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体与异体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后的生物力学比较

张春礼;范宏斌;徐虎;张大伟;李明全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 移植, 修复外科手术, 生物力学
摘要:目的 比较自体与异体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ACL)后24周内,大抗拉负荷的不同变化,探讨肌腱移植重建ACL的生物力学转归.方法 采用成年家犬12只,麻醉下无菌手术将其伸趾肌腱取材后,经髌内侧人路,将原ACL切除后,一侧膝关节移植自体肌腱,另一侧移植异体肌腱重建ACL.分别于术后6、12、24周取材股骨-ACL-胫骨作为测试件,进行大抗拉负荷检测,同时与正常犬股骨-ACL-胫骨及移植即刻对照组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无论自体或异体肌腱移植,移植后24周时,大抗拉负荷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自体=54.576,F异体=29.651,P<0.01).自体肌腱达到正常犬ACL的53%,其中83%来源于愈合作用;而异体肌腱达到正常犬ACL的25%,其中62%来源于愈合作用,但二者之间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低于正常ACL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肌腱移植重建ACL 24周时,由于愈合作用使其大抗拉负荷显著增加,但仍显著低于正常ACL;异体肌腱大抗拉负荷明显低于自体肌腱.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相关文献
  • Coonrad-Morrey人工肘关节置换术(一)

    人工肘关节置换术是一种较人工髋、膝关节更新的一种关节置换术,一般分为非限制型及半限制型两种,亦称非连接型及连接型两种.

    作者:钱不凡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双语在线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虚拟现实互动技术在交叉韧带等长重建计算机辅助设计中的应用

    目的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还原膝关节骨性结构在屈伸运动过程中的三维空间形态,为观测膝关节面交叉韧带附丽区的相对位置变化和进一步研究前、后交叉韧带等长重建佳等长点提供计算机辅助设计新方法.方法采用实验与计算机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对新鲜人体膝关节标本进行屈伸运动实验,并通过激光三维扫描方法记录、计算膝关节的空间活动指标,然后重建膝关节计算机三维模型.通过实验中的空间活动指标控制此模型虚拟运动,再现膝关节各屈伸角度下股骨、胫骨和腓骨的空间位置.结果 计算机还原出各运动角度下膝关节骨性结构(股骨、胫骨及关节面)的空间形态,利用软件Geomagic的几何计算功能可分别测量模型中各个运动状态交叉韧带附丽区两点问的三维空间距离. 讨论本研究方法可以真实地记录和再现膝关节三维运动过程,从空间结构上更精确、合理地寻找重建等长点,对膝关节交叉韧带手术重建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姜楠;黄文华;张美超;余正红;赵卫东;李鉴轶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运动创伤治疗的相关基础研究

    随着现代文明社会的发展,体育运动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而存在于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

    作者:于长隆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明胶羟基磷灰石涂层多孔钛修复兔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复合明胶羟基磷灰石(HA)涂层多孔钛对兔股骨远端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 以多孔钛粉末为原料,制备三维多孔结构钛载体,然后运用碱热处理+模拟体液等化学方法进行HA涂层,制备具有三维空间结构的HA涂层多孔钛复合材料.36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制备股骨远端圆柱状骨缺损模型,实验组植入复合BMP-2的HA涂层多孔钛材料,对照组单纯植入HA涂层多孔钛材料.分别于6、12、24周取材通过组织学和生物力学分析.结果 组织学观察显示于各时间点实验组骨生成均不同程度优于对照组;生物力学测试显示在推出实验中所有样品的剪切应力都随时间增长而增大.其中在6周、12周实验组多孔钛在所有时间点均表现出了比对照组高得多的剪切力(P<0.05),在24周实验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P-2复合明胶HA涂层多孔钛较单纯HA涂层多孔钛植入早期具有更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骨传导性及骨诱导性,可成功修复兔股骨远端骨缺损.

    作者:边卫国;彭磊;梁芳慧;徐华梓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Mini-Herbert螺钉治疗舟骨近端骨折和骨折不愈合的疗效评价

    舟骨近端因全部被关节软骨覆盖,所以仅能通过舟骨内血管网获得血供,舟骨近端骨折后影响其血供,石膏外固定疗效不确切,骨折愈合时间长,骨折不愈合率高.2001年9月~2005年9月,我们采用背侧切开复位、Mini-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舟骨近端骨折和骨折不愈合(假关节形成)12例,报告如下.

    作者:陈振兵;洪光祥;王发斌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不同负荷形态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影响的有限元素分析

    目的 利用两种不同的负荷形态来评估缺血性坏死体积大小及位置对股骨头应力的影响.方法 建立骨盆、软骨及股骨的三维有限元素模型,以骨盆施加负荷及股骨头处直接给予负荷两种不同的负荷形态来分析不同坏死体积大小和位置的影响.结果 在利用骨盆施加负荷时,当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体积越大或越靠近上侧,坏死区域内的平均von Mises应力越大,坏死区域和健康股骨交界处的平均von Mises应力也越大.但在只给定股骨头上负荷的组别中,缺血性坏死体积对von Mises应力的结果与骨盆施加负荷的趋势相反.结论 根据模拟结果中von Mises应力而言,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越靠近上侧塌陷风险越高,其坏死位置比坏死体积大小更为重要;就坏死区域和健康骨质交界处平均von Mises应力而言,当坏死区域和健康股骨质交界处的平均von Mises应力增大,会加速坏死体积的扩张.

    作者:陈奕芩;许瑞廷;赖国安;张志涵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RhoA/ROCK通路在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向软骨分化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RhoA/ROCK信号通路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体外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向成软骨细胞表型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 由小鼠骨髓中分离出BMSCs,体外传代培养,取第3代细胞通过TGF-β1诱导向软骨细胞分化.采用Western-blot和RT-PCR方法分别检测RhoA和ROCK1/2、Ⅱ型胶原在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及应用Rho激酶抑制剂Y27632后的表达.结果 RhoA和ROCK1/2在分化过程中均有表达.Rho激酶抑制剂Y27632导致诱导后成软骨细胞相关的Ⅱ型胶原表达减少.结论 RhoA/ROCK信号通路可能在BMSCs分化为软骨细胞过程中起着重要调控作用.

    作者:徐亮;杨述华;田洪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急性肘关节尺侧副韧带损伤的组织学及生物力学研究

    目的 探讨手术修复与不修复急性肘关节尺侧副韧带损伤后韧带愈合的组织学及生物力学特性.方法新西兰白兔56只,随机分为两组,其中28只切断右肘尺侧副韧带后随即缝合,为缝合组;另28只切断尺侧副韧带后不缝合,为不缝合组.分别于术后3、6、9、12周四个阶段取材,进行组织学观察及生物力学检测.结果 12周时缝合组和不缝合组的韧带断端间均被平行的胶原纤维桥接,并与原韧带纤维相连,但前者翻转交错明显,纤维间隙较后者小.除术后3周外各时间点检测韧带缝合组位移均明显小于切断不缝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大负荷及功耗则明显高于韧带不缝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肘关节尺侧副韧带损伤后手术和非手术修复韧带均能愈合,但手术修复后的韧带愈合质量明显比未修复高.

    作者:王友华;马江川;吴菊;徐水珠;韩领炎;刘璠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以人为本,努力加强创伤骨科的临床基础理论研究

    随着我国创伤骨科事业的快速发展,努力加强创伤骨科的临床基础理论研究迫在眉睫.尤其是生命科学研究逐步精细化和定量化,大量数据的积累要求模型化和数学化,现代细胞分子生物力学的出现,为创伤骨科开辟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王以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外固定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急诊处理小腿严重开放性粉碎骨折

    小腿严重开放性粉碎骨折临床较为常见,因其创伤严重、伤情复杂,处理棘手.我们于2000~2004年采用外固定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急诊治疗小腿严重开放性粉碎骨折患者23例,报告如下.

    作者:祝少博;余国荣;蔡林;喻爱喜;曾中华;陶圣祥;潘振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骨科会客室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科技前沿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一期和分期手术治疗颈椎与四肢多发性骨折的比较观察

    颈椎多发性骨折的诊断、分型和手术治疗均有其自身特点,尤其是颈椎多发性骨折并四肢多发性骨折易漏诊或延迟诊断,以至于影响疗效,甚至导致死亡,为临床工作者带来诸多难题与风险,也提出新的挑战.

    作者:杨双石;刘竞龙;杨俊;丘立标;于雷;曹海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T型钛板加钛缆捆扎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

    随着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其应用日益广泛,并发术后假体周围骨折的病例在临床上日趋多见.

    作者:姜世平;何健飞;王建云;徐谦;黄薇;唐敏;李俊岐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组织工程骨修复山羊胫骨大段缺损的三年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用组织工程方法修复中国青山羊胫骨大段骨与骨膜缺损3年后的远期效果.方法中国青山羊3只,制备单侧胫骨20mm的骨与骨膜缺损模型,缺损内植入组织工程骨珊瑚羟基磷灰石/骨髓基质干细胞(CHAP/BMSCs),术后3年采用普通X线片、组织学观察以及血管铸型等方法对其进行远期观察检测,与健侧正常骨对照,观察其成骨及血管化效果.结果 X线片骨吸光度测定与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灌注后大体解剖观察示组织工程骨血管来源于周围软组织、髓腔血管及两端正常皮质骨;灌注后未脱钙骨磨片显示组织工程骨内微血管沿哈佛管和伏克曼管分布交织成网状,横切面磨片采用图像分析仪分析与正常骨血管相对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脱钙后的组织切片HE、硫堇染色示组织工程骨具有与正常骨一致的显微结构.结论 CHAP/BMSCs具有良好的修复山羊胫骨大段骨缺损能力,其远期显微结构和血管化效果与正常骨生理无异.

    作者:唐光辉;裴国献;陈滨;曾宪利;程文俊;任义军;金丹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运动医学与生物力学

    运动损伤在骨科门诊及急诊都占有相当高的比例,而且大部分与运动有关的损伤都发生于或涉及人体的骨骼肌肉系统,与一般的创伤、人工关节重建等手术相比,其需考虑的因素及层面更广、更复杂.

    作者:郑诚功;魏鸿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关节镜下后角切除治疗膝关节内侧半月板后角损伤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后角切除治疗内侧半月板后角损伤的近期疗效.方法 2003年1月~2005年6月,108例(114膝)膝关节稳定的内侧半月板后角损伤患者在关节镜下行半月板后角全部切除或部分切除术,其中男42例(44膝),女66例(70膝);左侧69膝,右侧33膝,双侧6例(12膝);平均年龄48.3岁(18~73岁).通过Lvsholm膝关节评分系统评价治疗效果,并与术前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随访10~40个月(平均26.4个月),Lysholm评分从术前平均(58.7±17.6)分提高至随访时平均(93.8±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膝关节功能的优良率达到94.7%.结论 关节镜下治疗内侧半月板后角损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朱越;赵金忠;何耀华;蒋垚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体格检查在肩关节疾患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科技进步使医学诊断水平上升到新的高度,例如CT、MRI和超声等技术可以明确很多肩关节疾患的诊断.

    作者:朱立军;裴国献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下肢严重开放性损伤的保肢治疗

    高能量损伤导致的下肢严重开放性损伤的保肢治疗,对骨科医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作者:胡飞;尚希福;方诗元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