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平;徐菊琴
本文描述了当前黑龙江省大型会议和重要领导人餐检工作的现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
作者:范葆荣;李瑞松;全国欣 刊期: 2005年第05期
2000年,在停招社区、公卫、乡村、妇幼等医士类专业的前提下,根据卫生人力资源需求的实际情况,教育部和卫生部批准开设卫生保健专业.
作者:陈锦治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本文报告了一起5名民工因食用未经彻底加热的咸菜丝,从而导致由咸菜丝中的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主要症状为: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痛、头晕等,平均潜伏期(G)21.19小时.
作者:虞洁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对呼和浩特市2002年到2003年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进行评价与分析,以探讨今后工作重点,达到及时完成各项工作内容.方法对基层上报有关资料利用有关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2年到2003年报告AFP病例16例,发病高峰为3-9月,病例主要集中在9岁以下,AFP报告发病率1.66/10万,各项指标达到了国家卫生部和WHO的指标;流动儿童强化免疫在96%以上.结论我市应在3-9月份加强医院对AFP病例报告的督导工作,防止漏报发生;圆满完成针对流动儿童的TOPV强化免疫工作.
作者:任权;李粉霞;陈卫东 刊期: 2005年第05期
高热惊厥(FC)是小儿惊厥常见的原因,约3%~4%小儿有过高热惊厥.临床一般分为单纯性与复杂性高热惊厥两类,单纯性(SFC)特点为:(1)多见于6个月~4岁小儿;(2)在发热早期24小时之内,惊厥出现在体温急骤升高之际,一般体温达39℃以上时发生惊厥;(3)发作时间短暂,约数十秒至数分钟,极少超过10分钟;(4)在一次发热性疾病中多数仅发作一次;(5)发作类型多为全身性、对称性强直-阵挛性抽搐;(6)惊厥前无神经系统异常,抽搐后意识恢复快;(7)热退一周后脑电图正常;(8)家庭成员中有热惊厥发生;(9)预后良好.复杂性(CFC)特点为:(1)发病年龄不定,可在1~6个月或6岁以后;(2)惊厥可出现在发热的任何时间内,中至低度热时也常诱发惊厥;(3)发作持续时间较长,常超过15分钟;(4)常在一次发热性疾病中反复发作;(5)惊厥多型,多为明显不对称的局限性发作;(6)可有神经系统阳性体征;(7)热退一月后脑电图可有异常;(8)近亲中癫痫发病率高;(9)预后较差,发展为癫痫的机会多(1).多数国家报告儿童期发病率亦为2%~5%,有关该病的预后与复发因素,是儿科医生及患儿家长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对45例热性惊厥患儿的有关临床情况进行分析、研究.
作者:郭桂英;于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肌收缩性头痛是因较长期的焦虑、紧张和疲劳等因素引起颈项部、头部肌肉的持久收宿和相应动脉的扩张而产生的头痛,故又称紧张性头痛,为临床慢性头痛患者中常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学习、工作压力的增加,此症的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笔者自2000年以来采用推拿结合足部反射区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军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1 基本情况保定市位于河北省中部,为首都南大门.总面积25216.37平方公里,地势自西向东逐渐降低,有山区、平原、水区,其中平原占总面积的55.36%,山区占43.44%,水区占1.20%.2002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723元,国内生产总值824亿元.下辖3区、4市、18县,其中国家级贫困县4个,省级贫困县2个,全市行政乡(镇)313个,村(居委会)6070个.2003年总人口1067.66万人,出生88241人,出生率8.26/千.
作者:倪祥文;崔立周;张永康 刊期: 2005年第05期
2004年12月18日,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某农家菜饭馆,承办百岁儿宴席,引起45名就餐者食物中毒事故,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验,证实是一起因食用了含高浓度亚硝酸盐的食物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故.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赵利军;白燕;王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妊高症患者与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的关系.方法选孕妇180人,用酶联免疫方法测定其血清β-HCG水平.结果妊高症患者血清β-HCG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妊娠妇女(p<0.05).结论妊娠妇女血清β-HCG异常升高与妊高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作者:韩爱国;姜伟;白影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为提高启东市消毒产品的卫生监督工作质量,更好地服务社会,作者对我市商场、超市、药店所经营的消毒产品现况进行简要分析,总结经验,针对目前的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
作者:王立红;陆海空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比较炎琥宁与青霉素治疗急性上呼道感染的疗效.方法将2003年5月-10月门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2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炎琥宁治疗,对照组给予青霉素治疗,治疗3-5天观察疗效.结果对照组有效率71.67%,治疗组有效率90.91%.经x2检验,P<0.01,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炎琥宁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优于青霉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麻晓芳;贺建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近年来除草剂应用种类日益增多,国内总数329种,目前批准登记的农药近3100种,其中约80%为国内生产,国外进口约20%.除草剂占国内农药登记品种总数的13%.国外进口农药中除草剂占总数的25%,国内农药品种中混配除草剂占同品种的62%(1).为了对大鼠多次染毒的毒性作用和无作用剂量进行安全性初步评价,本题进行了研究.
作者:程秀荣;曾昭慧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以羊、牛为主),也是国家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之一.该病在上个世纪的30-60年代有较严重的流行,70-80年代末疫情趋于下降,90年代又开始回升.保定市从2000年起布病病人病例迅速增加,到2004年底全市共确诊布病病人452例.现将近五年来全市布病的流行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倪祥文;胡超安;张永康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恩平市吸毒人群HIV、梅毒的感染情况,为预防、控制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恩平市2004年在押吸毒人员进行HIV和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在334名吸毒者血液标本中,抗-HIV和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29%和10.48%,在检出的21例HIV感染者中,HIV/TP双重感染率为14.29%.结论应加大对吸毒人群的监测和防病知识宣传力度,开展干预措施,降低HIV等疾病在高危人群中扩散和传播的危险性.
作者:吴永芹;刘小凤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邯郸市农村防保人员现状与急需解决的问题、促进农村防保工作开展.方法采用统一调查表,对所辖16个农村县(市、区)的5352名乡村防保医生分批进行了调查,调查率达95.1%.结果防保人员平均年龄偏大,50岁以上占37.3%.学历偏低,中专以下占78.3%.技术职称以初级为主.89.5%的防保人员为兼职,半数乡级和所有村级防保人员无防疫津贴,收入主要来源于医疗和种地.每名村医平均服务1529人、服务半径3.2Km.虽一次性注射器在农村普遍使用,但用后处理不容乐观.94.2%防保人员安心本职工作,3/4的群众愿意了解防病知识.结论除工资待遇外,当前农村防保工作急需解决的问题依次为:防保人员的素质、领导重视与支持、法律法规的制约、群众的防病意识.
作者:孙爱然;李瑞芳;张连山;李建坡;董运强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开展防治艾滋病的宣传与咨询工作并对效果进行评价,为以后开展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河北省五个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群众的艾滋病防治知识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宣传咨询前后群众知晓率均有明显差异,P<0.01;宣传咨询前各示范区艾滋病知晓率不同或不全相同,霸州市与永清县的知晓率存在显著差异,宣传咨询后各示范区知晓率无显著差异,P=0.584.结论应该积极开展有关艾滋病预防与控制知识的宣传与咨询活动,提高人们对艾滋病防控知识的知晓率,营造有利于艾滋病防治的社会环境.
作者:赵丽娟;唐龙妹;韩长城;李晓茹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已于2004年7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以法律形式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的行为进行了规范.但其内容比较原则,在涉及不同行业不同行政许可行为时,还需要有相关部门的法律、法规、规章、技术规范等为依托.学校食堂的卫生行政许可行为就有赖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具体要求和规定.尽管如此,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对于学校食堂的卫生行政许可申请人主体资格的认定仍然没有作明确、具体的规定和要求.
作者:邱洋;袁以佐;范群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该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超标的原因.方法将该放射工作人员工作的具体操作分类,采用不同的仪器分别监测后累加得出实际年受照剂量.结果该放射工作人员私自处理放射污染事件导致个人剂量计记录剂量超标.结论通过调查发现了放射工作人员在131Ⅰ治疗甲亢过程中受照剂量较大的具体操作.要减少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开放型放射工作场所必须建立并执行严格的工作制度,改善工作条件,降低空气污染和表面污染水平.
作者:杨万军;杨芬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本文能过检查52家民工食堂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等法律法规情况,对检查发现的民工食堂在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加强民工食堂监督检查、改善民工食堂条件等对策和建议.
作者:石景彬;蔡胜利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为进一步研究和探讨预防食物中毒发生的有效措施,对广东省2004年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04年广东省食物中毒仍以微生物性为主,夏秋季多发,主要的发生场所依次为集体食堂、饮食服务单位、家庭.针对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建议应加强对集体食堂和饮食服务单位的监督管理及宣传教育工作,普及农村地区的食品安全知识.
作者:蔡雪毅;陈卫东;彭接文;黄静;麻尚春 刊期: 200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