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国龙;王毅;梁小波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手术切除仍然是直肠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伴随着外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对低位直肠癌解剖病理的深入认识,各种保肛手术在低位直肠癌的治疗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本文就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相关的下切缘长度、新辅助治疗、手术适应证及术后并发症等问题结合现有文献进行综述。在临床实践中,兼顾长期生存与完整功能两全是当前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目标,围绕着这个目标,低位保肛手术取得了长足进展。
作者:叶枫;赵任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经国家医学继续教育委员会批准,由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主办、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提供学术支持的“第六届胃癌外科规范化治疗高峰论坛[福州·2014]”定于2014年8月23-24日在福建省福州市召开。本次论坛将邀请Han-kwang YANG教授(韩国)、Ichiro Uyama教授(日本)和季加孚教授等40余位国内外著名专家亲临大会,共同探讨当前胃癌外科领域的前沿热点问题。会议期间,季加孚教授和黄昌明教授将分别进行开腹胃癌根治术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现场3D高清手术演示,切身感受标准胃癌D2根治术的魅力。此外,与以往五届不同的是,我们将开设“胃上部癌脾门淋巴结清扫论坛”,集各家手术之精华,切磋技艺,并进一步推广腹腔镜脾门淋巴结清扫术的理念和技术。我们诚挚地邀请全国各地各级医院和医学院校从事相关专业的医护人员参加本次盛会,分享喜悦、共谋发展,携手推动我国胃癌外科事业的发展。参会代表将获得国家级继续教育Ⅰ类学分6分。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对于任何疾病,无论采取什么对策,诊断优先,诊断方法规范,是追求个体化治疗的基础理念。结直肠外科医生应加强与医学影像科及病理科的多学科合作,针对初诊的结直肠肿瘤患者,合理选择临床影像检查技术方法,尽可能精准地在治疗前确定患者的临床 TNM 分期,以保证治疗策略制定的科学性。对cT3~cT4和cN1~cN2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NCCN指南推荐选择术前新辅助化放疗。因此,正确理解AJCC第7版直肠癌TNM分期标准,应以确定大于或等于T3分期为重点。根据临床分期诊断,追求手术R0切除;遵循组织病理学检查原则,客观严谨地评价术后病理分期,制定综合性辅助治疗方案,仍然是中低位直肠癌规范化治疗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作者:刘荫华;姚宏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比较手辅助腹腔镜和腹腔镜及开腹手术3种方式应用于直肠癌根治术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浙江省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接受直肠癌根治术的3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手辅助腹腔镜组101例,腹腔镜组157例,开腹手术组132例。比较3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中转开腹率、淋巴结检出数目、标本长度、下切缘长度、术后恢复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为(231±61) min,明显长于手辅助腹腔镜组的(173±39) min和开腹手术组的(163±38) min (P<0.01)。手辅助腹腔镜组与腹腔镜组的中转开腹率分别为2.0%(2/101)和3.2%(5/1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8)。手辅助腹腔镜组、腹腔镜组和开腹手术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9%(12/101)、11.5%(18/157)和19.7%(26/1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0)。3组术后标本长度、下切缘长度、清扫淋巴结数目和阳性淋巴结数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辅助腹腔镜组与腹腔镜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开腹手术组(均P<0.01)。结论手辅助腹腔镜手术与腹腔镜手术一样具有创伤小和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可达到与开腹手术一样的近期肿瘤根治效果,但手辅助腹腔镜手术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
作者:鞠海星;黄新;朱玉萍;冯海洋;李德川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结直肠肿瘤患者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07年12月至2012年12月间100例结直肠癌、125例结直肠腺瘤和133例健康志愿者的血清标本,通过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NGAL水平。分析血清NGAL水平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确定血清NGAL诊断结直肠癌的佳截点值,并与血清CEA和CA19-9的诊断价值进行比较。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预后分析,明确血清NGAL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患者血清NGAL水平中位数为67.96μg/L,明显高于结直肠腺瘤患者(32.09μg/L)和健康对照者(23.33μg/L)(均P<0.01)。血清NGAL水平与结直肠癌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脉管侵犯有关(均P<0.05)。取49.78μg/L作为血清NGAL诊断结直肠癌的佳截点值,其灵敏度为81%,特异度为88%。对于Ⅰ期和Ⅱ期结肠癌患者,血清NGAL的灵敏度(78.9%和88.0%)高于CA19-9(31.6%和48.0%)和CEA(36.8%和5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NGAL阳性和阴性患者术后生存期中位数分别为13月和42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预后分析证实,血清NGAL可作为结直肠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HR=2.060,95%CI:1.023~4.150,P=0.043)。结论血清NGAL可作为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标记物,同时可作为恶性生物表型标记用于结直肠癌的危险度评估,筛选高危患者,其表达上调提示不良预后。
作者:丁磊;张秀峰;张延祥;杨关根;廖秀军;沈忠;裘建明;茅伟明;胡莉桦;邵书先;商善良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患者女,23岁。因“血便3 h”于2013年8月13日入院。患者诉无明显诱因下出现3次排血便,不成形,呈暗红色,量1500~2000 ml,一过性晕厥3次,每次持续约3~5 s,伴头晕,无明显腹痛,无恶心呕吐和呕血。既往有阑尾切除史。入院查体:体温36.5℃,心率78次/min,血压99/65 mmHg,贫血貌。腹部体检未见异常。肛诊示:直肠空虚,未及肿块,退出指套染鲜血。血常规示:血红蛋白47 g/L(入院前门诊检查血红蛋白为110 g/L)。积极行抗休克治疗,同时行经皮穿刺肠系膜上动脉造影,见末段回肠造影剂外溢,考虑其为出血部位,见图1a。全身麻醉下行急诊剖腹探查术,探查所见:末段回肠及结肠内有陈旧积血,探查见距回盲部约100 cm处回肠肠壁有一大小为0.5 cm ×0.5 cm 暗红色病灶,考虑为出血部位。自股动脉穿刺导管(头端位于肠系膜上动脉2级分支血管)注射亚甲蓝稀释液,可见相应小肠系膜及肠管染蓝色,见图1b;肠钳夹闭着色的肠管边缘,打开肠壁,可见回肠黏膜隆起性病变,大小为0.5 cm×0.5 cm,中间部位可见血栓,拔除血栓,可见活动性出血,证实为下消化道出血部位,见图1c。行病变小肠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为回肠血管瘤,见图2。患者恢复良好,于2013年8月22日出院。术后随访半年,未见黑粪或血便出现。
作者:沈阳;李瑜;吕兴;章由贤;廖凯兵;计春燕;何小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摘要排粪失禁是一种常见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其治疗方法包括饮食控制、药物治疗、会阴部康复训练及手术治疗。法国结直肠肛门病学会基于当前文献数据给出了一些建议,包括了近期新出现的一些治疗手段。由于缺乏高质量的数据,大多数建议是基于B级推荐或专家意见(4级证据)得出的。
作者:赵日升(译);汪挺(校)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c-Met(HGF-cMet)的表达与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的关系。方法2001年6月至2010年6月间有30例结直肠癌同性性肝转移患者在山东省肿瘤医院接受原发癌和肝转移癌一期根治性切除术,根据其是否伴有区域淋巴结转移分为实验Ⅰ组(T1~T4N1~N2M1,21例)和实验Ⅱ组(T1~T4N0M1,9例)。并选取与实验Ⅰ组匹配的T1~T4N1~N2M0患者(21例)和T1~T4N0M0患者(21例)以及与实验Ⅱ组匹配的T1~T4N0M0患者(9例)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原发灶、淋巴结转移灶及其肝转移灶中HGF和c-Met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实验Ⅰ组(T1~T4N1~N2M1)原发灶HGF阳性表达率[71%(15/21)]明显高于其匹配的T1~T4N1~N2M0对照组[43%(9/21)]和T1~T4N0M0对照组[19%(4/21)](均P<0.05);且c-Met阳性表达率[90%(19/21)]也明显高于 T1~T4N0M0对照组[43%(9/21),P<0.05],但与T1~T4N1~N2M0对照组[86%(18/21)]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Ⅱ组(T1~T4N0M1)与其对照组(T1~T4N0M0)原发灶HGF阳性表达率(6/9比5/9,P>0.05)和c-Met阳性表达率(8/9比6/9,P>0.05)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实验Ⅰ组患者原发灶、淋巴结转移灶及肝转移灶中HGF和c-Met表达一致率分别为81%(17/21)和76%(16/21)。结论 HGF及其受体c-Met可能对存在区域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的发生具有一定作用,而对无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发生肝转移的作用可能较小。
作者:孙燕来;李增军;徐忠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黏液腺癌是结直肠癌的一个亚型,由Parham [1]在1923年首次报道。世界卫生组织(WHO)将黏液腺癌定义为“黏液成分大于50%的腺癌”[2]。其形态学特点是,肿瘤间质中充斥着大量由肿瘤细胞分泌的黏蛋白,并形成细胞外黏液湖。
作者:张楠;苏向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传统的腹会阴联合直肠切除术存在环周切缘阳性率高及术中穿孔率较高而影响预后的缺点,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直肠切除术可克服这些缺点,但该术式存在操作复杂、创伤大和并发症多等缺点。通过近几年的临床研究,国内外学者对该术式的适应证、手术方式改良及并发症的防治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本文就经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直肠切除术的特点、手术适应证、研究进展及相关并发症的防治进行讨论。
作者:池畔;陈致奋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直肠癌的外科手术方法包括经腹根治术及局部切除术。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是直肠癌外科治疗的金标准,随着功能外科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严格选择适应证的前提下,早期直肠癌患者行局部切除手术可以获得和传统经腹根治术相同的生存率。但总体而言,局部切除术后的局部复发率要高于TME,因此需要术前做到全面、精确的分期和评估,从而严格掌握局部切除的手术适应证。
作者:王锡山;刘正;苗大壮 刊期: 2014年第06期
“2014中国临床普通外科前沿与争论高峰论坛”定于2014年10月17日至19日在大连市隆重召开。本次大会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海峡两岸外科医学会和“中国临床普外科前沿与争论高峰论坛”组委会共同主办,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承办。“中国临床普外科前沿与争论高峰论坛”由我国现代外科学奠基人、现代外科一代宗师、著名外科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裘法祖教授亲笔题名,并始终遵循着他倡导的“学术交流促发展,探索前沿勇创新,精英荟萃增友谊,弘扬医学为民众”的办会宗旨;此次盛会时,正逢裘法祖院士诞辰100周年,会议期间将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直肠系膜直肠系膜是外科学名词。解剖学无这一名词。直肠系膜是指盆筋膜脏层所包裹的直肠背侧脂肪及其结缔组织、血管和淋巴组织。由于骨盆的特殊形状,只在直肠的上1/3形成膜状结构,而中下1/3是从直肠的后方及两侧包裹着直肠,形成半圈1.5~2.0 cm厚的结缔组织,临床外科称之为直肠系膜,后方与骶前间隙有明显的分界,侧方由于侧韧带与盆腔侧壁相连,无明显分界,上自第3骶椎前方,下达盆膈,所以直肠癌外科提出的全直肠系膜切除(TME),是指从第3骶椎前方至盆膈直肠后方及双侧连系直肠的疏松结缔组织。
作者:汪建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直肠癌新辅助强化治疗后患者肿瘤的降期情况及与术后无病生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2年间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新辅助治疗的135例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放疗总剂量为50 Gy,分25次完成;化疗采用氟尿嘧啶或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的方案,放疗结束后4~8周接受手术。通过术后病理分期(ypTNM)与术前临床分期(uTNM)的对比,研究肿瘤T分期、N分期和TNM分期的变化及与患者无病生存率(DFS)的关系。结果135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37.1(12~87)月,3年DFS为85.2%。其中T分期降期患者(76例)3年DFS为90.8%,明显优于无变化者(48例)的75.0%(P=0.040);N分期降期患者(54例)3年DFS为98.1%,明显优于无变化者(53例)的77.4%和进展者(16例)的75.0%(P=0.009)。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N分期下降在肿瘤预后判断方面更有意义(HR=0.793,95%CI:0.626~1.004,P=0.054)。结论直肠癌新辅助强化治疗后能达到T分期、N分期和TNM分期下降的患者具有一定的生存优势;N分期降期可能是一个独立的预后判断指标。
作者:肖毅;陆君阳;仲光熙;熊光冰;吴斌;林国乐;薛华丹;邱辉忠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术前营养风险筛查对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指导作用,为临床合理开展营养支持提供依据。方法参照营养风险筛查方法2002(NRS 2002),对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间在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及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治疗的290例结直肠癌患者进行术前营养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比较术前接受与未接受营养支持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及相关营养指标。结果营养风险筛查结果显示,110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存在营养风险,其中65例实施了营养支持,其临床结局均明显优于未接受营养支持的45例患者[术后排气时间(2.3±0.5) d比(3.3±0.5) d、排粪时间(3.5±0.5) d比(4.6±0.6) d、恢复半流饮食时间(10.1±1.2) d比(12.4±2.2) d和术后住院时间(15.7±1.1) d比(18.8±1.4) d,均P<0.05];其术后第7天营养指标也优于未接受营养支持者[血清白蛋白(33.2±4.5) g/L比(26.0±4.0) g/L、前白蛋白(0.28±0.05) g/L 比(0.16±0.04) g/L和转铁蛋白(1.92±0.33) g/L比(1.75±0.45) g/L,均P<0.05]。但对于180例经营养风险筛查术前无营养风险患者,术前是否接受营养支持其上述临床结局及营养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术前营养风险筛查提示存在营养风险的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应积极予以营养支持;但对于无营养风险者,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或并不必要。
作者:费伯健;潘菊萍;吴浩荣;高其中;韩伟峰;杜军;金留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