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个性化护理在急诊中毒患者中的应用

陈连

关键词:个体化护理, 急诊中毒, 抑郁, 护理满意度
摘要: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在急诊中毒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急诊科2014年6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需洗胃的100例急诊中毒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个体化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洗胃总时间短于对照组,抑郁评分、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体化护理能够提高急诊中毒患者的护理效率,减少不良反应和不良情绪.
当代临床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风险管理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作用,旨在提高糖尿病患者生命质量和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46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观察组患者施以风险管理,对照组患者为常规糖尿病护理,比较两组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和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较对照组低,且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风险管理可以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解宇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究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55月~ 2014年5月于我院妇产科分娩的产妇130例,其中顺产82例,剖官产48例,产后6~8周进行复查,比较两组产妇盆底器官脱垂、盆底肌力受损及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情况.结果 复查结果显示,分娩方式为顺产组别的子宫脱垂率、阴道前后壁膨出率分别为39.0%、93.9%和79.3%,与剖宫产组的14.6%、64.6%和27.0%相比均明显升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顺产组的盆底深层、浅层肌力受损率和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分别为32.9%、52.4%和6.1%,和剖宫产组的31.3%、50.0%和2.1%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分娩方式确实会对盆底功能产生影响,且剖宫产可明显降低产妇盆底器官脱垂的风险,建议产后早期就进行适当的盆底肌肉锻炼,从而达到保护盆底功能的目的.

    作者:黄秀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温度、时间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

    目的 研究温度、时间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为临床血常规检验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在2014年2月~2015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人120例,对其在不同温度、不同时间进行血常规检验,比较并分析检验结果.结果 温度及时间对血常规检验结果均有一定的影响,在常温保存7小时以上,低温保存22小时以上会影响血常规的检验结果,且保存时间越长,血常规检验结果偏差越大.结论 临床进行血常规检验,在采集血液样本后立即送检,并尽快完成检验,保证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刘建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2例持续灌洗引流治疗脊柱骨折术后急性感染体会

    目的 评价清创术后置管持续灌洗引流冲洗,一期关闭伤口对胸腰椎骨折术后脑脊液漏合并感染的治疗疗效.方法 回顾2008年12月~2014年7月195例胸腰椎骨折后路内固定术后脑脊液漏合并感染2例(男1例,女1例).结果 2例均为术后发生,感染平均出现时间7天.清创术后2例均予保留内固定.清创术后置管持续冲洗,一期关闭创口,平均置管时间7d,清创术后静脉使用抗菌素10d,2例患者平均随访2年,未见感染复发及假性硬脊膜囊肿形成.结论 彻底清创术后置管持续冲洗及一期关闭伤口,对胸腰椎骨折术后脑脊液漏合并感染的治疗是有效的,保留置入物,不影响对感染的控制.

    作者:余海宁;代文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护理干预对癫痫患者自理能力和社会功能的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对癫痫患者自理能力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效果.方法 将60例罹患癫痫的居家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 =30,常规服药、定期随访、心理疏导)和观察组(n=30,在此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干预).干预时间为6 ~12月,分别采用自理能力调查问卷(SCBQ)和社会功能评估量表(SDSS)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SCBQ、SD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后,观察组较对照组SDSS评分均明显降低,而SCBQ评分明显提高(均P<0.05).结论 通过护理干预,癫痫患者的居家自理能力显著提高,并且社会功能显著改善,有助于癫痫患者的临床护理.

    作者:黄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门诊优质护理服务实施与体会新进展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二级医院门诊护理服务工作中的实施方法以及对实施成效的体会.我院于2011年6月启动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仪式,并陆续全面展开.对2014年1月~ 2014年12月在门诊就诊的病人或家属随机调查了360例对优质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情况,结果 360例病人对服务主动性、服务态度、尊重患者、保护隐私、就诊环境、就诊秩序、就诊流程、分诊情况、解答问题耐心、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满意度为98%以上.结论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提高门诊病人的满意度、医院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钱叶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临床护理路径对脑梗死患者康复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 观察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对脑梗死患者康复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 2014年12月收治的124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入院时和出院时Fugl ~ Meyer运动功能评分、ADL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并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出院时,研究组Fugl ~ Meyer评分以及ADL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出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6.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脑梗死患者可以显著的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以及生活能力,促进患者恢复,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王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腹股沟疝气的手术治疗的回顾与进展

    腹股沟疝气是临床常见多发症,临床常需及时手术治疗,以改善临床预后,随着腹股沟疝修补术日臻完善,由有张力疝修补术,逐渐向低张力、无张力修补方式发展,且近年来随着腹腔镜的应用,为临床选择不同手术方式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故此本文将对腹股沟疝气的手术治疗进行回顾和展望,为临床选择符合生理、又无张力的修补方式.

    作者:余彬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个性化护理在急诊中毒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在急诊中毒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急诊科2014年6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需洗胃的100例急诊中毒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个体化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洗胃总时间短于对照组,抑郁评分、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体化护理能够提高急诊中毒患者的护理效率,减少不良反应和不良情绪.

    作者:陈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阴道炎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阴道炎患者的护理.方法 选取我院妇科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20例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患者.常规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经护理后,常规组的有效率为76.67%,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3.33%,且两组阴道炎患者的有效率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阴道炎患者的护理中可以有效提高护理效果.

    作者:张海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N~端脑利钠肽前体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究N ~端脑利钠肽前体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与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4年1月~ 2015年7月来我院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52例为观察组,再随机选取来我院进行身体健康检查的患者40名为对照组.检测观察组患者的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和肌钙蛋白Ⅰ(cTnI)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对比观察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的程度与N ~端脑利钠肽前体之间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的N~端脑利钠肽前体、肌钙蛋白Ⅰ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结果(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端脑利钠肽前体水平与患者心肌梗死的程度成正比.结论 N ~端脑利钠肽前体能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中具有可行性.

    作者:彭庆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偏瘫患者社区康复护理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目的 研究者希望通过本次实验了解到,社区康复护理和普通护理对偏瘫患者恢复情况的影响,发现其中存在着的问题,并寻求合理有效的解决办法.方法 研究者将100名偏瘫患者分为2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社区康复护理,对照组用普通医院护理,采集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采用社区康复护理的实验组偏瘫患者恢复情况较好,优于采用普通医院护理的对照组.结论 虽然社区康复护理后患者恢复较快,但存在护理不到位,护理方法仍然不成熟,应针对以上问题深入实践,继续优化护理方案.

    作者:庄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盐酸胺碘酮致静脉炎的预防措施

    盐酸胺碘酮是一种高效而安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盐酸胺碘酮静脉注射给药抗心律失常作用起效快,无明显的血液动力学影响,是目前治疗室上性和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重要的药物.临床运用日渐增多,但是,盐酸胺碘酮对局部血管的刺激性强,特别是长时间滴注,血管内膜的内皮细胞层受损伤,产生炎性反应,多数患者出现外周静脉炎症或局部炎性反应,主要表现为穿刺处皮肤延静脉上行5~35cm出现条索状红肿、疼痛、发热.严重者出现静脉结节,无弹性,伴有压痛,伴有发热、乏力等全身感染症状可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影响患者的休息与康复.

    作者:宋志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对乳腺肿瘤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目的 观察分析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对乳腺肿瘤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9月收治的乳腺肿瘤患者144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7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对照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注重心理护理以及健康教育措施,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程度以及住院时间.结果 干预组SDS以及SAS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平均住院时间为(7.83±1.47)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22±1.8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乳腺肿瘤患者采取心理护理以及健康教育措施可以明显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水秀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的X线影像诊断分析

    目的 探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X线影像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早期诊断率.方法 对45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影像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X线均表现为肺野透亮度不同程度降低,呈细颗粒状或磨玻璃状,可见支气管充气征,严重表现为白肺.结论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有其特征性影像表现,X线胸片检查是诊断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重要手段.动态摄片观察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早期诊断、疗效观察及并发症发现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朱菊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早产儿46例管理体会

    近年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建立以及医护质量的提高,早产儿的死亡率已稳步下降,极低体重儿的存活率亦提高.本文主要介绍了对于我院46例早产儿的管理体会.

    作者:那利;刘宝俊;左晓晓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术后早期并发症分析及处理

    目的 探究对白内障患者采用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后常出现的并发症以及对应措施.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0例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行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后,统计与观察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并探究应对措施.结果 角膜内皮水肿所占百分比(49.67%)与高压眼所占百分比(23.33%)以及视网膜脱离所占百分比(27.00%)相比明显较高,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内障手术治疗后出现的并发症主要有角膜内皮水肿、高压眼等,改善手术过程的技巧,积极采取措施,能够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庄耿刚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腹腔镜顺逆配合胆囊次全切除术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采用腹腔镜顺逆配合胆囊次全切除术的方法对于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自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间收治入院的52例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进行研究观察,按照患者自愿的原则将上述52例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26例,对照组26例.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开腹胆囊切除术;观察组的患者则进行腹腔镜顺逆配合胆囊次全切除术,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且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术后并发症较对照组少,上述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研究表明,采用腹腔镜顺逆配合胆囊次全切除术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杨军;王连新;周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普通钢板与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比较

    目的 评价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采用普通钢板内固定治疗与“T”形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普通钢板内固定和“T”形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结果 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12.5个月.按Dienst功能评估标准进行评定,“T”形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组复位质量及功能恢复明显优于普通钢板内固定的.结论 “T”形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具有内固定可靠、可早期功能锻炼、并发症少的特点,适合用于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作者:秦晓霖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一次性根管治疗与常规根管治疗术对急性牙髓炎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对一次性根管治疗与常规根管治疗术在治疗急性牙髓炎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本院在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急性牙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50例,对实验组患者采用一次性根管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根管治疗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1周后、1年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1周后的总改善率为98.00%,1年后的成功率为98.00%;对照组患者1周后的总改善率为82.00%,1年后的成功率为84.00%,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一次性根管治疗术治疗急性牙髓炎患者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应用并推广.

    作者:李金贤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当代临床医刊杂志

当代临床医刊杂志

主管:哈尔滨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哈尔滨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