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凤河
股骨颈骨折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骨损伤,尤其是老年人多见,以往手术治疗,多采用多根骨圆针或螺纹针等内固定,术后易继发内固定松动、断裂或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近年国内外多采用经皮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使骨折愈合率明显提高.
作者:李慧勇 刊期: 2008年第30期
呼吸机是急救医学中一种不可缺少的重要设备,在临床应用中,人们往往只重视操作方法而忽略了使用前后的清洗消毒工作,导致医院感染.现笔者将自身经验简述如下:
作者:尹丽英 刊期: 2008年第30期
建立良好的血液通路是血液透析(HD)和血液灌流(HP)等血液净化的先决条件.临床上可采用创建内瘘或外瘘,或紧急时选择直接穿刺股动、静脉或颈外静脉、锁骨下静脉等方法建立血液通路,达到治疗目的.但是上述方法有操作复杂、短期内不能使用和并发症多的缺点.2003年以来,我们采用直接穿刺周围表浅动、静脉的方法,建立临时性血液通路对93例患者进行了520例次HD和HP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杜丽萍 刊期: 2008年第30期
随着临床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CT检查已得到了广泛的临床应用,准确的CT扫描检查及诊断报告,为提高临床诊断率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而对各种需进行CT扫描检查病人的护理准备也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护理准备可提高对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减少不必要的步骤,缩短了检查时间,使病人尽快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治,通过总结8年来CT科护理工作经验,我们对CT扫描检查病人进行了分类准备及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检查效果,共分以下四类:
作者:鲍明燕 刊期: 2008年第30期
我院自2004年利用电视系统实行腹腔镜手术以来,已在外科、泌尿外科广泛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是一项外科新技术,与常规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外观美、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护理人员要根据腹腔镜的特点和要求,周密地做好术前的物品准备,确保术中密切配合及术后的仪器处理.现将护理配合介绍如下:
作者:韩凤英;吴淑宁 刊期: 2008年第30期
随着抗感染药的广泛运用和新的广谱抗生素的不断出现,临床不仅耐药菌株日益增长,而且严重的ADR也日益增多,故抗感染药的合理使用更显重要.呼吸道感染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呼吸科是医院使用抗感染药的主要科室,为了了解抗感染药的使用情况,笔者对我院呼吸内科住院病例进行调查分析,以期获得抗感染药与ADR的关系,促进抗感染药物合理使用,减少临床ADR的发生.
作者:张源;吕文辉 刊期: 2008年第30期
目的:分析抗精神病药物的不合理应用现象,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促进临床用药技术更趋合理化.方法:随机抽查医院既往病历资料进行用药分析、总结.结果:临床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存在选药、换药、联用、剂量、时间等方面的不合理用法.结论:要加强学习,提高医务工作者用药的科学性、合理性、规范性,力求做到经济、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
作者:阮水英;杜丽娜;李晓峰 刊期: 2008年第30期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害的一种传染病.该病在世界各地广泛流行,主要侵犯儿童及青少年,少数患者可转化为肝硬化或肝癌.因此这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疾病,也是我国当前流行为广泛,危害性严重的一种传染病.乙肝不仅给患者带来心身巨大痛苦,而且给其配偶带来打击与困扰,几乎与患者承受同样的压力.理解乙肝患者配偶的心理感受,帮助他们提高生活质量,减轻不良情绪反应,对建立有效抗病毒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徐向志;孙伟;祝晓萌 刊期: 2008年第30期
探讨影响食管癌术后复发转移及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本院1998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132例食管癌术后复发转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均按临床TNM分期(1987年UICC分期法)Ⅰ期12例、Ⅱ期45例、Ⅲ期75例.维族73例,汉族59例.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复发和生存影响因素采用COX多因素分析方法,生存率计算采用Kaplan-Meier法并用Logrank检验,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淋巴结转移75例,占56.8%;血行性转移14例,占10.6%;混合型转移26例,占19.7%;吻合口复发17例,占12.88%.3、5年复发率为76.4%、89.28%.中位生存时间为18.5个月.3、5年无瘤生存率为24.6%、11.72%.复发后的3、5年生存率为15.26%、0%.民族、手术方式、TNM分期、术后有无化疗和放疗是食管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手术方式、TNM分期、术后有无化疗和放疗是影响食管癌复发转移患者生存期的重要因素.结论:以规范性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放、化疗等)措施,可提高食管癌患者的生存期和生存质量.
作者:赵继革;艾海提·买买提 刊期: 2008年第30期
颈椎吻性棘突,主要是相邻两颈椎棘突发育异常,肥大或垂直分叉等异常接触,与后天颈部频繁活动,导致两异常接触的棘突长期相互摩损,两异常棘突接触面发生骨质增生硬化--骨质退行性变有关.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颈部发板、疼痛和局部压痛,颈部活动受限,后仰时症状加重;部分病例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46例合并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椎体骨质增生硬化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损害症状.
作者:郭永宽;初迎幸;岳晓燕 刊期: 2008年第30期
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治疗原则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径路常经左胸切口、联合切口有经胸腹联合切口或颈、胸、腹三切口者.手术创伤面大、病人失血、失液多,又因术后3~5d内吻合口处于水肿期,需禁食水,因而使病人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引起机体糖原、脂肪及蛋白质迅速消耗,易导致机体营养不良,由此引起免疫力低下,对术后组织修复极为不利,常规的肠外营养(PN)费用昂贵且并发症多,不能达到理想效果.近年来,我科采用术中经鼻留置十二指肠营养管,术后待胃肠功能恢复后即由营养管输注流质食物,与传统的停止胃肠减压24h后的进食时间提前3~4d,很大程度地改善了病人的营养状况,对手术的预后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作者:黄彩苹;路明丽 刊期: 2008年第30期
舌咽神经痛非临床常见病,是一种局限于舌咽神经分布区的发作性剧烈疼痛,检索国内文献报道仅有数例.现有舌咽神经痛2例报告如下:
作者:谷丽梅;马文慧 刊期: 2008年第30期
目的:了解2003~2007年玉林城区学龄前儿童视力动态变化,为儿童弱视干扰措施提供本地流行病学资料.方法:从库存的2003~2007年玉林城区学龄前儿童视力检查资料中分类统计分析视力动态变化.结果:2003~2007年3~7岁儿童视力状况,视力不良分别为9.98%、8.74%、13.78%、18.16%、14.74%,视力不良呈上升趋势,双单眼视力不良的发病比例,2003年为1.20:1、2004年1.61:1、2005年153:1、2006年1.59:1、2007年1.33:1.结论:玉林城区学龄前儿童视力状况不容乐观,应加强儿童弱视的防治干扰措施.
作者:唐业卫;张宁;陶晗;陈奇妙;庞瑛 刊期: 2008年第30期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多发息肉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36例诊断子宫内膜多发息肉患者行宫腔镜下多发息肉电切术的手术成功率、复发率情况.结果:36例均治疗成功,2例复发,复发率5%.结论:宫腔镜下电切术可作为子宫内膜多发息肉的首选治疗.
作者:陈红岩;吴迪 刊期: 2008年第30期
目的:观察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超声雾化吸入与地塞米松注射液静滴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3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给予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超,声雾化吸入(0.5ml/次,2次/d),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注射液静滴(0.5mg/kg,1次/d),疗程5d.观察其咳嗽、呼吸困难、肺部哮鸣音消失的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及吸氧时间.结果:实验组(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超声雾化吸入)总有效率为95.7%,对照组(地塞米松注射液静滴)总有效率为78.3%,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超声雾化吸入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地塞米松注射液静滴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且实验组在缓解毛细支气管炎的症状、体征和减少吸氧及住院时间上均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开展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超声雾化吸入对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有积极意义.
作者:季立洪;武金会 刊期: 2008年第30期
1 临床资料我院2005年9月~2007年12月共收治急性胃溃疡穿孔病例16例,其中男13例,女3例,年龄35~60岁,入院后均做了胃大部切除术,对这些病人实施健康教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病人平均住院14d,均痊愈出院.
作者:崔贞玉 刊期: 2008年第30期
对社区门诊输液室病人实施健康教育,通过语言、文字、录像等方式进行有针对性、有侧重点的多种形式健康教育,使病人树立了现代健康观念,养成了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了健康水平.
作者:宋淑华;柳秀芝;权莉;贺亮 刊期: 2008年第30期
癌性发热的治疗主要常用吲哚美辛(消炎痛)、地塞米松及抗生素等治疗,但对于癌症患者来说,特别是晚期患者应用常引起患者的消化道反应、骨质疏松、电解质紊乱、菌群失调等,易使患者病情加重.因此,癌性发热在临床治疗上一直是个难题.作者于2004年6月~2008年6月应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癌性发热50例,经观察疗效比较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洪运 刊期: 2008年第30期
危重患者的特点是病情重而复杂,变化快,随时都有发生生命危险的可能,因此对危重病人必须日夜予以缜密地、全面地观察,及时分析疾病的发展和变化情况,必要时设专人护理,并将严密观察结果和治疗经过详细记录于护理记录单上,以供医生作诊疗参考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由于患者身体极度虚弱,抵抗力低,故护士应加强各方面的护理,以预防并发症,防止感染,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龙兰珍;胡丽玲;龙文敏;肖俊 刊期: 2008年第30期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AS)的临床治疗效果.目的:将52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证实有颈AS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7例,对照组25例.治疗组27例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卡托普利12.5mg,tid,治疗6个月及12个月后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斑块病变类型、血管内径及血流参数,并与治疗前自身对比.结果:①二组患者血脂水平治疗6个月及12个月后均无明显改变.②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IMT降低,血管内径增加;且随疗程延长,效果更明显,而对照组却无相应变化.③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的血管阻力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收缩期峰速度、舒张期末速度和血管搏动指数则较治疗前呈显著性增加,进一步治疗12个月后,有进一步降低或增加趋势,但对照组却无类似变化.结论:卡托普利可减轻血管IMT,改善血管的顺应性,降低血管阻力,改善颈动脉血流,且随着治疗时间延长其效应更为显著.
作者:余兴 刊期: 2008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