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院“全景导诊”系统的创建与应用研究

李燊;陈凤珍

关键词:医院, 全景导诊系统, 创建, 应用
摘要:目的:研究医院“全景导诊”系统的创建与应用。方法将我院建立后“全景导诊”与常规导诊方式进行对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2014年4月-2015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456例患者对两种导诊方式效果的满意度。结果采用“全景导诊”方式后,患者对医院服务质量满意度90.4%高于常规导诊方式73.2%,与常规方式比较差异显著,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创建“全景导诊”能够提高服务理念和服务质量,提高患者对医院服务的满意度。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相关文献
  • 循证护理在提高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的应用分析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在提高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的应用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名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知情同意下,对患者进行身体检查以及调查问卷的填写。结果患者遵医行为得分按照遵医行为判定标准,其分数<39分的人数为60人,这部分人的遵循医嘱的行为差,其分数>39分的人数为40人,这部分人的遵循医嘱的行为较好,遵循医嘱的行为较好的人数低于遵循医嘱的行为差的人数,说明患者对遵循医嘱的重视程度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遵循医嘱得分高的组别中,患者的收缩压以及舒张压均出现明显的降低,且较遵循医嘱得分低的组别的收缩压以及舒张压的降低效果明显,因此循证护理的效果较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提高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的应用治疗中的效果确切,可以作为首选方案加以推广使用。

    作者:郑钦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冠状动脉慢血流致典型劳力性心绞痛1例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oronary slow flow phenomenon,CSFP)是指在排除心脏器质性损伤的基础上冠状动脉造影中没有发现冠状动脉存在明显病变,却发生血流灌注延迟的现象。传统观点认为,GSFP是微血管病变引起,与微循环功能障碍相关。其临床以反复胸痛为主要表现,心电图常有心肌缺血征象,尽管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无狭窄,但仍有反复心血管事件发生。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冠状动脉慢血流致典型劳力性心绞痛1例,报告如下。

    作者:王月月;侯长城;聂谦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探究妊娠高血压患者应用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的临床疗效

    目的:评价分析硫酸镁与硝苯地平联合治疗妊娠高血压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妊娠高血压孕妇,均是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以用药的不同随机平均分组,实行硫酸镁治疗的孕妇设为对照组,同时实行予硝苯地平和硫酸镁治疗的孕妇设为观察组,比对两组孕妇在用药前后的血压的控制情况以及孕妇和新生儿的临床状况。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压降低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的;观察组孕妇的出现抽搐、早产以及新生儿出现供血不足、心肺衰竭和脑部病变等不良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妊娠高血压的治疗中联合使用硝苯地平和硫酸镁可以有效的控制血压,且对孕妇与新生儿影响较小,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邢秀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研究硫酸镁在妊娠高血压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硫酸镁治疗妊娠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研究对象选自2014年6月至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妊娠高血压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硫酸镁进行治疗。详细记录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水平、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有效率。结果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收缩压降为(113.5±6.1)mmHg,舒张压降为(84.6±3.6)mmHg,与治疗前的水平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80例患者分娩均未发生新生儿窒息或死亡事件,且所有患者中仅有2例出现产后并发症,占2.5%;治疗后,总有效率达97.5%。结论妊娠高血压患者采用硫酸镁治疗,临床效果好、安全系数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燕香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自我管理模式在冠心病PCI术后出院患者心脏康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规范化自我模式对冠心病PCI术后出院患者心脏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根据出院日期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予常规出院指导和门诊随访方式,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规范化的自我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出院后1年评价患者康复知识知晓情况,危险因素控制达标率,药物使用依从性,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出院时心脏康复知识知晓情况,危险因素控制达标率,无显著差异性(P>0.05),出院后1年实验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规范化的自我管理模式干预有助于冠心病PCI术后出院患者保持良好的健康行为,促进患者心脏的康复,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刘华玲;黄雪嘉;赵惠芬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

    目的:分析研究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可行性以及相关注意事项。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进行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产妇一共有70例,作为研究组。另外,选取同期非疤痕子宫阴道试产分娩的产妇一共有7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产妇的相关临床观察指标给予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产妇的产时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产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产妇的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新生儿窒息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疤痕子宫再次阴道试产是安全有效的,可是在临床当中需要对相关适应性给予严格掌握,与产妇以及亲属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在产程当中要给予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以及产后常规检查子宫腔,使母婴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

    作者:林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循证护理在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应用循证护理模式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临床干预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5月~2016年6月骨伤科收治的118名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比较组,每组59人。比较组采用临床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采用循证护理模式进行干预,统计对比两组患者平均住院费用、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几率以及对护理工作满意程度。结果研究组经过循证护理模式干预后,住院平均费用和住院时间明显优于比较组;研究组并发症发生几率为6.77%,比较组并发症发生几率为18.64%,研究组并发症率显著低于比较组;研究组总满意率为96.61%,比较组总满意率为76.27%。研究组总满意率显著高于比较组,两组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循证护理模式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临床干预,可以减少患者住院费用和住院天数,使骨折后发生并发症几率有效降低,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程度。

    作者:林琼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探究54例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辅酶 Q10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

    目的:评价分析在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时,应用辅酶Q10治疗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接收的54例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患者,均先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以随机数字原则将患者进行平均分组,无其他药物治疗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应用辅酶Q10治疗的患者设为观察组,比对两组患者在用药前后血流动力的变化情况和心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药物治疗后的血流动力和心功能均发生明显好转,观察组患者的心脏指数(3.82±1.26)min×m/L、射血速度指数(50.43±17.43)×10-3s、心输出量(6.43±2.54)L/min、心搏指数(45.43±13.54)ml/m2与对照组患者的心脏指数(2.43±0.84)min×m/L、射血速度指数(44.32±13.65)×10-3s、心输出量(5.22±1.43)L/min、心搏指数(39.43±13.74)ml/m2相比显著较好;观察组患者的LVEF(62.43±30.43)%、LVESD(33.53±11.15)mm、LVEDD(55.32±13.43)mm与对照组患者的LVEF(57.33±15.34)%、LVESD(29.43±8.54)mm、LVEDD(49.32±13.54)mm相比显著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辅酶Q10在阿托伐他汀用于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治疗中起着重要辅助作用,可以进一步改善患者病况,加快患者的治疗进程。

    作者:吴微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产前B超对胎儿心内强回声灶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产前B超对胎儿心内强回声灶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2015年1月到2015年12月在本院接受产前B超检查的18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胎儿筛查中发现的胎儿心室内强回声灶资料,并分析超声图像改变及追踪预后情况。结果胎儿心室内强回声灶18例,16例是单纯性心室内强回声灶,其中3例在30周到32周之间复查消失,13例复查中减少;另外2例合并其他异常情况,合并肠管强回声1例,合并心内膜垫缺损1例,并在染色体检查中为21-三体。结论产前B超检查对胎儿心内强回声灶的检测意义较大,是染色体异常的重要标记方式,对产妇和胎儿的健康都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临床推广价值较为突出。

    作者:刘洪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超声筛查胎儿心脏畸形和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超声筛查胎儿心脏畸形的声像图特征,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5年9月在我院进行超声检查的孕妇345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确诊心脏畸形56例,分析各类胎儿心脏畸形的超声声像图表现,根据胎儿心脏畸形各切面的检出情况,判断超声筛查胎儿心脏畸形的诊断符合率。结果在56例确诊心畸形病例当中,超声筛查胎儿心脏畸形符合率为91.1%。结论基于彩色多普勒技术,结合二维超声检查以及五步法筛查方法,联合应用多切面扫查方法,可以有效提升诊断符合率,超声筛查胎儿心脏畸形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林国庆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安慰剂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拔牙术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拔牙术中应用安慰剂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选自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拔牙治疗者,依据随机对照双盲法的给药方式,对照组患者予以硝苯地平口服,观察组患者予以安慰剂口服,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降压效果等不同药物应用的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用时方面的对比并无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另两组患者间用药前后心率动脉收缩压乘积差值的对比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慰剂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拔牙术中,可对其术中血压、心率等指标起到有效的控制作用,还能避免药物交叉反应及不良反应的发生,使用便捷性高、降压效果好,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朱敏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64层螺旋CT主动脉成像在主动脉夹层中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应用

    目的:分析64层螺旋CT主动脉成像应用于主动脉夹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4月期间,我院接收的连续性主动脉夹层患者30例,均采用64层螺旋CT主动成像技术进行临床诊断,并对诊断中得到的全部数据进行MPR、MRP以及VRT重建分析。结果 CT主动脉成像结果显示,30例患者均有明显的撕裂内膜片与真假腔,且动脉期真腔的平均CT值明显高于假腔高(P<0.05);30例患者的初始破口位置均得到明确,其中24例患者例显示为一个或者多个再破口,2例患者无再破口显示;其中22例III型患者的初始破口位置处于主动脉弓降部位或者是降胸主动脉附近端,且扫描图像均显示出了全部患者的主动脉重要分支受累与假腔中的血栓形成等情况。结论64层螺旋CT主动脉成像技术,拥有快速、无创以及准确度较高等多种特点,在主动脉夹层临床诊断中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作者:吴文学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研究和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手术的临床护理方法和疗效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81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将他们划分成两组进行护理干预,即:对照组35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6例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并就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进行统计学对比和分析。结果经过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护理总有效率(93.48%)、并发症发生率(2.17%)以及护理满意度(91.30%)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77.14%,17.14%,65.71%),组间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在气管切开围术期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何淑英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危重心血管病急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危重心血管病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40例危重心血管疾病患者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及观察组20例。对照组实施临床常规护理治疗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加用临床护理路径措施。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达到95.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达到65.0%,两组之间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危重心血管疾病急救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提高治疗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及使用。

    作者:李英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探析

    目的:分析研究急诊应用胺碘酮对冠心病患者快速心律失常症状产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14年2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130例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差异,将其分为观察组(n=65)和对照组(n=65),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所获得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4.6%,高于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66.2%,比较差异十分显著,存在统计意义(χ2=5.969,P<0.05)。结论对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病人实施胺碘酮治疗方式,能够获得显著疗效,同时没有不良反应出现,临床应用价值非常高。

    作者:魏忠英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2008年与2015年上海某社区60岁以上人群血脂水平分析

    目的:通过比较2008年和2015年上海梅陇社区60岁以上人群血脂水平和血脂异常比率的变化,了解5年来社区血脂异常防治工作的效果,为更好的指导社区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分析比较2008年和2015年梅陇社区60岁以上人群血清甘油三酯(TG)和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及其变化,并将2015年该人群与全国2010年同年龄组人群血脂水平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与2008年相比2015年梅陇社区60岁以上人群TC水平略有升高,男性组升高明显(P<0.05),而TG水平有所下降,女性下降明显(P<0.05),血脂异常比例基本持平。无论是血脂水平还是血脂异常比例,各项指标都高于全国水平。结论经过5年血脂异常防治,梅陇社区的60岁以上女性TG水平有了较明显下降,但60岁以上男性血脂控制不佳,总的血脂水平和异常率依然高于全国调查水平。可能与上海地区生活水平较高,饮食搭配欠合理有关。提示社区血脂防治工作有待加强和提高。

    作者:冯洋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320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研究探讨320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oronary computer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拟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进行320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同时对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比较两种方式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的准确率。结果通过对比两种方法检查结果,可以发现在轻度狭窄患者的CTA检查准确性要低于冠状动脉造影,且P<0.05,有明显差异;在中度、重度狭窄、闭塞的患者中,两种检查方法结果相近,无明显差异,且P>0.05。结论320排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对中度以上狭窄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准确性,操作简单,无创,检查费用适中,值得在临床诊断中推广使用。

    作者:刘卉荣;梅勇;赵雄;王慧民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实践分析

    目的:探究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实践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7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差异性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9例患者,采用单一阿司匹林进行治疗,治疗组40例患者,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的有效人数27例,总有效率为69.2%,治疗组的有效人数40例,总有效率为87.5%,87.5%>69.2%,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前的PT、APTT、Plt无明显变化,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能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几率,治疗效果明显,出血风险比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田文静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老年组与青年组肠息肉内镜治疗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与青年患者大肠息肉的发病特点,对比内镜下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法,共抽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我院消化内科收录的100例大肠息肉患者资料,对内镜下检查大肠息肉效果回顾性分析。本次采用分组法,老年组、中青年组,每组50例;经过内镜检查与治疗分析,对比2组患者大肠息肉数量、部位、大小;术后并发症、切除方式、平均住院时间等;为临床治疗分析提供可靠的依据。结果本次100例分组观察发现,大肠息肉多发于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占少数;中青年男性肠息肉比例大于老年组;老年组合并症人数大于中青年组;老年组肠息肉枚数多于中青年组,直径大小在1.0cm-2.0cm;2组患者在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等方面,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老年患者与中青年患者身体组织差异明显,大肠息肉病症状态有明显区别,临床治疗需拟定针对性治疗方案。

    作者:郑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紧急心脏临时起搏救治心脏急症的临床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紧急心脏临时起搏救治心脏急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我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1月期间收治的59例心脏急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动态心电监测下,对59例患者实施床旁经静脉穿刺植入心脏临时起搏器治疗。观察59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59例患者中,57例患者置入心脏临时起搏器后起搏成功,成功率为96.6%。平均操作时间为(6.2±1.3)min,平均植入深度为(34.2±5.1)cm,平均留置时间为(3.9±0.8)d。共3例患者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5.1%。结论紧急心脏临时起搏救治心脏急症患者,疗效确切,并发症少,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具有明显的应用优势。

    作者:周雪峰;谢泽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