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针对医闹问题的法律制度措施刍议

刘凤君

关键词:法律, 制度措施, 医院管理, 解决实际问题, 健康有序发展, 医务工作者, 工作积极性, 制度层面, 医疗事业, 医护人员, 严重流失, 行业人才, 问题现状, 人身安全, 环境秩序, 多层分析, 调查研究, 自信心, 科学化, 职业
摘要:现今社会“医闹”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高度关注和备受争议的话题,很多医院都受到了医闹问题的危害。不仅严重影响了医院正常的环境秩序,对医院的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害,也对很多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甚至严重挫伤了医务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和职业自信心,可能使我国医疗行业人才造成严重流失。长此以往,势必形成严重的社会顽疾,大大阻碍我国医疗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医闹”问题已经成为医院管理的一个新课题,加强对医闹的有效控制,将有利于医院管理的科学化和深入化,本文针对当前一闹问题现状成因通过调查研究多层分析,提出医院管理法律制度层面的措施,力求解决实际问题。
当代临床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措施干预对我院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措施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肝癌介入治疗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措施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通过对肝癌介入治疗的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杜海丹;丁文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探讨预防性抗血栓措施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凝血功能指标的影响

    目的:分析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采取预防性抗血栓治疗对术后凝血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将入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9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根据数字表的方式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预防组45例,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相同的护理措施;预防组患者术后第一天给予低分子肝素进行抗凝治疗,对照组患者不给予任何抗凝药物,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两周凝血功能指标和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差异。结果预防组患者治疗后的Fbg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预防组患者术后DVT发生率(2.22%)明显低于对照组(1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几率较大,采取预防性的抗凝药物治疗,可以减轻血液的粘滞状态、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作者:韩晴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针对性护理在慢性胃溃疡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对慢性胃溃疡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的分组方法将90例慢性胃溃疡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慢性胃溃疡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于护理干预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溃疡愈合情况及复发情况,统计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1.1%vs 73.3%,χ2=8.386,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可提高慢性胃溃疡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清开灵注射液与利巴韦林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清开灵注射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确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清开灵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静脉滴注,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比较,治疗组的临床疗效、症状好转时间、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清开灵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优于利巴韦林注射液,未发生不良反应。

    作者:尹龙文;常继英;孙春荣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我院康复科老年糖尿病患者康复疗法分析与体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尤其是体力活动减少,糖尿病的发病率大幅度上升,其发病率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的新流行病学调查估计我国20岁以上的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9.7%,中国成年人糖尿病总数达到9240万人,其中90%以上为2型糖尿病( T2DM)患者[1],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老年人群,已成为我国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寿命和生活质量。康复疗法是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基本疗法之一,但大多数患者未得到规范化的康复疗法介入或不适当的治疗,从而导致效果不佳。本文总结分析了我院康复科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康复疗法,现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郭培;杨敏;欧阳月琴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康复训练联合针刺综合干预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联合针刺综合干预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疗效并观察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活动( ADL)能力的作用。方法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所有的患者用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组加用针刺干预。分别与治疗前24 h及治疗后1个月采用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量表( LOTCA)、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 NDS)及Barthel指数( 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认知功能LOTCA评分、NDS、BI评分均有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训练联合针刺综合干预能改善脑卒中患者认知能力,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提高ADL能力。

    作者:唐桂荷;李钦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鼻饲管置管在脑中风患者合并吞咽功能障碍干预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观察鼻饲管置管在脑中风患者合并吞咽功能障碍干预治疗中的临床作用。方法将20例脑中风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均给予鼻饲管置管。结果除一例患者仍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外其余19例均未出现发热。结论脑中风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均可给予置管,以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作者:钱英;薛云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柴胡舒肝散治疗反流性食管炎58例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柴胡疏肝散加味联合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4年12月我科接诊的106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者与治疗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肠溶片观察者患者在给予奥美拉唑肠溶片的基础上,应用柴胡疏肝散。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7.5%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中西药联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显著,安全,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边志强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带感觉支指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指腹缺损

    目的:手指指腹皮肤缺损带感觉支指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方法。方法2007年10月~2014年3月以中远节指固有动脉背侧支为蒂,在手指近节切取带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皮瓣,逆行修复手指指腹缺损29例(36指)。皮瓣切取范围1.3cm.×1.8cm.~2.3cm ×3.2cm。对患指术后功能、感觉、外观进行随访并分析疗效。结果术后皮瓣全部存活,其中29例36指获8个月~4年随访;手指外形及功能满意,两点辨别觉5~9mm,平均7mm。手功能TAM测定:优:25例,良:3例,可:1例。

    作者:赵金铭;周宜文;田红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有机磷农药的护理方法,总结急救护理经验,提高业务水平。方法对我院2011年7月~2014年9月共收治12例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其中9例患者是喷洒农药时,没有遵守操作规程,个人防护不严格致中毒而入院,3例患者是口服乐果、马拉硫磷等企图自杀而中毒入院。结果本组12例患者,其中11例患者经紧急治疗及精心护理而痊愈出院,1例患者因错过抢救佳时期而死亡。结论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早期急救是抢救成功的基本保证,尤其是彻底洗胃,正确合理应用阿托品,严密观察病情及认真细致的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高淑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双八面体蒙脱石在 NSAIDs相关性胃病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研究双八面体蒙脱石在NSAIDs(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胃病中对胃黏膜的保护及促进修复作用。方法将50例应用NSAIDs的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同时应用双八面体蒙脱石,对照组(20例)无任何预防性治疗,观察两组NSAIDs相关性胃病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胃溃疡、糜烂性胃炎及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3.3%、6.6%、6.6%,与对照组的15%、15%、1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双八面体蒙脱石对NSAIDs相关性胃病及其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有预防和治疗作用。为良好的消化道粘膜保护剂。

    作者:赵金良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急诊护理干预对脑出血病人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干预对脑出血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将6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急诊护理配合,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死亡率、急救反应时间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平均急救反应时间及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理干预可减少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急诊救治反应时间及患者的死亡率,改善护理服务的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苏文惠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饮食护理干预改善肺癌患者化疗后营养状况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饮食护理干预对改善肺癌患者化疗后营养状况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肺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饮食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在化疗前、中、后给予饮食干预护理。结果观察组的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肺癌化疗期间给予饮食护理干预可以减轻化疗不良反应,改善营养状况,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任玉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高血压护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高血压护理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观察组患者实施社区服务中心开展的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血压下降幅度情况,对护理满意的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后收缩压下降幅度值、舒张压下降幅度值分别和对照组护理干预后的下降幅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满意27例、基本满意11例,二者所占比例95.0%)为95.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满意18例、基本满意12例,二者所占比例95.0%)为75.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高血压护理有助于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显著。

    作者:冯琼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本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神经内科收治的9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口服阿司匹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用药。结果治疗1疗程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2.61%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5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起效快、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永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冯建华教授糖尿病胃肠神经功能紊乱中医诊治经验

    山东中医药大学冯建华教授是第三批、第四批全国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教学、医疗、科研及管理工作30多年,擅长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状腺疾病以及高脂血症、更年期综合征、月经病、痤疮、男性不育症、老年病、慢性疲劳综合征、亚健康、心血管和消化系统等内科杂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研究,尤其是对失眠的辨证论治有自己的独到之处,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临床效果很好,现就指导老师治疗糖尿病胃肠神经功能紊乱的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孙传岐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护理标识在我院泌尿外科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护理标识在泌尿外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基本行为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护理标识管理,调查患者出院时对护理标识以及护理安全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泌尿外科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标识,能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琛;高源;谢丽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我院供应室开展优质护理的分析与体会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在医院得到不断的发展和提升,医院不仅为患者提供了高水平、专业性强的临床服务,人文关怀、优质护理服务也渗透到医疗领域的各个方面。供应室是医院内各种无菌物品的供应部门,它担负着医疗器材的清洗、包装、消毒和供应工作。如果消毒不彻底会引起全院性的感染,供应物品不完善可影响诊断与治疗,因此做好供应室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医院工作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供应室布局合理,符合供应流程,职责分明,制度完善等手段,是确保供应质量的前提。优质护理服务如何应用到供应室的日常工作中,供应室又怎样能把服务临床一线的护理工作做得更好,笔者对我院供应室实施优质护理的具体干预措施与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红惠;张晓琴;谢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中医护理的特点与优势

    中医护理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以整体观念与辨证施护为特色,在临床护理与康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重点讨论中医护理的特点与优势。

    作者:姚敏香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预见性护理在门诊腹痛分诊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在腹痛分诊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腹痛就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及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分诊准确率、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预见性护理后,其分诊准确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提高腹痛患者的分诊准确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提高了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赵善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当代临床医刊杂志

当代临床医刊杂志

主管:哈尔滨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哈尔滨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