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奕钊;刘建明;柯勇;肖勇;刘日华
本文综合分析了磁共振泌尿系水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urogrphy,MRU)的成像原理、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认为MRU无创伤、无电离辐射、无需注射造影剂,特别适合年龄大体质差、肾功能损害及对碘剂过敏的患者.MRU对尿路梗阻的部位和程度均可良好显示,MRU结合MRI可提高病变的定性诊断,补充了泌尿系影像的检查方法.
作者:陈大龙;陈斌;陈燕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胃癌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胃癌的临床和CT检查资料,对患者的CT表现与手术所见、纤维胃镜及胃镜下活检、胃肠钡餐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CT能清楚地显示胃癌病变的全貌以及病变与周围脏器的关系,胃癌CT诊断准确性为71.43%.结论 胃CT检查能够发现淋巴结及脏器的转移灶,如结合纤维胃镜及胃镜下活检、胃肠钡餐等检查,能为临床及手术提供可靠的诊断及参考.
作者:朱新进;曹然;潘爱珍;甘毅;陈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 讨论腮裂囊肿的MR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41例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为腮裂囊肿的MR表现.结果 MR表现为颈前三角区,胸锁乳突肌前内侧上、下走向囊形影,信号呈长T1长T2,部分呈稍短T1长T2信号改变,边界清,周围组织推压移位.当合并感染时,边界较模糊,其周围呈稍长T1长T2水肿信号,部分囊壁强化.结论 MR检查对腮裂囊肿可以清晰显示囊肿部位、形态、大小及其与周围结构关系,从而做出准确诊断.
作者:刘世忠;梁碧玲;黄穗乔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异位妊娠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为异位妊娠的MRI资料,并结合临床进行分析.结果 4例异位妊娠均发生在输卵管,MRI检查时,2例未破裂,T1WI呈类圆形稍低信号内见更低信号改变,T2WI呈高信号改变,但胚囊壁的信号较囊内容信号更高.2例已破裂者表现为T1WI呈团块状低、等信号内散在或斑片状高信号影.T2WI呈斑片状高、等混杂信号改变.T2WI/IR压脂序列,原T1WI、T2WI均为高信号的区域仍然呈高信号.破裂的异位妊娠包块较大,且盆腔内可见积血的异常信号影.结论MRI对异位妊娠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征象,结合临床表现可作出准确诊断.
作者:黄勇;李健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甲亢(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行介入栓塞治疗后不良反应的观察及其护理要点.方法 通过对43例甲亢患者行介入栓塞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特别注意其不良反应及采取相应的治疗及护理措施.结果患者治疗后症状改善,肿大的甲状腺缩小,全部病例有缺血性疼痛、甲状腺区肿胀、灼热感;1例甲状旁腺功能低下;5例急性咽炎、急性颈淋巴炎;1例脑栓塞.结论 甲亢患者行介入栓塞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不良反应,及早发现,及时处理,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并发症的程度,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作者:罗燕玲;刘幼方;许红璐;陈景萍;黄秋萍;朱丽玲;龙腾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CT检查对宫颈癌的CT诊断及分期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组织学证实宫颈癌50例,按照国际妇产科联盟的分类标准(FIGO)进行分期,并对临床分期及CT分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鳞癌44例(88%),腺癌6例(12%).CT分期:Ⅰ期或≤Ⅱa,10例(20%),Ⅱb共11例(22%),Ⅲb 6例(12%),Ⅳa 20例(40%),Ⅳb 3例(6%).临床分期:Ⅰ期7例,Ⅰb期4例,Ⅱ期6例,Ⅱb期12例,Ⅲ期2例,Ⅲa期1例,Ⅲb期11例,Ⅳa期4例,Ⅳb期3例.结论 宫颈癌的CT分期是治疗前分期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尤其在晚期宫颈癌(≥Ⅲb),具有较高可信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实;周修国;蔡爱群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总结49例多发性硬化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1995~2002年49例脑与脊髓多发性硬化的病人,都有临床资料,包括脑干听诱发电位与视诱发电位检查.49例均做了脑MRI检查,10例加做了脊髓MRI检查,29例做了MRI增强扫描,17例首次检查后30 d内进行了复查.结果 47例有脑病灶,主要累及脑室周围、半卵圆中心、小脑及脑干,病灶为斑点状、斑片状及斑块状,大斑块达到2.2cm×5.0cm,2例仅有脊髓病变,病灶至少累及2个脊髓节段,4例有脑和脊髓的联合病变.2例MRI首次诊断脑炎,1例脑干肿胀,并有斑块状强化,MRI诊断为肿瘤,1例除有脑病灶外,还表现为视神经异常.29例增强扫描中,7例未发现强化,22例显示强化,20例有斑点及斑片样强化,2例呈环形强化.17例复查MRI均显示病灶吸收好转.结论 MRI可以清楚显示脑与脊髓的MRI病灶,对非典型病灶,需要密切结合临床,系列MRI检查亦有助于鉴别诊断.
作者:黄新华;彭光明;曹惠霞;周文化;吴迪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和X线诊断标准.方法 回顾分析25例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实验室表现和软组织、关节及骨质改变的X线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多关节19例,少关节6例.25例中18例同时出现膝、腕、踝关节肿胀,在腕关节的病例中13例合并2、3掌指关节及指间关节肿胀;12例显示髋关节肿胀;8例显示多个腕骨受侵蚀、缺损及关节间隙变窄;3例见一侧上桡骨小头边缘性小缺损;1例双侧锁骨关节面侵蚀缺损;2例见骨膜反应;6例膝关节呈气球样增宽,7个关节显示方髌,2个髌骨呈锥形;6例髋臼表面欠规则,变平;6例10个骶髂关节面欠规则;1例颈椎、1例髋关节、1例骶髂关节半脱位.2例骶髂关节作CT扫描,显示双侧骶髂关节面不规则缺损,间隙增宽.2例髋关节CT扫描显示一侧关节囊新月形低密度积液征及肿胀.结论 临床上多关节疼痛,肿胀、低热、四肢出现皮疹、晨僵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多项异常.X线平片显示多关节肿胀及关节骨质破坏,关节间隙变窄,关节半脱位,CT扫描显示关节积液是本病的重要诊断根据.
作者:邓星河;梁文威;王晓红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比较地塞米松在CT增强中两种不同给药法的抗过敏效果与这两种方法中地塞米松的不良反应.方法 两种给药方法分A、B两组,每组各观察1800例,所用药物地塞米松出厂批号相同.A组于扫描前全量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2ml)+5%葡萄糖盐水3ml,即含量为2mg/ml;B组于扫描前、后各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mg(1ml)+5%葡萄糖盐水4ml.即含量为1mg/ml.结果 A、B两组给药法的抗过敏作用效果相同,各出现1例严重过敏反应,5例皮疹.A组出现78%皮肤瘙痒,10%出现恶心,2%出现呕吐.B组5.8%皮肤轻微瘙痒,1%出现恶心.两组反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T增强扫描应用地塞米松抗过敏,在用药量相同而给药方法不同时,抗过敏作用效果相同,而于扫描前全量静脉注射比稀释后分别于扫描前、后静脉注射不良反应大.
作者:陈金莲;王琰;龚素茹;刘彩娟;姚永欢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经阴道彩超引导穿刺治疗妇科良性囊性肿块的疗效并总结开展该疗法的经验.方法 用该法治疗妇科良性囊性肿块80例.卵巢的单纯囊肿(12个)及巧克力囊肿(63个)用生理盐水及无水乙醇冲洗后注入平阳霉素;盆腔包裹性积液(3个)用生理盐水冲洗后注入抗生素;卵巢过度刺激致卵泡增大(2个)仅将囊液抽吸干净.术后l~3个月后复查,随访3个月~2年.结果 治疗后3个月复查80例中75例肿块消失,5例肿块直径缩小1/2以上,有效率100%.结论 用该法治疗妇科良性囊性肿块简便安全,效果良好.严格掌握适应证,采用口径合适的穿刺针,穿刺入路避开肿物周围的血管,选择适当药物,抽吸及冲洗时合理控制囊内液体的出入量,保持超声探头贴近肿物等注意事项,均是保证取得良好疗效的重要因素.
作者:梁伟翔;李冰;谢亦农;谢伟翀;陈智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 提高脑内转移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脑转移瘤的CT表现.结果 68例中多发25例(占36.8%),单发43例(63.2%),CT平扫呈等或低密度46例(67.7%),略高密度17例(25%),囊性低密度5例(7.4%),增强后均匀结节性强化39例,不规则强化8例,环形强化15例,56例肿瘤病灶周围均有明显水肿,91.2%原发病灶在肺.结论 当CT对脑转移瘤的诊断或鉴别诊断有困难时,颅外肿瘤的检出与诊断有助于颅内肿瘤鉴别诊断,肺部CT检查是不可缺少的,可弥补胸片的不足.
作者:胡金安;赵湘;吴立德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发生于肾上腺的神经鞘瘤较为少见,我院收治一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35岁,偶有乏力感数月,近二周乏力明显.查体:BP:120/78 mmHg,腹部无压痛,双肾区无叩击痛.检验肝功能正常,皮质醇183.7 mg/ml.行上腹部CT检查发现:左侧肾上腺外侧支一类圆形占位病变,大小为4cm×3.8cm,外缘边界清晰,内部密度不均匀,见片状低密度坏死区及小……
作者:虞奇跃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术在妇产科大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性双髂内动脉或子宫动脉栓塞术急症治疗15例妇产科大出血患者,其中产后大出血12例、子宫癌3例.产后大出血栓塞物为明胶海绵,肿瘤患者栓塞物为化疗药物加碘油混悬液、明胶海绵及不锈钢圈.结果 15例妇产科大出血,14例一次性完全止血成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产科大出血患者均恢复规律性月经.结论 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妇产科大出血具有止血迅速、确切、创伤小、保留子宫等优点,可作为首选治疗手段.
作者:李晓群;唐玉德;吴泳钧;文自祥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 讨论中央型肺癌的胸片、CT影像及探讨螺旋CT多平面、三维重建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经纤维支气管镜病理证实为中央型肺癌的胸片、CT影像,并对其中14例在螺旋CT扫描后进行多平面(MPR),三维重建(3D-SSD).结果 胸片、CT影像为肺门肿块,支气管壁增厚、狭窄,阻塞性肺炎、肺不张,纵隔淋巴结肿大.螺旋CT后处理可明确显示中央型肺癌肿块及狭窄、阻塞的支气管形态.组织学分类为鳞癌、小细胞未分化癌、腺癌.结论 胸片、CT是诊断中央型肺癌基础方法,螺旋CT多平面、三维重建可以帮助提高中央型肺癌的诊断.
作者:邱永友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经子宫输卵管插管治疗输卵管妊娠的方法,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3例临床未破裂期输卵管妊娠病例,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监视下做患侧输卵管插管造影,明确诊断后送导丝刺破孕囊壁,向孕囊或输卯管内注入氨甲喋呤(MTX).结果 13例经插管造影均诊断为输卵管妊娠并一次插管治疗成功.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术后7d开始下降,2~4周内降至正常,孕囊术后2周开始缩小,4周内消失,治疗成功率为100%.结论 选择性输卵管造影及经输卵管刺破孕囊,灌注药物是诊断及治疗未破裂输卵管妊娠简便、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作者:王毅堂;孙笑波;徐小军;张飞月;吴珂;宋迎新;韩铭钧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肠血管的造影技术及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11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肠血管病变的DSA资料,对肠血管造影的技术要点做一分析和总结.结果 11例中8例为肠血管畸形,主要表现为局部增多增粗的畸形血管团,有的伴有造影剂外溢.3例为小肠占位,其中1例为化学感受器瘤,2例为小肠平滑肌瘤,主要表现为动脉期网状肿瘤血管,实质期一定形态的深度染色.结论 肠血管的DSA检查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少恒;巩曰红;李洪福;裴维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近年来,医学影像技术发展十分迅速,随着CT、磁共振成像等先进影像诊断技术的普及,使得医学影像学教学任务日趋繁重;加上高校扩招,学生人数及层次增加,而受医院编制所限,教员人数不增加,给教学带来了更进一步的困难.因此,顺应新形势的影像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以往影像诊断教……
作者:陈燕萍;张雪林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脊柱结核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43例脊柱结核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4例,女19例.年龄10~57岁.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8例经穿刺活检证实,10例经抗结核治疗痊愈证实.结果脊柱结核的CT表现为:①斑片、斑点状、洞穴状或蜂窝状骨质破坏(43/43例);②椎体骨质密度增高(13/43例);③椎间盘破坏(32/43例);④死骨形成(30/43例);⑤椎旁脓肿,其内常有钙化灶(38/43例);⑥骨性椎管狭窄(8/43例);⑦椎体压缩改变(28/43例).结论 CT对脊柱结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奕钊;刘建明;柯勇;肖勇;刘日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病例简介:患者,女,21岁,足月分娩后半月,左侧乳房增大,红肿,疼痛,体温38℃~39.5℃,在村卫生所和乡卫生所打针、输液1周不见好转,来我院就诊.B超检查,左乳房显著增大,内有两个巨大的脓腔,大小分别为12.4 cm×9.4cm×6.2cm;10.2 cm×8.0 cm×5.4 cm,腔内均充满浓密的光点状中等度回声.在B超引导下对两个脓腔分别进行了抽……
作者:李文奎;贾福锁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3岁,进行性吞咽困难四个月.伴明显的食物滞留感.体重减轻约5kg.纤维胃镜:食管中下段距门齿32cm和39cm处后壁各有一不规则肿物.活检报告为鳞状细胞癌. 食道钡透:食道上段(主动脉结平面)见长约4.5cm的狭窄段,并见粘膜破坏,蠕动减弱,管壁轻度僵硬,类似病变……
作者:林志春;陈卫国 刊期: 200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