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统计学系列讲座第4讲定量数据均数比较的t检验

安胜利

关键词:统计学, 系列讲座, 定量数据, 总体平均水平, 设计类型, 计量资料, 标准值
摘要:当研究结果为一组或两组计量资料(定量数据)时,要想知道这一组数据总体平均水平是否同某一标准值不同,或这两组数据总体平均水平是否不同,对于这类情形一般首先考虑用t检验.下面将结合实例对t检验的3种设计类型以及需注意的问题分别进行介绍.
护理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护士家访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士家访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患者接受为期2年的护士家访,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SDSS)和Morning Side康复状态量表(MRSS)评价康复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出院后第1、第2年末SANS、SDSS、MRSS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出院时且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再入院率也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结论护士家访能明显促进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

    作者:顾桂英;曾德志;刘先凌;郑桂芝;李淑芬;周卫东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阀门植入术治疗青光眼病人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总结12例青光眼阀门植入术病人的护理经验.认为加强心理护理,注意饮食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预防眼压升高、术后浅前房、前房出血、脉络膜脱离等术后并发症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保障.

    作者:熊小兰;李玮;徐赤;陈云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立体定向毁损术治疗强迫性神经症患者的护理

    报道了22例行立体定向毁损术治疗强迫性神经症患者的护理.认为充分的术前准备和心理疏导,能解除患者对手术的顾虑,消除其紧张及不安情绪,保证患者积极配合手术治疗.术后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状态、瞳孔变化;防止颅内高压的发生,给予平卧位抬高床头15°~30°;加强术后并发症的护理,使临床症状得到明显好转;同时认真做好出院指导.22例患者顺利恢复,治疗效果满意,无严重并发症和护理并发症,确保了手术成功率,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能力,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庞玉玲;牛素桃;杨芳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重视髋关节术后早期老年患者呼吸受抑制现象

    我科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中心,2003年1月-2005年12月行髋关节手术患者393例,60岁以上的23例,其中6例术后3~72 h出现呼吸抑制.究其原因,考虑与术中麻醉药的延续作用及术后使用镇痛镇静药有关.呼吸抑制如不及时处理,可能引起患者窒息甚至死亡.下面例举3例具有代表性的病例,以期引起对此类患者术后观察及护理的足够重视.

    作者:许少英;陆明媚;王小俊;陈巧玲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老年肺癌患者手术后心肺并发症的护理

    总结2002年1月-2006年1月106例70~84岁老年肺癌患者手术后56例发生心肺并发症的护理.主要并发症为心律失常、肺不张、肺部感染、呼吸衰竭、心肌梗死.术前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加强呼吸道准备;指导并训练深呼吸和有效咳嗽、排痰;术后将患者安置重病室,合理氧疗;根据老年患者气道功能退化的生理特点,采取湿、拍、咳、吸等护理手段协助患者排痰;嘱患者保持情绪稳定,忌过分激动、悲伤.经过积极抢救,护理措施得当,除1例并发肺梗死且因经济困难放弃治疗,1例并发脑血管意外死亡外,其余均康复出院.细致观察,准确判断,及时正确处理手术后心肺并发症,对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康复至关重要.

    作者:丁巧玲;吴丽仙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肾上腺肿瘤患者介入治疗并发症的护理

    总结CT引导下经皮乙酸注射灭活治疗28例肾上腺肿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护理经验.对28例肾上腺肿瘤患者采用CT引导下经皮乙酸注射灭活治疗,术后观察患者有无疼痛、发热、高血压危象、肾功能损害等并发症并给予相应处理.本组术后20例出现发热,体温37.5~38.5℃,8例出现不同程度腰背部胀痛,3例伤口出血,无1例发生肾功能损害及高血压危象,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该介入治疗创伤小、并发症轻、患者恢复快.术后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及细致的护理是介入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陈丽;胡超英;朱春香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统计学系列讲座第4讲定量数据均数比较的t检验

    当研究结果为一组或两组计量资料(定量数据)时,要想知道这一组数据总体平均水平是否同某一标准值不同,或这两组数据总体平均水平是否不同,对于这类情形一般首先考虑用t检验.下面将结合实例对t检验的3种设计类型以及需注意的问题分别进行介绍.

    作者:安胜利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一次性输液器使用中若干问题的研究进展

    90年代以来,我国普遍采用一次性输液器进行静脉输液,由于它灭菌可靠,无毒、无热原,价格便宜,操作简单,更具有能杜绝医源性交叉感染的优点,临床上已完全取代了过去的橡胶输液管.然而,经过多年的实践运用发现,一次性输液器使用中也暴露出一些棘手问题,需要广大的护理界同行共同去面对,现就排气困难、静脉回血困难和静脉输液药液浪费问题及其解决方法综述如下.

    作者:陈根芝;胡一宇;卢兰姣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规范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的管理避免外流和重复使用

    一次性医疗用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安危,因此,当前如何做好一次性无菌医疗器具的供应管理是医院的一个紧迫而又全新的课题.我院根据国家卫生部及天津市卫生局有关一次性无菌医疗器具使用规定及要求,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对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的发放和回收及科室存放管理严格规范,做到一对一兑换,避免外流及重复使用.

    作者:刘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老年先天性房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

    目的分析老年先天性房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对19例≥60岁先天性房间隔缺损患者(老年组)与31例<60岁的先天性房间隔缺损患者(中年组)在肺动脉压、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功能和房颤发生率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与中年组比较,老年组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明显减退,继发肺动脉高压和房颤的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老年先天性房间隔缺损患者随增龄病情加重,其左心室舒张功能明显减退,继发肺动脉压力和房颤的比例较中年人高,因此护理时首先应评估年龄、房间隔缺损的大小、心功能改变、肺动脉高压、房颤、心电图的表现等,观察气促、胸闷、乏力、下肢水肿、发绀、心率、脉率及复发的症状及体征.加强临床观察,教会患者自我管理,做好健康教育,重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贾利新;李帼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襄樊市高职学生上网现状调查

    目的了解高职学生在校期间上网现状.方法采用匿名问卷调查法,对1 475名襄樊市高职学生进行上网情况调查.结果有95.05%高职学生上网,近半数学生网龄达3年以上,90%以上的学生主要利用周末上网,67.90%的学生首选网吧上网,72.97%的学生上网以娱乐需求为主要目的,上网男生(30.52%)比上网女生(6.64%)更易旷课、夜不归宿.结论加强网络教育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者:赵汉芬;张勤国;佘传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患者并发多尿的护理

    总结报道3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患者并发多尿的护理经验,认为尿量的观察应注重单位时间内的变化,定时进行出入量的评估;机体水分丢失,呼吸道更易干燥,要加强呼吸道的管理;监测水、电解质平衡和药物治疗效果,防止各种并发症.

    作者:陈茵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巧用软包装液体

    临床护理中为病人保暖时,按传统方法多采用热水袋装热水取暖,其缺点是有时发生漏水弄湿病人被服甚至烫伤病人,而且热水袋保管时密封橡皮圈常容易丢失.当病人高热需物理降温,常用冰袋装上碎冰块行冰枕,缺点是每次需要时要花时间买来冰块再敲碎,高热病人常需急用而无法及时供给降温,而且冰块解冻时容易漏水弄湿被服.2004-2005年给320例病人使用软包装液体代替热水袋或冰袋,发现可以减少和避免以上问题的发生.现将做法介绍如下.

    作者:邱丽娜;方小君;郑晓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术后6h内产妇体位的探讨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术后6 h内产妇合适体位,常规去枕平卧位有无必要性.方法行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术后的产妇109例,根据住院号单双数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9例术后返回病房即给予垫枕,术后1~2 h协助产妇翻身更换体位,按产妇需要取左侧卧位、右侧卧位或平卧位,对照组50例按常规去枕平卧位6 h.观察两组产妇头痛、枕后项部及腰背部酸痛不适感、恶露排出、新生儿早吸吮情况.结果两组比较头痛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枕后项部及腰背部酸痛不适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卧位舒适;两组新生儿早吸吮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利于新生儿早吸吮.结论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术后6 h内无需去枕平卧位预防头痛,应取垫枕自由体位.

    作者:卢兰琴;章菊琴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39例无偿捐献外周造血干细胞供者的护理

    总结报道对39例无偿捐献外周血干细胞供者的护理方法:无关供者39名,经检查与患者HLA-A、B、DRB1 3个位点6个等位基因全相合,外周造血干细胞动员后,经肘静脉采集干细胞.造血干细胞采集前后充分讲解相关的移植知识,解除供者及其家属的恐惧紧张心理:采集中严密观察不良反应,本组7例出现明显的口角麻木等枸椽酸盐中毒反应,14例出现疲劳、困倦;采集后做好对供者的健康回访.结果39例供者均接受外周造血干细胞采集,采集效果满意,保证了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顺利进行.

    作者:孙革;蓝欲晓;李明;高素青;钟福玲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脑瘫患儿家庭康复护理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脑瘫患儿家庭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将65例患儿按出院时单、双日随机分为两组,单日出院的33例患儿进行家庭康复护理训练为家庭康复护理组,双日出院的32例患儿仅采用常规出院指导为常规康复护理组.两组均进行常规的院内治疗,采用Gesell发育量表对患儿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综合疗效评定和Milani的正常儿童发育表中的运动发育指数MQ评分评价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家庭康复护理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康复护理组,P<0.05.治疗第2疗程后运动发育指数MQ评分家庭康复护理组显著大于常规康复护理组,P<0.01.结论针对性的家庭护理明显改善脑瘫患儿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其治愈率及有效率,减少患儿的病残率,促进脑瘫患儿的康复.

    作者:李小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当前中医护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分析

    目前中医护理学处于早期发展阶段,笔者认为此时中医护理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不断完善与发展中医护理学理论体系;(2)建立优化的中医护理教育课程体系;(3)研究发展中医护理临床操作技术与现代护理技术;(4)研究建立科学高效的中医护理管理体系.在研究方法上,要借鉴先进国家的护理行业发展经验.

    作者:丁富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乙型肝炎病毒污染检验科血液操作台面的研究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污染环境并经环境传播的可能性.方法在确定血液操作台面受HBV污染的程度和HBV血清学标志物与HBV传染性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探讨HBV污染环境并经环境传播的可能性.结果分别有26%和11%的以开放方式处理血液的操作台面样本检测出HBsAg阳性和HBeAg阳性,而以闭合方式处理血液的操作台面样本全部阴性.73.7%HBsAg阳性血液样本和100% HBeAg阳性血液样本检测出HBV DNA阳性.结论血液操作台面受到了HBV的污染,这些污染来自于病人的血液,HBV经污染环境传播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作者:陈美珍;于军;杨双旺;孙佩;肖蔚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影响

    目的观察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作用.方法按Dou设计的随机分配卡法将荔新福社区6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钙剂和降钙素.在饮食、运动、药物和心理方面进行护理干预为干预组,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为常规护理组;6个月后分析两组患者骨密度(BMD)及疼痛程度.结果干预组骨密度提高,疼痛减轻,与常规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护理干预提高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和减轻疼痛.

    作者:鄢凤仙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防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口腔溃疡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预防化疗所致口腔溃疡的有效方法,缩短口腔溃疡愈合时间.方法60例在诱导缓解阶段、巩固治疗阶段、大剂量MTX髓外白血病预防阶段、加强化疗阶段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按入院单日为实验组,双日为对照组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在化疗期单纯用常规口腔护理:2%碳酸氢钠溶液漱口,制霉菌素溶液搽口腔黏膜,3次/d,清晨、饮食前后、睡觉前后朵贝氏溶液漱口,口腔吹氧2次/d,15 min/次;实验组在常规口腔护理基础上,化疗开始时加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100μg+生理盐水20ml配制的药液进行口腔护理.观察两组患儿口腔溃疡的发生率、口腔溃疡分度、溃疡愈合时间等.结果实验组患儿口腔溃疡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经x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05);两组患儿发生口腔溃疡的程度,经秩和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以轻度为主,对照组以重度为主;溃疡愈合时间实验组明显缩短(P<0.001).结论G-CSF配制溶液能预防口腔黏膜溃疡发生,减轻病情,促进口腔黏膜溃疡修复,提高患儿对化疗的耐受能力,其效果优于常规口腔护理.

    作者:孔慕贤;梁惠冰;吴少萍;曾丽芬;何丽红;梁艳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护理学报杂志

护理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