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以卡介苗和MTB H37 Ra的原生质体为亲本制备融合菌株的实验研究

柳小玲;樊超;吴江东;吴芳;章乐;曹旭东;张辉;张万江

关键词:卡介苗, 原生质体, 亲本, 电融合, 菌株, 荧光染色, 结核分枝杆菌, 标记, 显微镜观察, 激光共聚焦, 同时优化, 融合条件, 培养条件, 绿色荧光, 红色荧光, 国际标准, 融合子, 融合率, 罗丹明, 鉴定
摘要:目的:以卡介苗(BCG)和结核分枝杆菌(MTB)国际标准无毒株H37Ra (H37Ra)的原生质体为亲本制备融合菌株。方法:制备及鉴定BCG和H37 Ra的原生质体;对荧光染色标记的亲本原生质体进行电融合,制备融合菌株,同时优化其制备和再生培养条件。结果:成功制备BCG和H37Ra的原生质体;FDA标记BCG原生质体呈黄绿色荧光,罗丹明B标记H37Ra原生质体呈红色荧光,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电融合条件在电压E=2.2 kV/cm、电击时间t=0.8 ms,呈桔色荧光的融合子融合率高、活性好。结论:成功制备了以BCG和H37Ra原生质体为亲本的融合菌株。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相关文献
  • Intermedin1-53通过激活AMPK抑制内质网应激减轻心肌肥厚

    目的:研究intermedin( IMD)1-53在心肌肥厚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腹主动脉缩窄( AAC)制备大鼠心肌肥厚模型,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诱导心肌细胞肥大。结果:AAC组大鼠HW/BW增加26%( P<0.01),血流动力学指标血压、左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压大变化速率(LV-dp/dtmax)、左心室收缩压大变化速率(LV +dp/dtmax)显著增加(P<0.01),超声心动显示左室缩短分数(LVFS)、左室质量(LV mass)、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d)显著增加(P<0.05),心肌细胞明显增大。外源性显著改善IMD1-534周后大鼠血流动力学及超声心动图指标,降低心肌组织ANP和BNP的mRNA表达( P<0.05),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另外,IMD1-53抑制内质网应激(ERS)相关分子表达,促进单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的磷酸化。 IMD1-53改善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ERS及凋亡,其作用可被AMPK信号通路阻断剂Compound C所阻断。结论:IMD1-53显著抑制心肌肥厚,其机制可能与IMD激活AMPK,抑制ERS所致的凋亡有关。

    作者:陆薇薇;赵蕾;张金胜;侯跃龙;滕旭;唐朝枢;齐永芬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褪黑素通过下调ERK和AKT活化来抑制Toll样受体9触发的巨噬细胞促炎症因子产生

    目的:研究褪黑素(melatonin,MT)对Toll样受体9(TLR9)配体CpG诱导巨噬细胞产生促炎症因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先采用不同浓度MT处理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或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然后采用CpG刺激细胞;通过定量PCR检测MT受体MT1和MT2表达,通过ELISA和定量PCR检测细胞因子表达,通过Western blot检测信号转导蛋白的活化。结果:MT可上调巨噬细胞MT1和MT2的表达,MT可呈剂量依赖性抑制CpG刺激的巨噬细胞TNF-α、IL-6和IL-12的蛋白质和mR-NA的表达,采用MT1/2受体抑制剂Luzindole研究发现MT的抑制作用不依赖于MT1/2受体,检测信号转导蛋白发现MT可显著抑制CpG刺激的巨噬细胞ERK和AKT磷酸化,提示MT通过下调巨噬细胞ERK和AKT活化从而抑制CpG诱导的促炎症因子的分泌。结论:MT能抑制TLR9触发的巨噬细胞促炎症因子的分泌,其机制主要通过下调ERK和AKT活化,本研究进一步阐明MT调控固有免疫反应的作用与机制。

    作者:王国权;刘凯;王寿棋;许熊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KCNE2表达下调通过靶向激活calcineurin-NFAT信号通路

    KCNE2是电压依赖性离子通道的辅助β亚基,在维持心电稳定性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研究发现,KCNE2基因敲除小鼠发生心肌肥大、纤维化和收缩力减弱。我们以往的研究发现,KCNE2具有双向调节ICa,L的作用,通过RNAi降低心肌细胞KCNE2表达时,ICa,L明显增大。而我们近研究发现,在主动脉缩窄技术引起的心肌肥大小鼠模型和PE 诱导的乳鼠心肌细胞肥大模型中,KCNE2表达下调。通过RNAi降低培养乳鼠心肌细胞KCNE2表达,我们发现心肌肥大标志物心钠素( ANP)的水平显著增加。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我们发现降低培养乳鼠心肌细胞KCNE2表达,静息期细胞内钙浓度和收缩期钙瞬变显著增大, calcineurin活性增高, NFAT活化并入核增多。给予calcineurin抑制剂FK506,可显著抑制KCNE2低表达引起的calcineurin-NFAT信号通路激活。用重组腺病毒载体使KCNE2在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过表达,可以逆转PE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这一发现揭示了心肌肥大发生的新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靶标。

    作者:刘文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沉默Sam68基因抑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增殖

    目的:探讨Sam68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针对Sam68 mRNA的第531~552靶位点,构建pLKO-Tet-On载体,制备慢病毒并感染、筛选Jurkat细胞,诱导干扰载体表达;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技术验证干扰效率;用体外细胞集落形成实验观察干扰Sam68基因表达后对细胞集落形成能力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分析Jurkat细胞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Sam68基因表达下调能抑制了细胞的增殖和集落形成能力,导致S期细胞比例显著增加,G2期细胞比例显著降低,G1期细胞比例无明显差异。结论:shRNA靶向干扰Sam68基因的表达能有效抑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系Jurkat细胞的增殖。

    作者:王齐;王迟鹃;李元叶;许华;李庆华;庞天翔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亚甲蓝对百草枯中毒大鼠急性损伤肝脏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目的:探讨亚甲蓝( MB)对大鼠百草枯中毒诱导的急性损伤肝脏的保护作用并对保护机制进行研究。方法:24只清洁级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MB组、百草枯( PQ)组和PQ+MB组,每组6只。腹腔注射PQ 35 mg/kg建立大鼠中毒模型,PQ+MB组大鼠于造模2 h后腹腔注射给予MB 2 mg/kg,正常组大鼠给予等量无菌生理盐水。治疗后48 h收集大鼠血清检测ALT、AST和ALP,肝脏组织用于病理学分析、血红素加氧酶1( HO-1)免疫组化、MPO活性、MDA含量、SOD活性和ATP含量试剂盒检测。另取40只大鼠,按照上述分组方法评估72 h内死亡时间和死亡率。结果:与正常组和MB组比较,PQ组ALT和ALP活性增高,MPO活性增强,MDA含量增加,HO-1表达增加,SOD活性降低和ATP含量降低( P<0.05);MB治疗后能够改变上述生化指标,减轻肝脏病理形态学变化,与PQ组相比,PQ+MB组HO-1表达量增高,同时大鼠生存时间延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MB能够减轻氧化损伤和抑制炎症反应,对PQ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大鼠肝脏发挥保护作用。

    作者:陈俊良;戴利;张鹏;翁平;柴高尚;庞庆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葛根素在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中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葛根素(puerarin, Pue)在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H2O2处理心肌H9c2细胞,建立氧化应激损伤模型。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成像法测定线粒体膜电位。用MTT法观察Pue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ue对GSK-3β和Akt活性的影响。结果:Pue明显减轻H2 O2诱发的心肌细胞线粒体损伤,但是PI3K抑制剂渥曼青霉素对此作用没有影响;Pue能够增加GSK-3β( Ser9)蛋白的表达,而对Akt ( Ser473)蛋白表达没有明显影响。结论:Pue通过使GSK-3β失活,抑制mPTP的开放,从而减轻氧化应激诱发的心肌细胞损伤,而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并未参与此过程。

    作者:徐菁蔓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G-四链体的形成与稳定对miR-24表达的调控作用

    目的:研究旨在探讨G-四链体的形成与稳定对miR-24表达调控作用,为非编码RNA的调控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圆二色光谱、分子核磁、硫酸二甲酯保护实验、电离电喷雾质谱。野生型(G4)和富G序列突变型(NG4)的miR-24过表达腺病毒的构建,人胚肾细胞系(HEK-293A)转染,富G序列敲除SD大鼠的构建,qRT-PCR等实验方法。结果:圆二色光谱证明miR-24-1上游能形成G-四链体并提示其具有平行链构象特征;分子核磁、硫酸二甲酯保护实验等技术证实该 G-四链体具有多层四分体平面结构。病毒转染实验表明,G-四链体在稳定性配基的诱导与稳定作用下能抑制miR-24成熟体的表达。该段富G序列敲除的SD大鼠,心脏组织的miR-24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野生型SD大鼠。结论:miR-24-1上游富G序列能够形成平行链G-四链体结构,该G-四链体结构的形成与稳定能够抑制miR-24的表达水平。

    作者:高娟;戚艳超;徐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主线式PBL教学模式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主线式PBL( main-problem-based learning, M-PBL)是我们在多年教改实践中探索出以PBL为基础的一种创新的组合教学模式,包括主线式PBL,主线式单元串讲和病例讨论。主线PBL突出病理生理学课程内容的整体性和连贯性,主线单元串讲则强调各病理过程间的内在联系,病例讨论重在培养学生的临床综合思维能力。授课后对本校临床专业2012级1155名中国和外国本科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0%的中国学生和78%的国外留学生喜欢并支持M-PBL组合教学模式,95%的中国学生和90%国外留学生认为该教学模式对病理生理学的学习和复习考试有很好的帮助。该年级《病理生理学》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分析结果亦表明,国内学生的及格率85%,优秀率30%,平均分75,外国留学生的及格率77%,优秀率45%,平均分80。国内学生,尤其留学生的成绩较往年提高。

    作者:胡贞贞;周晓燕;蔡震宇;熊丽霞;朱俊;晏浩;黄永红;徐方云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基于细胞自噬探讨清血消脂片含药血清对脂肪细胞炎症模型的干预作用

    目的:探讨中药清血消脂片含药血清(QXXZ)对游离脂肪酸诱导的3T3-L1前脂肪细胞炎症干预作用。方法:采用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异丁基-3-甲基黄嘌呤、地塞米松和胰岛素诱导3 T3-L1前脂肪细胞的分化。用油酸诱导细胞代谢性炎症;采用CBA法和RT-PCR法分别观察QXXZ对细胞炎症因子和NF-κB mRNA的影响;用3-甲基腺嘌呤(3-MA)抑制细胞自噬,免疫荧光观察药物对炎症的调节作用。结果:与同浓度的正常血清比较, QXXZ组IL-6、 MCP-1及NF-κB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加入3-MA抑制细胞自噬后,IL-6 mRNA的表达水平比阻断自噬前明显上升(P<0.01),而QXXZ依然能降低其IL-6 mRNA及NF-κB mRNA表达( P<0.05)。结论:清血消脂片可明显降低3T3-L1前脂肪细胞炎症模型炎症因子的表达;抑制自噬活性促进了细胞炎症因子表达,而QXXZ仍可通过调节NF-κB mRNA表达水平来抑制炎症。

    作者:张蕾;贾丽超;解欣然;康群甫;刘卫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血流剪切力在微小RNA转运介导的血管稳态调控中的作用

    施加于内皮细胞的血流剪切力可调控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表型,对血管稳态维持和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有重要影响。但这一力学信号由内皮细胞向平滑肌细胞的传递机制待阐明。前期工作中我们发现microRNA可作为信号分子介导内皮细胞与平滑肌细胞的交互作用。我们推测:作用于内皮细胞的流体剪切力通过诱导流场特异性的microRNA分泌,调控平滑肌基因表达和表型转换以及血管功能。利用体外流体剪应力加载模型、共培养合并流体加载模型、小鼠血流扰流模型等研究系统,我们发现保护血管的层流和损伤血管的扰流可差异性地调控miR-126、miR-143/-145、miR-155等microRNA的分泌;层流抑制miR-126的分泌,扰流则促进其分泌,其机理涉及剪切力对分泌相关蛋白的表达和细胞内转位的调控;内皮细胞分泌的miR-126可促进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去分化表型、促进小鼠颈总动脉新生内膜增厚。研究结果确认了胞外microRNA在血管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增进了对动脉硬化发生机制的了解。

    作者:朱娟娟;Yi-shuan LI;钱煦;周菁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表观遗传修饰参与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FHIT基因的表达调控

    目的:研究亚硝胺类致癌物诱导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抑癌基因FHIT的表达变化,明确其遗传及表观遗传调控机制。方法:建立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 MNNG)和N-甲基-N-亚硝基脲( MNU)暴露后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的恶性转化模型。动态分析FHIT表达、基因缺失、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变化。结果:MNNG和MNU暴露早期FHIT即明显下调,且与暴露剂量呈负相关。 FHIT低表达恶性转化单克隆细胞株克隆形成能力明显增强。外显子特异性PCR显示基因无纯合性缺失。甲基化特异性PCR显示FHIT基因甲基化水平增高,亚硫酸氢盐基因组测序证实FHIT启动子区呈明显高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分析发现FHIT低表达细胞株组蛋白H4乙酰化水平降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家族成员参与调控。结论:亚硝胺类致癌物诱导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FHIT基因在恶性变早期即下调,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参与其表达调控。

    作者:张水莲;沈静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病理生理学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实施与思考

    病理生理学课程在医学生的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弊端,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势在必行。近几年我们在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中积极探索,具体方法:(1)扭转以教师为主体的心态,设立课程协调员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倾听学生的不同见解,与学生展开讨论,建立民主平等的教学关系。(2)探索尝试有利于学生接受理解的教学方式。利用构建主义原理,抽取部分学生进行支架式教学实践,期末成绩显示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方式。(3)启发、鼓励学生掌握良好的方法提高自学能力。提前布置某一命题,鼓励学生检索数据库收集相关研究进展制作成PPT分组对其进行讲解阐释,教师点评总结。(4)改革“一考制”为提问、案例分析、写报告、口头汇报、闭卷等形成性评价形式。(5)实施人本教育,教育学生尽早树立“以人为本、仁术勤和”的良好医德和服务意识题。通过以上实施方法,在教学中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作者:骆亚莉;王雅莉;李能莲;李长天;黄勇;胡树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在基础医学研究生课程中设置技术方法类课程模块,培养研究生“研究能力”

    目的:论述基础医学研究生课程中设置的技术方法类课程模块,证明了其良好效果和对研究生综合科研能力的培养。方法:在2012和2013级基础医学研究生课程中设置了技术方法类课程模块,培养研究生的科研思维、科研设计和科研动手能力。结果:在2011级未进行技术方法类课程模块培训的研究生调查问卷中显示,学习过模块中课程1~3门占84.4%,4~6门占15.6%;且68.8%的学生对于该课程抱有浓厚兴趣。2012和2013级培训的学生显示,认为对于自身科研能力提高帮助很大者占91.5%;认为课程的深度与广度适合研究生占39.4%,认为学习该课程模块后对于科研思维能力有助者占12.7%,对于科研设计能力有助者占39.4%,对科研实验能力有助者占47.9%;认为动手机会很多者占22.5%、一般者占50.7%、较少者占26.8%,可见应该继续加大实验项目的投入,进一步增加学生动手机会。结论:经过技术类课程模块系统培训后,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均有所提高,新型的综合考核方式也更趋于合理化,以此来进一步促进学生综合科研能力的培养。

    作者:王淑秋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低氧时miR-199 a-5 p通过调节UPR反应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

    目的:低氧会引起神经元产生内质网应激( ERS),进而引起凋亡,非折叠蛋白反应( UPR)可以缓冲ERS,减轻凋亡。本研究拟探明低氧时脑miR-199a-5p的变化对UPR的调控作用。方法:小鼠在6000 m低压舱中暴露0、3、10 d,或同时给予miR-199a-5p mimic模拟物干预,检测皮层和海马miR-199a-5p表达,及其靶蛋白ATF6和GRP78的mRNA和蛋白水平。利用电镜和TUNEL法检测ERS和凋亡,以及ERS凋亡通路caspase-12表达。结果:低氧增加了海马和皮层ERS和凋亡,3 d组较10 d组显著。 miR-199a-5p的表达随着低氧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同时,ATF6和GRP78的表达逐渐增高,以10 d时为显著。在miR-199a-5p mimic的干预下,低氧时ATF6和GRP78的表达被显著抑制,神经元的ERS和凋亡水平,以及caspase-12的表达增高。结论:低氧时脑miR-199a-5p下调导致其靶蛋白ATF6和GRP78表达增加,促进UPR反应,对于保护神经细胞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鹏;周思敏;郑善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FAM3 A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目的:研究FAM3A在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探索FAM3A是否介导罗格列酮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和结果:在IR小鼠肝脏中,PPARγ和FAM3A表达增加。利用siRNA敲减肝脏FAM3A后,行IR手术,相较于对照组,敲减FAM3A组血浆AST、ALT水平及氧化应激显著升高,肝脏坏死区域增加,炎症因子及促凋亡因子水平上调,抗凋亡因子下调。敲减FAM3A组小鼠肝脏ATP含量下降。进一步研究显示敲减肝脏FAM3A后,罗格列酮对IR损伤肝脏的保护作用丧失。体外培养肝细胞中过表达FAM3A能激活p-Akt并促使FOXO1出核降解,但被ATP受体拮抗剂PPADS和suramin阻断。罗格列酮能诱导Akt激活及FOXO1出核降解,并能被PPADS、suramin及FAM3A敲减阻断。结论:FAM3A通过增加ATP含量,激活P2R-Akt信号通路,促使FOXO1出核降解,从而在肝脏IR中发挥保护作用。 FAM3A介导了罗格列酮类药物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肝脏的保护作用。利用PPARγ激动剂激活FAM3A有可能成为缺血性肝损伤疾病的新干预策略。

    作者:陈真真;崔庆华;杨吉春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AMP-AMPK-AS160信号通路在黄芪多糖刺激L6成肌细胞葡萄糖摄取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 APS)对L6成肌细胞葡萄糖摄取的刺激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培养L6成肌细胞,采用2-脱氧-[3 H]-D-葡萄糖法检测细胞的葡萄糖摄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细胞内的AMP含量, 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和160 kD的Akt底物(AS160)的磷酸化水平;脂质体法瞬时转染4P突变型AS160(AS160-4P)质粒。结果:APS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地刺激L6成肌细胞葡萄糖摄取,但可被AMPK抑制剂Compound C或转染AS160-4P质粒所抑制;APS可以提高细胞内的AMP含量;APS可以提高AS160的磷酸化水平,且这一作用可被Compound C抑制。结论:APS可以刺激L6成肌细胞的葡萄糖摄取,其机制可能与活化AMP-AMPK-AS160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鲍芳;吴胜英;欧阳静萍;刘坚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Nox2来源的活性氧促进小鼠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向动脉内皮细胞分化

    目的:活性氧( ROS)调节诱导性多能干细胞( iPSCs)向内皮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还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NADPH氧化酶2(Nox2)来源的ROS在iPSCs向内皮细胞分化中的作用和分子机制。方法和结果:我们利用野生型和Nox2基因缺失型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诱导生成小鼠iPSCs,发现Nox2基因缺失的小鼠iPSCs分化的血管内皮细胞( Nox2-/-miPSC-ECs)中, ;ROS水平、VEGF表达、内皮和动脉内皮细胞标志物以及Notch信号通路分子的表达均明显下调,且这种下调能被Nox2或Notch1过表达所逆转。外源性低浓度的H2 O2或过表达Nox2激活Notch信号通路,促进动脉内皮细胞标志物的表达,这种作用可被ROS抑制剂或抑制Notch1表达所阻断。 Nox2基因缺失导致iPSCs分化的内皮细胞存活、增殖、迁移及管腔形成能力下降。将Nox2-/-miPSC-ECs移植到小鼠缺血下肢肌肉中,缺血肢的毛细血管和小动脉密度明显低于对照ECs组, VEGF和Notch1表达下降。结论:Nox2产生的ROS通过激活Notch信号通路促进iPSCs向动脉内皮细胞分化。

    作者:魏香香;康雪玲;蒋丽;牛琮;王新红;陈思锋;孟丹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心脏彩超在老年床旁临时起搏器植入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心脏彩超在老年床旁临时起搏器植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回顾分析2009年7月至2013年2月共63例老年患者(≥70岁),其中男36例,女27例,分为彩超组22例,常规组41例,比较各组间植入时间、起搏器脱落例数、并发症等。结果:在两组临时起搏器安植术中,彩超组的植入时间明显少于常规组,在总并发症中彩超组明显少于常规组。结论:心脏彩超可以运用于老年床旁临时起搏器植入中。

    作者:宋国林;谭旭宏;王再群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穹窿下器神经元瞬时感受器电位离子通道TRPV4在急性缺氧大鼠饮水减少中的作用

    急性缺氧引起大鼠饮水量显著减少,其机制不清楚。穹窿下器( SFO)是与饮水行为有关的脑室周器官,其神经元表达的TRPVs是一种阳离子通道,在调节水电解质平衡中起重要作用。为探索SFO区TRPVs在急性缺氧大鼠饮水减少中的作用及机制,我们通过第三脑室注射TRPV1和TRPV4的抑制剂,观察大鼠在模拟海拔6000 m高原缺氧6 h和24 h的饮水量;用原代培养SFO区神经元,构建TRPV4过表达的HEK293细胞,观察缺氧及TRPV4激动剂对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急性缺氧24 h大鼠饮水量从正常的14 mL降至7 mL,但血钠离子、pH及颅脑温度无明显变化;TRPV4抑制剂,而不是TR-PV1抑制剂,能够部分恢复大鼠缺氧时的饮水量,TRPV4抑制剂还能降低SFO区缺氧诱导的TRPV4蛋白表达;缺氧或TRPV4激动剂均能增加原代培养的SFO区神经元和转染TRPV4的HEK293细胞内钙离子浓度,而缺氧诱导的钙离子增加能被TR-PV4抑制剂所抑制。这些结果表明,缺氧可直接激活SFO区神经元TRPV4,升高胞内钙离子,从而介导大鼠饮水量的减少。

    作者:杨帆;汪冬;黄庆愿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病理生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