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喜君
老年人肺栓塞的易患因素较多,血液凝聚能力增加,肌肉松弛,静脉血流减慢促成血拴形成.血栓形成肺栓塞常是静脉血栓形成的合并症.栓子通常来源于下肢和骨盆的深静脉,通过循环到肺动脉引起栓塞;如果只有间接征象,可以不溶栓但一定要抗凝,低分子肝素安全有效.心超,CT和MRI如有直接征象应该溶栓治疗.可用多巴胺升高血压抗休克,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可用氨茶碱改善气道痉挛,反射性的冠脉痉挛和右室做功增加造成的心肌缺血可用硝酸甘油.
作者:杨春敏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比较B超引导下无水酒精穿刺硬化和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疗效,以期为临床选择单纯性肾囊肿的治疗方式提供一定依据.方法:纳入80例直径≥4cm单纯性肾囊肿患者,随机均分为硬化组和腹腔镜组,硬化组采取B超引导下无水酒精穿刺硬化法治疗,腹腔镜组采用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术治疗.手术前后采外周血检测血清尿素氮和肌酐,统计并发症.术后1年B超随访.结果:硬化组出现并发症4例,3例出现醉酒反应,均为酒精耐受力差,1例一过性血尿,复发6例,其中4例由于囊肿位于肾上极,2例原因不明.腹腔镜组出现并发症4例,其中肾周血肿1例,皮下气肿2例,1例一过性血尿,没有复发.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肾功能不全者手术后均有明显改善(P<0.05),腹腔镜组优于硬化组(P<0.05).结论:B超引导下无水酒精穿刺硬化和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均能够改善肾功能,但前者复发率高,酒精耐受力差、囊肿位于肾上极可以优先选择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术.
作者:余德泳;赵立波;孙后超;覃彬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医院药房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全面提高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方法:我院以深化优护理念、夯实基础护理、完善制度保障、规范护士行为、改进服务流程为基础,为患者提供优质满意的服务.结果:药房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护理质量及安全管理得到大幅提升,患者满意度得以进一步提高.结论:护士明确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内涵,掌握沟通技巧,充分发挥护士主观能动性,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作者:刘彩清;王利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根据对患有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观察、肺功能检测,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对临床治疗的实际效果展开分析和研究.方法:此次肺部病症医学临床试验活动所抽选的研究对象为2011年04月份至2012年04月份期间,来院进行诊治的获得性肺炎患者共有84例,以其肺炎原始病例资料作为此次医学实验活动的基础数据来院.通过对这84例获得性肺炎的患者进行病症观察,主要表现为出现发热症状41例,慢性咳嗽34例,胸闷气短32例,痰量增多52例等等.根据临床表现症状,医护人员对患者实施了相应的肺部医学检查,包括胸部X片、血常规、肺功能检测等等,通过检查对患者获得性肺炎进行确诊.按照患者性别、年龄以及肺炎程度的不同,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个医学实验组,分别为:治疗组:患者42例,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加用莫西沙星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42例,在基础治疗中,采用了左氧氟沙星进行诊治.结果:通过常规疗程治疗,得出以下结果,治疗组:42例患者,完全治愈28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87%;对照组:42例患者中,完全治愈23例,有效13,无效6例,总有效率:85.71%.同时药物安全性相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对获得性肺炎进行诊治时,加用莫西沙星药物,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同时药物安全性较高,建议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作者:江桂华;方卫松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析早孕合并高危因素人工流产患者手术效果及合并症.方法:选取本院妇产科2010年6月~2011年6月期间收入的早孕实施人工流产手术患者91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21例患者伴发高危因素主要有:人工流产3次以上、3月内施行人工流产3次以上、剖宫产术6个月以内、哺乳期孕妇、带器妊娠、盆腔肿物、子宫肌瘤、瘢痕子宫、子宫高度前屈、子宫高度后屈、子宫畸形等.结论:早孕伴高危人工流产手术时,应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术后发生并发症.同时对适龄妇女加强卫生保健知识宣教,提高科学避孕知识,保证年轻已婚女性身心健康.
作者:邓井连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采取措施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整体护理措施及效果进行有效性研究.方法:本组所研究的10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是从医院收治的病例中选取出来的,其中男性有55例,女性有45例,他们的年龄在24-86岁之间.在对这些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全过程中施行整体的护理,并对护理效果进行有效性分析与研究.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与护理,所有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其中患者的心理状况、营养状况、自我健康意识等有了较大程度上的改善.结论:对慢型支气管炎患者进行整体性的护理,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病情,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与生活质量.
作者:杨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采取措施对脑血管病治疗药物丁苯酞注射液的药理与临床应用进行有效性分析与研究.方法:本组所研究的60例脑血管病患者是从医院收治的病例中选取出来的,其中男性有36例,女性有24例,他们的年龄在35-62岁之间.随机将这些患者划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一组有30例患者.对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主要采取常规性药物治疗的方法.而对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则是在常规性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的治疗.利用统计学相关的理论知识对脑血管病治疗药物丁苯酞注射液的药理与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有效性研究.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与护理,两组患者的病情均得到有效缓解.但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利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脑血管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其具有预防血小板聚集与脑保护的药理作用.
作者:杨萍 刊期: 2012年第12期
口腔癌是头颈部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且预后效果较差,治愈后复发率较高,治愈后5年生存率为60%左右,口腔癌早期一般采取手术切除治疗,晚期采取综合治疗方式,虽然口腔癌的治疗技术在不断提高,但生存率并没有明显的提高,因此,口腔癌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防非常重要.
作者:王芳;张爱萍;孙慧莲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跨伤椎内固定和经伤椎内固定治疗屈曲压缩型胸腰段骨折的疗效对比.方法:选取跨伤椎内固定、经伤椎内固定手术治疗无明显神经症状的胸腰段屈曲压缩型骨折各20例患者,详细记录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主要诊断、合并疾病、手术方式、手术日期、手术用时、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影像学随访结果等,并对患者手术疗效进行总结.结果:经伤椎内固定治疗组术后六个月时复位丢失率小于跨伤椎内固定组,经伤椎内固定治疗组失败率低于跨伤椎内固定组.结论:两种术式都是后路治疗脊柱胸腰段屈曲压缩型骨折的有效手术治疗措施,但经伤椎椎弓根的6钉内固定术式对脊柱骨折具有更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应优先采用.
作者:冯小勇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分析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改变特点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0年12月间收治的60例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的患儿的临床资料,观察心电图改变的特点及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的意义.结果:60例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的患儿中,58例(96.67%)患儿出现心电图异常,其中50例患儿心律失常,9例患儿伴ST改变,4例患儿伴T波低位,4例患儿伴T波倒置,5例患儿伴Q-T间期延长;11例患儿ST改变,6例患儿T波低位,6例患儿T波倒置,7例患儿Q-T间期延长.结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改变主要以心律失常为主,少数患儿表现为ST改变、T波低位、T波倒置、Q-T间期延长.心电图改变是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的重要依据.
作者:朱晓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总结探讨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通过对我院半年多来收治的6例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回顾性分析及文献复习,总结其临床病理特点及诊疗体会.结果:6例均行手术治疗,术中冰冻切片提示恶性肿瘤,术后石蜡及免疫组化结果为B细胞性淋巴瘤.5例术后行放、化疗,1例术后未行放、化疗,2月后复发.结论: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主要为B细胞来源淋巴瘤,多种手段综合诊断及多种方法综合治疗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可有助于提高诊断率、减少误诊、提高疗效.
作者:罗迤;程晓明;陈静;曾峰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的妊娠分娩方式及相应的母婴结局.方法:分析本院自2008年10月-2011年5月共收治的80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产妇的分娩方式及母婴的情况.结果:上述80例中32例阴道试产,成功27例,成功率达84.4%.剖宫产有53例,占66.3%.阴道分娩组产妇在术后出血量及住院时间上均好于剖宫产组(P<0.05).两种中新生儿情况比较没有显著的差别(P>0.05).结论:瘢痕子宫不是绝对的剖宫产的指征,只要遵循阴道分娩的适应症,阴道分娩优于再次剖宫产.
作者:陈新林 刊期: 2012年第12期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失血量超过500ml,为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发病率2-3%.回顾性分析我院84例产后出血病例,探索产后出血原因及防治措施,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闫蓓蓓;刘秋叶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羊水过少的预后情况.方法:将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在我院分娩的100例孕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羊水过少)和对照组50例(羊水正常),对两组的分娩结局进行比较.结果:两组产妇的剖宫产率、阴道产率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围生儿的胎儿窘迫率与羊水Ⅲ度污染率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妊娠晚期同时羊水量较少不仅会对胎儿产生影响,还会对母体形成制约,若被确诊,要马上停止分娩.
作者:梁雅倩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究医患沟通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的作用,以寻求良好的医患沟通方式,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方法:回顾性地分析了医疗纠纷案件中医患沟通问题及医患矛盾原因.结果:研究报道的医患关系紧张案例中医患沟通不当或不及时占很重要的部分,良好的医患沟通方式是取得和谐医患关系的关键.结论:医疗服务人员从服务理念、沟通方式、沟通内容、沟通渠道以及沟通技巧等方面综合改善医患关系,建立良好的医疗服务模式,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关键.
作者:刘喜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是严重器质性心脏病终末期的表现,但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由于考虑不周、治疗措施不力或治疗不当所致,对这部分患者,经过努力调整治疗方案和悉心治疗后,有可能挽回患者生命,变难治为可治;左卡尼汀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机体组织内的特殊氨基酸,其主要功能是促进脂类代谢,将长链脂肪酸带进线粒体基质,并促进其氧化分解为细胞提供能量;左卡尼汀是肌肉细胞尤其是心肌细胞的主要能量来源.能提高丙酮酸脱氢酶、细胞色素C还原酶、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活性,加速ATP的产生,有效地为心肌提供能量,有效改善老年心衰患者的左室射血功能.
作者:钟志强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会阴侧切皮内缝合与皮外缝合的方法及疗效对比,总结佳缝合方法以提高疗效.方法:将2010年2月-2012年于我科经阴道分娩并行会阴侧切的14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给予皮内缝合、传统皮外缝合,记录资料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切口疼痛轻、愈合优、感染率低,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会阴侧切皮内缝合临床疗效确切,且较美观,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兰慧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头面部烧伤的临床护理措施,总结经验以提高护理水平.方法:对2010年2月-2012年11月我科收入的54例头面部烧伤患者给予相关临床护理,记录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积极护理,本组54例患者中一期愈合41例,二期愈合13例;头面部色素沉着者4例,无死亡患者.结论:加强头面部烧伤患者的临床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预后.
作者:曾凡荣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以及诊治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1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82例,并对其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82例患儿中6~13岁学龄儿童占主体,主要症状为持续发热和刺激性咳嗽.外周血白细胞多数正常,少数有所上高.痰培养支原体阳性者7例.肺片主要呈现出一侧大片絮状阴影,且右侧多于左侧.26例患儿存在有肺外合并症,主要为渗出性胸膜炎.所有患儿均基于阿奇霉素进行治疗,均痊愈出院.讨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多发于学龄期儿童,当出现持续性发热并伴有刺激性咳嗽时,可依据X胸片检查结果以及血清学检验结果进行判断,确诊后给予抗生素进行治疗.
作者:吴庆飞 刊期: 2012年第12期
人工流产率的上升与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有着直接的关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巨大发展、生活方式和观念的重大变化和人口流动的不断增长,人工流产的社会经济特征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在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未婚妇女的人工流产出现显著增长.总的说来,计划生育政策仍然对人工流产有很大影响,但是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变得越来越重要.
作者:陈海翔;吉木森高娃 刊期: 201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