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娟;姜英;苏君梅;杨军
在多种心脏疾病包括心肌缺血、室颤及房颤等疾病中,活动电位、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传导速度及活动电位期间都会发生改变。利用电压敏感染料和钙离子荧光试剂即光学标测技术可以无损伤、多位点同时记录离体心脏活动电位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本研究主要是在离体大鼠心脏上同时灌注电压敏感染料RH237(激发波长540 nm/发射波长585 nm)和钙离子荧光试剂Rhod 2-AM (激发波长540 nm/发射波长585 nm)。为了降低运动伪影,对心脏灌流blebbistatin之后,用2个CMOS相机实时记录心脏活动电位和钙离子浓度变化,然后停止灌流,诱发心脏整体缺血模型之后进行再灌注,同时记录心脏缺血期间及缺血再灌注诱发室颤时的活动电位、传导速度及钙离子浓度变化。结果表明,用RH237和Rhod 2-AM可以同时记录心脏表面活动电位和钙离子浓度,两种荧光试剂RH237与Rhod 2-AM无交叉影响。该方法是研究心律失常发生机制的强有力工具。
作者:金红花;Beth Gabris;Guy Salama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患者的间充质干细胞(MSC)对骨髓单个核细胞增殖及耐药性的影响。方法:分离AML患者及对照MSC与骨髓单个核细胞共培养,阿糖胞苷药物处理,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凋亡;超速离心提取MSC的外泌体( exosome),电镜及Western blot检测外泌体;还将外泌体与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共培养,检测其对骨髓单个核细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与AML患者的MSC及其外泌体共培养的骨髓单个核细胞,被药物诱导凋亡细胞的数量减少,细胞存活率增高。结论:AML来源MSC对正常骨髓单个核细胞和病人的骨髓单个核细胞有一定的药物耐受性诱导作用,外泌体可能作为载体在此过程中运输某些信号传递分子。
作者:许华;陈龙;李元叶;王齐;李庆华;庞天翔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intermedin( IMD)1-53在apoE-/-小鼠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同型半胱氨酸( Hcy)处理apoE-/-小鼠和心脏成纤维细胞。结果:IMD1-53显著抑制Hcy处理apoE-/-小鼠心肌间质胶原沉积、I型和III型胶原mRNA和蛋白表达,直接抑制Hcy诱导的心脏成纤维细胞I型和III型胶原的蛋白表达,抑制心脏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分化。此外, IMD1-53抑制Hcy处理的apoE-/-小鼠心脏组织及心脏成纤维细胞内质网应激标志分子如葡萄糖调节蛋白78( GRP78)、GRP94、激活转录因子6(ATF6)、ATF4、蛋白激酶受体样内质网激酶、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α、肌醇需求酶1α和剪切的X盒结合蛋白1的激活。 IMD1-53抑制Hcy处理的apoE-/-小鼠心脏组织及成纤维细胞炎症相关分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核因子κB、转化生长因子α1和c-Jun氨基末端激酶的激活。结论:IMD1-53显著抑制心肌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IMD减轻内质网应激和炎症反应有关。
作者:张金胜;侯跃龙;陆薇薇;倪先强;林帆;鱼艳荣;唐朝枢;齐永芬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 APS)对L6成肌细胞葡萄糖摄取的刺激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培养L6成肌细胞,采用2-脱氧-[3 H]-D-葡萄糖法检测细胞的葡萄糖摄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细胞内的AMP含量, 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和160 kD的Akt底物(AS160)的磷酸化水平;脂质体法瞬时转染4P突变型AS160(AS160-4P)质粒。结果:APS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地刺激L6成肌细胞葡萄糖摄取,但可被AMPK抑制剂Compound C或转染AS160-4P质粒所抑制;APS可以提高细胞内的AMP含量;APS可以提高AS160的磷酸化水平,且这一作用可被Compound C抑制。结论:APS可以刺激L6成肌细胞的葡萄糖摄取,其机制可能与活化AMP-AMPK-AS160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鲍芳;吴胜英;欧阳静萍;刘坚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通过CPBL(基于临床问题的学习)教学实践,探索高等中医药院校临床医学专业病理生理学教学新模式。方法:在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开展CPBL教学,并以传统教学作为对照。 CPBL教学根据教学进度选择休克、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等章节的教学以临床典型病例学生分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其他章节则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临床小病例与临床小问题。开展问卷调查,观察学生学习能力及教学效果的变化。结果:开展CPBL教学的学生在课程认同、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表达能力、临床思维及学习成绩等方面较传统教学有明显改善,CPBL教学能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师生互动、提高学习积极性,而对教学进度、学生学习压力无明显影响。结论:CPBL教学模式能针对病理生理学课程与临床实际联系紧密的特点,明显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学习能力和兴趣、增强师生互动、提高教学质量,有效解决高等中医院校PBL教学改革与课时不足、难以实施之间的矛盾,值得深入研究。
作者:林信富;郑海音;陈素娟;袁明洲;武一曼;黄秀榕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人参茎叶皂苷、三七总皂苷和天麻素配伍防治L02肝细胞脂肪变性的作用。方法:L02细胞中加50%小牛血清100 mmol/L乙醇体外培养36 h,生化分析仪测血清TG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细胞内ROS和线粒体膜电位;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肝细胞ATP含量;RT-PCR方法及Westren blot检测肝细胞CYP2E1及PPARα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油红O染色显示模型组细胞内有大小不等的红色脂滴聚集,证实建模成功;人参茎叶皂苷、三七总皂苷和天麻素配伍能明显减少细胞内红色脂滴,显著降低细胞TG含量及细胞内ROS水平;增加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和ATP 水平;并抑制细胞 CYP2 E1 mRNA 及蛋白表达,增加PPARαmRNA及蛋白表达。结论:3种中药成分配伍具有明显改善肝细胞脂肪沉积的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增加肝细胞PPARα表达,减少肝细胞TG产生;同时降低CYP2E1表达,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改善线粒体功能,增加能量合成,从而发挥防治肝细胞脂肪变性的作用。
作者:胡巢凤;孙丽萍;陆大祥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以卡介苗(BCG)和结核分枝杆菌(MTB)国际标准无毒株H37Ra (H37Ra)的原生质体为亲本制备融合菌株。方法:制备及鉴定BCG和H37 Ra的原生质体;对荧光染色标记的亲本原生质体进行电融合,制备融合菌株,同时优化其制备和再生培养条件。结果:成功制备BCG和H37Ra的原生质体;FDA标记BCG原生质体呈黄绿色荧光,罗丹明B标记H37Ra原生质体呈红色荧光,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电融合条件在电压E=2.2 kV/cm、电击时间t=0.8 ms,呈桔色荧光的融合子融合率高、活性好。结论:成功制备了以BCG和H37Ra原生质体为亲本的融合菌株。
作者:柳小玲;樊超;吴江东;吴芳;章乐;曹旭东;张辉;张万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花生四稀酸代谢产物EET对神经血管单元的调控作用及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通过敲除EET的水解酶基因升高内源性EET或应用外源性EET,研究EET对局灶性脑缺血小鼠及氧糖剥夺( OGD)损伤的神经血管单元组成细胞的作用及机制。结果:EET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小鼠的脑梗死体积和神经元调亡;明显抑制OGD诱导的培养脑皮层神经元,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损伤。 EET促进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和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 EET促进线粒体新生,稳定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抑制细胞色素C的释放和神经元凋亡。机制研究表明,EET通过PI3K/AKT通路促进CREB磷酸化,抑制线粒体活性氧生成和膜电位下降。 p-STAT3和girdin介导EET对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迁移的促进作用。 EET通过PPAR-γ/p-CREB信号通路促进星形胶质细胞分泌BDNF。结论:EET通过不同的信号机制分别调控神经血管单元的组成细胞,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神经凋亡。
作者:祝世功;苑琳;李林英;王来;孙长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高原肺水肿( HAPE)和低氧性肺动脉高压( HPH)是严重威胁高原人群健康的急、慢性高原病。有关其发病机制至今尚不十分清楚。我们研究发现,不同时间(2~28 d)模拟高原低氧均可诱导小鼠肺组织中ICAM-1、E-selectin等细胞黏附分子(CAMs)表达增加,炎症细胞浸润增多,炎症介质Annexin A1、TNF-α、MCP1、IL-6等表达上调。细胞实验也发现低氧(1% O2)可直接上调内皮细胞中CAMs的转录和表达,并增强炎症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进一步研究发现,巨核细胞白血病因子1( MKL1)可协同染色质重构蛋白Brg1/Brm及H3K4甲基转移酶复合物COMPASS介导血管内皮细胞中CAMs的转录活化,从而调节CAMs的表达,影响小鼠肺组织中炎症细胞的聚集及肺血管炎症反应。上述结果说明低氧可直接诱导内皮细胞中CAMs基因的转录激活,增强血管内皮细胞和循环炎症细胞的相互作用,在肺血管周围形成促炎微环境,增加炎症因子的表达,进一步介导或促进肺血管收缩乃至肺血管结构改建,这可能是HAPE和HPH形成重要的共通的炎症机制。
作者:高钰琪;高文祥;袁志兵;陈德伟;陈建;徐刚;张钢;生宝亮;刘福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亚甲蓝( MB)对大鼠百草枯中毒诱导的急性损伤肝脏的保护作用并对保护机制进行研究。方法:24只清洁级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MB组、百草枯( PQ)组和PQ+MB组,每组6只。腹腔注射PQ 35 mg/kg建立大鼠中毒模型,PQ+MB组大鼠于造模2 h后腹腔注射给予MB 2 mg/kg,正常组大鼠给予等量无菌生理盐水。治疗后48 h收集大鼠血清检测ALT、AST和ALP,肝脏组织用于病理学分析、血红素加氧酶1( HO-1)免疫组化、MPO活性、MDA含量、SOD活性和ATP含量试剂盒检测。另取40只大鼠,按照上述分组方法评估72 h内死亡时间和死亡率。结果:与正常组和MB组比较,PQ组ALT和ALP活性增高,MPO活性增强,MDA含量增加,HO-1表达增加,SOD活性降低和ATP含量降低( P<0.05);MB治疗后能够改变上述生化指标,减轻肝脏病理形态学变化,与PQ组相比,PQ+MB组HO-1表达量增高,同时大鼠生存时间延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MB能够减轻氧化损伤和抑制炎症反应,对PQ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大鼠肝脏发挥保护作用。
作者:陈俊良;戴利;张鹏;翁平;柴高尚;庞庆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基于复杂适应系统( complex adaptive systems,CAS)理论,探讨中医学理论模式及其科学内涵。方法:CAS理论同阴阳五行理论和中医学理论的比较。结果:(1) CAS理论认为生态系统和生物体都是CAS。阴阳五行理论初是古人对生态现象描述而形成的古代生态系统理论,进而升华到一般方法与哲学层面,并作为对系统性事件认识的一般性模式和范式,而中医学理论体系是以阴阳五行理论为框架而建构的。因此,CAS理论可以用于阴阳五行理论和中医学理论科学内涵的研究和认识。(2)CAS理论对系统的描述思想、理论及方法与阴阳五行理论和中医学理论对系统的描述思想、理论及方法存在某些相似之处。(3)CAS理论对系统描述的某些概念,如主体、标识等与阴阳五行理论和中医学理论对系统描述的某些概念,如阴阳理论中的阴阳属性、五行理论中的五行属性,中医藏象理论中的脏腑属性等均存在一定相似之处。结论:(1) CAS理论建构系统及系统某些要素的特征与阴阳五行理论和中医学理论建构及其某些要素的特征存在一定的共性。(2) CAS理论为中医学理论科学内涵的研究和认识提供了一种重要的系统思想、理论与方法。
作者:蔡子微 刊期: 2015年第10期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HHcy)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已有报道Hcy可以升高AT1受体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本研究主要运用了Ca2+成像、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方法。我们首先发现Hcy体外刺激小鼠血管环可引起白细胞介素6(IL-6)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释放增加,在AT1受体敲除小鼠的血管环中被明显抑制。 Hcy可激活AT1受体经典的Gq信号通路及β-arrestin-2信号通路,并引起AT1受体内化。本文找出了Hcy在心血管系统内的受体,并发现Hcy可通过AT1受体加重血管炎症损害。
作者:李拓圯;孙金鹏;孔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降钙素( calcitonin, CT)在流行型牛白血病( enzootic bovine leukosis,EBL)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分布及其意义。方法: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首次对14例牛EBL肿瘤组织及瘤旁组织中CT的表达、分布进行了观察与检测。结果:CT蛋白表达阳性信号为棕黄色颗粒,位于细胞质内。肿瘤组织中,可见阳性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多形性。阳性细胞呈弥散性或灶状分布。在EBL淋巴结肿瘤组织可见肿瘤细胞自分泌CT阳性物质,阳性表达率为85.7%,并见多数肿瘤细胞呈强阳性表达,明显高于相应瘤旁组织(27.3%),二者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心脏肿瘤组织中CT阳性表达率为80%,可见肿瘤细胞分泌并呈较强的CT阳性表达,相应瘤旁组织中未见CT阳性表达,二者比较,差异极显著( P<0.01)。结论:EBL病牛肿瘤细胞可自分泌大量的CT异位激素,表明CT参与了EBL肿瘤的形成过程,对肿瘤细胞的生长、分化异常可能起重要作用。提示EBL肿瘤组织中CT水平可作为EBL诊断指标之一。
作者:龙塔;刘志军;潘耀谦;程相朝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线粒体应激蛋白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 MCAO)模型,神经行为学评分、TTC及HE染色,观察不同缺血时间(1 h、1.5 h、3 h)再灌注24 h,大脑皮质损伤程度; Western blot检测脑缺血不同时间再灌注损伤后缺血半暗带线粒体应激相关蛋白ClpP及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结果: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逐渐升高、梗死面积由纹状体向皮层及海马逐渐扩展,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引发的大脑皮质损伤逐渐加重,cleaved caspase-3表达量亦逐渐升高,而线粒体应激蛋白ClpP表达量在缺血1.5 h达到峰值,3 h时有所下降。结论:半暗带区神经元细胞凋亡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线粒体应激反应要早于凋亡的发生,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凋亡起到防御作用。
作者:刘思言;毛颖;王心雪;马鹤铭;姜现瑞;孙连坤;康劲松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通过构建小鼠Omi/HtrA2基因启动子萤光素酶报告载体并进行转录活性分析,深入研究小鼠Omi/HtrA2转录调控发生的机制。方法:本实验构建覆盖小鼠Omi/HtrA2基因5’侧翼区(-1205 bp~+93 bp)区域的一系列启动子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将其转染至小鼠成纤维细胞NIH3T3、大鼠心肌细胞H9c2和人胚肾细胞HEK293,并进行萤光素酶活性检测。结果:小鼠Omi/HtrA2启动子在-1205 bp~-838 bp和-146 bp~+93 bp区域活性高,生物信息学分析这些启动子区域可能存在HSF1、SP1、AP、p53等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结论:初步证实-1205 bp~-838 bp和-146 bp~+93 bp区域为CFL2启动子的活性区域。
作者:刘丹;武烨;刘鑫;刘慧荣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CD73在乳腺癌血管新生中的作用,为抑制乳腺癌血管新生提供新靶点。方法:利用CD73基因敲除小鼠和野生型小鼠,进行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原代培养,检测2种基因型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力、黏附力、侵袭力、运动力和管腔形成能力的差异;建立CD73-/-和CD73+/+小鼠乳腺癌模型,在体观察CD73-/-和CD73+/+荷瘤小鼠肿瘤大小及血管新生差异;蛋白组学检测CD73-/-和CD73+/+小鼠血管内皮细胞中差异蛋白。结果:CD73+/+小鼠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侵袭、运动、血管形成数量明显高于CD73-/-小鼠,加入乳腺癌细胞条件培养基其现象更为显著;CD73降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力;CD73+/+型小鼠肿瘤体积及早期肿瘤组织中血管新生能力明显大于CD73-/-型小鼠; CD73+/+型小鼠血管内皮细胞中β-actin表达明显高于CD73-/-型小鼠。结论:CD73调控血管内皮细胞生物学行为;在乳腺癌生长早期CD73促进乳腺癌血管新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CD73调控β-actin有关。
作者:王丽;李录英;陆齐;周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RNF41是一种E3泛素连接酶,具有泛素连接酶活性,在心脏的发育过程和功能形成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RNF41基因多态性与中国蒙族先天性心脏病发病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PCR结合直接测序法检测119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病例组)和108例非先心病患儿(对照组)的RNF41基因位点rs116861857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病例组RNF41位点rs116861857TT和T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0.67%和19.33%,而对照组TT和T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94.44%和5.56%,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病例组患者的等位基因频率(T,90.34%;A,9.66%)与对照组(T,97.22%;A,2.78%;χ2=4.031, P<0.05)相比也存在显著差异( P<0.05)。结论:RNF41基因SNP rs116861857位点多态性与中国蒙族先天性心脏病易感性相关。
作者:张圆;韩丽莎;胡海;张坤;王艳国;刘佳;牛长存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新型气体信号分子二氧化硫( SO2)对老年ALI大鼠肺泡巨噬细胞分泌和吞噬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8只20~24月龄,体重758±47 g的老年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ALI组和SO2治疗组。 SO2治疗组和ALI大鼠气管内滴注脂多糖(LPS,每只200μg)后,分别立即腹腔注射SO2供体Na2SO3(0.54 mmol/kg)/NaHSO3(0.18 mmol/kg)和等体积生理盐水。对照组大鼠气管内滴注等体积无热原生理盐水。各组大鼠气管内滴注LPS或生理盐水6 h后,留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用于分离和培养大鼠肺泡巨噬细胞( AM)。 ELISA测定AM培养上清炎症因子IL-1β、IL-6和IL-10的含量,并观察AM对白色念珠菌吞噬功能的变化。结果:气管内滴注LPS可使AM分泌IL-1β、IL-6和IL-10增多,同时使其对白色念珠菌的吞噬率降低。与ALI组相比,给予SO2溶液后可抑制IL-1β、IL-6的分泌而促进IL-10的分泌,同时使AM对曲霉孢子的吞噬率增加。结论:外源性给予SO2可调节老年大鼠急性肺损伤时AM分泌及吞噬功能的变化。
作者:黄新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在心血管系统发挥重要作用,本实验着重研究二肽酶4抑制剂sitagliptin是否通过增加GLP-1、抑制内质网应激而改善肥胖小鼠的血管内皮功能。方法:高脂饮食喂饲C57 BL/6小鼠4个月诱导肥胖,在第4个月给予sitagliptin灌胃。利用微血管测定技术观察离体主动脉环对乙酰胆碱的累积舒张反应;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相关靶蛋白的表达及磷酸化;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氧自由基( ROS)和一氧化氮( NO)的含量。结果:肥胖小鼠主动脉中GLP-1受体表达降低,CREB表达及磷酸化水平减少,而sitagliptin通过增加内源性GLP-1恢复CREB表达和磷酸化、上调GLP-1受体;肥胖小鼠主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减弱、UCP2表达及AMPK和eNOS磷酸化下降、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ATF3、ATF6和XBP1的表达及eIF2α磷酸化增加;ROS水平增多、NO生成减少;GLP-1使这些现象得到反转。结论:本研究揭示GLP-1通过CREB反馈调节GLP-1受体表达后,通过激活UCP2/AMPK抑制内质网应激,恢复eNOS活性,进而改善内皮细胞功能。
作者:刘利梅;刘建;黄聿 刊期: 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