酒精性肝损伤及肝脏脂质沉积具有抑制作用,机制与抑制肝脏脂质合成相关基因有关。
作者:徐璐;祁荣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丝切蛋白( cofilin)为肌动蛋白分子结合蛋白,通过其特定的上、下游信号转导通路在神经元轴突、树突及树突棘的迁移、定位、生长、改造出新棘突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参与神经突触可塑性调节,特别是Rho GTPases家族Rho、Rac和Cdc42是cofilin基因上游重要的调控分子,通过介导突触重塑,与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癫痫、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学习记忆和认知等高级脑功能异常均密切相关。对cofilin信号通路及与神经突触可塑性关系的分子机制研究将为神经系统疾病防治提供新思路。
作者:赵爽;徐志卿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究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对人结肠癌细胞的增殖抑制、诱导凋亡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12株人结肠癌细胞,给予不同浓度EGb761(0~600 mg/L)作用24 h,采用MTT、集落生成实验以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给药处理后结肠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情况。通过Western blot技术检测RIP-1分子表达水平和凋亡标志物PARP的表达水平变化。利用ELISA技术检测NF-κB信号通路的活性。结果:EGb761在较低浓度(400 mg/L)可以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并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EGb761诱导结直肠癌细胞凋亡率也随之增加。 EGb761作用于结肠癌细胞后可导致凋亡相关蛋白RIP-1的降解。同时 EGb761通过抑制 I-κB 磷酸化而抑制 NF-κB 信号通路促细胞增殖的作用。结论:银杏叶提取物( EGb761)能广泛抑制人结肠癌细胞的增殖,并诱导人结肠癌细胞发生凋亡,研究结果提示凋亡发生的机制与细胞内RIP-1的降解以及NF-κB信号通路的活性降低有关。
作者:杜吉佩;承尧;姬光瑜;郑焱江;廖诗平;张霁;王玉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能介导细胞内脂质流出,形成高密度脂蛋白(HDL),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起到心血管保护作用。在转录和转录后水平,ABCA1的表达均受到严密调控。研究发现,在非人类灵长类动物,miR-33能靶向结合ABCA1,调控体内脂质代谢,即升高HDL,降低极低密度脂蛋白( VLDL)水平。本课题组研究结果显示,GDF-15通过PI3K-PKCζ-SP1通路上调THP-1巨噬细胞ABCA1蛋白水平,从而促进细胞内胆固醇流出;ELK-2A2K2E通过ABCA1经JAK2-STAT3信号途径促进TTP的表达,进而抑制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的炎症因子;miR-27a/b能够通过靶向沉默ABCA1减少细胞内的游离胆固醇流出;NF-κB通过上调SREBPs的内含子型miR-33s,抑制ABCA1的表达和胆固醇流出,导致巨噬细胞脂质蓄积;tBHQ通过激活Nrf2/HO-1信号途径,抑制calpain活性,减少ABCA1蛋白降解,从而增加ABCA1的蛋白水平,促进细胞内胆固醇流出。因此各种因素共同调控ABCA1的表达,终影响胆固醇流出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作者:唐朝克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禽致病性大肠杆菌( APEC)是严重危害养殖业和人类健康的重要病原菌,PhoP/Q二元调控系统是存在于APEC的信号调控系统。探讨PhoP/Q对APEC致病性的调控作用。方法:筛选出含有phoP/Q基因并对氯霉素和氨苄青霉素敏感的菌株AE17,采用Red同源重组法对AE17的phoP和phoQ基因进行敲除并同步回复,比较构建的缺失株、回复株及原始株毒力基因转录水平、生物学特性、对鸡胚成纤维细胞黏附入侵力、LD50和病理组织学变化等指标。结果:phoP/Q基因缺失显著降低APEC的运动力,对其13个毒力基因转录水平呈现上调或下调;能明显下调APEC致病性。结论:phoP/Q基因对APEC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作者:涂健;黄博言;祁克宗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通过佛波酯诱导内皮细胞增生体外模拟银屑病新生的病理状态,比较养血活血解毒方及其组分药物血清对人皮肤微血管内皮细胞及相关信号转导通路的干预效应。方法:佛波酯诱导内皮细胞24 h造模,10%中药含药血清作用细胞24 h。采用CCK-8比色法检测全方及拆方药物血清对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小室法检测药物血清对细胞迁移的影响;Ma-tril胶法用于检测药物血清对内皮细胞管腔形成的影响;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观察药物血清对血管新生相关信号转导通路及产物的影响。结果:养血活血解毒方及其养血活血、解毒组分含药血清均可显著抑制PMA诱导的HDMEC细胞增殖及迁移,其中全方作用强,拆方组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不及全方。仅全方组药物血清可显著抑制细胞的管腔形成,拆方组均无作用。全方可明显降低血管新生相关的VEGF/VEGFR及Ang/Tie2通路蛋白及mRNA表达;而拆方组效果不一,总体趋势不如全方。结论:临床优化组方养血活血解毒方可通过干预银屑病血管新生的病理环节发挥其治疗作用,且中药组方药效作用优于单个拆方组分,为临床科学组方用药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刘欣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LR4)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中的作用。方法:用Ox-LDL诱导体外培养的人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TLR4,血管平滑肌细胞收缩型蛋白SMA和SM22α,以及成骨样分化相关蛋白Msx2、osterix和BMP2的表达水平,细胞免疫荧光检测细胞核内NK-κB的表达水平。结果:Ox-LDL可促进TLR4的表达上调以及激活其下游分子NK-κB向细胞核内转移。 TLR4 siRNA转染细胞可减轻Ox-LDL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成骨样分化相关蛋白Msx2、osterix和BMP2的表达水平,升高收缩型蛋白SMA和SM22α的表达水平,阻断NK-κB核内转移。另外,NK-κB抑制剂PDTC可抑制Ox-LDL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结论:TLR4通过激活NK-κB促进Ox-LDL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提示TLR4可作为干预血管钙化的潜在靶点。
作者:陆立鹤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靶向干扰 CIAPIN1基因表达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细胞系K562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针对CIAPIN1基因构建shRNA真核表达载体并稳定转染K562细胞系。 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ting技术鉴定干扰效率;CIAP-IN1基因沉默之后,改良MTT法检测细胞活力的变化;甲基纤维素集落形成实验观察细胞集落形成大小和数量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改变;将K562细胞接种到裸鼠体内皮下,观察细胞在裸鼠体内成瘤能力的变化。结果:CIAPIN1基因表达下调后,K562细胞的活力下降;集落形成数量减少和集落减小;G1期细胞数量增加;小鼠体内成瘤能力明显降低。结论:下调CIAPIN1基因表达能够抑制K562细胞在体外及体内的增殖能力。
作者:王齐;王建;李庆华;庞天翔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究H2 S对HepG2细胞apo( a)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方法:培养HepG2细胞至70%密度,以NaHS(0、25、50、100、200μmol/L)培养24 h及用200μmol/L NaHS处理0、6、12、24 h;RT-PCR和免疫印迹分别检测apo( a) mRNA和蛋白, ELISA测定apo(a)分泌水平。结果:外源性H2S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下调apo(a)表达水平及apo(a)分泌水平,以100μmol/L和24 h的下降作用为显著。 H2 S显著上调FXR、M-PKCα及p-AKT表达,而下调HNF4α表达;抑制PKC α及AKT激活可以反转H2 S对HepG2细胞中apo( a)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干扰FXR也可起到相同的效果;而干扰HNF4α后,由于HNF4α干扰后其上游的因子可能通过调节其它因子或是其竞争性抑制物FXR反应性增加,从而使apo( a)增加不明显。结论:H2 S时间及剂量依赖性抑制apo( a)表达,与其通过PKCα上调FXR和AKT下调HNF4α有关。
作者:何兴兰;张海;瞿凯;王佐;姜志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低氧会引起神经元产生内质网应激( ERS),进而引起凋亡,非折叠蛋白反应( UPR)可以缓冲ERS,减轻凋亡。本研究拟探明低氧时脑miR-199a-5p的变化对UPR的调控作用。方法:小鼠在6000 m低压舱中暴露0、3、10 d,或同时给予miR-199a-5p mimic模拟物干预,检测皮层和海马miR-199a-5p表达,及其靶蛋白ATF6和GRP78的mRNA和蛋白水平。利用电镜和TUNEL法检测ERS和凋亡,以及ERS凋亡通路caspase-12表达。结果:低氧增加了海马和皮层ERS和凋亡,3 d组较10 d组显著。 miR-199a-5p的表达随着低氧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同时,ATF6和GRP78的表达逐渐增高,以10 d时为显著。在miR-199a-5p mimic的干预下,低氧时ATF6和GRP78的表达被显著抑制,神经元的ERS和凋亡水平,以及caspase-12的表达增高。结论:低氧时脑miR-199a-5p下调导致其靶蛋白ATF6和GRP78表达增加,促进UPR反应,对于保护神经细胞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鹏;周思敏;郑善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A类清道夫受体( SR-A)在肥胖相关性高血压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与结果:我们分别建立了SR-A缺失的自发性肥胖小鼠模型( SR-A-/-ob/ob)和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模型。检测结果显示,无论是自发性肥胖还是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当SR-A表达缺失以后,其血压明显高于对照组小鼠。此外,血管舒张功能检测显示,乙酰胆碱( ACh)介导的内皮舒张收缩功能明显受损。进一步,real-time PCR的结果显示SR-A表达缺失的肥胖小鼠其血管周围脂肪组织( PVAT)中巨噬细胞浸润明显更加,炎症因子分泌增加,血浆ELISA检测得到同样的结果。此外,我们还检测发现SR-A表达缺失的肥胖小鼠其PVAT分泌VEGF-B明显增加,而VEGF-B可以加重脂肪酸造成的内皮细胞功能受损。结论:总而言之, ;SR-A可以保护肥胖相关性高血压的形成与发展,这一作用可以为临床防治相关疾病提供新的靶点。
作者:主流;朱旭冬;陈琪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胰高血糖素样肽( GLP-1)在餐后具有重要的刺激胰岛素分泌、降糖效应。 L细胞如何感受机体能量状态从而调控GLP-1合成分泌尚不清楚。哺乳类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mTOR)是细胞内重要的能量感受分子。本研究发现肠道mTOR 调节L细胞合成分泌GLP-1。方法:在对照组小鼠,高脂饲料诱导的糖尿病小鼠、db/db和Neurog3-Tsc1-/-小鼠,以及 STC-1细胞模型上采用实时荧光PCR和Western blot观察GLP-1表达。酶联和放免方法观察血浆、培养基中GLP-1和胰岛素分泌。结果:饥饿抑制回肠mTOR活性同时抑制了肠道GLP-1的表达和释放。而饥饿后重饲具有显著翻转效应。高脂喂养可显著抑制小鼠肠道mTOR活性同时抑制了肠道GLP-1的合成。雷帕霉素在正常、糖尿病小鼠模型上均具有抑制回肠mTOR活性同时抑制了肠道GLP-1的表达和释放功能,而亮氨酸灌胃和Tsc1基因敲除具有显著刺激肠道GLP-1合成效应。过表达mTOR质粒刺激GLP-1启动子活性以及生成。结论:肠道mTOR活性通过感受机体能量调节GLP-1生成。
作者:许戈阳;张炜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检测PARP抑制剂veliparib与抗癌药多柔比星联用对肝癌耐药细胞株BEL-7404增殖抑制的作用。方法:以BEL-7404细胞为研究对象,经多柔比星和(或) veliparib处理24 h后,通过MTT法观察细胞增殖率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水平,通过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评价DNA损伤程度,通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线粒体和胞浆中cytochrome C水平变化。结果:多柔比星和veliparib联用组细胞增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多柔比星单独处理组,细胞凋亡率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多柔比星单独处理组;同时,多柔比星和veliparib联用组细胞DNA损伤水平较对照组和多柔比星单独处理组亦明显加重,而cytochrome C在胞浆中的水平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多柔比星单独处理组。结论:veliparib与多柔比星联合处理,可以抑制BEL-7404细胞的增殖及诱导细胞凋亡,其凋亡可能是与DNA损伤及胞内cytochrome C改变有关。
作者:李红娟;姜英;苏君梅;杨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HHcy)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已有报道Hcy可以升高AT1受体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本研究主要运用了Ca2+成像、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方法。我们首先发现Hcy体外刺激小鼠血管环可引起白细胞介素6(IL-6)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释放增加,在AT1受体敲除小鼠的血管环中被明显抑制。 Hcy可激活AT1受体经典的Gq信号通路及β-arrestin-2信号通路,并引起AT1受体内化。本文找出了Hcy在心血管系统内的受体,并发现Hcy可通过AT1受体加重血管炎症损害。
作者:李拓圯;孙金鹏;孔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蛋白酶活化受体PARs在过敏性疾病中作用及机制。方法:总结我们对PARs在过敏性疾病中作用及机制研究结果并综合文献复习。结果:G蛋白偶联受体( GPCRs)家族特殊成员PAR广泛表达于炎症细胞,但不同类型的PAR选择性表达于不同类型细胞如不同病例情况下肥大细胞表达PAR-1,2,3,4,而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似乎仅表达PAR-1和PAR-2。且不同类型PAR在结构细胞(如上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等)的表达也具有选择性。 PARs的激动剂如蛋白酶能够调节中性粒细胞跨上皮迁移,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原代支气管成纤维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及角质细胞增殖,并对鼠伤口愈合、纤维蛋白形成及支气管上皮细胞修复有促进作用。还可以刺激炎症细胞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和促炎介质。此外PARs的激动剂亦可引起血管渗出和支气管平滑肌收缩。结论:PARs尤其是PAR-2表达和激活增强与炎症及过敏性炎症相关。但由于临床上尚缺乏有效的抗PAR药物以及临床研究来源于多家医院,目前尚不能定论PAR在过敏中起核心作用。
作者:张慧云;曾晓宁;何韶衡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在中职医学生的培养中也逐渐由知识型人才向创新性人才转变。但是,中职医学教育受到中国传统知识观和应试教育的影响,中职学生的片面发展阻碍着学生创新能力的产生,而采取新型的知识观、教育观,改革教育教学成为医学教育的重要任务。
作者:唐彩云 刊期: 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