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沉默CIAPIN1基因对K562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王齐;王建;李庆华;庞天翔

关键词:基因对,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增殖能力, 集落形成, 基因表达, 小鼠体内, 成瘤能力, 流式细胞术检测, 真核表达载体, 细胞系, 甲基纤维素, 细胞周期, 细胞接种, 细胞活力, 稳定转染, 数量增加, 实验观察, 裸鼠, 技术鉴定, 基因构建
摘要:目的:探讨靶向干扰 CIAPIN1基因表达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细胞系K562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针对CIAPIN1基因构建shRNA真核表达载体并稳定转染K562细胞系。 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ting技术鉴定干扰效率;CIAP-IN1基因沉默之后,改良MTT法检测细胞活力的变化;甲基纤维素集落形成实验观察细胞集落形成大小和数量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改变;将K562细胞接种到裸鼠体内皮下,观察细胞在裸鼠体内成瘤能力的变化。结果:CIAPIN1基因表达下调后,K562细胞的活力下降;集落形成数量减少和集落减小;G1期细胞数量增加;小鼠体内成瘤能力明显降低。结论:下调CIAPIN1基因表达能够抑制K562细胞在体外及体内的增殖能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相关文献
  • 血流剪切力在微小RNA转运介导的血管稳态调控中的作用

    施加于内皮细胞的血流剪切力可调控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表型,对血管稳态维持和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有重要影响。但这一力学信号由内皮细胞向平滑肌细胞的传递机制待阐明。前期工作中我们发现microRNA可作为信号分子介导内皮细胞与平滑肌细胞的交互作用。我们推测:作用于内皮细胞的流体剪切力通过诱导流场特异性的microRNA分泌,调控平滑肌基因表达和表型转换以及血管功能。利用体外流体剪应力加载模型、共培养合并流体加载模型、小鼠血流扰流模型等研究系统,我们发现保护血管的层流和损伤血管的扰流可差异性地调控miR-126、miR-143/-145、miR-155等microRNA的分泌;层流抑制miR-126的分泌,扰流则促进其分泌,其机理涉及剪切力对分泌相关蛋白的表达和细胞内转位的调控;内皮细胞分泌的miR-126可促进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去分化表型、促进小鼠颈总动脉新生内膜增厚。研究结果确认了胞外microRNA在血管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增进了对动脉硬化发生机制的了解。

    作者:朱娟娟;Yi-shuan LI;钱煦;周菁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甘参复方治疗大鼠胆汁性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规律分析

    目的:探索甘参复方治疗大鼠门静脉高压症的规律。方法:采用胆总管结扎( CBDL)的方法制作肝硬化大鼠模型,2周后给药,4周后取材。应用颈总动脉和门静脉插管的方法分别测定门静脉压力( PP)和平均动脉压力( MAP)。压力测定完成以后,取出肝脏和脾脏,并计算肝脾系数。结果:与模型组大鼠比较,甘参复方可显著降低大鼠的门静脉压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甘参复方可显著改善内脏高动力循环,提高体循环MAP,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门静脉压力和肝脏系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肝脏系数和PP呈现S曲线,在一定范围内肝脏系数和PP呈现正相关( P<0.01)。 PP和脾脏系数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甘参复方可显著降低胆汁性肝硬化大鼠的门静脉压力,提高体循环平均动脉压,有效改善内脏高动力循环。并且,PP与肝脏系数呈正相关,推测甘参复方在降门压的同时,可通过缓解炎症减小肝脏体积。

    作者:杜庆红;韩琳;汤轶波;李卫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短期高碘对大鼠甲状腺线粒体超氧化物生成和peroxiredoxin 3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短期适碘( NI)、10倍高碘(10 HI)和100倍高碘(100 HI)摄入7 d、14 d、28 d后,对大鼠甲状腺线粒体超氧化物生成及peroxiredoxin 3(Prx 3)表达的影响。方法: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染色。结果:7 d、14 d和28 d后,与NI组比较,100 HI组线粒体超氧化物和Prx 3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10 HI组线粒体超氧化物生成和Prx 3蛋白表达无显著差别( P>0.05);与7 d和14 d相比,在28 d时100 HI组大鼠甲状腺线粒体超氧化物生成和Prx 3蛋白表达显著增多( P<0.05)。甲状腺上皮细胞存在线粒体超氧化物和Prx 3的免疫荧光共表达,100 HI组甲状腺滤泡间质处Prx 3表达更显著。结论:线粒体超氧化物生成与抗氧化蛋白Prx 3参与了短期高碘引起的氧化应激。

    作者:段琦;王婷婷;姚小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TBL教学模式在中医院校病理生理学课外教学中的应用

    病理生理学是一门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其理论性、实践性均很强。但传统的病理生理学教学中,教师只是枯燥地按教材讲授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及科研实践严重脱节。再加之中医院校本学科教学时数少,有的学校只把它作为选修课,中医学生的西医基础相对薄弱等,使得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在中医院校处于尴尬的境地。鉴于此,教师正努力寻求适合中医院校的病理生理学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 team-based learning,TBL)模式强调以团队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倡导互助式和讨论式学习,其大的优势在于这种基于团队的学习模式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学生在课外可以获得更多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我校开展了多种病理生理学相关课外TBL教学,以团队为基础开展“疾病专题论坛”活动、以团队为基础参加国家及省级科技挑战竞赛、以团队为基础撰写科研论文及参加论文比赛等,通过课外TBL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病理生理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作者:高原;王哲;井欢;王莹;潘茜;于丹;刘春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干细胞心肌分化与发育的表观甲基化修饰调控

    先天性心脏病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由于心脏发育过程是个复杂的级联调控网络,引起胚胎心脏畸形的原因非常复杂,包括大量的转录因子及其相关的信号通路的相互作用。抑制和干扰这些转录因子的表达能诱导心肌异常发育,造成心功能受损。本研究选择常见的环境危险因素--吸烟(尼古丁)为研究对象,分别从体内胚胎心脏的动物模型和体外干细胞心肌细胞分化模型探讨尼古丁如何影响心脏早期发育和心肌分化,并探讨其表观遗传学的调控机制,结果显示:长期、持续的尼古丁暴露能明显抑制胚胎心脏的发育和拟胚体向心肌分化;妊娠期持续给予尼古丁与母体被动吸烟具有相同的抑制左心功能的效应,包括降低LV mass、LVESV、LVEDV和LVPWTH等;持续给予尼古丁处理可选择性抑制心肌转录因子( Tbx5和GATA4)的mRNA和蛋白水平,并降低GATA4阳性的心肌祖细胞数量,从而抑制拟胚体向心肌细胞的分化,该抑制效应能被尼古丁乙酰胆碱受体的抑制剂所阻滞;尼古丁促进干细胞DNA整体甲基化水平,影响心肌的发育。因此,环境因素吸烟(尼古丁)通过改变干细胞的表观甲基化修饰,进而调控心肌特异转录因子表达,诱发心脏的发育异常。

    作者:余细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护理专业病理生理学与药理学综合实验应用高端模拟人的实践研究

    目的:探讨护理专业病理生理学与药理学综合实验应用高端模拟人的实施效果。方法:采用当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中十分盛行项目教学法,综合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及护理相关救护知识编制案例,借助高端模拟人创建临床“失血性休克模拟病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病人”出现的问题并实施救治。自设问卷对参与教学实践的122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面对面访谈授课教师,了解学生对新教学方式的接受程度和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结果:有91.6%的学生喜欢新教学方式,认为“有助于提高临床观察能力”的占97.1%,“有利于尽快适应临床教学”占95.3%。授课教师认为学生知识掌握和分析问题能力有明显提高。结论:采用高端模拟人将机能实验与临床护理整合的教学模式,可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临床护理思维能力,是实现基础医学与临床护理接轨的良好保证。

    作者:韦义萍;廖海涛;常维纬;佘佐亚;兰园淞;邓婷;李丽婵;高文;陈丽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下丘脑nesfatin-1对糖尿病大鼠胃牵张敏感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及机制

    目的:探讨下丘脑腹内侧核( VMH) nesfatin-1对糖尿病( DM)大鼠胃牵张敏感神经元( GD)放电影响及VMH-海马nesfatin-1通路调控。方法:链脲佐霉素腹腔注射制备I型DM大鼠模型,观察nesfatin-1对VMH GD神经元放电的影响;荧光金逆行追踪结合免疫组化观察VMH-海马nesfatin-1神经通路构成;电刺激海马观察其对VMH nesfatin-1反应的GD神经元调控。结果:与正常大鼠相比,DM大鼠VMH内GD神经元放电模式和频率无显著差异;但VMH微量注射nesfatin-1,DM大鼠GD神经元放电活动显著减弱( P<0.05)。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CRF)受体拮抗剂astressin-B可部分阻断nesfatin-1效应。海马nesfatin-1免疫阳性神经元可发出轴突投射至VMH。电刺激海马可调控大鼠VMH nesfatin-1对GD敏感神经元的放电活动。结论:VMH nesfatin-1可调控正常和DM大鼠GD神经元兴奋性,该效应在DM大鼠明显减弱,其可能与CRF系统有关;海马可能参与VMH nesfatin-1对GD神经元活动的调控。

    作者:徐珞;郭菲菲;孙向荣;王巧玲;公衍玲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移植血管外膜早期NADPH氧化酶激活和新生血管形成

    目的:动脉外膜所产生的活性氧和新生血管形成,可能导致和促进病理性血管重构的形成。本课题研究NADPH氧化酶在同种异体主动脉移植模型的外膜血管动态表达和新生血管形成。方法:将F344大鼠胸主动脉移植到Lewis腹主动脉造模。于移植后0.5、3、7和14 d收集移植血管,进行形态学分析、免疫组化和定量PCR检测。结果:血管外膜移植后3 d、内膜7 d增厚。移植血管外膜NADPH氧化酶亚基gp91phox和p47phox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3 d开始升高,14 d达高峰。免疫组化显示,巨噬细胞浸润可能是NADPH氧化酶表达的主要来源。而淋巴细胞浸润在各时点无显著差别。移植血管外膜分离、培养的原代成纤维细胞NADPH氧化酶表达也增加。 siRNA-p47phox沉默p47phox基因后,BrdU掺入和Transwell迁移实验显示,移植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显著受抑制。此外,移植14 d,移植血管外膜增厚伴有新生血管形成明显增加,外膜中微血管密度和血管内膜厚度呈正相关。结论:移植损伤可诱导血管外膜NADPH氧化酶表达和新生血管的形成,移植引起的外膜活性提高可能成为预防、治疗血管病变的靶点。

    作者:孙梦瑶;郭晓彤;罗坤;刘雪峰;王瑞;王牧川;张恩浩;王建丽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硫化氢通过KDR/mTOR/miR-640/HIF1 A途径促进血管新生

    硫化氢( H2 S)是一种能够促进血管新生的气体信号分子。本实验中,我们证实了H2 S在整体实验和体外实验中均能够促进血管新生。 MicroRNAs是一类小的、保守的非编码RNA,能够在缺血性损伤和肿瘤形成过程中调节血管新生。经NaHS ( H2 S供体)处理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miR-640水平显著下降;过表达miR-640阻断H2 S的促血管新生效应。同时,双萤光素酶实验结果表明HIF1A是miR-640的一个直接靶基因,常氧条件下H2 S升高HIF1A的蛋白水平和转录活性,而敲低HIF1A阻断H2 S的促血管新生作用。进一步实验结果显示,H2 S通过KDR-mTOR途径调节miR-640和HIF1A。 miR-640可能是血管新生相关疾病的一个治疗靶点。

    作者:周瑜;张彩彩;李杏辉;王铭洁;陶蓓蓓;朱依纯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尾加压素II介导卵圆细胞增殖的机制探讨

    目的:探讨尾加压素II( UII)对肝脏干细胞即卵圆细胞内活性氧( ROS)的影响及其参与UII促细胞增殖的机制探讨。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术,应用DCFH-DA探针检测UII孵育卵圆细胞WB-F344后,胞内ROS水平变化。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胞内NADPH氧化酶亚基、细胞周期蛋白E、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2及信号通路蛋白ERK表达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方式分析UII对于细胞周期的影响。应用BrdU掺入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UII刺激卵圆细胞可引起胞内ROS水平增加,同时NADPH氧化酶亚基表达上调。给予NADPH氧化酶抑制剂apocynin预处理后,明显改善UII介导的ERK磷酸化水平升高。此外,UII孵育组细胞周期比例S期明显高于G1期,而apocynin预处理组S期比例较UII刺激组有所降低,且细胞增殖检测结果显示apocynin预处理可使UII介导的促细胞增殖效应受到明显抑制。结论:UII可通过上调细胞内NADPH氧化酶介导ROS增加,继而促进ERK激活以及加速细胞从G1期进入S期,参与UII促细胞增殖作用。

    作者:禹晓童;王鹏雁;王红霞;王学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SC体外诱导骨髓单个核细胞药物耐受性

    目的:研究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患者的间充质干细胞(MSC)对骨髓单个核细胞增殖及耐药性的影响。方法:分离AML患者及对照MSC与骨髓单个核细胞共培养,阿糖胞苷药物处理,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凋亡;超速离心提取MSC的外泌体( exosome),电镜及Western blot检测外泌体;还将外泌体与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共培养,检测其对骨髓单个核细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与AML患者的MSC及其外泌体共培养的骨髓单个核细胞,被药物诱导凋亡细胞的数量减少,细胞存活率增高。结论:AML来源MSC对正常骨髓单个核细胞和病人的骨髓单个核细胞有一定的药物耐受性诱导作用,外泌体可能作为载体在此过程中运输某些信号传递分子。

    作者:许华;陈龙;李元叶;王齐;李庆华;庞天翔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ICU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目的:了解中国9个中心城市10家教学医院ICU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的耐药性、同源性及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集鉴定出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间全国10家ICU内的MRSA菌株149株。检测其对1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进行同源性分析,并应用多位点序列分析(MLST)技术进一步进行序列型(ST)分型。结果: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仍对MRSA敏感,氯霉素、利福平、复方新诺明及庆大霉素对MRSA的敏感性相对较高,而其它药物对MRSA的敏感性均较低;PFGE主要型别为J、C、G、F四型( J、C、G集中在北方地区,F集中在南方地区);全国MLST分型以ST-239为主,东北亚地区ST-5占比较高。结论:目前ICU内可选的对MRSA敏感的抗菌药物种类已经十分有限;ICU内MRSA的区域性同源性较高,可能存在同源性播散性感染,需要继续加强监测并采取有效的院感控制措施避免MRSA同源暴发流行。

    作者:秦永新;李青栋;万献尧;毕丽岩;王晶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sEH基因敲除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和BDNF表达变化

    目的:研究花生四稀酸代谢产物EET的水解酶( sEH)基因敲除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和BDNF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分别对sEH-/-小鼠和野生型小鼠进行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2 h,再灌注24 h。用TTC染色,计算梗死体积。用TUNEL法对缺血皮层半影区凋亡细胞染色和计数。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BDNF、GFAP、PPAR-γ等分子表达。使用激光共聚焦技术检测BDNF与GFAP、PPAR-γ与GFAP在半影区的共定位。结果:sEH-/-小鼠脑梗死体积明显小于野生型,其半影区的凋亡细胞数量也明显少于野生型。 sEH-/-小鼠半影区的星形胶质细胞显著激活,BDNF表达显著增多,并与活化星形胶质细胞共定位,sEH-/-小鼠半影区高表达PPAR-γ,并与GFAP共定位。阻断BDNF信号通路后,sEH-/-小鼠脑梗死体积和半影区凋亡细胞数量与野生型相近。结论:sEH-/-小鼠缺血皮层半影区星形胶质细胞显著激活,通过合成和表达BDNF,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苑琳;刘晶;董瑞瑞;祝锦杰;陶昶煜;祝世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超声心动图斑点追踪方法检测异丙基肾上腺素引起的早期心脏功能异常

    目的:观察超声心动图斑点追踪能否早期发现和诊断异丙基肾上腺素( ISO)引起的心脏功能异常。方法:将成年C57雄性小鼠分为对照、ISO给药后3 d和ISO给药后7 d组。 ISO组为一次性给予ISO 5 mg/kg皮下注射,分别于给药后3 d和7 d应用传统超声心动图及斑点追踪评价小鼠心脏功能。结果:(1)应用传统超声心动图方法测得ISO给药后3 d组FS和E/Em均无明显差异,给药后7 d FS仍无明显差异,而E/Em显著增加(P<0.05)。超声心动图斑点追踪方法在给药后3 d即观测到心脏径向应变( radial strain,RS)和纵向应变( longitudinal strain,LS)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P<0.05);给药后7 d组的RS和LS亦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相对于传统超声心动图方法,斑点追踪方法能够早期诊断ISO引起的心脏功能异常。

    作者:安祥博;张幼怡;宋峣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以卡介苗和MTB H37 Ra的原生质体为亲本制备融合菌株的实验研究

    目的:以卡介苗(BCG)和结核分枝杆菌(MTB)国际标准无毒株H37Ra (H37Ra)的原生质体为亲本制备融合菌株。方法:制备及鉴定BCG和H37 Ra的原生质体;对荧光染色标记的亲本原生质体进行电融合,制备融合菌株,同时优化其制备和再生培养条件。结果:成功制备BCG和H37Ra的原生质体;FDA标记BCG原生质体呈黄绿色荧光,罗丹明B标记H37Ra原生质体呈红色荧光,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电融合条件在电压E=2.2 kV/cm、电击时间t=0.8 ms,呈桔色荧光的融合子融合率高、活性好。结论:成功制备了以BCG和H37Ra原生质体为亲本的融合菌株。

    作者:柳小玲;樊超;吴江东;吴芳;章乐;曹旭东;张辉;张万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血管内皮TRPP2/TRPV4通道复合体参与调节盐敏感性高血压大鼠血管内皮功能

    目的:探讨肠系膜动脉内皮细胞上( MAECs)是否天然共定位TRPP2/TRPV4通道复合体,且该复合体在盐敏感高血压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免疫沉淀技术证实MAECs形成天然TRPP2/TRPV4复合体;将盐敏感( SS)和盐抵抗( SR)大鼠分别喂养正常盐和高盐饲料,3周后检测血压和血浆醛固酮水平;利用血管开放式膜片钳,观察高盐饮食是否影响MAECs上TRPP2/TRPV4活性;利用分子生物学和膜片钳体外观察高盐和醛固酮对该复合体的影响。结果:TRPP2/TRPV4在MAECs上天然定位,并介导内皮细胞NO产生;在SS鼠中,高盐导致该通道活性和表达降低;体外实验证明高盐和醛固酮均抑制TR-PP2/TRPV4活性。结论:在盐敏感高血压发展过程中,MAECs上TRPP2/TRPV4通道活性和表达下降,其机制可能是由高盐和醛固酮协同介导。

    作者:唐亮亮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PCSK9在oxLDL介导PC12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观察PCSK9在oxLDL诱导PC12凋亡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用oxLDL单独处理或PCSK9 siRNA转染后处理PC12细胞,Hoechst 33258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RT-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PCSK9、BACE1、caspase-3、caspase-9、Bcl-2和Bax的表达,ELISA检测培养液中Aβ40和Aβ42含量。结果:75 mg/L oxLDL可诱导PC12凋亡,增加PCSK9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BACE1 mRNA和蛋白表达量及Aβ40、Aβ42含量。 PCSK9 siRNA抑制oxLDL诱导的PC12凋亡,降低caspase-3、caspase-9和Bax表达,增加BACE1、Bcl-2表达和Aβ40、Aβ42含量。结论:PCSK9在oxLDL诱导神经细胞凋亡中起双向调节作用。

    作者:吴琪;彭娟;任重;赵雪珊;何妮娅;高亚;唐志晗;姜志胜;刘录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融入循证医学理念的案例教学法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

    目的:探索融入循证医学理念的案例教学法对病理生理学理论教学效果的影响。方法:在病理生理学理论教学过程中,选取临床医学本科3个班学生,A班应用传统“灌输式”教学法,B班应用融入循证医学理念的案例教学法,C班前部分章节进行传统教学方法、剩余章节(各论)采用融入循证医学理念的案例教学法。融入循证医学理念的案例教学法实施从课前案例导入、指导学生自行查找资料入手,课堂上围绕问题讲解,以循证医学为原则引导学生整理资料、搜集证据、分析评价并自我完成论证,课程结束进行总结分析、强化知识点。教学效果评价从问卷调查、笔试成绩和病例讨论成绩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问卷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对融入循证医学理念的案例教学法优于传统教学法,认为融入循证医学理念的案例教学法可以提高学习主动性和激发学习兴趣,并且能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有助于培养临床思维能力;笔试和病例讨论成绩显示,运用融入循证医学理念的案例教学法的学生的笔试成绩和病例讨论成绩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法的学生成绩( P<0.05)。结论:在病理生理学理论教学中,融入循证医学理念的案例教学法可以有助教学效果的提高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增强。

    作者:姜丽娜;陈前芬;赵瑾;赵云霞;赵士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转录因子Slug对肝癌肿瘤干细胞特性及药物敏感性的影响

    肝癌在世界范围内是发病率第5和死亡率第3的癌症,其肿瘤侵袭转移和对传统化疗药物的耐受是目前治疗面临的难题。转录因子Slug主要通过调控基因的表达在肿瘤细胞中发挥功能,已有的研究主要聚焦Slug在上皮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 EMT)中通过抑制E-cadherin的表达促进正常上皮细胞向肿瘤细胞恶性转化的研究,关于Slug在肿瘤干细胞和药物耐受性方面的研究并不多见。我们在已具有间质细胞特性的肿瘤细胞中通过划痕、小室转移等实验检测发现抑制Slug表达对肝癌细胞的迁移能力并无影响;而通过流式细胞术将肝癌细胞中侧群细胞( side population)分选出进行免疫印迹检测,发现Slug在具有干细胞特性的侧群细胞中表达水平较低而在非侧群细胞中表达水平较高,同时细胞成球实验发现抑制Slug表达可以明显增强肝癌细胞的非锚定依赖生长的肿瘤干细胞特性。随后通过CCK-8实验检测肝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发现,抑制Slug表达可以明显降低细胞对多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进一步研究抑制Slug表达导致耐药的分子机制时发现Slug在mRNA水平影响ABC蛋白泵家族多个蛋白的表达并且在使用ABC蛋白抑制剂后,Slug低表达的细胞恢复了对多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我们的研究发现了Slug在肿瘤发展过程中新的生物学功能,为肿瘤细胞耐药性的分子机制研究及其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基础。

    作者:赵新宇;符容婕;王晓博;黄雷;赵克温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病理生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