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宇
目的:探讨超声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6年10月就诊的脑梗死患者62例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均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其斑块检出率及斑块构成情况。结果研究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软斑检出数量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脑梗死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存在密切联系,通过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时判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形态及数量,对预防脑梗死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爽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传染病专科医院护理管理者对护士实施人文关怀的措施及成效。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15年11月起启动的人文关怀,总结护理措施及成效。结果发放本院自拟满意度调查问卷,从团队协作、本职工作、护理管理、职业环境、工作回报、职业生涯等六个方面进行调查,护士满意度明显高于人文关怀之前。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 ﹤0.05)。结论通过对护理专业人员开展人文关怀,能显著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进而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有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
作者:于莉莉;宋海燕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钠联合巴曲酶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84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组均为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和使用奥扎格雷钠治疗,实验组在此基拙加用巴曲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2.86%)比对照组(73.81%)高(P <0.05)。结论联合应用奥扎格雷钠和巴曲酶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理想。
作者:荆艳伟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究胰腺癌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者的有效护理方式。方法对100例胰腺癌手术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探究护理结果,总结护理体会。结果患者术中出血量为702.5±55.7ml,平均手术时长为4.6±0.2h,住院时长为(25.8±1.8)d。根治术治疗者59例。2例死亡,术后出血者4例,胰瘘3例。结论对于胰腺癌者,实施胰十二指肠手术过程中,进行针对性护理,可减少出血量,改变患者转归结局,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病死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杨静;李澍滢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使用培菲康联合蓝光,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进行辅助治疗,观察、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自2014年3月———2015年5月收治的病理性黄疸新生儿共120例,分为治疗组、观察组各60例,观察组使用蓝光照射疗法进行治疗;治疗组在使用蓝光照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培菲康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儿比较血清胆红素的水平、血清胆红素的下降值、治疗的起效时间、治疗的总有效率指标。结果治疗组患儿60例经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的水平为80.6±13.5umol /L,血清总胆红素的下降值为146.2±16.3umol /L,治疗的起效时间1.2±0.7d,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67%;观察组患儿60例经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的水平为100.8±19.7umol /L,血清总胆红素的下降值为103.9±11.4umol /L,治疗的起效时间2.6±0.6d,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5%。结论使用培菲康联合蓝光对病理性黄疸新生儿进行治疗,能够降低患儿的不良反应,在较短时间内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副作用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陈淑红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分析在开胸手术中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9月———2016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开胸手术患者38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 E 组和 G 组,实施不同麻醉,比较两组效果。结果G 组麻醉效果优于 E 组;G 组术后 VAS 评分为(2.37±0.61)分,E 组为(5.16±1.02)分。结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开胸手术中能够保证满意的麻醉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王志国;李晓晖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评价呼吸机内部回路消毒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意义。方法采用使用前后对照研究。将呼吸机内部回路消毒实施前1年(对照组)以及实施后1年(干预组)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18-80岁、机械通气时间≥48h 的患者纳入本调查。用 VAP 临床诊断标准进行 VAP 评估。观察两组患者 VAP 发生率和发生时间、住院病死率、细菌分布变化等。结果调查患者89例,对照组41例,干预组48例。VAP 发生率(对照组42.7%,干预组32.6%)、VAP 发生时间[对照组(4.3±4.1)d,干预组(6.2±3.0)d]以及住院病死率(对照组36%,干预组32.6%)均未发生显著改变;干预组发生 VAP 的患者下呼吸道标本金黄色葡萄球菌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 =O.03)。结论呼吸机内部回路消毒可显著降低早发型 VAP 的发生率。
作者:卢云爱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观察气动式手康复装置配合康复综合治疗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间在康复医学科就诊的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治疗组25例采用气动式手康复装置配合康复综合治疗,对照组17例,只采用康复综合治疗,治疗前后2组患者患侧疼痛、手肿胀、掌指关节活动范围、皮肤颜色、肩部症状、上肢功能进行组间对照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肩痛、手肿胀、掌指关节活动度和上肢运动功能均有改善(p<0.05),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气动式手康复装置配合康复综合治疗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症具有更好疗效。
作者:吕杰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对比染色活检与单纯活检检出率的差异,探讨染色内镜对提高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9月———2016年9月我院诊治的胃黏膜异常改变患者16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4例。两组患者均进行电子胃镜检查,其中观察组对标本进行染色后活检,对照组不染色直接活检。记录两组患者的活组织标本病理诊断结果、早期胃癌的检出率等,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中检出浅表性炎23例、肠化或不典型增生57例、早期胃癌4例、总染色阳性率72.62%,其中早期胃癌检出率4.76%;对照组中分别检出64、19、1例,早期胃癌检出率为1.19%。观察组早期胃癌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运用染色内镜可显著提高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有助于患者尽早接受治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常青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究小儿静脉输液的常见问题及护理对策。方法调查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的168例静脉输液的患儿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并统计其发生率,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我院小儿静脉输液的常见问题包括穿刺失败、输液渗漏、针头脱出、针头堵塞、输液反应。结论通过了解我院接受静脉输液的患儿在输液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采用相应的护理对策,以减少患儿发生的安全事故,提高患儿静脉输液的成功率。
作者:王丽娟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生物钟基因的表达规律及睡眠的影响,以提高临床治疗和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的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人。实验组给予氯吡格雷,每天75mg;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每天100mg。治疗后运用定量 PCR 检测患者血液中主要生物钟基因的表达,以及利用睡眠脑电图检测患者睡眠质量。结果实验组的生物钟基因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的睡眠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氯吡格雷服用降低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生物钟基因的表达水平,对患者的睡眠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本研究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作者:刘洋;吴云;王拓一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实习助产士带教中 King 达标互动理论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14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接受的实习助产士中随机抽取98例,所有实习助产士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将98例实习助产士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King 达标互动理论带教)与对照组(传统方案带教)。对比两组考核成绩、教学满意度及教学效果评价。结果实验组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 ﹤0.05);实验组带教满意度为98.0%(48/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6%(40/49),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 ﹤0.05);实验组教学效果评价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在实习助产士带教中,应用 King 达标互动理论,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可提升实习助产士考核成绩,改善教学效果,增加带教满意度,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作者:冯冬梅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香菊片中(a)欧前胡素、(b)异欧前胡素。方法采用 Agilent Eclipse XDB -C18(250mm ×4.6mm,5μm)色谱柱,以甲醇-水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00nm;流速1.0ml /min;进样量10μl;柱温25℃。结果欧前胡素平均回收率100.03%,RSD 为0.7%;异欧前胡素平均回收率100.08%,RSD 为0.7%。结论本法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用于香菊片中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的质量控制。
作者:徐占方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术后昏迷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有效性。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神经外科术后昏迷者60例(2015年8月到2016年7月)。根据随机方法划分为对照组(实施早期肠外方法治疗)和研究组各30例(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分析对比两组的终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了不同的治疗方式之后,研究组在入院第七天时候,营养状况各项指标白蛋白、血红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0.05),有统计学意义。讨论对于神经外科术后昏迷来说,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营养状况,该治疗方法可行有效,值得给予大力推广和应用。
作者:谢成仁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分析研讨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的临床应用状况。方法采用随机抽签方式,从我院2013年5月至2016年2月期间分娩初产妇中,抽取420例纳入到讨论,研究为前瞻性研究,将其按入院单双号分210例对照组(常规接生分娩技术),210例研究组(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对比两组产妇分娩状况。结果对比两组产妇各产程时间,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比两组产妇各指数状况,包含住院费用、住院时间、会阴疼痛评分状况,研究组比对照组低,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给予产妇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可降低会阴切开和产后出血,产后会阴疼痛有所降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得到降低。
作者:李冬梅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观察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并发症,探讨有效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42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行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总结护理措施。结果42例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8%(16/42),通过对16例患者采取有效措施治疗和细心护理,无1例因术后并发症出现严重后果。讨论经皮肾镜取石术在治疗复杂性肾结石时,容易出现术后并发症,通过对患者术后并发症的观察,总结有效护理措施,为提高手术治疗总有效率奠定基础。
作者:项泽菊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长骨骨折的效果评价。方法75例患者均为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长骨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就患者的治疗情况展开分析,同时,统计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1年,采用简式 Fugl -Meyer 运动功能评分法评价患者术前术后运动功能。结果7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愈合68例、5例延迟愈合、2例出现骨不连的情况,5例患者在接受植骨后痊愈。随访1年,患者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长骨骨折可行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这种方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固定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赵世杰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薄皮片复合移植在烧伤整形中的应用效果,为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薄皮片复合移植在烧伤整形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烧伤整形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平均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自体薄皮片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脱细胞异体真皮复合移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变化情况,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创面植皮存活率情况、术后植皮皮肤厚度、色泽、血管分布、柔软度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植皮存活率为95.56%,对照组为75.56%,观察组的皮肤厚度、色泽、血管分布、柔软度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薄皮片复合移植在烧伤整形中的应用效果显著,相比于自体薄皮片,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薄皮片能很好的解决皮源,加快愈合速度,大限度的恢复外观和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孙庆斌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早期,囊袋阻滞综合征(CBS)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和预防方法。方法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2423例(共3156只眼),所发生的10例术后早期囊袋阻滞综合征病例的临床特点,并随访了治疗后的效果。结果10例患者均发生在术后早期(1天-1周),裸眼视力均低于0.3,且有明显的近视漂移(平均球镜约-2.00-3.50DS),均未伴有高眼压,均采用四襻式亲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体。前囊撕囊直径约4.5-5.5mm,人工晶体与后囊之间明显间隙。对所有患者均施行了前囊袋口切开术,术后裸眼视力恢复至0.6以上。结论前囊撕囊过小,术中粘弹剂残留是术后早期囊袋阻滞综合征的两个易发因素。
作者:李畅;陈凤华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3眼(23例)老年性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患者实施白内障超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术中、术后情况,术后随访1-6个月。结果术后视力0.6-1.0者7眼,0.3-0.5者10眼,<0.3者6眼,术后角膜水肿4只眼、术后高眼压5眼、视网膜离1只眼。结论白内障超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手术效果好,但手术风险较大、手术要求高。
作者:张慧明;毛青萍;蒋虹;田晓艳;杨帆;马凤霞 刊期: 2016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