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宁
目的 探讨分析早期低位直肠癌局部切除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7月至2013年1月期间接收治疗的66例直肠癌患者行早期低位局部切除术的66例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将此66例划分到研究组,另选取同时期我院采用腹壁结肠造口术进行治疗的66 例直肠癌患者,将此划分到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情况比较,包含复发、转移到肝、2年内存活等状况,研究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数据存在一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直肠癌患者早期选择局部切除术,严格掌握手术中的适应症,其疗效较为显著,且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作者:苏石斌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蜈蚣龙蛇汤配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分析7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8例,分别采用蜈蚣龙蛇汤联合西药治疗与单独使用西药治疗.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类风湿因子水平以及血沉水平较治疗前有显著程度下降,P<0.05;其中研究组下降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相比,研究组更高,P<0.05. 结论 蜈蚣龙蛇汤配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实际推广价值.
作者:孙家浜 刊期: 2015年第13期
本文对近10几年刮痧疗法的实验研究作了详细分析,从机制研究的角度指出了刮痧有效的机理,并综合分析相关文献,从不同方向提出了研究刮痧机理的角度和切入点,对刮痧机理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米永琼;苏莹;贾曼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补肾疗法在临床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病症治疗中的应用与效果. 方法 采取数字随机法将我院收治的78例CAA患者分成甲乙两组各39例,分别给予其常规西医与常规西医+补肾疗法治疗,并观察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 甲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4.10%,乙组为89.74%,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两组经治疗后,RBC、WBC与Hb、PLT指标水平均有所上升,且乙组上升幅度更显著(P<0.05). 结论 针对临床 CAA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上给予其中医补肾疗法,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与血常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高娜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相对于肠外营养,肠内营养( Enteral Nutrition )符合生理状态,可以维护胃肠道功能,维持内脏血流稳定及胃肠黏膜的完整性,同时其应用安全方便,减少患者住院费用. 危重患者多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肠内营养可以保证足够的能量供给,纠正负氮平衡,减少并发症,保持胃肠黏膜细胞结构及功能的完整性,防止细菌移位,减少肠原性感染[1] ,已经成为危重病人治疗中不可或缺的治疗.
作者:祝晓丽;常留军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比较并分析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 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3 年4 月——2015 年4 月来我院治疗的120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动态心电图组(n=60)和常规心电图组(n=60),分别应用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进行检测诊断,对两种检测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 结果 两组患者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率差异显著(P<0.05);在检查结果方面,房室传导阻滞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而动态心电图组患者室性早搏二、三联律阳、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早发、室性早搏早发和短阵室上速的检出率结果均优于常规心电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价值高于常规心电图,值得推广.
作者:张风兰;马晓燕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通过分析某市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探究该疾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方法 选取2014 年6 月至2015 年6 月间某市的流行病疫情资料进行研究,并且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该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并且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 结果 流行性腮炎在全年都有发病的可能,以4 月至6月的爆发率高;该疾病的主要发病人群为5岁至10岁的儿童所占比例高达82%. 结论 针对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年龄特征,加强对该年龄阶段儿童的疫苗接种率,以此来降低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生率,并且还需加强对4月至6月间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作者:张卫文;黄靓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治疗经验. 方法 从2011年1月——2014 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患者抽取40例作为本次研究资料,高处坠落伤4例、车祸伤33例、重物击打伤3 例. 结果 22 例恢复良好,10 例轻度残疾,4 例重度残疾2 例植物生存,2 例死亡.结论 动态CT检查、准确诊断及时治疗,是改善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患者并发症的主要手段.
作者:荆玉奎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药物流产后应用新生化颗粒对流产后阴道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取我院收治的100 例早孕药物流产的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0 例,观察组在药流孕囊排出后加服新生化颗粒,观察两组患者药物流产后的阴道出血情况. 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比对照组出血量明显减少,出血时间缩短,组建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新生化颗粒在药物流产后应用,可有效地减少阴道流血,缩短流血时间,效果明显无副作用.
作者:石宁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仿生助产仪在临床阴道分娩中的作用,以达到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8%,分娩疼痛减轻的目的. 方法 选取2013 年9 月——2015年9月期间在我院产科分娩的初产妇660 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30 例观察组和对照组330 例,观察两组产妇的产程、分娩方式及围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的总产程时间为(5.89 ±3.58)h明显短于对照组(9.88 ±3.15)h,对比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的比重80.19%明显高于对照组74.55%,对比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 可见,观察组缩短第一产程后半产程及第二产程6 小时,阴道分娩率高,有效降低剖宫产率. 结论仿生助产,可缩短产妇分娩时间,提高阴道分娩方式的比重,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妇痛苦,并且操作比较简单,适宜助产忽视应用,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喻晓燕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初步明确褪黑素对K562细胞巨核细胞分化的影响. 方法 用一定浓度的佛波酯( PMA)联合褪黑素处理K562 细胞48 小时,显微镜观察K562细胞形态改变,硝基四氮唑蓝( NBT)还原实验观察K562细胞巨核细胞分化比例,荧光定量PCR检测K562细胞巨核分化中CD41和CD61的mR-NA水平的变化. 结果 褪黑素可以抑制PMA诱导的K562细胞巨核细胞分化.
作者:吴春红;马晨欢;黄倩;陈诗琦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探讨针刺太溪、复溜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2012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96例按照统计学原理分为例数均为48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增加针刺太溪、复溜穴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常规治疗方法与针刺太溪、复溜穴治疗措施对神经根型颈椎病都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但是针刺方法效果更优于常规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汪爱田;胡建波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不育症患者的精子形态对IVF成功率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方法 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7月间来我院不孕不育科就诊并进行常规体外受精( IVF)者55 例(女方排卵正常) ,进行精液常规化验,并且进行精子染色分类,观察各种畸形精子的比率,按照头部畸形在50%为界分为两组(大于50%者26例,小于50%这29 例) ,并在IVF的过程中观察两组各自对卵子受精的影响,然后记录结果并进行分析. 结果 头部畸形的精子在各畸形精子占多数,但头部畸形占比率相对稍低的人怀孕几率相对偏大. 结论 在不育症患者中,精子畸形率的高低对怀孕有着直接的影响,特别是头部畸形的精子比例与怀孕的几率呈负相关.
作者:余金彪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调查分析婴儿枕秃成因及与佝偻病关系,并给予广大儿童保健医生以指引. 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4 年6 到2015 年6 月儿童保健科体检的2546名婴儿. 结果 58.2%有枕秃现象9.93%确诊为佝偻病,枕秃婴儿中仅有8.29%确诊为佝偻病,佝偻病的患儿中存在枕秃的婴儿为48. 6%;枕秃高发年龄为1-3 月. 农村婴儿枕秃多于城市婴儿. 枕秃婴儿中伴随症状常见为出汗多,占68 .8%. 结论 绝大说婴儿枕秃不是佝偻病,枕秃与佝偻病不是绝对关系,婴儿枕秃是一种生理性脱发现象,头枕部汗液浸泡、头皮发痒反复摩擦、枕头过硬等原因致使这一现象加速,进而形成头枕部缺少一圈头发,称之为枕秃,广大儿童保健医生不可给婴儿家属传递枕秃即为缺钙表现,家属也不用盲目的补钙.
作者:王晓霞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意义. 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收治的120例有冠心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研究对象的动态心电图记录并结合患者日常生活记录分析诊断的意义. 结果 符合心肌缺血性ST段压低发作要求的有84 例,共发生缺血性ST-T改变355阵次,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发生率为81.8%高于有症状心肌缺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具有重要意义,可有效应用于临床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薛秉文;蔡丹 刊期: 2015年第13期
踝关节是人体负重大的关节,也是人体下肢运动的关键关节,踝关节损伤已然成为骨科常见病. 本文设计一种利用盘簧弹性势能协助踝关节进行背屈、跖屈运动的助力器,以此达到辅助康复训练的目的,适用于踝关节有一定 的患者. 机身分为小腿套、盘簧、曲形连杆、直连杆、脚套五个部分,采用多轴连杆技术进行一体化设计,适用于3D打印技术. 盘簧发生形变时的弹性势产生一定扭矩,可带动脚套所在的前脚掌部分提升,从而实现踝关节的背屈、跖屈运动.
作者:赖琦彘;陈苏阳;张宇玲;赵展;蒋清锋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术中保温对全麻下行开腹手术患者术后苏醒延迟及寒战的影响. 方法 将82 例右半结肠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ASAⅠ-Ⅱ级,对照组术中不给予任何保温措施,观察组术中加用热风毯、加温输液仪. 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表现. 结果 ①T2、T3、T4时,对照组体温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1. ②观察组平均苏醒时间为(5.2 ±0.9)min、发生2例寒战(4.9%),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9 ±1.8)min及13例(31.7%),P<0.01. 结论 术中保温措施有利于降低苏醒延迟及术后寒战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娜娜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剖宫产术后出血的相关影响因素,采取有效预防措施,以大限度保证产妇的生命健康. 方法 选取大连金州妇幼保健医院2012年4月至2015年4 月住院分娩产妇10582例,产后出血231例,其中剖宫产术3474例,产后出血108例. 采用SPSS19 .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卡方检验,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剖宫产术产后出血的概率是3.10%,阴道产产后出血为1.73%,差异十分明显,认为剖宫产本身就是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 出血量在500-1000 ml、1000-2000 ml、2000 ml以上三个阶段性测量中,剖宫产的出血量明显高于阴道产. 结论 剖宫产产后出血率明显高于阴道产;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原因很多,做好前期预防工作是可有效降低出血的概率;宫腔填塞纱布术、B-lynch缝合术、动脉上行支结扎术等都是有效的止血方法,一旦止血失败并发凝血功能障碍时,应果断考虑子宫切除术.
作者:姚海波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本文详细地探讨了全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功能的改变,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方法 对我院妇科收治的69 例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系统分析. 并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术前、术后1月,术后3月,术后6月、一年的盆底功能改变(尿失禁、性功能障碍、盆腔脏器脱垂)以及危险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 结果 69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中对术前、术后1月、术后3月、术后6月、一年、盆底功能改变分别是4.3%、12.4%、18.9%、23.4%、29.3%(P<0.05)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结论 全子宫切除术对盆底功能在尿失禁、性功能障碍、盆腔脏器脱垂等方面有很大的影响.
作者:刘明霞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了解消毒供应中心常见职业危害因素,提高护士对职业危害性的认识,加强自身防护意识. 方法 对消毒供应中心职业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结果 加强消毒供应中心护士执业危险因素的防范意识,做好自我防护,切实将职业危害程度降到低.
作者:赵娟;陈翠莲 刊期: 2015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