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艳
目的:探究精神分裂症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以70例精神分裂症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心理护理、治疗护理、病情观察、饮食护理、健康指导等开展专项护理,观察患者血压变化,并及时作出PANSS评分研究。结果经过为期1-2个月的护理,70例患者中有65例血压恢复正常,65例患者护理后PANSS评分为(12.8±2.4),(10.1±1.96),(7.5±1.56),与护理前相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5例痊愈出院,护理有效率高达92.85%。结论有效的护理方法是治疗精神分裂症合并高血压疾病的重要途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果仙;龙丽芬;张桂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产后大出血的护理应急预案与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产后大出血患者6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前提下进行基础性护理,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前提下制定产前、产时以及产后的护理应急预案,并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止血时间以及实际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产后大出血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前提下制定产前、产时以及产后的护理应急预案,并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止血时间与实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若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评估综合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将9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于术后行常规康复护理方案,观察组48例行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指数(QLI)及自理能力(FIM)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在QLI评分、FIM评分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上述两项指标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于术后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能够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改善,同时使患者自理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进而加快术后康复;因此,值得采纳应用。
作者:薛凤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引发缺血性卒中防治方法与效果。方法将我院接收的240例心房颤动引发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68,行华法林抗凝治疗)与对照组(n=172,行抗血小板治疗),而后评判其防治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以26.7%明显高于观察组的13.2%;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房颤动引发缺血性卒中防治方法多样,给予其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抗血小板治疗,可将其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作者:李慧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彩超在孕妇中孕期胎儿心血管异常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中孕期胎儿心血管异常孕妇9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彩超在孕妇中孕期胎儿心血管异常筛查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本组96例胎儿经彩超显示,单纯心脏畸形者51例,占53.13%;合并心外畸形者26例,占27.08%;心脏肥大13例,占13.54%;心脏肿瘤4例,占4.17%,漏诊2例,占2.08%,诊断符合率为97.92%。结论彩超在孕妇中孕期胎儿心血管异常筛查中的诊断符合率较高,可有效提高孕妇中孕期胎儿心血管异常筛查的准确性,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作者:曹显兴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索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200例随机分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观察组和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对照组两组,每组各10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对照组单方面采用常规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实施瑞舒伐他汀治疗。结果200例患者在密切观察下完成治疗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观察组的LVEDd、LVFS低于对照组,而LVEF和5分钟步行距离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的疗效确切。
作者:王文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医疗事业水平的整体提升,急诊临床诊治科的发展尤为迅速,急诊临床思维的分析,有利于加强急诊临床诊治的效果。针对性的降阶梯诊治思维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是必须遵守的临床思维原则。文章通过对基层医生急诊临床现状分析,对临床诊治思维进行讨论。
作者:全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临床慢性肺心病患者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调查对象从我科2012年4月-2014年9月收治慢性肺心病患者中抽选,57例为干预组,行护理干预措施;50例为常规组,行基础性护理措施,评定预后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98.2%高于常规组80.0%,存在差异(P<0.05)。结论临床针对慢性肺心病患者行护理干预作用显著,可缓解疾病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增强整体效果,值得借鉴。
作者:宋丽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患有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在服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在治疗该病上的临床价值以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共计200例患有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患者,收治时间在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然后,随机将这2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每组患者各有100例,实验将对对照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采用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进行治疗,而对观察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采用口服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2.00%,而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00%(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上应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对于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很有疗效且安全。
作者:孟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中医治疗心血管疾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思路与方法。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2例心血管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41例,采用中医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1%,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8.0%,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观察租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疾病合并糖尿病选择中医治疗,能够辩证施治,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成灿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研究心脏再同步治疗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寻找更好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方法。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到2015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50名,根据患者的意愿选择传统心内科治疗或心脏再同步治疗将患者分成两组,选择传统心内科治疗的患者22名,命名为对照组,选择心脏再同步治疗的患者28名,命名为观察组,两组患者治疗后对比临床治疗效果,在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调查对比两组患者的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85%,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7.27%,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过6个月的随访,观察组有2人复发,对照组有6人复发,观察组的复发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心脏再同步治疗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好,半年复发率少,有效的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临床的治疗水平。
作者:李吉芬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调查高血压患者低盐饮食认知行为情况,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从而为相关干预措施提供可参考的依据。方法选取我区2013年6月-2014年6月管理的133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其低盐饮食认知行为情况进行调查。结果经调查后的结果显示,患者低盐饮食认知部分得分为(4.21±2.99)分,得分率为43.9%,行为部分得分为(5.66±2.70)分,得分率为57.8%;钠盐生理作用认知与日食盐摄入量固定器具量化行为得分率分别以27.8%、37.6%为低;经多元性回归后的结果显示,患者的职业与文化程度是影响其低盐饮食认知行为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血压患者对低盐饮食的认知水平偏低,属于中等水平,因而应参照患者的职业状况、文化程度,加大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力度,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与行为能力。
作者:和秀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对高血压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方法进行研究和探讨。方法对高血压并发症采用流行病的方法进行调查,并根据并发症进行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结果在高血压患者的并发症中,并发冠心病和视网膜病变的年龄之间存在着差异,并且两者之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有着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需要加强对并发症的治疗和预防。结论为了更好的降低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率,需要对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预防加强重视,同时对已经患有高血压疾病的患者进行必要的治疗。
作者:冯国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血清肌钙蛋白Τ和心肌酶谱指标联合检测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8例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68例为对照组,均使用血清肌钙蛋白Τ联合心肌酶谱指标检测对其进行检查,统计并比较两组人员血清肌钙蛋白Τ含量、心肌酶谱指标差异,判断检查的特异性和灵敏性。结果在cΤnΤ(血清肌钙蛋白Τ)含量和LDH(乳酸脱氢酶)、ASΤ(谷草转氨酶)、CK(肌酸激酶)和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等心肌酶谱指标上,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cΤnΤ阳性率和心肌酶谱指标阳性率上,观察组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心肌梗死诊断灵敏度上,血清肌钙蛋白Τ和心肌酶谱指标分别为95.6%、89.7%;在心肌梗死诊断特异性上,血清肌钙蛋白Τ和心肌酶谱指标分别为94.1%、92.6%。同时,观察组中所有患者没有血清肌钙蛋白Τ和心肌酶谱指标全部阴性者;对照组中所有人员没有血清肌钙蛋白Τ和心肌酶谱指标全部阳性者。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使用血清肌钙蛋白Τ联合心肌酶谱指标检测方法,能够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赵德逵;仕红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β受体阻滞剂在心力衰竭患者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内科2015年1月至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110例心力衰竭患者分成试验组和一般组,两组患者入院确诊后均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强心剂等对症治疗,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试验组患者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6分钟步行试验步行距离、利钠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880;t2=0.825;P均>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6分钟步行试验步行距离明显长于一般组患者(t=7.584;P<0.05),利钠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一般组患者(t=15.976;P<0.0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7%,与一般组患者的78.2%比较差异明显(χ2=4.681;P<0.05)。结论β受体阻滞剂在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李永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房间隔缺损的心电图表现,探究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自2011年5月-2015年9月我院彩超诊断为房间隔缺损的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的心电图与彩色多普勒超声(DED)的结果进行对比,回顾性分析心电图表现。结果房间隔缺损患者的心电图表现具有多样性,检验结果与DED检验结果的阳性吻合率较高。结论心电图对房间隔缺损患者的辅助诊断具有积极的作用,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
作者:刘昆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缺血修饰白蛋白(IMA)的影响。方法将94例冠心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2次/日。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缺血修饰白蛋白(IMA)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能使冠心病患者体内缺血修饰白蛋白有明显下降,其治疗机制可能与改善冠脉供血有关。
作者:马腾;袁芳琪;马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接诊的58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给予患者常规护理联合优质护理,并将其设为观察组。同时随机抽取同期在我院接诊的57例条件相似患者的临床资料,其接受常规护理,设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情况、生活质量,调查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在接受不同护理情况下,两组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护理后焦虑评分对比,差异均较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研究对象的护理满意度对比,差异较大,数据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进行临床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焦虑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颖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对复方丹参滴丸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方法把72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以随机的方式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复方丹参滴丸进行治疗。结果无论是在心绞痛疗效方面,还是在心电图临床疗效方面,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要高(P<0.05)。结论心血管疾病患者采取复发丹参滴丸治疗效果显著,可使患者心绞痛得到有效改善,同时改善心电图;因此值得采纳应用。
作者:朱丽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间收治的6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和研究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基础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溶栓治疗,探讨两组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产生的不同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94%、并发症发生率为15.15%,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8.78%、并发症发生率为54.55%,两组相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同时,加用溶栓治疗的效果较为良好,预后效果明显,对临床死亡率的降低具有重要意义,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施杰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