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海英;胡丹元;娄洁婵
通过对6例干燥综合征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炎并行肝穿刺活检术患者进行观察与护理,总结护理体会.穿刺术前后采取了各种护理措施,有效地防止了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了肝穿刺活检术的风险.充分的术前准备,教会患者掌握术中呼吸和屏气的方法,术中积极配合,术后预防性卧床休息、止痛及加强对血压、脉搏的观察是护理要点.
作者:邢扬扬 刊期: 2006年第08期
血管瘤或血管畸形伴发血小板减少综合征(kasabach-merritt syndrome,KMS)是一种慢性局限性血管内凝血.其临床特征是患儿有单发或多发的巨大血管瘤或血管畸形,伴全身紫癜、血小板及凝血因子减少、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增多.KMS占婴幼儿血管瘤的1%,即使经过恰当的治疗,病死率仍为20%~50%.气压疗法对四肢、躯干、头皮部位的血管瘤合并KMS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我院1997年10月-2006年2月,对8例KMS患儿采用气压疗法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魏奎秀;张萍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无创伤性正压通气和有创机械通气应用于重症哮喘患者的效果,以及对通气时间和通气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总结护理经验.方法 选择55例重症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无创通气组28例和有创通气组27例,观察两组的呼吸、心率、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以及人工通气时间、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后转归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通气后2 h、6 h和12 h患者呼吸频率、心率、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分别与通气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无创通气组通气后的上述指标与有创通气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创通气组平均通气时间及通气相关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较有创通气组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无创伤性正压通气和有创通气均对重症哮喘患者有良好疗效,且疗效无明显差别,但无创伤性正压通气可明显减少通气时间和通气相关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何佳莉;洪蝶玫;张立佳;卢东生;黄玉淑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病人的应对方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评估量表和解亚宁编制的简易应对方式量表,通过目的抽样对住院和门诊2型糖尿病病人180例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62份,有效率为90.0%.将162例2型糖尿病病人的应对方式与常模比较,一般情况评估量表的3个内容即一般资料、代谢控制指标、自我管理能力的27个条目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应对方式的影响因素.结果 2型糖尿病病人与常模应对方式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病人积极应对分值高于常模,较常模更多采用积极应对方式;2型糖尿病病人消极应对分值低于常模,较常模少采取消极应对方式.多因素Logistic多元回归结果显示:空腹血糖、职业、甘油三酯、病程、饮食控制、能否遵医嘱注射胰岛素是2型糖尿病病人积极应对方式的影响因素;年龄、劳动性质、家族史、是否知道低血糖的预防和处理、能否遵医嘱注射胰岛素是2型糖尿病病人消极应对方式的影响因素.结论 积极的应对方式可能有助于提高2型糖尿病病人代谢控制和自我管理能力.护士应鼓励和引导代谢控制和自我管理能力差的病人多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减少不良情绪的影响,良好地控制疾病和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袁丽;王兰;喻红玲;舒世清;武仁华;宋元霞;程蓉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笔者报道手术室与供应室清洗器械一体化管理体会.领导重视,选派3名护士外出进修学习,加强专业培训,以达到护士资质符合岗位要求;更新补充清洗设备;建立规章制度和质量标准,保证质量;将供应室护士工作岗位定在手术室,按供应室工作流程清洗术后器械,清洁后的各类手术器械每月细菌学抽样监测,均达到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要求.认为该做法确保术后器械的清洁质量,促使器械清洗质量专业化,大限度降低手术室器械造成的医院感染,利于手术器械的管理和保养,提高手术室和供应室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
作者:李先锋;魏先;秦超;郝淑芹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全棉布、医用皱纹纸类包装材料包装的物品经高压蒸汽或环氧乙烷气体灭菌,能否达到完全无菌;研究在不同存放条件下和不同灭菌方法,两种材料包装灭菌物品的存放有效期.方法 将医用皱纹纸和全棉布包装医疗器械,分别进行高压蒸汽和环氧乙烷灭菌,存放在无菌、清洁、污染场所共5个,分别于灭菌的当天、7 d、14 d、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5个月、6个月做细菌培养.结果 全棉布和医用皱纹纸用于包装医疗用品能达到灭菌效果,且在半年内能保持无菌状态.结论 建议根据本医院的实际情况,将全棉布的制作和清洗费用与医用皱纹纸的成本进行比较,进行选择.
作者:黄虹;廖景群;兰丽萍;盘清华;梁健梅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寻求一种有效、安全、无毒、方便、实用、费用低、回归自然的空气净化方法.方法 选择医院1、3、5、8层楼普通病房和治疗室的空气质量作为监测对象,在不同季节、不同时间,同时进行有效清洁后自然通风与紫外线照射前后的空气、物体表面采样,监测细菌菌落情况并进行相互对比分析.结果 有效清洁后自然通风能使室内空气清新洁净,各项空气监测参数达到一般病房空气指标要求,与紫外线照射后空气监测结果进行比较,两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有效清洁通风能取代或弥补目前医院紫外线照射存在的缺点及局限性,可作为病房内空气净化的常规方法.
作者:李艳芬;段冬梅;揭永秀;翟雅香;张志坚 刊期: 2006年第08期
总结多西他赛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过敏反应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对68例接受多西他赛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针对过敏反应的不同临床表现类型实施相应护理,其中2例出现过敏反应,经及时治疗护理均痊愈.认为应充分认识药物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注意监测血压,保持血压稳定;加强呼吸道护理,预防发生呼吸困难;行心电图检查,尤其是老年患者,预防心脏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郑颖;刘建华;杜敏;向杨;干霞;李霞 刊期: 2006年第08期
报道对9例行糖尿病足经股动脉溶栓治疗的患者应用微量泵,动脉内小剂量、匀速、持续灌注尿激酶,持续5~10 d.经该方法治疗均有效,无1例发生出血、感染等并发症.认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后严密观察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定期观察患足感觉、颜色、皮温、溃疡面等情况变化;加强对导管的维护及微量泵注药的护理,是溶栓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孙慧伶;孙淑华;蒋文;徐琳;施红艳;潘荣荣;陈玲 刊期: 2006年第08期
对156例经皮肾输尿管镜手术的患者进行全方位的健康教育,以健康需求和个性心理特征为切入点,以住院全程和出院健康指导为教育主线,对患者进行从疾病预防到治疗、护理多方面的教育,并运用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方法,及时评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组患者的健康教育相关知识掌握率均高于94.8%.
作者:曾琼娥;袁龙梅;李文娟;黄小红;罗婕 刊期: 2006年第08期
护理临床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佳途径,教学查房是常用的临床教学手段.带教教师对教学查房的合理组织与安排,能提高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弥补课堂理论教学的局限和不足,增进教学效果.根据护理教学查房的类型与形式,带教老师在查房中发挥其组织、教育、咨询和护理的作用.教学查房的效果评价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学生对相关知识和技能是否掌握;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讨论;教学活动时间安排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学生对教学活动的满意程度.
作者:李晓玲 刊期: 2006年第08期
分析口腔科临床涡轮手机灭菌处理的难点,从灭菌设备、灭菌方法的选择到涡轮手机灭菌及养护程序的制订,以及灭菌效果的监测等方面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操作规范,并加强监督落实,有效控制涡轮手机媒介交叉感染,提高灭菌效率,并兼顾减少涡轮手机的耗损.
作者:张莉萍;张勤英;张蕾薇 刊期: 2006年第08期
2004年5月-2006年5月,我院神经内科通过对30例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压疮的观察、治疗与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采取的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作者:张春霞 刊期: 2006年第08期
总结应用大鱼际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指腹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护理,探讨微型游离皮瓣的临床护理特点及注意事项.针对患者对手术方法普遍存在焦虑、恐惧和紧张的心理,进行了心理辅导,术前充足的准备,术后嘱患者禁烟、卧床休息,加强疼痛和输液护理,以及抗凝、抗血管痉挛和抗炎治疗的护理.对20例患者进行了针对性的围手术期护理,全部患者均很好地配合医生顺利地完成了手术,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12个月,手指外形及功能满意.
作者:李素昆;罗燕;李浪;李锦荣;赵淑芳;邓育梅;陈小雁 刊期: 2006年第08期
对58例多系统萎缩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观察评估,结合临床特点,在安全防护、物理疗法的配合与护理、饮食指导、饮水呛咳与吞咽困难的护理、心理疏导、卫生宣教、预防并发症等7个方面提出了护理对策,认为实施周密综合护理措施,是改善病情、延长生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保证.
作者:刘岩;苗玉杰;刘燕娟;董丽丽;戚晓昆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层流洁净手术室空气日常监测有效方法.方法 对层流洁净手术室百级、千级、万级各1间手术间,分别按<医药卫生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GB/T16294-1996、<医药消毒卫生标准>GB/T15982-1995,在相同的温度、湿度下,共计8 d,专人定时静态下,采用多点布控法(多点布控组)与常规布控法(常规布控组),分两组不同高度进行空气沉降法采样,30min后进行检测.结果 多点布控与常规布控采样,细菌菌落数均未超标;无致病菌检出.多点布控组与常规布控组监测结果经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1).多点布控采样效果优于常规布控组.手术区在0.8 m、1.2 m高度多点布控采样检测结果无细菌生长;周边区地面上采样与周边高度0.8 m处采样监测结果经χ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点布控周边区地面上采样阳性率高于周边高度0.8m采样.常规布控0.8m高度采样阳性率高于1.2m高度采样,采样监测结果经χ2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采用多点布控,手术区0.8~1.2 m高度、周边地面上采样进行空气沉降法监测是洁净手术室空气日常监测的有效方法.
作者:程道荷;刘佩忠;马红;方芳;孙逸民;孙林;王淑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护士执行尸体料理后心理状况.方法 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自行设计原因调查表,对96名护士在尸体料理当天及1个月后进行心理评估和问卷调查.结果 护士执行尸体料理当天和1个月后,焦虑、抑郁得分与全国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主要原因是:46%遗憾自己没有能力挽回患者生命,对职业的能力产生怀疑;38%年长的护士还会联想到家人和自己的安危,并逃避想起有关死亡患者的一切事物.结论 管理者应重视护士执行尸体料理后心理状况,并提供有效的干预;护士应加强自身心理承受力的锻炼,增强应对能力.
作者:林岩;镇艳;刁冬梅;吴琛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自制教材在护生带教中的作用.方法 带教科室自制教材,供护生随时翻阅,对实习护生的出科成绩与以往学生的出科成绩进行对比,征询带教老师意见,全院带教工作评价反馈.结果 实习护生出科成绩明显优于以往学生,带教老师反馈及全院带教工作评价该自制教材有利于提高带教质量.结论 自制教材是护生掌握课本知识后的有益补充,便于护生随时查阅指导临床工作,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且有利于提高带教老师自身水平.
作者:邓海松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癌症是威胁人类生命严重的疾病之一.20世纪下半叶以来,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癌症患者数以每年3%~5%的速度递增[1].癌症的诊断和治疗对患者心理产生许多不良的影响,表现为焦虑、抑郁、绝望等情绪障碍.心理干预在癌症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心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信念、情绪和行为,减轻恐惧、紧张、悲观等不良反应,使其处于全身心的放松状态,并促发乐观、积极的情绪,增强治疗的信心[2].现将癌症患者心理干预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李立娟;卢宏柱 刊期: 2006年第08期
总结11例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气管内滴入结合一氧化氮(NO)吸入治疗的护理体会.PS结合NO吸入治疗PPHN疗效显著,11例患儿治疗4~7 d撤除呼吸机,均治愈,未出现不良反应.护理过程中注意正确清理呼吸道;配合医师使用PS;重点加强NO使用过程中的护理及气道护理;严密监测患儿的心率、呼吸、血压、SpO2变化及循环系统症状;密切观察治疗的不良反应.
作者:余海英;胡丹元;娄洁婵 刊期: 200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