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献忠
我院自2002年5月开展将双异丙酚注射液(力蒙欣,西安办邦制药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用于人工流产,积极稳妥地推广无痛人工流产技术取得了初步成效.
作者:于艳;赵淑清 刊期: 2007年第15期
褥疮是身体局部长期受压,血液循环受到障碍,不能适当给皮肤和皮下组织提供所需营养,以致局部组织失去正常机能而形成溃烂和组织坏死.褥疮多发生于危重病人及长期卧床的病人,病人一旦发生褥疮,不但给病人增加了痛苦,而且常常由于褥疮继发感染引起败血症而造成死亡.近年来,我院应用胰岛素与庆大霉素注射液合用治疗中、重度褥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柏珍 刊期: 2007年第15期
肌酸激酶(CK)是骨骼肌细胞中能量代谢的关键酶之一,正常时血清CK是由骨骼肌和心肌细胞透过细胞进入血液,其数量很少.高强度激烈运动后血清CK的活性明显升高.随着运动时疲劳程度的加深,CK的活性会持续升高,一定范围内CK活性的变化能很好地反映运动时的疲劳程度.本研究观察了背腰部和腿部按摩结合拔罐疗法对跆拳道运动员训练后的血清CK的影响.
作者:贾涛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缘于特定的工作性质和强度,在工作过程中护士往往要承受巨大的精神、心理压力,从而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和工作质量.尤其对于急诊科护士,由于其心理健康状况与其能否对急诊患者进行有效的抢救和护理息息相关而倍受关注.本文将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归纳出影响护士尤其是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三方面主要原因,为该群体接受心理保健和心理治疗,从而改善工作质量提供参考信息.
作者:吕金英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不同PCA镇痛方法用于剖宫产术后对应激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硬膜外麻醉下剖宫产术需术后镇痛产妇.术毕随机分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组和静脉自控镇痛(PCIA)组.记录手术后6h、24h、48h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患者术后镇痛满意度.测术前、术毕、术后6h、术后24h、术后48h血浆葡萄糖值并同时记录MAP、HR.结果 术后6h时点PCEA组VAS评分比PCIA组VAS评分低(P<0.05),其余各时点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PCEA组在6h、24h血糖值显著比PCIA组低(P<0.05);术毕、术后6h、术后24h、术后48h血糖值比术前较高(P<0.05);两组MAP、HR各时点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术后镇痛满意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剖宫产术后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比静脉自控镇痛更好地减轻手术后应激反应,有利于术后恢复.
作者:龙云辉;郑萍;唐新龙 刊期: 2007年第15期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及工作紧张性的增加,腰腿痛成了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症,在镇痛门诊中居首位.根据有关文献资料及我县实际情况,作者将骶管内注射施用于155例腰腿痛患者的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刘波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笔者对2002年8月~2006年8月婚检中HBsAg阳性者进行了HBV标志物检测,现将结果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
作者:张桂英;张艳梅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 将62例病人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在使用胰岛素的基础上合并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观察测定血糖、血常规、血生化、肝功能、GFR、UAER血和尿β2-微球蛋白(β2-MG)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两组水平相近(t=0.010,P>0.05),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前两组GFR相近,治疗后两组GFR均下降;治疗前两组UAER、血和尿β2-MG相近,治疗后两组UAER、血和尿β2-MG较前两组均下降,除尿β2-MG外,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结论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明显改善GFR和UAER,且无明显副作用,因而在降糖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将有助于早期糖尿病的治疗.
作者:王午喜 刊期: 2007年第15期
外伤后癫痫(PTE)是颅脑损伤后严重的并发症,也是神经外科常见病和难题之一.颅脑外伤后导致癫痫反复发作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通过复制理想的PTE动物模型,能够促进PTE发生机制的研究,并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现就目前常用的PTE动物模型特点和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田远虎;刘绍明;司军强 刊期: 2007年第15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文化水平的提高,患者保护自己就医权力的意识增强,对医疗护理服务质量、医疗护理安全更加重视.护理人员要想应对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满足患者不断提升的健康需求,就必须具有强烈的法律意识,既维护患者的权利,又保护护理人员自身权益.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和实施,对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学校教育抓起是培养法律意识的有效途径.如何提高护生的法律意识,防范医疗纠纷,是我们每个临床教师值得摸索及思考的问题.本文就教学中加强护生法律意识、防范医疗纠纷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作者:黄革 刊期: 2007年第15期
CT影像学的发展对急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断具有划时代意义.现将我院2002年1月到2006年4月诊断的急性硬膜下血肿38例CT影像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常桂萍;王岩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青年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动脉改变与心电图ST段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青年心肌梗死的临床资料、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和心电图ST段改变及治疗方法.结果 青年心肌梗死中男性居多,症状重,均有相应导联ST段改变,确诊率高,及时血运再建率高,死亡率低.冠状动脉单支近端病变常见,除完全闭塞外,其狭窄程度并不严重,提示梗死的发生与急性血栓形成及动力性阻塞因素有关.
作者:车建国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中西药治疗偏头痛的意义.方法 治疗组54例采取尼莫地平及中药川芎茶调饮加减,采用观察治疗前后4周头痛天数及头痛指数评价治疗前后变化.结果 治疗组显效39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4%,无1例出现头晕、胸闷等症状;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7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66.7%,7例出现恶心、呕吐症状,9例出现头晕、心慌症状,12例血压在原基础上下降,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中西药结合治疗偏头痛疗效十分显著,副作用小,提高了病人日常生活质量.
作者:郝淑琴;吕作璞;陈方焘 刊期: 2007年第15期
1 病例报告患者,男,41岁.因浮肿半年,加重并发热半月于2006-12-10收入院.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浮肿,开始在颜面,之后下肢亦浮肿,伴纳差,腹胀,有时恶心,感头昏,乏力,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慢性肾衰竭(肾衰竭期),运用爱西特片4#一日三次,大黄苏打片4#一日三次,硝苯地平缓释片10mg一日两次,倍他乐克片25mg一日两次等治疗,症状时轻时重.
作者:郑安杰 刊期: 2007年第15期
1 临床资料男性患者,22岁.主诉:多饮、消瘦5年,发热、咳嗽20天,左眼视力减退7天.5年前无诱因出观多饮、多尿、消瘦后诊断为I型糖尿病.2年来自己停用胰岛素且未用其他降糖方法.20天前无诱因寒战、无规律发热,体温高达41℃,咳少许稀白痰,普通抗生素加抗病毒药物治疗无效.10天前并发右胸剧痛,经我院肺CT发现:双肺结核,双侧胸膜炎.7天前左眼视力下降,并肿胀、疼痛.查体:体温37.1℃,神志清楚、消瘦.左眼球突出,眼睑闭合不严,结膜高度充血,角膜水肿呈灰白色,前房积满干酪样物,虹膜、瞳孔及内眼看不清,且无光感,眼球活动受限.口腔多处白斑.
作者:铉立国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微创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在基层医院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对23例阑尾炎患者采用长度小于2cm的麦氏微创小切口进行阑尾切除术,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手术成功20例,需延长切口或改用其它切口3例,住院时间4~6天,切口长度1.4~2cm,进食时间24~48h,自主下床活动时间6~12h,切口感染率为0,术后无大出血、肠梗阻、腹腔脓肿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微创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安全可行、创伤小、术后恢复快,适合广大基层乡镇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李佳业;吴强;韦方华;邓焕昌;黄小艳;黄珍凤 刊期: 2007年第15期
急性心肌梗塞是一种严重的血管疾病,病情复杂、起病急、病死率高、发病初期一些症状不易辨别,如不严密观察很容易延误治疗.因此,护士在此类病人的急性期如何掌握疾病的特点,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对疾病的转归尤为重要.现将护理要点及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郭小平;苗莉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复发性翼状胬肉治愈的佳手术方法.方法 在彻底切除翼状胬肉的同时,做含角膜缘干细胞之结膜片移植术,进行眼表面重建术治疗复发性胬肉12眼,以术后纤维血管组织增生为评价标准,随访时间3~18个月.结果 治愈9眼占75%,复发1眼占8.3%,有明显纤维血管组织增生,但未超过角膜缘,有潜在复发可能者2眼占16.7%.结论 对复发性翼状胬肉在彻底切除翼状胬肉的同时,做含角膜缘干细胞之结膜片移植进行眼表面重建术,术式简单,效果良好.
作者:高仑 刊期: 2007年第15期
角色(role)是描述一个人在某位置或状态下,被他人期望的行为总和.角色也可以是社会结构或社会制度中的一个特定的位置.不同角色有不同而特定的权利和义务,每一种角色只是一个人的某一个方面,一个人可以同时担负着多角色.
作者:郭羽路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粘连性肠梗阻是肠梗阻中常见的一种,约占肠梗阻40%~60%,其中约80%是手术粘连所致.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需要具备两个因素:一个是术后肠粘连存在,二是某种因素促成已粘连的肠袢发生梗阻,所以,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预防应从这两方面入手.
作者:吴安明 刊期: 2007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