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失血性休克对脾脏细胞因子释放的影响

周其全;陈玉魁;高丽菊;李宜成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 脾脏, 细胞因子释放, 生物活性物质, 腹腔巨噬细胞, 血单核细胞, 肝枯否细胞, 血清水平, 细胞功能, 防卫反应, 发生发展, 调节作用, 细胞间, 微生物, 信息, 体内, 入侵, 能力
摘要:目的:细胞因子是近年来发现的体内一类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物质,可以传递细胞间信息、调节细胞功能、参于对外入侵微生物等的防卫反应,因此细胞因子在休克的发生发展中的调节作用日趋受到重视.但有关失血性休克时细胞因子的研究,较多集中在血清水平和肝枯否细胞、血单核细胞及腹腔巨噬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的能力上,而脾脏对这些细胞因子的生成与释放有何影响报道不多.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相关文献
  • FAS, NF-κB及Caspases在TNFα介导的微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引起微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特点及FAS,NF-κB和Caspases在此种凋亡中的作用.方法:用TUNEL,流式细胞仪等方法测定TNF引起体外培养的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内皮细胞)凋亡.

    作者:曹翔;金惠铭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TECA-I型生物人工肝脏支持系统治疗肝脏大部切除急性肝衰犬的研究

    目的:在引进和发展TECA-I型生物人工肝脏支持系统(BALSS),安全有效地治疗药物诱发急性肝衰犬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BALSS替代肝脏大部切除急性肝衰犬肝功能的效应,以为急性肝衰者提供肝组织再生修复的机会.

    作者:薛毅珑;陈小平;李新建;张佐云;李雁凌;罗芸;钟大光;崔忻;黄志强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当归抗高脂血清致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检测高脂血清对培养的内皮细胞中一氧化氮(NO)及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改变的影响,并观察当归的作用.方法:实验分三组,即:对照组;高脂血清组;当归+高脂血清组.以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为研究对象,用高脂血清损伤,扫描电镜观察内皮细胞形态结构的改变,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测内皮细胞表面ICAM-1的表达,用分光光度法对细胞培养液中NO的分泌量进行检测.结果:高脂血清明显损伤内皮细胞的超微结构,细胞膜表面有孔隙,微绒毛僵直断裂,分布不规则.高脂血清使细胞表面ICAM-1的表达明显增高,细胞培养液中NO的分泌量明显降低;而当归可以逆转高脂血清的这种作用,使细胞表面ICAM-1的表达降低,而细胞培养液中NO的含量明显增高.结论:当归对内皮细胞中NO及ICAM-1表达的影响可能与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有关.

    作者:王保华;欧阳静萍;涂淑珍;魏蕾;刘永明;郑汉巧;杨静薇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右房-右室流出道房室顺序心脏起搏的血液动力学特点

    目的:为了探讨右房-右室流出道房室顺序双腔心脏起搏的血液动力学效果和临床潜在应用价值.我们对比研究了右房-右室流出道(RA-RVOT)房室顺序双腔心脏起搏和传统的右房-右室尖(RA-RVA)双腔心脏起搏的急性血液动力学特点.

    作者:马宁;吴伟力;李世强;李亮;傅向华;张斌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温筋通对糖尿病大鼠心血管组织糖基化终产物的形成及其受体和ICAM-1表达的影响

    目的: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和微循环功能障碍,是糖尿病患者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虽然糖尿病血管损伤产生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近研究表明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 AGEs)在组织内的沉积是血管病变的主要特征.这些AGEs沉积于血管壁或组织内与AGEs受体(receptor for AGEs, RAGE)相互作用,使细胞内信号传导改变,激活核转录因子引起靶基因的一系列反应,是导致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关键途径.为了寻求临床上抑制AGEs形成的药物,本实验观察了中药复方温筋通(WJT)对糖尿病大鼠心血管糖基化终产物(AGEs)的形成以及AGEs受体(RAGE)和细胞间粘附因子-1(ICAM-1)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建伟;孙仁宇;唐代屹;梁晓春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米力农对人离体肺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

    米力农(milrinone)是一种选择性磷酸二酯酶Ⅲ(PDEⅢ)抑制剂,它通过抑制PDEⅢ增加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水平,从而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在动物离体及在体试验中,米力农体现了强大的舒张肺血管功能,但是米力农对人离体肺血管作用的研究查阅有限文献尚未见报道.目的:评估米力农对人离体肺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对临床米力农的应用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作者:过常发;尹邦良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TNFα导致细胞骨架重排和当归的逆转作用

    方法:常规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成下列各组:①对照组:常规培养;②当归组:培养液中加入当归注射液20 mg/mL;③TNF-α组:培养液中加入TNF-α 100 U/mL;④TNF-α+当归组:培养液中同时加入TNF-α 100 U/mL和当归20 mg/mL. 4 h后用phalloidine rhodamine标记骨架蛋白F-actin,用Olympus IX70荧光显微镜(CellScan, Scanalytics-Bionis)检测细胞骨架分布.结果:荧光显微镜下,在内皮细胞的每一个横切面,对照组细胞骨架均排列在细胞周围,F-actin分布均匀,粗细匀称;当归注射液不影响正常内皮细胞的细胞骨架排列,但可见部分actin肌丝增粗;TNF-α作用后整个细胞腔面细胞骨架排列紊乱,在细胞中部横切面,增粗的actin肌丝横跨整个细胞;将当归注射液与TNF-α共同作用于内皮细胞,可见细胞骨架排列在细胞周围,但与正常细胞形态略有不同.结论:TNFα可以导致细胞骨架重排,这种重排与剪切力导致的重排相似.当归能逆转TNF-α导致的细胞骨架重排,使F-actin排列在细胞周围.这种作用的意义及信号转导途径目前还不完全清楚.本室的其他实验显示,当归注射液可以降低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导致的ICAM-1表达增加,逆转TNF-α导致的ICAM-1重排.当归抗动脉粥样硬化可能与这些作用有关.

    作者:欧阳静萍;王雄;Muller S;Stoltz J.F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Myocardial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induced cell death depends on JNK activation and leads to phosphorylation of mitochondrial p46

    Multiple signaling pathways, including the c-Jun N-terminal kinase (JNK) pathway, are activated in myocardial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 (MI/R) and correlate with cell death. However, the role of the JNK pathway with respect to protection or destruction in MI/R-induced cell death is poorly understood. In a rabbit model, we found that ischemia followed by reperfusion resulted in JNK activation which could be detected in cytosol as well as in mitochondria. To address the functional role of the JNK activation, we examined the consequences of blockade of JNK activation in isolated cardiomyocytes under conditions of simulated ischemia. The JNK activity was stimulated ~6-fold by simulated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 (simulated MI). When a dominant negative mutant of JNK kinase-2(dnJNKK2), an upstream regulator of JNK, and JNK-interacting protein-1 (JIP-1) were expressed in myocytes by recombinant adenovirus, the activation of JNK by simulated MI was reduced 53%. Furthermore, the TNFα-activated JNK activity in H9c2 cells was completely abolished by dnJNKK2 and JIP-1. In correlation, when dnJNKK2 and JIP-1 were expressed in cardiomyocytes, both constructs significantly reduced cell death after simulated MI compared to vector controls.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鼻咽癌组织基因表达谱的研究

    目的和方法:用Clontech公司的AtlasTMHuman Cancer cDNA Expression Array对人胚鼻咽、正常成人鼻咽、HNE1细胞、鼻咽低分化鳞癌、肺癌和头颈部其它3种肿瘤588个与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谱进行了研究.结果:在选定的91个基因中,有36个基因的鼻咽癌组织中表达加强,51个基因在鼻咽癌组织中表达下调,在鼻咽癌组织中表达下调的基因相对较多.

    作者:许亮国;谢鹭;王磊;何志巍;杨玉文;姚开泰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重组可溶性TRAIL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分离纯化及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活性的研究

    目的和方法:本项研究建立了高效稳定表达可溶型TRAIL(rsTRAIL, TNF-related apoptosis inducting ligand)重组融合蛋白的工程菌,并进行了该重组融合蛋白的表达、分离纯化及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活性的研究.结果:重组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产量可达到菌体总蛋白的30%左右,亲和层析纯化后,重组融合蛋白的纯度可达95%以上.其表现分子量约为22 kD,等电点为6.29,N-末端的氨基酸顺序与理论值相同.该融合蛋白在浓度为0.1~1 μg/mL时,能显著诱导所试全部7种肿瘤细胞株细胞凋亡,不能诱导正常鼠成纤维细胞细胞凋亡;对贲门癌、乳腺癌、恶性胸腺瘤等原代细胞也具有很强的杀伤作用,但不杀伤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动物实验研究表明,能显著抑制人肝癌细胞在裸鼠体内生长,而对正常小鼠无任何毒性.结论:该重组融合蛋白能特异性地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具有重要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刘彦信;史娟;郑德先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心钠素在肺气虚证诊断中的意义

    观察了肺气虚证的动物模型20例和肺气虚证患者60例(30例健康人同步对照)的心钠素(ANP)变化.方法:动物模型采用烟熏法,Wistar健康大鼠32只(病模20只、对照12只),造模55~75d后取腹主动脉血1 mL,离心取血浆测ANP;60例患者及30例健康人也取血浆测定ANP.试剂盒由北京免疫剂研究所提供.结果:(1)病模组大鼠心钠素(299.26±43.68 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大鼠(240.34±65.4 pg/mL).(2)60例肺气虚患者的心钠素(221.03±51.64 p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52.27±25.68 pg/mL).结论:ANP可以作为肺气虚证的诊断和判断病情严重程序的参考标准之一.

    作者:许涛;胡海燕;王元勋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重组多顺反子逆转录病毒介导的人载脂蛋白AI与卵磷脂胆固醇脂酰基转移酶在肌源性细胞的表达

    目的:载脂蛋白AI(apolipoprotein, apoAI)与卵磷脂胆固醇脂酰基转移酶(lecithin:cholesterol acyltransferase, LCAT)作为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HDL)的主要组分,在胆固醇由周围组织向肝脏的运输、排泄过程即胆固醇逆转运(reverse cholesterol transport, RCT)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近年研究进一步证实,ApoAI与LCAT的转基因动物能纠正由于遗传缺陷所致的低HDL血症并有效抵抗高脂食物引起的致动脉粥硬化(atherosclerosis, As)作用.

    作者:于书真;范乐明;王南;陈秀英;陈琪;魏恩会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柄海鞘提取物对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柄海鞘(Styela calva Herdsman)属脊索动物门的尾索动物亚门,海鞘纲,单海鞘目,在我国沿海分布较广,多附着生长于海边岩石、船具及养殖网具上.已经发现海鞘的一些成分具有抗肿瘤等药理活性.目的:本课题观察了海鞘提取物对高脂喂养所造成的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血脂、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性及血压的影响,并测定了海鞘中21种矿物质的含量.方法:实验分为四组,分别为对照组(普通饲料)、模型组(高脂饲料)、二甲双胍组(高脂饲料+二甲双胍)及(高脂饲料+海鞘提取物).结果:喂养四周后,模型组空腹血糖、胰岛素、血脂、血压均高于对照组,胰岛素敏感性(葡萄糖-胰岛素耐量实验)则下降(K值分别为5.16±1.12,8.67±0.98,P<0.01);海鞘组血糖、血脂、胰岛素均显著低于模型组,胰岛素敏感性(K值为6.24±1.07),较模型组有显著改善(P<0.01),海鞘组的上述作用与二甲双胍相似;海鞘组血压不仅显著低于模型组,也显著低于二甲双胍组.通过测定海鞘中21种矿物质的含量发现镁(10.0 g/kg干重)及钒(38.9 mg/kg干重)含量较高.结论:高脂饮食可造成可靠的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海鞘可显著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并降低与胰岛素抵抗有关的血压升高,其作用机制尚待进一步探讨,但可推测的胰岛素可能为海鞘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机制之一,海鞘的降压作用除与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有关外,这可能与镁含量较高有关.

    作者:宋秀媛;王家富;刘同美;苑方胜;段文卓;丁怡;王建英;郭军堂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普洛托品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普洛托品对离体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以维拉帕米为对照,用Langendroff造成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记录心外膜电图,测定灌流液心肌酶及蛋白含量,测定心肌组织中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结果:各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对照组0/11;再灌注流液中心8/11(72%);普洛托品2/11(18%);维拉帕米组1/11(9%),普洛托品组与再灌注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普洛托品还可减慢心率,降低罐流液中谷丙转氨酶、乳酸脱氢酶及蛋白含量,减少缺血心肌中MDA含量,以上结果与维拉帕米相似.结论:普洛托品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少自由基有关.

    作者:宋秀媛;姜波;王尊哲;陈维宁;李宁;高尔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低剂量照射增强化疗抗白血病效应及其机制的研究

    目的:目前,白血病/淋巴瘤的治疗多采用大剂量联合化疗,虽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强化疗的毒副作用,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而且有时危及患者生命.为了寻求一种低毒高效的治疗方法,我们采用低剂量全身照射和低剂量化疗药物相结合的新方案,在小鼠白血病模型上获得了满意效果,并对疗效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治疗方案:通过不同照射剂量和不同给药方案的探索,证明正常615小鼠s.c.接种106 L615白血病细胞,第4 d全身照射300 cGy,照射后1、2或3 d i.p给予Ara-C(30 mg/kg)连续3 d.结果:单纯照射和单纯Ara-C组动物生存时间约延长2 d,放化疗联合组动物,不论是照射后1、2或3 d连续3 d给予Ara-C,平均存活时间均明显高于单纯照射组和单纯Ara-C组(P<0.05),而且有58%~72%的动物长生存.治疗过程中血相和骨髓有核细胞计数的检测表明,白细胞数低时降至正常的60%,骨髓有核细胞数低降至照射前的45%,且迅速恢复,表明此方案血液学毒副作用轻.为了研究低剂量放射增强白血病化疗疗效的机制,我们通过病理切片动态观察,发现300 cGy照射后早期骨髓细胞减少,血窦扩张充血,可能有利Ara-C的摄取.照射前和照射后小鼠的骨髓基质体外细胞培养,用APAAP法检测基质细胞表面GM-CSF的表达,用微孔滤膜免疫金银染色法(m-IGSSA)检测培养液上清(BMCM)中GM-CSF的含量,发现照射后细胞表面和上清中GM-CSF的表达都增高.照射和未照射小鼠的BMCM与L615细胞共孵育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照射后小鼠BMCM有促使白血病S期细胞比例增多和凋亡率增加的趋势.结论:低剂量照射与Ara-C合用对白血病有协同治疗作用,且副作用较小,是治疗白血病的一种高效低毒的新策略.其机制与低剂量照射诱导动物体内产生某些细胞因子(如GM-CSF)促进G0期白血病细胞进入增殖周期,从而增加细胞对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Ara-C)的敏感性有关.

    作者:褚建新;刘卫霞;赵钧铭;丁顺利;胡小莉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高密度脂蛋白注射液和洛伐他汀抗家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比较研究

    目的:观察高密度脂蛋白(HDL)注射液对高胆固醇饲料诱导家兔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和消退作用.方法:90只新西兰白兔共分成9组.处理方案包括预防性给药和治疗性给药.

    作者:易光辉;杨保堂;吴孟津;尹卫东;杨永宗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αB-晶状体蛋白在心肌预适应早期相及延迟相心肌保护中的作用

    目的:热休克蛋白(HSPs)在心肌缺血预适应(ischemic preconditioning)的心肌保护中是否发挥作用,至今仍不清楚.本研究试图探讨αB-晶状体蛋白(属小分子HSP)在心肌缺血预适应中的作用.方法:为观察αB-晶状体蛋白在缺血预适应早期相中的作用,采用大鼠Langendorff离体心脏及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分别进行缺血及热休克预处理.结果:缺血预适应(缺血5 min+再灌5 min)明显减轻了随后更长时间的缺血-再灌流损伤(缺血30 min+再灌120 min),表现为+dp/dtmax、LVP、及冠脉流量的恢复明显改善,CPK释放减少.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及Western blot技术发现,正常状态下,αB-晶状体蛋白以可溶性形式存在于心肌细胞胞浆中,在缺血预适应及热休克预处理时则快速向不溶性细胞结构移位,免疫电镜显示αB-晶状体蛋白的主要移位区域是核周及Z线等细胞骨架部位,等电聚焦技术显示上述移位与αB-晶状体蛋白的磷酸化有关.此种快速移位可稳定细胞骨架,可能是心肌预适应早期相的重要心肌保护机制之一.为进一步观察αB-晶状体蛋白在预适应延迟相中的可能作用,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经热休克(43℃)预处理不同时间(15,30,60,90 min)并恢复不同时间(0,1,2,4,6,12及24 h)后,再加入H2O2(1 mmol/L)处理3 h.结论:热休克预处理在诱导αB-晶状体蛋白增多的同时,亦明显减轻了心肌细胞损伤,表现为心肌细胞死亡率及LDH释放率低于H2O2损伤组,细胞总抗氧化能力高于H2O2损伤组.上述结果表明,αB-晶状体蛋白在心肌预适应的早期相及延迟相心肌保护中均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肖卫民;黄勤;尢家騄;肖献忠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EB病毒介导的鼻咽上皮细胞永生化早期阶段的生物学观察

    目的:鼻咽癌是我国南方地区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长期以来,对鼻咽癌发病分子机制未能彻底阐明,关键问题之一是缺乏一个良好的体外多阶段细胞模型.虽然利用EB病毒已建立了数个灵长类上皮细胞系,但是,EB病毒转化的人鼻咽上皮永生化细胞系尚为空白.目前认为,上皮细胞永生化呈多阶段,即上皮细胞增殖--逃避老化期(Senescence)--逃避危机期(Crisis)--进入永生化(Immortalization),其中,逃避Senescence可能是上皮细胞永生化的初阶段.方法:借助EB病毒和TPA的体外协同作用,采用相差显微摄影、间接免疫荧光、Senescence相关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细胞生长曲线及群体倍增时间等检测方法,我们对12例EB病毒感染的原代人胚鼻咽上皮细胞生长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EB病毒感染的原代鼻咽上皮细胞表达EB病毒瘤基因产物LMP1,并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对SA-β-Gal表达呈现从弱到强再到弱的趋势.在原代培养后期,SA-β-Gal表达阳性率降低,提示EB病毒促使部分鼻咽上皮细胞逃离了Senescence、进入永生化早期阶段.作进一步的生物学观察表明,处于该阶段的鼻咽上皮细胞具有部分转化特征,表现为细胞形态学发生改变,从原来扁平而紧密的镶嵌状排列,逐渐变成立体感增强,细胞体积变小,分裂相增多.原代培养后期可观察到明显的转化灶,细胞生长活跃,与正常培养的鼻咽上皮细胞呈现的老化形成明显的对照.经传代后,细胞呈岛状重叠生长,提示永生化早期阶段的鼻咽上皮细胞具有去接触抑制生长的特性.细胞生长曲线检测进一步表明,其群体倍增时间降低,提示EB病毒促使永生化早期阶段的鼻咽上皮细胞进一步生长.结论:EB病毒促使体外培养的鼻咽上皮细胞通过Senescence时期、进入永生化早期阶段,并初步具有体外转化特征,为进一步阐明上皮细胞永生化分子机制及建立人鼻咽上皮细胞永生化模型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杨静;唐发清;顾焕华;邓锡云;翁新宪;唐敏;易薇;曹亚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心梗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对左室重构的影响

    目的和方法:左心室重构是慢性心肌缺血,特别是心肌梗塞后,心肌发生的进行性病理生理学过程.这一变化不仅导致心室构型、容积及心肌舒缩功能的改变,同时也引起心腔内血流动力学的异常,而血流的严重紊乱又会促进左心室重构而使心功能恶化,既往文献对此涉猎较少,本文通过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联合脉搏多普勒超声心动图(PDE)技术,对22例陈旧性心肌梗塞(OMI)患者和20例正常人左心腔内不同部位血流状态及其速度分布进行了定性和半定量分析,探讨心肌梗塞后左心室腔内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及其对左心室重构的影响.

    作者:刘志跃;王庆书;高金娥;王金锐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对高血压病同步观察左室肥厚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研究

    目的:心脏左室肥厚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是有关高血压病临床治疗的转归和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问题.方法:本研究按照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高血压同盟(WHO/ISH)标准对75例高血压病患者同步观察左室肥厚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进行二者的对比研究.

    作者:王硕仁;周波;赵悦茹;董安铭 刊期: 2000年第10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病理生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