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晓军
目的:原发性或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临床上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目前已证实ITP患者血浆中和血小板上都存在血小板自身抗体,可针对血小板上的相关抗原(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GpⅠb等),使成熟血小板破坏增加.
作者:熊丽霞;李文林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男性高血压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症(low extremity atherosclerosis disease, LEASD)的危险因素.方法:根据我国1999年3月颁布的新高血压诊断标准,自1999年3月~5月在301医院的住院患者中顺序入选曾确诊高血压病的60岁以上男性患者共65名,平均年龄76.57±5.89岁(60~93岁).其中38名患有LEASD(超声多普勒检查提示下肢动脉一处以上的动脉硬化斑块凸起及≥50%管腔狭窄),平均年龄77.76±4.73岁,无LEASD患者27名,平均年龄74.89±6.97岁.
作者:樊瑾;李小鹰;朱平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目的:本室已证明榄香烯复合瘤苗对多种小鼠肿瘤(如L615白血病、H22肝癌等)有明显的主动免疫保护作用.巨噬细胞在抗肿瘤免疫中不仅作为抗原递呈细胞,而且也是参与肿瘤杀伤的效应细胞.本实验检测了榄香烯复合瘤苗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PEMΦ)的吞噬、杀瘤及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产生等功能的影响,以期从这一方面研究瘤苗免疫的机制.
作者:李丹;施广霞;屈虹;朴花;沈洁;钱振超;程一櫂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环核苷酸(cAMP/cGMP)对心肌细胞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与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表达调节中的作用,为心肌肥大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将Wistar乳鼠无血清培养24 h的细胞分为对照组、cAMP组(8-Bromo-cAMP 0.1 mmol/L)、cGMP组[加入一氧化氮(NO)的供体-硝普钠1 mmol/L,借此升高心肌细胞内cGMP浓度],并在30 min、 3 h、 24 h、 48 h、 72 h等5个时相点检测如下指标:(1)细胞生长代谢活性(MTT法);(2)bFGF和TGFβ1的mRNA表达(原位杂交技术)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细胞化学技术).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cAMP组细胞代谢活跃程度增加,尤以72 h明显(P<0.05);cGMP组细胞代谢受抑制,尤以48 h明显(P<0.05).(2)与对照组比较,cAMP组主要分布在心肌细胞浆及细胞膜的bFGF mRNA及其蛋白和主要分布在胞浆的TGFβ1蛋白水平表达均增加,尤其在24 h(P<0.05)和48 h(P<0.01);cGMP组bFGF mRNA及其蛋白和TGFβ1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尤其在24 h(P<0.05).(3)[3H]-Leu掺入实验提示cAMP使细胞内RNA及蛋白质合成增加,而cGMP可抑制细胞内RNA及蛋白质合成;[3H]-TdR掺入实验提示cAMP和cGMP对培养的心肌细胞数量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cAMP浓度增高使培养的心肌细胞代谢活跃、bFGF mRNA及其蛋白和TGFβ1表达明显增加;cGMP浓度增高却使培养的心肌细胞代谢抑制、bFGF mRNA及其蛋白和TGFβ1蛋白表达下降,从而提示环核苷酸在心肌细胞肥大信号调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何作云;罗惠兰;冯兵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目的:祖国医学的活血化淤药当归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已引起关注.本实验应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观察当归对于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24只健康Wistar大鼠(200~250 g),雌雄不拘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即:Ⅰ组,假手术组;Ⅱ组,缺血2 h,再灌48 h; Ⅲ组,缺血24 h后舌静脉滴注当归7.5 mL,再灌48 h.染色观察脑梗塞面积.免疫组化观察神经生长和修复相关蛋白cyclinD1和GAP-43的表达.原位末端标记法观察细胞凋亡并计算凋亡指数.取新鲜大脑皮质,采用张亚历法制备细胞悬液,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结果:Ⅲ组与Ⅱ组比较,脑梗塞面积减小,差别有显著性.Ⅱ组和Ⅲ组大脑皮质和海马区GAP-43表达均较Ⅰ组增加,Ⅲ组较Ⅱ组cyclinD1和GAP-43的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Ⅲ组较Ⅱ组凋亡指数减少,凋亡率下降.结论:当归能促进脑缺血损伤后神经生长和修复相关蛋白cyclinD1和GAP-43的表达,减少细胞凋亡的发生,这是当归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之一.
作者:杨静薇;欧阳静萍;廖维靖;涂淑珍;杨海鹭;魏蕾;刘永明;郑汉巧;王保华 刊期: 2000年第10期
作者:梁果林;符宝敏;赵洁 刊期: 2000年第10期
作者:杜林娜;张辉;刘凡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目的:树突状细胞(DC)是体内抗原提呈功能强的抗原提呈细胞(APC),是唯一能提呈抗原给初始型T细胞使之活化扩增为效应细胞的专职APC.DC在榄香烯复合瘤苗主动免疫保护效应中的作用如何,怎样提高其作用水平值得探讨.方法:以HCa-F或L615榄香烯复合瘤苗(H-TCV或L-TCV)、H-TCV可溶性上清(TH)、CP免疫小鼠,分离制备其脾脏DC,在体外分别用相应瘤细胞上清(H或L)和瘤苗上清(TH或TL)冲激后,以MTT法检测其诱导同系小鼠脾不粘附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1.正常小鼠DC在体外可诱导同系小鼠脾脏不粘附细胞增殖,经H/L、TH/TL冲激后此作用增强,其中尤以TH/TL冲激的DC效果好,(P<0.05).同法,对H-TCV/L-TCV、H/TH免疫鼠DC的研究也得到相似结果,而且经免疫鼠DC刺激得到的增殖指数高于正常鼠相应DC的,其中H-TCV/L-TCV免疫鼠DC体外经TH/TL再冲激后其诱导作用较正常鼠初次冲激的相应DC的效果为强(P<0.05);同样,H/TH免疫鼠DC体外分别经H和TH再冲激后较正常对照鼠初次冲激的相应DC的效果为强(P<0.05).2.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正常鼠、H、TH免疫鼠的DC及其经H、TH冲激后的DC与同系正常小鼠不粘附细胞共育,均能使增殖状态的为粘附细胞比例增加.3.正常鼠脾脏DC及其用H或TH冲激的DC的诱导作用可因CP免疫而增强(P<0.01),其中尤以对TH冲激的DC的增强作用显著.结论:榄香烯复合瘤苗或其上清免疫和冲激DC,可增强其诱导同系小鼠脾不粘附细胞增殖的作用;CP可进一步增强DC的这一作用.本研究也为DC瘤苗的制备与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作者:屈虹;施广霞;李丹;朴花;郭连英;钱振超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肾性高血压主动脉Gαq介导的细胞信号转导系统的动态变化及其在高血压中的发病学意义.方法:制作两肾一夹肾性高血压大鼠模型,分别于术后周1、2、4和8测定颈动脉血压;血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ACE)活性;免疫印迹法测定主动脉Gαq蛋白含量;以[3H]二磷酸磷脂酰肌醇为底物测定主动脉细胞膜蛋白PLC活性磷脂酶C活性.
作者:邢东琦;白木华;吴立玲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合并左心功能降低时血浆和心肌组织脂质过氧化和一氧化氮(NO)的动态变化,以了解它们在左心功能降低中的作用.方法:用油酸(OA)静脉注射诱发兔肺损伤所致ARDS模型并分为30 min、60 min、90 min和120 min 4组.结果:(1)油酸各时间组血浆和心肌组织的GSH-Px和MD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P<0.01),而且二者呈负相关(r=-0.93,P<0.01);(2)油酸30 min和60 min组血浆NO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在油酸90 min和120 min比油酸60 min组又有显著减少(P<0.01);(3)心肌组织NO含量在油酸30 min时比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而在油酸60 min以后各组与油酸30 min组相比又有所减少(P<0.01);(4)电镜下见到对照组心肌组织结构正常.OA 90 min组可心肌细胞水肿;肌原纤维有破坏、肌丝断裂;明暗带结构不清楚;线粒体固缩、基质电子密度增大;心肌细胞内质网扩张;胞浆内糖原颗粒减少;心肌细胞核肿大、染色质减少.OA 120 min组可心肌细胞水肿加重;肌原纤维重度破坏;线粒组固缩加重并出现高电子密度颗粒;细胞核不规则、核内染色质明显减少;细胞内糖原颗粒几乎不见.结论:油酸致ARDS过程左心功能降低与脂质过氧化和NO改变有关.
作者:玛依努尔;张建龙;买买提祖农;冉新建 刊期: 2000年第10期
Troponin I(TnI) is a subunit of the thin filament-associated troponin-tropomyosin complex involved in calcium regulation of skeletal and cardiac muscle contraction.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10期
近十年来,心律失常的治疗有令人鼓舞的一面,也有使人沮丧的一面.非药物治疗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射频消融术通过选择性切断折返激动通路可以根治顽固性室上性和室性心律不齐,而植入性除颤变律器(ICD)的应用又使高危性室性心动过速的猝死率大大下降.
作者:徐有秋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目的和方法:用聚四氟乙稀制作内径1.4 c的小圆筒,以一片聚碳酸酯核孔膜(孔径8μm,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提供)和一片醋酸纤维酯微孔滤膜(孔径5μm,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提供)将小圆筒分隔成上下二个小室,上室高1.8 cm,下室高0.3 cm,二室间以螺丝固定.将1 mL 1640培养液培养的人胃腺癌细胞(SGC-7910)或B16黑色素瘤细胞(二细胞株均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提供)置于上室,下室加同样的培养液,保持上下二室的培养液液面相平.CO2培养箱37℃培养.培养结束后取出微孔滤膜,用70%乙醇固定,H.E染色.将滤膜等分为四个象限,用光学显微镜随机计数每个象限中二个视野内穿过核孔膜并粘附在微孔滤膜上的癌细胞数.结果:如此处理的二类癌细胞都有能力迁移通过核孔膜均匀地粘附在微孔滤膜上.计数观察清晰容易.并且随着癌细胞孵育时间(5~30 h)的延长,迁移到膜上的细胞数也增加.随着所用细胞浓度(5×104~4.5×105细胞数/mL)的增加,迁移到微孔滤膜上的细胞数也增加.将药物(阿霉素,甲2巨球蛋白-广谱蛋白酶抑制剂)置于上室与癌细胞同孵育,可以观察到药物的不同浓度和不同的持续作用时间,能够明显地影响癌细胞的迁移能力.结论:采用此种微孔滤膜腔法测定癌细胞的迁移能力,较之以往使用的琼脂糖移植法和毛细血管法方法更简便,加入的癌细胞体积可达1 mL,并且用化学蚀刻扩孔制成的核孔膜,微孔呈直筒状,孔径一致,膜耐高温,化学稳定性极好.这些均为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提供了保障.癌细胞的迁移能力与其转移特性密切有关.这一方法的建立,将为在离体条件下观察癌细胞转移特性及药物对癌细胞转移能力的影响提供了可行的手段.
作者:陈识杰;高素梅;李永和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目的:复制家兔内毒素和内生致热原性发热模型,观察清开灵对实验性发热的作用.方法:采用雄性日本大耳白家兔,体重2.2~3.0 kg.实验分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观察清开灵对内毒素和内生致热原性发热的解热效应.
作者:蒋玉凤;黄启福;严京;贾旭;李伯光 刊期: 2000年第10期
作者:汪成;刘端海;相霞 刊期: 2000年第10期
作者:詹永希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目的:OPH是本研究所合成的创新化合物,有强心扩血管作用.以往的研究显示它对于冠脉阻断-再灌或全心停灌-复灌所致心肌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它减少再灌时的VF发生率,增强心肌抗自由基的能力,并对抗心肌线粒体钙超载.为了解OPH对再灌注损伤动物心脏功能的影响,本研究观察它对猫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猫12只,戊巴比妥钠麻醉,开胸,用多导生理记录仪监测心电图与血压,电磁流量计测升主动脉血流量,计算心脏血流动力学参数.于冠脉左前降支上1/3处穿线,以备阻断血流.
作者:范礼理;马军;曾宪可;王亚芳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目的:检测18例老年女性Ⅱ型糖尿病患者外周围血白细胞雌激素受体的变化,对女性老年糖尿病患者雌激素的辅助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18例老年女性Ⅱ型糖尿病患者,诊断标准为1980年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年龄55~76岁,平均年龄60±15岁,病程5~20年.选择年龄相当的女性无糖尿病的患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方法采用放射配体结合法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雌激素受体(ER).以[3H]雌二醇为配体,[3H]E2均购自英国放化中心,[3H]E2的浓度为0.2~0.3 nml/L.孵育温度为37℃.患者均口服尼尔雌醇2.5 mg 1次/2周.结果:老年女性Ⅱ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ER为158±76位点细胞,健康老年女性患者外周血白细胞ER为238±92位点/细胞,老年女性糖尿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ER明显低于健康老年女性患者(P<0.05).老年女性患者在口服降血糖药不变的情况下,服用尼尔雌醇后,2周后复查及4周后复查,血糖平均降低2.6±1.9 mmol/L,(P<0.05).结论:老年女性Ⅱ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细胞ER明显降低,已证实胰岛β细胞存在雌激素受体,雌激素与其受体结合可表现多种生物学效应,针对靶细胞胰岛β细胞ER的降低,可使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易在患者口服磺脲类降血糖药出现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应用尼尔雌醇后可与胰岛β细胞上的ER结合,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起到一定的降糖效果.
作者:郎春花;田文;刘志民 刊期: 2000年第10期
作者:骆云鹏;范维珂;张佐才;诸承玮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老年男性高血压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症(low extremity atherosclerosis disease, LEASD)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方法:根据我国1999年3月颁布的新高血压诊断标准,自1999年3月~5月在301医院的住院患者中顺序入选曾确诊高血压病的60岁以上男性患者共65名,平均年龄76.57±5.89岁(60~93岁),其中38名患有LEASD(超声多普勒检查提示下肢动脉一处以上的动脉硬化斑块凸起及≥50%管腔狭窄),平均年龄77.76±4.73岁,无LEASD患者27名,平均年龄74.89±6.97岁.两组在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高血压病程及分期、服降压药、冠心病史等方法无明显差异.排除患有糖尿病、家族性高脂血症、心功能NYHA Ⅲ-Ⅳ级、慢性肝肾功能不全、甲状腺疾病、恶性肿瘤晚期、慢性感染、血液病、大动脉炎、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雷诺氏病、足部溃疡、坏疽的患者.所有的患者均接受统一的、由专人负责的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超声多普勒检查以及抽空腹血查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浓度.建立Access数据库,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结果:LEASD患者血浆Hcy浓度为14.22±3.38 μmol/L(±s),无LEASD组患者血浆Hcy浓度为22.99±8.88 μmol/L(±s),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00).结论:初步临床调查显示在老年男性高血压人群中LEASD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无LEASD组患者.
作者:樊瑾;李小鹰;朱平 刊期: 2000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