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宏捷
目的:探讨丁螺环酮治疗焦虑症的疗效和副反应.方法:选60例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丁螺环酮组和多虑平组,以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副反应.结果:两组内治疗前后HAMA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治疗前后HAMA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TESS评分在治疗结束时有显著性差异,丁螺环酮组低于多虑平组(P<0.05).结论:丁螺环酮与多虑平治疗焦虑症疗效相当,但丁螺环酮副反应少,且程度低,可作为治疗焦虑症的首选药物之一.
作者:李晶武 刊期: 2008年第18期
我站2006年8月~2007年8月对施行人工流产手术者采用耳穴电麻止痛及自然扩张宫颈口,收到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 材料与方法
作者:吴丽琴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3年1月~2006年12月治疗的22例腹部手术术后的功能性胃排空障碍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给予胃肠减压、肠外营养支持或放置鼻空肠管行肠内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促胃肠动力药物等治疗后均治愈出院.结论: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因是多因素的,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手段,营养支持在其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梁艺超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小儿腹泻病伴惊厥非肝炎病毒感染并发的一过性肝损害的病因和临床诊治要点.方法:对我院2001~2006年80例腹泻病伴惊厥患儿进行分析.结果:腹泻病伴惊厥的患儿有74%并发肝损害,轻度肝损害53例;中、重度肝损害6例.结论:腹泻病伴惊厥的患儿可并发肝功能的一过性损害,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作者:何昀;范联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治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2006年间收治的甲状腺癌170例临床病理资料,复查病理切片并对79例进行了免疫组化标记随访.结果:男女发病之比为1:3,患病年龄有显著性差异(P<0.01).乳头状癌146例,占86%,滤泡癌10例,占5.8%,髓样癌7例,占4.1%,未分化癌6例,占3.5%,恶性淋巴瘤1例,占0.6%.滤泡性癌TG阳性率100%,髓样癌CEA阳性率87.5%.146例乳头状癌进行了手术治疗及术后随访.行腺叶切除者65例,复发13例,死亡2例,腺叶切除加单侧颈淋巴结清扫者34例,复发1例,腺叶加双侧颈淋巴结清扫者9例均健在.手术无法切除5例,死亡1例,结论:乳头状癌分化好,尽管淋巴结有转移,但预后良好,重视其临床特点、结合一定的辅助检查可及早帮助诊断,选择合理术式可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田希兰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各级医院口腔科器械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污染情况及选择有效的消毒灭菌方法.方法:随机抽取各级医院口腔科医疗器械543份做HBsAg污染的检测. 结果:HBsAg污染率为8.66%,其中个体诊所的口腔科医疗器械HBsAg阳性率高,市级医疗单位低,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X2=9.34,P<0.01);不同口腔科医疗器械中HBsAg污染以手机和牙钳为多见,其他器械也存在危险性;经压力蒸气和2%戊二醛浸泡(不耐高温的器械)消毒效果良好.其他消毒方法和未消毒的器械HBsAg阳性率较高,未经消毒的器械阳性率高达15.87%.结论:口腔科器械用后和医生手操作前、后,必须进行严格的消毒灭菌和正确洗手消毒处理.
作者:金成 刊期: 2008年第18期
急性肾盂肾炎,又名急性上尿路感染,是指肾脏及肾盂的炎症,本病可发生于不同年龄,但以育龄妇女多见,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激惹症状和腰钝痛或酸痛或肾区叩击痛,或伴有寒战、发热等全身症状.尿检白细胞增多和有白细胞管型、细菌检查阳性等.本病诱发因素较多,以下阴不洁、饮食不节、诸疮肿疡、情志抑郁或恼怒为主,属于中医淋症、腰痛、发热等病症范畴.分别采用5种不同方法治疗,疗效满意.
作者:董敏阶;高建忠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更适合于人工气道气囊管理方法,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将80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2组,小封闭压力组采用气囊小封闭压力,定时放气组采用传统方法:气囊放气-充气1次/4h,并对潮气量、SaO2、PEEP和并发症如痰阻、刺激性咳嗽等指标进行观察.结果:小封闭压力组在维持潮气量和SaO2稳定均优于定时放气组(P<0.05),维持PEEP值和减少刺激性咳嗽发生率均优于定时放气组(P<0.005),痰阻发生率低于定时放气组(P<0.05),采用气囊小封闭压力无1例气管黏膜损伤.结论:使用气囊小封闭压力管理人工气道气囊,有利于机械通气治疗顺利进行,减少病人不适,保障护理安全,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梁敏玲;冼永浩;麦银英;何玉冰;何德辉;何少香 刊期: 2008年第18期
在进行根管治疗之前充分了解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对根管变异或多根管牙的髓腔形态了解不足而导致的遗漏根管、不彻底的根管预备和根管充填是根管治疗失败的原因.
作者:高美杰;杨艳悔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探讨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我院自2004年3月~2006年9月收治骨科大手术患者126例,对这些患者特别注意从预防的角度进行护理,提出预防应从病因出发,做好高危人群的宣教,协助、指导、鼓励患者早期活动并协助医师做好预防性抗凝治疗,观察预防治疗后的效果.结果:126例骨科大手术患者仅有8例出现DVT.结论:进行积极的病因预防,早期功能锻炼和术后预防性抗凝治疗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衣桂芹;史玉梅;王敬美 刊期: 2008年第18期
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孕期营养加强,巨大儿的出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胎儿巨大,母婴并发症也随之增加.为了提高临床上产前诊断巨大胎儿的准确性,现对我院近4年分娩的巨大胎儿11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吴艳;郝家英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观察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颈总动脉内-中膜(IMT)厚度的相关性.方法:对72例冠心病老年患者测定血清Hcy水平,并同时做颈动脉超声检查,以颈总动脉IMT有无增厚作为分组标准.其中颈总动脉IMT增厚组48例,非增厚组24例,两组进行性别、年龄、Hey、TC、TG、LDL、HDL、高血压病患病率、2型糖尿病患病率比较,并对颈总动脉IMT增厚组中各危险因素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颈总动脉IMT增厚组血清Hcy水平、TC水平、高血压病患病率高于非IMT增厚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后自变量Hcy及LDL对颈动脉IMT增厚有显著影响,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Hcy是导致老年冠心病患者颈动脉IMT增厚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
作者:赵娅;张书富;徐患芬;杜月芳 刊期: 2008年第18期
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鼍超过500ml者称产后出血.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严重的并发症,至今仍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1].本文通过对110例产后出血病例分析,探索产后出血的原因,寻找对策,以降低孕产妇病死亡率.
作者:谭庆华;刘丽萍 刊期: 2008年第18期
血清总胆红素(TBiI)是临床常用项目,我们对血清总TBil重氮法和钒酸盐氧化法进行了方法学比较,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试剂:重氮法试剂由北京中生提供,钒酸盐氧化法试剂和胆红素标准液均由上海科华提供.
作者:潘秀萍 刊期: 2008年第18期
通过对我院血透专科2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施行了一些相应有效的护理方法,使患者保持佳的身心状态,更好地配合血液透析,从而提高其透析质量和生活质量.
作者:陈春媛;黄美仙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等比重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CESA的镇痛效果、用药总量、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者在感觉阻滞消退至S1-2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运动恢复时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等比重罗哌卡因与等比重布比卡因同样适用于剖宫产手术.
作者:赵静;董萍;吕萍 刊期: 2008年第18期
对牙列各部位都有天然牙缺失的病人,先治疗改善余留的龋坏牙及残根,松动牙先行洁治,牙周上药,再按常规修复全牙列烤瓷桥,经1~5年临床随访,病人口腔状况良好,咀嚼效率明显提高.
作者:何迎 刊期: 2008年第18期
检验科是医院感染管理重点部门之一,由于检验的对象是可能具有感染物质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工作人员直接接触这些带有不同类病原微生物的标本,很有可能造成自身感染甚至交叉感染,并导致病人的医源性感染,因此,加强医院检验科的感染管理十分重要.
作者:谢炳荣 刊期: 2008年第18期
手术室是医院对患者实施手术、检查、诊断及急症患者抢救的重要科室,也是对患者实施开放性治疗大的场所.不仅要求环境的清洁度高,而且消毒隔离必须落实到位.这就对手术室的卫生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有一定的基础医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强烈的责任心,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及敏捷的思维.因此,提高手术室卫生人员的素质,是医院工作的重中之重.
作者:李春燕;戴莉华;彭青 刊期: 2008年第18期
1 病例介绍患者,女性,52岁,因反复上腹部疼痛2年余入院,患者于2年前开始出现上腹部疼痛,疼痛呈阵发性,有时能自行缓解,有时有恶心、呕吐,自认为有胃病,在我院行彩超检查,发现腹部有包块,考虑有卵巢囊肿和子宫肌瘤,在我院妇产科行手术治疗,术中发现小肠有一男拳大小的包块,同时有卵巢囊肿和子宫肌瘤,妇产科先行卵巢肿瘤切除和子宫切除术,再请普外科医生上手术台,术中发现小肠肿瘤距屈氏韧带约20cm,小肠有旋转,同时发现回盲部位于右上腹部,合并肠旋转不良,术中先行小肠切除术,术中切除距肿瘤上下约10cm的肠管,切除后,再行肠旋转不良矫治术,术中充分游离回盲部系膜,将十二指肠表面的纤维索充分松解,松解后结肠位于左侧腹部,小肠位于右侧腹部,小肠已无旋转,术中同时将阑尾切除.
作者:尹丽;陈林 刊期: 2008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