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术琴;高兴龙;顾苏仪;冯中强
根据卫生部<消毒管理办法>、<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等有关法规规定,消毒产品卫生监督管理实行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制度,改变了以前的消毒产品卫生许可证制度,这是消毒产品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的重大改革,是我国消毒产品走上规范化,加大监督力度的要求,也是我国加入WTO后,所有健康相关产品的生产条件,卫生质量都要达到国际贸易组织标准的要求.
作者:蔡展虹;吴跃时 刊期: 2004年第09期
通过对学校集体食堂量化分级评定工作,实现了监督模式的转变,调动了学校自身卫生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校食堂的卫生设施和卫生状况较以往有了很大改善.
作者:许正;姜涛;邢国辉 刊期: 2004年第09期
自控止痛泵止痛效果良好,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越来越受到患者的好评.但随着其应用的广泛普及,其不良反应也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我院自2002年开始使用自控止痛泵,对其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了详尽的观察,报道如下.
作者:赵跃;张红卫;李迎新 刊期: 2004年第09期
随着食品工业和化学工业的发展,食品添加剂的种类越来越多.但不合格的食品添加剂或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会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产生潜在危害.卫生行政机关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对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企业进行监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生产经营企业只有严格遵守<食品卫生法>、<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自觉接受卫生监督部门的指导和监督,生产经营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添加剂,才能有良好的信誉和知名度.
作者:蒲有来;刘海鸣 刊期: 2004年第09期
2003年8月3日,北京市某区一宾馆发生了79名顾客食物中毒事件,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验结果分析,认定是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污染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食物中毒的原因是食品从业人员卫生知识淡薄,食品容器生、熟混用,未严格落实消毒制度.因此加强食品卫生监督和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自身卫生管理,宣传食品卫生法律法规,提高食品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水平是预防食物中毒的关键.
作者:王文霞;范宝林 刊期: 2004年第09期
实验室测定奶粉中的铜时,常用湿法消化或干灰化法.湿法消化加入硝酸、高氯酸、硫酸浸泡过夜,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有机物.其消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酸雾,危险性挺大,且消化有时不完全.干灰化法操作繁琐,消化周期长,温度掌握不好就会产生消化不完全或含量损失的情况.采用微波消解,消解速度快,试剂用量少,消化彻底,而且避免了对人体和环境的污染.
作者:何燕;曹丽玲;王淑惠;杨力学;董淑娥;王春妍;段贵方 刊期: 2004年第09期
食品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的物质条件.令人遗憾的是,近期来央视接连曝光了一批严重坑害消费者利益、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的有毒有害食品.由于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诚信的缺失导致了食品市场秩序的混乱,因此加强诚信监督,加快建设食品安全信用体系,有利于进一步规范食品市场经营秩序,建立起新型的食品安全治理机制,从根本上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作者:李国培 刊期: 2004年第09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规定:<出生医学证明>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出生人口的法定医学证明,是新生儿获得国籍和申报户籍登记的法定医学依据,是新生儿依法获得保健服务的凭证.医疗保健机构凭<出生医学证明>为新生儿建立儿童保健手册,依法提供儿童保健服务.对婴儿进行体格检查和预防接种,逐步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婴儿多发病和常见病防治等医疗保健服务.
作者:田丽 刊期: 2004年第09期
妊娠期由于心血管系统的血流动力学及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改变,血容量及氧交换量增加,膈肌上抬,往往使无心脏病的健康孕妇会产生各种有关循环系统的症状和体征及心电图改变.如合并心脏病,使心脏负担相应增加,而产生一系列心律失常.为进一步了解妊娠期心电图及其异常出现率,提供临床参考,现收集我院456例不同孕周孕妇心电图进行综合分析,并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
作者:杨军 刊期: 2004年第09期
流行病学是预防医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广泛应用于研究疾病病因,提出防制措施.作为一门应用科学,它必然要受到哲学思想的影响.本文对流行病学历史作一简单回顾后,从流行病研究的四阶段人手,并结合实例,对流行病学与自然辩证法之间的关系作一探讨.指出流行病学研究,处处体现了自然辩证法的精神.
作者:王旭波 刊期: 2004年第09期
医学卫生档案是指在医药卫生工作中从事医疗、防疫、科研、教学、生物制品、生产、药品管理、卫生行政管理以及其他各项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以及其他不同载体、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医学卫生档案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入和发展医药卫生事业及其他各项工作的必要条件和依据,医学卫生档案馆的职能更新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作者:齐玉芬;贾圣贵 刊期: 2004年第09期
对浙江省2003年的食物中毒情况进行整理分析,探讨引起食物中毒的发生原因、特点和分布规律,提出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和对策.
作者:杨海龄;蒋贤根 刊期: 2004年第09期
豆角中含有的豆素和皂素,强烈刺激消化道粘膜,能够凝集和溶解红细胞,引起出血性炎症.在食用时,只有通过高温长时间充分烧熟,才能破坏豆素和皂素.2003年6月我市某工地工人因食用未充分炒熟的豆角,引发集体食物中毒,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雪梅;吕华;安美花 刊期: 2004年第09期
我们检测了1000例尿液标本,其中尿液干化学分析后直接镜检红细胞阳性156例,红细胞尿沉渣检查阳性的有568例,二者比较p<0.001白细胞尿液干化学分析后直接镜检阳性400例,尿沉渣检查阳性的有897例.二者比较p<0.001,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
作者:王雁;曲志萍;于晓燕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为探讨食物中毒发生规律及特点,找出关键控制点,研究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食物中毒的发生时间、地点、中毒责任单位、中毒食物、致病因素进行分灰整理统计,分析重庆市2003年发生的食物中毒案例.结果重庆市203年食物中毒起数、中毒人数、死亡人数与2002年同期相比均有所上升.全市共发生食物中毒69起,中毒1598人,死亡8人.中毒主要发生在二、三季度,中毒起数、人数分别占24.64%、33.17%和52.17%、46.62%.远效区(市)、县中毒起数、人数多,分别占75.30%、69.84%.家庭聚餐和家庭宴席引起的中毒起数居首位,占49.28%,且主要发生在农村.引起中毒的食品主要是肉及制品、水产品、谷及制品.食物中毒的致病因素主要是细菌性、化学性和自然毒物.引起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误食亚硝酸盐,占62.50%.结论今后要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监测,加大亚硝酸盐、农药、毒蕈的危害性和食品卫生知识的宣传,增强市民食品卫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作者:吴俊;张嵘;张建;龚玲;谷政 刊期: 2004年第09期
集贸市场、由于散装食品价格与定量包装的食品相比较为低廉,而且采购时数量多少随意,挑选方便直观,所以这种销售形式一直为大多数消费者喜爱,热销,但散装食品的卫生问题却常常被人们所忽视.
作者:刘毅航 刊期: 2004年第09期
随着我国加人WTO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实施,职业卫生工作的重要性俞发凸显,而促进职业卫生工作发展的基础则是人的意识问题.人的职业卫生意识增强了,就会主动控制或消除职业病危害,降低职业危害事故的发生率.本文从职业病的形成原因、各因素在职业病形成中的作用、作业人员的自身素质和文化修养、职业卫生知识的普及程度等各方面,阐述了人的意识在预防职业病中的重要性.
作者:王志瑞 刊期: 2004年第09期
失眠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现代医学将其归入神经衰弱范围,认为是神经衰弱的典型自觉症状.中医对失眠又称不寐、不得卧等.这是不能获得正常睡眠的一种疾病.轻者,难以入睡,多梦,时眠时醒,醒后难以复眠;重者,彻夜不眠.久而久之,会出现头痛、头晕、健忘、疲乏无力、烦燥不安等病态反映.
作者:李志勇 刊期: 2004年第09期
随着卫生监督体制改革,从中央到地方相继成立了配套的卫生监督机构,为卫生监督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随之而来的便是如何加强卫生监督队伍的建设,提高卫生监督员的基本素质成了当务之急.能否建立一支业务精湛、素质过硬、作风正派、结构合理、盍直辖市、行为规范、程序明晰、执法有力、办事高效的卫生监督队全直接关系到卫生法律法规的正确贯彻实施.卫生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不仅需要有与卫生监督任务相适应的监督队伍,而且需要有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高的执法者.这是加大卫生监督力度,提高工作效率的前提条件.建立一支业务精湛、素质过硬、作风正派的卫生监督队伍,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作者:肖绍昌 刊期: 2004年第09期
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识的增强,饮水观念的更新,人们对饮用水卫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符合卫生要求的桶装纯净水饮用方便.水质清醇吸引着广大居民.由于利润的驱使,一些企业不顾产品质量,使桶装纯净水的卫生问题,直接影响着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为了解我市桶装纯净水的卫生质量,确保消费者的健康权益,于2003年3月对全市15家桶装纯净水生产企业卫生状况进行了调查.
作者:李新英 刊期: 200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