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听神经瘤

郑洪波;丁丽华;陈玉军

关键词:听神经瘤, 显微外科手术, 面神经
摘要:目的分析总结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听神经瘤的经验和技巧,以提高肿瘤全切率和面神经的保留率,预防并发症.方法对32例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听神经瘤的手术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肿瘤的全切率为93.3%(30),面神经解剖保留为90.7%(29),无死亡病例.结论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是切除听神经瘤的安全有效入路;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和局部显微解剖学基础知识是术中面神经保留的关键.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运用自理模式对糖尿病病人的健康教育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升高,糖尿病将是21世纪的一个主要健康问题[1].目前糖尿病治疗的目标是减轻病人症状,延缓并发症发生,提高生活质量[2].要想达到这个目标,需要对糖尿病病人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使病人能够自我认识,自我护理.

    作者:崔福秀;逄金菊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浅谈护士继续教育的重要性

    传统的教育观念是一种一次性的学校教育,由于现代医学科学的迅猛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使护理学的工作领域不断拓宽,对临床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致使一些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观念不断涌现,影响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改变了人们的世界观,传统教育在观念、形式、结构、内容等方面都或多或少的受到冲击,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护理工作者需要通过继续教育的方式来进一步掌握新的理论和技术,才能适应社会需要,促进护理工作的发展.

    作者:贾月芹;杨会玲;蔡怡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医德医风建设是医疗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

    医德医风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不可少的精神支柱.医务人员是人民健康的卫士,又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窗口.医德医风好与坏,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密切相关,是关系到党和政府威信的大事.近些年来,卫生事业面临市场经济的竞争和挑战,医务工作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发生变化,传统的医德医风经受严峻的考验,出现了一些人民群众不满意的热点问题.

    作者:郭青青;田林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脑胶质瘤及其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脑胶质瘤是临床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其治疗方法复杂多样,通常以常规治疗与辅助治疗相结合.但是传统治疗方法具有低效性及不可避免的副作用.近年来生物技术快速发展,针对不同阶段脑胶质瘤的特异性基因所进行的研究成为近期基因治疗的热点.但目前利用基因治疗脑胶质瘤还未能在临床上得以应用.

    作者:任雯雯;杨洋;陈付学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胎膜早破与难产及母儿并发症的关系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与难产及母儿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对416例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产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胎膜早破病例81例,胎膜未破病例341作为对照组.结果胎膜早破组的剖宫产率、早产率、新生儿窒息及肺炎发病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母亲产褥发病率两组间无差异.破膜距妊娠结束时间及早产与新生儿窒息及肺炎关系密切.结论胎膜早破与难产互为因果关系.对不同孕周胎膜早破患者应采取不同治疗方案,以尽可能减少母儿并发症.

    作者:李雪梅;常冬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跟骨骨折的治疗现状及其进展

    跟骨骨折是足部常见损伤,多因从高处坠落所致,其骨折分类、治疗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争议,近几年来,在此类骨折治疗方面取得较大的进展.笔者对跟骨骨折损伤机制、分类、治疗、评分标准及其并发症等做一综述.

    作者:尤少裕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剖宫产娩头困难与子宫切口选择临床分析

    近年来,剖宫产率日趋上升,术中并发症多,病情危急,剖宫产术中胎头娩出困难,是造成新生儿远期生存质量不高的原因.因此,正确选择子宫切口,减少术中并发症,进一步提高产科医生的技术水平,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有效降低手术并发症势在必行.笔者重点对剖宫产术中娩头困难原因及合理选择子宫切口等进行综合分析.

    作者:张桂专;朱春花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颈肩部超声并颈肌等长抗阻训练治疗颈源性头痛

    近年颈源性头痛的诊断与治疗较受关注.颈源性头痛发病率高、临床表现复杂、反复发作、持续时间长,治疗较困难.既往多采用针灸、理疗、按摩、痛点注射或神经阻滞等方法进行治疗,但疗效并不持久.我院采用颈肩部超声并颈肌等长抗阻训练进行治疗,收到良好而持久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凭;胡敏;韩宇科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急救护理程序在急性左心衰竭病人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为就诊病人赢得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成立急救小组,应用急救护理程序.结果病人从来诊到抢救成功,时间明显缩短.结论采用急救护理程序可提高急性左心衰竭病人的抢救效率,提高病人日后的生存质量.

    作者:周佩绸;方月梅;洪春燕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透析疗法治疗儿童急性中毒39例临床分析

    小儿急性中毒是儿科急诊危重病症之一,病死率高,有些毒物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我院儿科1997年5月~2002年12月收治儿童急性中毒39例,采用透析疗法治疗,效果良好,现分析如下.

    作者:刘运军;邬进辉;朱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189团2005年腮腺炎流行病学调查

    189团位于农十师师部所在地北屯东区,得仁北麓,额尔齐斯河南岸,国道216线自西向东横贯团场中部,全团规划面积13.73万亩,现有耕地4.8万亩,分布在北屯东、西、南郊区,是典型城郊型农牧团场.

    作者:王勇;马淑英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糖尿病患者饮食不依从性调查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饮食不依从的原因,纠正患者错误的饮食观念和行为,达到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发生、节约医疗费用的目的.方法采用自行编制的糖尿病饮食问卷调查表,对本院就诊的6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并采取护理干预.结果对糖尿病饮食重要性认识不足、对糖尿病膳食理解不到位、缺乏糖尿病知识、缺少饮食指导等是饮食不依从的主要原因.结论不依从饮食是导致血糖控制差的主要原因之一,采取护理对策提高患者饮食依从性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江仙菊;范肖春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直肠肛管损伤的诊治体会(附14例报告)

    目的探讨直肠肛管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总结分析2002~2006年我院直肠肛管损伤14例病人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本组病人全部治愈.结论直肠肛管损伤病情复杂,早期诊断和恰当的治疗是提高直肠肛管损伤疗效的关键.

    作者:黄春育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1例RH溶血病患儿的护理体会

    新生儿溶血症是由于母子血型不合而引起的一种溶血性疾病,常见的是ABO血型不合.RH溶血病发生率较低,一旦发生病情凶险,后果严重.2006年3月,我科收治1例RH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性黄疸1例,现谈谈对此患儿的护理体会:

    作者:杨彩珍;魏瑞璞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和谐医患关系的经济学与伦理学分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顺应历史发展变化,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

    作者:王爱莹;崔爽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糖尿病患者急性心肌梗塞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糖尿病(DM)合并急性心肌梗塞(AMI)的临床特点.方法对64例糖尿病合并AMI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糖尿病合并AMI无痛性心梗占26.6%,多部位梗死占43.8%,并发急性心力衰竭占28.8%,心源性休克占29.7%,病死率42.2%.结论糖尿病合并AMI临床症状不典型、多部位梗塞常见、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应早期诊断,预防并发症.

    作者:王伟;孙支余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脑梗死的早期针刺治疗与肢体运动功能恢复临床分析

    神经康复生物学认为:神经具有可塑性和再生性.脑梗死病人发病后应尽早综合治疗,好在发病6小时内进行积极治疗.从临床资料来看,脑梗死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醒、神经系统不在恶化,48小时后即可进行早期针刺和肢体功能康复治疗,从而使受损的神经功能在大限度上得到恢复,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王寿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丙泊酚复合芬太尼辅助硬膜外麻醉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

    目的比较丙泊酚复合芬太尼辅助硬膜外麻醉与氯胺酮复合咪唑安定辅助硬膜外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应用.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心肺功能正常100例妇科腹腔镜下非全子宫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K组,氯胺酮复合咪唑安定组,实验室P组,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组.两组均选L1~2间隙施行连续硬膜外麻醉,试验剂量为2%利多卡因5ml,首次剂量为1%罗哌卡因10~15ml,控制硬膜外阻滞平面在T8~S4.两组患者均于气腹前、气腹后15min和气腹后30min均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f)、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和潮气量(VT).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K组患者HR于气腹后15min明显升高,P<0.01,VT于气腹后15min明显下降,P<0.05,f和PETCO2于气腹后15min、气腹后30min明显升高,P<0.01.P组患者MAP于气腹后15min、30min明显下降,P分别<0.05和<0.01,HR于气腹后15min、30min明显下降,P<0.01;VT于气腹后15min也下降,P<0.05,f和PETCO2于气腹后15min、30min均明显升高,P<0.01.与K组比较,P组患者MAP、HR于气腹后15min、30min明显低于K组,P<0.01;P组患者PETCO2于气腹后15min明显高于K组,P<0.05.与K组相比,P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K组.结论丙泊酚复合芬太尼辅助硬膜麻醉.

    作者:谭宗池;张兴;邓梅玉;潘志坚;李锋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132例小儿烧伤原因分析及预防

    目的探讨小儿烧伤的原因及治疗特点,提出小儿烧伤的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本院1993年7月~2003年7月收治的132例小儿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32例中热液烧伤115例,占87.8%,火焰烧伤7例,占5.3%,其它烧伤10例,占6.9%.结论小儿烧伤以中度为多,家庭热液和火焰致伤常见.积极抗休克、正确处理创面、及时治疗合并症是抢救小儿烧伤成功的关键;另外,普及意外伤害的安全教育及家庭自救方法,对降低小儿烧伤发病率至关重要.

    作者:白素敏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甲型肝炎并发肝外损害11例误诊分析

    病毒性肝炎并发肝外损害以乙、丙型肝炎较常见,甲型肝炎报道较少,我科自1988~2001年发现甲型肝炎并发肝外损害11例,现报导如下.

    作者:徐艳云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