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清;陆宏翠;王冬柏
总结1例过量口服复方苯乙哌啶中毒致呼吸骤停患者的护理.患者口服毒物超过了12 h,就诊时间晚,呈阿片中毒样表现、呼吸抑制、意识障碍,给予生理盐水30 000 ml洗胃,立即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遵医嘱予纳洛酮0.8 mg从茂菲氏滴管加入滴注以兴奋呼吸,用药期间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面色、呼吸、血压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密切观察胃肠道不良反应,患者清醒后食欲差、厌食、恶心、呕吐,鼓励患者适量进餐,多喝水促进排泄,尽量进食清淡、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饮食.患者因父母吸毒对生活绝望而服毒轻生,经护理人员予耐心安慰、疏导后表示今后不再轻生.患者住院4 d,病情好转后出院.
作者:高新华;王光元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普通外科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以提出减少手术切口感染的护理对策.方法 采取前瞻性调查的方法,预先设计调查表,对2006年1月-2007年12月在普通外科实施手术的1 344例患者进行手术切口感染专率调查,并比较4项感染危险因素对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率的影响.结果 1 344例普通外科手术患者中发生手术切口感染59例,切口感染率4.39%,较开展调查前的7.82%明显下降.急诊手术与择期手术切口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清洁手术切口感染率明显高于清洁手术,全麻手术切口感染率明显高于非全麻手术,手术时间>2 h切口感染率明显高于手术时间<2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进行手术切口感染专率监测能有效控制切口感染.污染类切口、手术持续时间长、大手术和易污染手术均是术后切口感染重要危险因素.应采取加强皮肤及胃肠道准备、密切手术配合、改善住院手术环境等护理对策预防切口感染.
作者:黄琼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总结10例溶血尿毒综合征患儿的观察与护理.认为密切观察贫血和出血的指标和症状,做好氧疗和输血的护理,监测尿量、血压的变化,控制血压,及时调整饮食,重视营养支持,避免严重电解质紊乱的发生,加强预防感染措施,注重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是护理本病成功的关键.10例患儿除1例因并发消化道大出血死亡,其余9例经治疗和护理后好转出院.
作者:王莉;刘美红;刘文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视网膜动脉阻塞患者早期防治意识,为相应的健康教育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以预防复发和对侧眼发病.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50例视网膜动脉阻塞患者就视网膜动脉阻塞早期预防和及时治疗意识进行调查.结果 视网膜动脉阻塞患者中92%不知道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会引起视网膜动脉阻塞,能做到定期检查眼底的只有24%,而就诊时间在1 h内的只有6%.结论 在对视网膜动脉阻塞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应指导患者以早期预防为主,同时重视及时治疗.
作者:李春玲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总结20例鼻腔胆固醇肉芽肿手术前后的护理经验.通过术前有效沟通、健康教育,手术前后鼻腔冲洗、雾化治疗,严密观察患者有无眼眶并发症、脑脊液鼻漏和出血情况,提前预见并采取措施应对.20例患者无1例出现上述并发症,均康复出院,随访3年,无复发.认为充分术前准备,及时观察病情,促进术后鼻腔尽快通气引流,做好出院随访工作是鼻窦胆固醇肉芽肿手术患者康复重要保障.
作者:罗静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护士作为与患者接触多的医务工作者,其手卫生的执行对患者能否获得安全、有效的护理至关重要.护士每天进行大量静脉输液操作,如果对手的清洗或消毒不充分,使手上的病原菌传播给下一个患者,导致医院交叉感染,不仅影响患者的健康,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也影响医院病床周转率.
作者:安冬月;叶迈蕴;郑海燕;蒋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静脉注射是基本的治疗手段之一,掌握小儿头皮静脉注射技巧较为困难.做到一针见血,既可减轻患儿的痛苦,又为抢救和治疗赢得宝贵的时间.笔者总结20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技巧有以下体会.
作者:方慧晓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总结25例经鼻盲探气管插管全麻的护理配合.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给予患者心理辅导;插管前检查插管器械,并备齐抢救用物;熟悉气管插管的流程及常见并发症的处理要点,帮助患者取合适体位,插管过程中注意自我保护;掌握拔管时机,注意观察拔管后患者呼吸状况.本组25例患者插管时护理配合顺利,一次插管成功20例,反复插管成功5例,插管成功率100%,麻醉和手术预期完成,未出现因护理不当造成的不良影响和并发症.
作者:黄小兰;罗少慈;李水薇;刘纯坚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总结连续性血液净化在救治重症黄蜂螫伤致多器官功能不全患者的观察和护理要点.用PRISMA床旁血滤机对10例重症黄蜂螫伤致多器官功能不全患者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病情变化及生化指标,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注意有无水肿、心衰现象发生.有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不宜进行全身肝素化,注意有无喉头水肿及休克发生.10例患者,死亡4例,痊愈出院6例.
作者:刘雁凌;阎红梅;王顺华;杨红荣;刘丹;叶艳;李勇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总结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40例面肌痉挛患者的护理体会.面肌痉挛影响患者的容貌,护理人员设身处地理解其心理需求,加强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与病情变化,如出现意识障碍、瞳孔散大、血压升高,心率和呼吸减慢等脑疝症状,及早报告医生处理.术后做好并发症的护理,并发低颅压性头痛患者予取头低脚高位.多饮水,食用偏咸的食物;对并发面瘫的患者,嘱其在瘫痪的面肌上做环形按摩促进血液循环,鼓励患者练习张口、鼓腮、吹气球等动作进行肌肉功能锻炼;向并发听力障碍的患者耐心解释出现听力下降的原因,在患者健侧耳朵讲话,避免大声叫喊;对并发脑脊液漏的患者,嘱其卧床休息,抬高床头10°~30°,保持鼻腔清洁,嘱其不要挖鼻孔.做好出院指导,嘱其禁用有神经兴奋作用的药物、禁饮兴奋性饮料等.经精心治疗和护理,本组25例完全缓解,8例明显缓解,3例部分缓解,4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90%(36/40).
作者:木冬妹;李婵祺;胡晓静 刊期: 2009年第04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suparaven-tricular tachyeartiia,PSVT)是新生儿期较常见的心律失常[1],发作时不及时治疗或治疗无效时易出现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而危及生命.
作者:范英英;张秀华;邹璇;裘逸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总结5例重型亨特综合征患者的护理要点:密切观察病情,加强心理护理;采用局部短暂冷敷,以减轻疼痛,促进舒适;保持局部皮损区干燥,外涂磺胺嘧啶银软膏,用消毒纱布包扎;取健侧卧位,制作一次性护理圈放置在耳部;坚持康复训练指导等.5例患者耳部皮肤均已修复.面瘫症状减轻,未发生其他严重并发症,均病情好转出院.
作者:江琳艳;刘翠兰;张长怡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乳腺癌患者使用的应对方式,分析人口学因素和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新近诊断为乳腺癌的100例患者进行人口学资料和应对方式调查.并进行患者年龄、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子女数目、疾病分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计划、积极转变角度和分散注意力是患者普遍使用的应对策略;人口学因素与患者应对方式中的某些应对行为存在显著相关(P<0.05或p<0.01),其中相关性大的是患者文化程度与计划呈正相关(r=0.299),家庭年收人和积极转变角度呈正相关(r=0.273),子女数目与积极应对呈负相关(r=0.254).结论 乳腺癌患者常用的应对方式是较积极的,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子女数目等因素,引导患者采用正确有效的应对方式,提高其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水平.
作者:李静芝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前存在的焦虑状况,以及实施心理护理后焦虑缓解状况.方法 对318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用焦虑自评量表评估,给予心理护理后再进行评估.结果 本组中291例存在焦虑,发生率为91.5%,心理护理前评分为(59.00±11.25)分,心理护理后为(50.60±10.6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焦虑的原因排前几位的依次为:212例(66.7%)担心影响性生活,92例(28.9%)担心易衰老,78例(24.5%)害怕疼痛.结论 大部分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焦虑症状可以通过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得到缓解.
作者:王爱民;张月鲜;刘风;潘泳岐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临床护士巡视病房存在的原因,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对策.方法 2007年10月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我院临床230名护士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各级护理要求巡视病房的时间、频次,实际巡视病房的时间、频次,未按要求巡视的原因.结果 临床护士能按时巡视病房的只有23人(10.0%),不能按级别护理要求巡视病房者均为不能达到一级护理的要 求,即每15~30 min巡视1次;不能按时巡视病房的原因有护理级别与患者病情不符、一级护理患者太多、对陪护过度依赖等8个方面.结论 护理部通过加强护士的业务学习,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规范化、具体化、程序化,增强了护士工作责任心及积极主动性,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素质及患者满意度,有效预防护患纠纷的发生.
作者:刘海霞;於翠文;邱碧秀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购买的静脉输液模型存在严重不足:模拟皮肤的质地较硬,需用力才能将穿刺针刺入模拟血管,这就会让练习者误以为在真人身上操作时也要用力刺入针头,极易导致穿刺失败;输液模型没有液体回收装置,很容易引起液体四溢或液体滴注不顺畅;这些模型在反复多次练习后,模拟皮肤和血管容易破损,更换成本昂贵.在经过多次实验后,笔者利用一次性分装袋式输液器制作静脉输液模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光云志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扁桃体摘除术是耳鼻喉科常见的手术,术后出血和疼痛是其重要的护理问题.因此临床上常用圆形或椭圆形的冰袋置于颈部,以减少出血和疼痛,经过临床应用发现其接触面少、稳定性差、需要专人用手扶持,影响冰敷效果.我科通过临床实践,自制了一种新型冰袋,经过临床应用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岳红;刘淑彦;尹安春 刊期: 2009年第04期
静脉血栓形成多发生于下肢深静脉,随着专业的发展和多种诊疗技术的推广应用,深静脉血栓的检出率也越来越高,并成为周围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01年的报告,血栓疾病为全球总死亡率的第一位常见病.
作者:方一芳;阎成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报道1例肺栓塞患者采用抗凝和溶栓、临时下腔静脉滤器的植入法治疗的护理.在溶栓、抗凝治疗时,密切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及溶栓的效果,避免反复穿刺、注射引起出血;采取各种措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在临时下腔静脉滤器的植入术前,对患者做好充分的解释工作和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病情,观察有无再次发生肺栓塞;加强健康指导,包括活动和用药的指导,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进一步形成.
作者:洪雯;高美芳;王岚;庄国红 刊期: 200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