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关键词:liver disease
摘要: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相关文献
  • 同型半胱氨酸激活NLRP3炎症小体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对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及其在动脉粥样硬化(AS)中的作用。方法:(1)Hcy处理人巨噬细胞,检测NLRP3炎症小体表达及培养上清IL-1β浓度;通过 NLRP3 siRNA 干扰,观察 Hcy 的作用是否被阻断。(2) apoE-/-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T)、高脂组(HF)、高脂高蛋氨酸组(HFHM)、高脂高蛋氨酸+control siRNA组和高脂高蛋氨酸+NLRP3 siRNA组。检测AS面积、NLRP3炎症小体表达以及血脂、Hcy和炎症因子水平。结果:Hcy可激活巨噬细胞NLRP3炎症小体并促进IL-1β分泌,NLRP3 siRNA干扰能阻断Hcy的作用。动物实验结果显示高脂可诱导AS形成;HFHM组AS面积进一步增加,AS斑块处NLRP3炎症小体各成分表达增强,血浆Hcy和IL-1β水平较HF组显著增高;NLRP3 siRNA 干扰能阻断HFHM的作用。结论:Hcy能通过激活NLRP3炎症小体促进AS的发生发展。

    作者:谭红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 PUFA)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敲除(Ldlr-/-)小鼠喂养西方饮食(western diet, WD)6周诱导动脉粥样硬化,并在饮食中添加或不添加3%omega-3 PUFA进行干预。使用液相质谱联用检测血浆中PUFA及其代谢产物浓度。油红O染色分析测定动脉树斑块面积及主动脉根部斑块脂质含量,HE染色分析主动脉根部斑块大小,天狼星红染色分析主动脉根部斑块胶原纤维含量,免疫荧光检测主动脉根部斑块巨噬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含量。结果:(1)与WD组相比,omega-3组小鼠动脉树斑块面积比例显著降低。(2)Omega-3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主动脉根部斑块面积、脂质含量和巨噬细胞含量显著降低;同时胶原纤维和平滑肌细胞含量显著上升,斑块不稳定指数下降(P<0.05)。(3)Omega-3处理组血清中omega-3 PUFA显著增加,分析代谢产物发现EEQ和18-HEPE水平显著增加。结论:Omega-3处理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增加斑块稳定性,其机制可能与其代谢产物水平变化相关。

    作者:刘亚晋;李丹;张栩;艾玎;朱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Bax对黄芪注射液抑制缺氧缺糖/复氧复糖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Bax对黄芪注射液抑制缺氧缺糖/复氧复糖大鼠海马神经元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培养8 d的大鼠海马神经元,随机分为9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缺氧缺糖/复氧复糖组)、黄芪注射液组、黄芪注射液溶剂对照组、Bax抑制剂(抑制肽V5)组、Bax激动剂(BAM7)组、Bax抑制剂+黄芪注射液组和Bax激动剂+黄芪注射液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各组均进行缺氧缺糖0.5 h,再分别于复氧复糖后0、0.5、2、6、24、72和120 h采用Western blot法和RT-PCR法检测海马神经元caspase-3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黄芪注射液组、Bax抑制剂组、Bax抑制剂+黄芪注射液组和Bax激动剂+黄芪注射液组caspase-3蛋白及mRNA表达均降低(P<0.05),而黄芪注射液溶剂对照组和Bax激动剂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可通过减少Bax的表达发挥对缺氧缺糖/复氧复糖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抑制作用。

    作者:董雅洁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Veliparib和多柔比星联合作用对人肝癌耐药细胞株BEL-7404增殖抑制的影响

    目的:检测PARP抑制剂veliparib与抗癌药多柔比星联用对肝癌耐药细胞株BEL-7404增殖抑制的作用。方法:以BEL-7404细胞为研究对象,经多柔比星和(或) veliparib处理24 h后,通过MTT法观察细胞增殖率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水平,通过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评价DNA损伤程度,通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线粒体和胞浆中cytochrome C水平变化。结果:多柔比星和veliparib联用组细胞增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多柔比星单独处理组,细胞凋亡率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多柔比星单独处理组;同时,多柔比星和veliparib联用组细胞DNA损伤水平较对照组和多柔比星单独处理组亦明显加重,而cytochrome C在胞浆中的水平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多柔比星单独处理组。结论:veliparib与多柔比星联合处理,可以抑制BEL-7404细胞的增殖及诱导细胞凋亡,其凋亡可能是与DNA损伤及胞内cytochrome C改变有关。

    作者:李红娟;姜英;苏君梅;杨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MGMT基因启动子去甲基化抑制MNU诱导的人胃上皮细胞恶性转化的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在N-甲基亚硝基脲(MNU)诱导的人胃上皮细胞恶性转化中持续激活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建立MNU诱导的人正常胃上皮细胞(GES-1)恶性转化模型,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建模中1周、4周和8周MGMT的动态表达水平。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GMT启动子区的转录激活。 MSP和BSP定性定量检测MGMT基因启动子区CpG的甲基化程度。 ChIP实验检测DNA甲基化转移酶( DNMT1)和H3K9met3、H3K4met2在MGMT基因转录激活中的作用。 Soft agar、平板克隆及细胞增殖实验检测MGMT基因表达上调在GES-1细胞恶性转化中的功能。结果:MNU诱导的GES-1恶性转化细胞中,MGMT的表达持续激活,但MGMT启动子区报告基因并不被激活。 MNU刺激显著抑制MGMT基因启动子区CpG的甲基化水平,同时抑制DNMT1与MGMT基因的结合,而且调控基因转录抑制和转录激活相关的组蛋白修饰类型H3K9met3与H3K4met2在该区域的富集分别减少和增加。此外,MGMT基因的高表达,抑制MNU诱导的GES-1恶性转化细胞的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利用MGMT特异性抑制剂O6-BG处理细胞,显著促进MNU诱导的细胞恶性转化进程。结论:MNU通过诱导MGMT基因DNA去甲基化,持续激活其表达。 MGMT的表达上调抑制MNU诱导的人胃正常上皮细胞恶性转化。本研究揭示了MGMT基因在MNU诱导的细胞恶性转化中的表达调控机制,为进一步研究化学致癌物诱发肿瘤发生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

    作者:陈月霞;齐宏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银杏叶提取物对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与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 GBE)对阿尔茨海默病( AD)的预防与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大鼠尾静脉注射高半胱氨酸( Hcy)2周构建AD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模型组( Hcy)和预防组( Hcy+GBE),治疗组( Hcy注射2周后给予GBE 1周)。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 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和皮质中tau及其磷酸化、GSK-3β及其磷酸化、PP2A及其甲基化、PSD95、synapsin I的变化。结果:(1)水迷宫提示模型组大鼠潜伏期显著高于其它3组。(2)大鼠海马和皮质中tau、GSK-3β和PP2A表达无变化,tau磷酸化和PP2A甲基化模型组显著高于其它3组,GSK-3β磷酸化和PSD95、synapsin I表达模型组显著性低于其它3组。结论:GBE能通过调节GSK-3β和PP2A活性预防和治疗Hcy导致的大鼠学习记忆障碍和tau过度磷酸化。

    作者:曾宽;黄芳;包建;李梦珠;王小川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CPBL教学在临床医学专业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实践

    目的:通过CPBL(基于临床问题的学习)教学实践,探索高等中医药院校临床医学专业病理生理学教学新模式。方法:在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开展CPBL教学,并以传统教学作为对照。 CPBL教学根据教学进度选择休克、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等章节的教学以临床典型病例学生分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其他章节则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临床小病例与临床小问题。开展问卷调查,观察学生学习能力及教学效果的变化。结果:开展CPBL教学的学生在课程认同、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表达能力、临床思维及学习成绩等方面较传统教学有明显改善,CPBL教学能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师生互动、提高学习积极性,而对教学进度、学生学习压力无明显影响。结论:CPBL教学模式能针对病理生理学课程与临床实际联系紧密的特点,明显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学习能力和兴趣、增强师生互动、提高教学质量,有效解决高等中医院校PBL教学改革与课时不足、难以实施之间的矛盾,值得深入研究。

    作者:林信富;郑海音;陈素娟;袁明洲;武一曼;黄秀榕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胞红蛋白对巨噬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本文探讨巨噬细胞氧化应激过程中胞红蛋白( CYGB)表达模式;研究CYGB在巨噬细胞氧化应激过程中的作用。方法:(1)Western blot检测RAW264.7细胞在H2O2刺激不同时间CYGB的蛋白表达水平;检测RAW264.7细胞在不同浓度H2 O2刺激12 h时CYGB蛋白的表达水平。(2)构建CYGB过表达/低表达巨噬细胞模型,将RAW264.7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0.5 mmol/L H2 O2处理组、0.5 mmol/L H2 O2+CYGB过表达组及0.5 mmol/L H2 O2+CYGB低表达组。12 h后,检测CYGB蛋白水平、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活性氧(ROS)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荧光定量PCR检测CYGB和NF-κB在细胞中的表达。结果:(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H2O2处理6、12和24 h组CYGB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并且在12 h组CYGB表达水平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0.25 mmol/L H2 O2、0.5 mmol/L H2 O2和1 mmol/H2O2处理巨噬细胞12 h后CYGB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Western blot结果显示:0.5 mmol/L H2 O2处理组、0.5 mmol/L H2 O2+CYGB过表达组及0.5 mmol/L H2 O2+CYGB低表达组CYGB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5 mmol/L H2O2+CYGB过表达组的CYGB表达高(P<0.05),0.5 mmol/L H2 O2+CYGB低表达组的CYGB表达较0.5 mmol/L H2 O2处理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和ROS检测结果显示:与0.5 mmol/L H2O2相比,0.5 mmol/L H2O2+CYGB过表达组中GSH-Px、SOD升高,LDH、MDA和ROS下降;与0.5 mmol/L H2 O2组相比,0.5 mmol/L H2 O2+CYGB低表达组中GSH-Px和SOD下降,LDH、 MDA和ROS升高。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2 O2处理组CYGB和NF-κB表达均上调( P<0.05)。与H2 O2对照组比较,CYGB过表达组CYGB表达较高,NF-κB表达较低(P<0.05);CYGB低表达组CYGB表达较低,NF-κB表达较高(P<0.05)。结论:CYGB在巨噬细胞中表达,在H2 O2刺激时表达水平增加;CYGB在巨噬细胞氧化应激损伤过程中具有细胞保护作用。

    作者:潘文军;范文静;韩单;李维;朱宇凝;姜志胜;屈顺林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缺氧条件下L型前列腺素D合成酶对内皮素1调控ANP分泌作用的影响

    为了研究在缺氧条件下,L型前列腺素D合成酶( L-PGDS)对心房钠尿肽( ANP)分泌的影响,以及其是否参与了内源性内皮素1( ET-1)调控ANP分泌的过程,本实验采用左心房离体灌流模型,利用放射性免疫检测ANP和ET-1分泌水平,利用蛋白免疫印迹分析L-PGDS蛋白水平的变化。发现在急性缺氧条件下,ET-1和ANP 分泌量增加的同时,L-PDGS蛋白的表达也出现了上调现象。使用内皮素A型受体和B型受体抑制剂可以明显地减弱缺氧条件下ANP和L-PGDS的增长程度。而经L-PGDS的酶抑制剂处理之后,缺氧对ANP分泌的促进作用也得到了部分消弱。因此,在急性缺氧条件下ET-1促进心房ANP的分泌主要是通过与其A型和B型受体结合以及对L-PGDS活性的激活。

    作者:崔百日;卞超超;洪兰;刘丽萍;崔勋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WDR26过表达对大鼠心肌细胞缺血所致线粒体自噬的影响

    目的:观察WDR26过表达对大鼠心肌细胞缺氧所致线粒体自噬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克隆入WDR26ORF,转染H9c2心肌细胞株;实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转染pcDNA3.1-WDR26);建立H9c2心肌细胞缺氧模型;采用免疫荧光、Western blot等技术检测缺氧后心肌细胞线粒体自噬情况及PINK1、Parkin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WDR26过表达时可以促进H9c2心肌细胞缺氧时线粒体自噬;(2)WDR26过表达时可以促进缺氧所致的Parkin向线粒体聚集。结论:WDR26参与心肌细胞缺血所致的线粒体自噬,并且通过与线粒体蛋白发生相互作用形成复合物,影响PINK-Parkin信号通路,从而调控线粒体自噬,在心肌缺血过程中起到内源性保护作用。

    作者:赵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BH3-only 模拟物S1通过活化SIRT3分子扰乱卵巢癌细胞糖代谢的机制

    癌细胞中葡萄糖代谢的方式为细胞的快速增殖提供了物质和能量基础。去乙酰化酶SIRT3在癌细胞葡萄糖代谢重排和凋亡调控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可能成为一个有效的癌症治疗靶点。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BH3-only模拟物S1能够抑制卵巢癌SKOV3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同时能够上调SIRT3的表达。为了探讨S1对卵巢癌细胞糖代谢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通过检测SKOV3细胞在S1作用下线粒体氧耗率( OCR)、胞外泌酸率( ECAR)以及葡萄糖摄入能力的改变,我们发现S1能够损伤线粒体呼吸链和抑制葡萄糖摄取。通过siRNA干扰SIRT3的表达,能够逆转S1对葡萄糖摄入的抑制作用,同时还能缓解S1对SKOV3细胞增殖的抑制效应。合用糖酵解抑制剂2-DG能够加剧SIRT3的活化,同时进一步促进S1对SKOV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和细胞凋亡的发生。综上所述,S1在卵巢癌细胞中抑制细胞增殖作用,可能是通过活化SIRT3以及扰乱葡萄糖代谢来实现的。

    作者:项喜艳;孙连坤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RNA-Seq技术揭示人体急进高原早期转录特征

    目的:通过RNA-Seq技术探讨人体急进高原早期的转录特征。方法:对从平原快速进入高原(5300 m)的19名青年健康男性志愿者,于进入高原前后采集静脉血。提取总RNA进行测序,获取原始序列数据,对原始序列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处理后,将其比对到人类参考基因组( hg19)。统计相关读段数计算不同转录本的表达量。对急进高原前后转录本表达谱进行转录本差异表达分析,针对差异表达转录本,对其进行基因本体及通路分析。结果:从37908个转录本中筛选出836个差异转录本,其中274个转录本表达上调,562个转录本表达下调。人体急进高原早期多个生物学过程及信号通路参与了人体对高原低氧环境的反应。结论:面对高原低氧环境,人体在基因整体水平表现出了特有的差异表达谱特征,参与其中的生物学过程及信号通路对理解人体对高原低氧环境反应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陈建;刘宝;崔建华;张龙;徐刚;梁颜;梁羽;汪健;高钰琪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灵芝孢子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ApoB100和SREBP-1 c mRNA的影响

    目的:研究灵芝孢子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小鼠肝脏载脂蛋白B100(apolipopro-tein B100, ApoB100)和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 (sterol-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1c, SREBP-1c)表达的影响,从分子水平探讨灵芝孢子对于NAFLD的预防及治疗效果。方法:应用RT-PCR方法对比正常组、NAFLD模型组、灵芝孢子预防组、灵芝孢子治疗组中肝脏ApoB100及SREBP-1c的mRNA表达。结果:ApoB100及SREBP-1c mRNA在模型组表达增高,而在灵芝孢子预防组和灵芝孢子治疗组表达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灵芝孢子预防组和灵芝孢子治疗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FLD模型组肝脏中ApoB100及SREBP-1c 的表达明显增高;灵芝孢子预防及治疗小鼠NAFLD过程中对于其肝脏ApoB100及SREBP-1c表达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作者:梁衍锋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p62参与柳氮磺吡啶抑制NF-κB信号途径和诱导人神经胶质瘤U251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

    目的:以人神经胶质瘤U251细胞为研究对象,从p62参与核转录因子κB( NF-κB)信号途径活化角度,探讨柳氮磺吡啶( SAS)抑制NF-κB信号途径和诱导U251细胞发生凋亡的机制。方法:构建p62 siRNA表达载体,MTT法检测细胞生存率,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检测NF-κB转录活性,Western blotting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自噬、凋亡。结果:SAS抑制U251细胞NF-κB转录活性,诱导细胞凋亡和自噬;抑制p62的表达可以增加SAS引起的NF-κB信号途径的抑制和凋亡;SAS通过自噬引起p62蛋白表达下降,抑制自噬可以拮抗SAS引起的NF-κB信号途径的抑制和凋亡。结论:p62蛋白水平在SAS诱导的NF-κB信号通路的抑制和凋亡中起重要作用,靶向抑制p62可能成为提高SAS抗肿瘤效果的新策略。

    作者:刘菲;颜晓羽;薛亚楠;苏静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PBL暖场的体会

    暖场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 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关系到后续案例讨论能否顺利开展,同学是否积极参与,老师能否把握引导作用,带领同学进行案例学习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专业素养、沟通技巧和社会责任感。好的暖场主要取决于带教老师,老师应尽可能采取开放的态度,不拘泥于简单的自我介绍,灵活掌握,不拘一格:(1)简单常用的是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姓名的来历或者家乡的特色,一般他们都会很乐意介绍,这样气氛很快就能活跃起来,有助于培养师生之间自然融洽的关系;(2)如果恰逢某个假期,可以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这个假期的活动安排,通过谈论一些有趣的见闻自然而然地拉近大家的距离;如果近期社会有某件热点事件发生,可以让大家自由发表观点,老师借此机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3)对于已经有过多次PBL经验的学生,还可以设计几个面试场景,让他们以应聘者的角色进行自我推销,通过老师和同学的点评,为他们以后应对各种面试积累宝贵的经验。

    作者:王瑾瑜;徐海;李丽;向若兰;吴立玲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调节性T淋巴细胞在部分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通过测定乳腺癌组织中调节性T淋巴细胞( regulatory T cells,Treg)的计数,探讨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阐明在乳腺癌中Treg的分布表达与其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乳腺癌组织中Treg表达。结果:CD127+染色颗粒主要定位于Treg的胞膜和/或胞浆,细胞外形呈卵圆形,主要分布在肿瘤间质。 Treg的计数随着乳腺癌组织分化程度增高而减少,且高分化组与中分化组、高分化组与低分化组、中分化组与低分化组之间的Treg计数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无淋巴结转移组Treg计数低于淋巴结转移组,两者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但Treg计数在患者年龄、绝经状况及乳腺癌的病理学分类无显著差异。 Treg计数与患者生存期的相关性分析显示乳腺癌中Treg与患者预后呈负相关( P<0.05)。结论:Treg的计数随着乳腺癌组织分化程度增高而减少,Treg在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组的数目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其数目与乳腺癌患者生存期呈负相关。

    作者:成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尖吻蝮蛇毒PCA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

    目的:观察皖南尖吻蝮蛇毒蛋白C激活剂(PCA)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活性及表达组织因子(TF)、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的影响,探讨PCA对血栓性疾病的防治机制。方法:常规培养HUVEC,MTT法检测细胞活性,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TF和vWF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TF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细胞内TF和vWF mRNA的表达。结果:低浓度的PCA(<2.5 mg/L)对HUVEC活性和形态没有明显影响,但可明显减轻LPS引起的HUVEC生长抑制和形态改变;高浓度的PCA(>2.5 mg/L)可显著抑制HUVEC存活率并引起其形态改变。 PCA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其上清中TF和vWF的含量、细胞内TF及vWF mRNA的表达无明显变化,而LPS损伤组各个细胞因子及相关蛋白的表达量明显增加( P<0.05);对于PCA+LPS组,各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低浓度PCA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LPS引起的HUVEC损伤;PCA可拮抗内毒素引起HUVEC的TF和vWF的表达;PCA可能通过这种拮抗作用来防治血栓性疾病。

    作者:桑金凤;周淑艳;季娜;张根葆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ZBTB20参与腺垂体发育和催乳素细胞终末分化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ZBTB20在小鼠腺垂体发育中的作用。方法:利用Zbtb20基因全身敲除( Zbtb20-/-)小鼠模型,观察腺垂体及其靶腺发育;应用RT-PCR、Western blot和ELISA方法分析腺垂体组织中6种促激素的表达分泌;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腺垂体5种内分泌细胞的数量和分布,并进一步通过多重免疫组化标记方法分析ZBTB20在催乳素细胞群分化发育中的作用。结果:(1)Zbtb20-/-小鼠腺垂体体积明显小于正常对照,同时肝脏及血清IGF-1水平下降,乳腺和性腺发育障碍。(2) Zbtb20-/-小鼠腺垂体催乳素细胞群出生后缺失,生长激素细胞群增殖减少,催乳素( PRL)和生长激素( GH)的mRNA和蛋白水平不同程度减少。(3)Zbtb20-/-小鼠胚胎期垂体中存在PRL/GH双阳性前体细胞,而出生4 d后PRL阳性细胞完全缺失。结论:(1)Zbtb20基因敲除可导致严重的小鼠垂体发育不全。(2)ZBTB20参与小鼠腺垂体催乳素细胞的终末分化过程。(3) Zbtb20基因敲除可使腺垂体生长激素细胞增殖障碍,从而减少GH的表达分泌。

    作者:曹冬梅;麻献华;蔡娇;章卫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病理生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