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霞;张秋梅;刘冬梅;李雪梅;费孔军
目的减轻孕妇留置导尿管后的不适感,减少剖宫产术后肉眼血尿的发生率.方法对2004年9月择期剖宫产孕妇87例(对照组),术前留置导尿时气囊内注射生理盐水10ml;2004年10月择期剖宫产孕妇98例(观察组),留置导尿时气囊内注射生理盐水5ml.观察两组产妇留置导尿管后的不适感包括尿道痛、反复尿意、下腹坠胀痛,剖官产术后肉眼血尿及导尿管滑脱情况;记录结果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观察组孕产妇比对照组孕产妇留置导尿管后的不适感减轻,术后肉眼血尿的发生率明显下降(P<0.01),有显著性差异且不增加导尿管滑脱率.结论适当减少双腔气囊导尿管气囊的注水量,可以减轻置管后的不适感,减少术后肉眼血尿的发生率.
作者:章菊琴;卢爱金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观察了87例重叠综合征患者夜间睡眠呼吸监测时血氧饱和度的情况,结果显示清醒时血氧饱和度为(87.6±7.4)%,睡眠时低降至(64.7±10.5)%,血氧饱和度差值达(22.5±9.1)%.认为护理上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特别是后夜的值班护士更应加强巡视,注意观察呼吸节律和幅度,督促侧卧睡眠,警惕血氧饱和度变化,进行健康教育也是减少危险因素的重要护理措施.
作者:薛敏琦;李琼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笔者通过分析耳鼻咽喉科22起医疗护理纠纷,认为发生在耳鼻咽喉科的医疗护理纠纷与专科的自身特点,社会问题,医患关系紧张,医护人员依法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医疗护理服务不到位,没有严格执行医疗护理的规章制度等因素有关.提出不断加强法制教育,强化医护人员的法律法规意识;提高医疗护理服务和管理水平;深入开展围手术期健康教育;增强服务意识,尊重患者的隐私权和知情同意权;建立新型的医患合作关系是防范耳鼻咽喉科医疗护理纠纷的重要途径.
作者:刘莼;郭丽英;夏辉;张岩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评估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出院后家庭访视效果.方法对愿意接受家庭访视护理4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出院后进行家庭访视,给予心理康复、肢体功能锻炼指导、健康教育等.结果第1次家庭访视与术后6个月访视患者肢体功能评定等级优良率,掌握疾病相关康复知识、技能,并发症发生率分别经秩和、x2检验,P均<0.01,有显著性差异,术后6个月时各项指标优于第1次访视时.结论家庭访视能消除患者负性情绪,肢体功能康复良好,疾病相关知识及康复技能掌握率增加,并发症减少.
作者:叶国英;孙秀琴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全环境保护(tot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TEP)指采取必要的措施,达到体内外环境的高度净化,从而预防和减少感染的发生,包括空间环境和人体环境的净化两个方面.
作者:陶慧清;陈燕华;王惠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比较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颈内静脉置管两种方法在高龄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46例置管患者按照住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PICC组23例和颈内静脉组23例,分别观察两种方法置管的1次置管成功率、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置管时间的长短.结果PICC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100%,而颈内静脉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颈内静脉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颈内静脉组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邻近动脉损伤、导管脱落的例数较多,而PICC组发生静脉炎的例数则高于颈内静脉组.结论PICC导管的穿刺简便易行,危险性小,患者痛苦少,并发症轻微,不限制患者的臂部活动,可长期留置,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潘蓉;魏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笔者报道20例宫颈癌患者行5-氟脲嘧啶(5-FU)持续96 h静脉滴注辅助化疗的护理.行5-FU持续96 h静脉滴注辅助化疗的目的是提高宫颈癌的手术切除率及放疗敏感性,是一个低毒有效的治疗方案,是目前治疗发展的新趋势.为保证静脉化疗顺利完成,减少不良反应,保持患者良好心理状态,保护静脉,做好药物滴注过程中观察护理以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的观察护理至关重要.
作者:范莲;黄耀球;王凯;黄蝶卿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笔者报道中国首支维和医疗队驻刚果(金)第5战区二级医院13例伤员空运后送前的护理.总结后送前掌握后送标准及时机、后送程序、后送人员职责,做好伤病员的心理准备、生命体征的评估、充分物品准备以及从医院至机场后送过程中的护理,为我军伤病员分级救治和后送提供借鉴.
作者:刘峰;张翼;周红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低温疗法是脑部复苏的重要疗法之一,通过降低头温可以增加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减少脑组织的耗氧量.一般认为降低体温1℃,脑细胞代谢率降低6.5%,颅内压降低5.5%,所以头部降温对颅脑损伤的病人尤为重要[1].
作者:岑宝英;林瑞琼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回顾总结8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显性误吸所致呼吸衰竭的急救与护理.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存在意识障碍,合并球麻痹,致吞咽、咳嗽反射障碍,咽喉部感知觉减退为误吸的主要原因.急救要点包括停止经口进食与鼻饲,就地抢救,保持气道通畅,维持呼吸功能,建立静脉通道与吸氧.采用叩击与震荡法引流,应用纤维支气管镜下气道冲洗与负压吸引,可有效地清除误吸异物.提出严密观察病情、预防再误吸等护理措施.本组临床治愈5例,死亡3例.
作者:李艳春;黄翠瑶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外勤服务中心工作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及时提出改进措施.方法分析前6个月实施中存在问题,采取有效改进措施,再从改进措施实施前、后6个月中分别抽出早晨收集标本4 300例、急查血标本800例、送病人做各种检查3 500例中存在问题采用x2检验进行比较.结果后6个月早晨标本放置混乱、送检病人不在、送急查血标本等候时间过长、病人检查后自己回科室、早晨抽错血标本试管等存在问题发生率显著低于改进前的6个月(P<0.01或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及时查找原因,采取有效的对策,可减少存在问题,减少不安全隐患,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
作者:毛秀莲;王勇娜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的抢救车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分析原因,寻找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保证抢救车处于完好应急状态.方法对7所医院的门诊、急救科、病房、ICU、手术室、产房的抢救车内的急救药品、用物、器械及其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分析.结果存在的问题有:车内放置不该有的药品及药品难以判断是否过期,车内部分用物性能不完好,一次性药品过期,器械生锈等.此外还有管理不到位,欠科学.结论必须提高护士责任心,明确抢救车在医院护理中的重要性,加强护理质量监控.
作者:陈小丽;苏杏环;何海崧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总结报道使用高速涡轮手机拔除复杂牙的护理要点:术前摄牙片,了解牙齿根的阻力所在;宣传高速涡轮手机拔牙的优点,减轻病人的恐惧心理;拔牙术中帮助吸除唾液、血液,确保术野清晰;保护好牙周围软组织防损伤;密切观察病情,防止晕厥、虚脱;术后交代清楚注意事项.
作者:林爱娟;沈丽娟;马丽辉;廖贤英;梁美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笔者报道了31例股动脉切开球囊导管取栓术的护理配合.认为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及物品准备周全;术中巡回护士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患肢情况、有无再灌注损伤,及时配备手术所需用物;器械护士熟悉手术步骤,及时准确传递用物是手术配合成功的关键.
作者:尹云清;李淑娟;金玉玲;葛中笑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多酶清洗液在胃镜清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使用后的胃镜253例次,采用卫生部规定的四槽法进行多酶清洗液清洗,观察清洗前后镜身表面附着物积分值、喷嘴堵塞积分值、内镜表面清洁度积分值的变化.结果多酶清洗液清洗后,镜身表面附着物、喷嘴堵塞、表面清洁度评分均显著下降,清洗前后差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结论多酶清洗液是一种理想的内镜清洗剂,能有效清洗,减少医源性交叉感染的发生.
作者:胡云霞 刊期: 2005年第05期
青霉素使用前必须进行皮试,以防过敏反应的发生.为了减轻病人的痛苦,帮助病人合理、安全使用青霉素,我科使用了上海申克工贸有限公司生产的QY-1A型青霉素过敏快速皮试仪(下称:皮试仪)进行青霉素过敏试验.现将应用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谢丽吉;韦亚琴;吕英;张秀琴;张娟;蒋洁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总结经胸前区腋静脉穿刺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经验.970例病人接受经胸前区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置管前进行护患沟通,取得患者的信任、合作,认真做好置管期间的护理,加强健康教育,预防和控制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等并发症.本组病人置管期间在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下,保证了导管的正常使用,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经胸前区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为中心静脉置管提供了新途径.
作者:陈洁红;郑立;黄木兰;李义贤;辛丽华;郑静云;袁云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基础护理技术是护理技术中的基本技术.在日本,<护理学基础>课程的学习大约用一学年(180学时)的授课时间,其中为了考核学生在授课中学到的基础护理技术掌握程度,以及使学生能在变化的患者状态中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实施护理技术,很多学校在一学年中分前期、后期进行2次实技测试(也就是技能考核),即给予学生附加患者生理、心理等方面条件的事例,考核评价学生在校内学到的基础护理技术是否掌握,并且能否结合设定的患者条件,灵活采取个性化的护理技术.
作者:吴晓璐;周春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对14例结核性支气管狭窄患者经纤维支气管镜下行支气管球囊扩张术,对其实施了相应的护理,内容包括:术前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增强治疗信心,准备好各种器械和急救用品;术中密切配合,观察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术后观察出血情况和进行正确的指导.14例支气管狭窄的患者经过球囊扩张术后,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作者:钟凯惠;曾秋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身体、心理、社会、职业上的康复问题和实际生活中面临的困难,寻求实现患者全面康复及回归社会的方法和途径.方法采用自设问卷,调查分析51例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的康复情况、对全面康复的认知与康复需求.结果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术后的康复问题主要集中在造口局部护理、建立规律排便、造口用品选择、性生活困惑、职业康复方面;患者对全面康复、自我认知、职业康复、回归社会等项的认知程度较低,大部分患者对康复的关注还停留在原始的生理需要上.结论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实际生活中的康复问题值得人们关注,康复护理中应根据患者生理、心理、社会、职业上的康复困难采取有效的康复干预措施,为肠造口患者建立医院-家庭-社区一体化的康复护理模式,帮助其实现生理、心理、社会的全面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肖丽蓉;陈红宇;王虹;张中香;何爱莲;王良琼;胡君娥 刊期: 200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