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硫酸钙骨水泥降解成骨性能的实验研究

姜星杰;吴小涛;张绍东;杨惠林;唐天驷

关键词:硫酸钙, 磷酸钙类, 移植, 同种, 骨移植
摘要:目的 通过对硫酸钙骨水泥(CSC)、磷酸钙骨水泥(CPC)及同种异体骨三种常用骨替代材料成骨性能的比较,研究CSC在兔松质骨内降解成骨的性能.方法 16只成年白兔随机均分为A、B两组,A组兔的左、右侧髂骨内分别植入CSC、CPC,B组兔的左、右侧髂骨内分别植入CSC、同种异体骨;采用影像学、组织学及扫描电镜等方法在不同时间点(2、6、10、16周)观察和评价上述移植物在松质骨内的吸收降解和成骨情况.结果 CSC置入6周被部分吸收,10周时完全吸收,新骨生成;CPC吸收速度缓慢,至植入体内16周时仅小部分被吸收;部分同种异体骨植骨区域出现强烈的免疫反应.结论 CSC生物相容性较好,植入兔松质骨后的吸收速度快于CPC,生物降解与新骨生成同步进行,是一种良好的骨移植替代物.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相关文献
  • 双侧距骨颈骨折及距骨体脱位伴内外踝骨折一例报告

    患者 男性,18岁,因双踝部外伤致肿痛、畸形伴活动障碍半小时入院.患者半小时前乘坐的公交车爆胎,车体瞬间剧烈震动,冲击双侧足底导致双踝受伤.

    作者:徐晓阳;李秀山;刘小峰;曲宾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骨科会客室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网球肘的诊断与治疗

    网球肘是临床上常见的肘关节疾患.然而很多骨科医生对此病的治疗欠系统和规范.为此,我们根据经典和权威文献编写此教程,介绍目前国际上网球肘治疗的规范,为国内同道治疗该病提供借鉴.

    作者:朱立军;裴国献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新闻特写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转染特异性报导基因成骨细胞生物学性状及其与骨支架材料生物相容性的研究

    目的 研究转染特异性报导基因成骨细胞的生物学性状,并观察该细胞在骨支架材料上的生长特性和黏附性.方法 常规复苏培养转染12×SBE-OC-Luc报导基因的前成骨细胞株OCT1细胞,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HE染色、Ⅰ型胶原免疫组化法染色、碱性磷酸酶(ALP)偶氮偶联法染色、矿化结节茜素红法染色及四环素法染色观察该转基因成骨细胞的生物学性状;并将其与纳米磷酸钙复合骨支架进行体外复合培养,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该转基因成骨细胞在骨支架材料上的生长特性和黏附性.结果 转染12×SBE-OC-Luc报导基因的前成骨细胞株OCT1细胞经培养后能贴壁生长,形态和成纤维细胞相似,能分泌胶原基质和ALP,经Ⅰ型胶原免疫组化法染色及ALP偶氮偶联法染色呈强阳性;并能够形成矿化结节,茜素红法染色及四环素法染色呈阳性;该转基因成骨细胞在骨支架材料上具有良好的生长特性和黏附性,并能正常分化、增殖和成熟,分泌大量胶原基质和钙结节.结论 转染12×SBE-OC-Luc报导基因后成骨细胞生物学性状未发生改变,其与骨支架材料亦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作者:唐德志;程少丹;施杞;王拥军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骨组织工程快速成型支架改性的相关研究

    目的 探讨胶原杂化及磷灰石表面沉积改性后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β-磷酸三钙(PLGA/β-TCP)作为快速成型支架应用于骨组织工程的可行性.方法 使用骨髓基质干细胞对胶原杂化及磷灰石表面沉积改性后的PLGA/β-TCP的生物相容性进行评估,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改性后材料的表面特性及细胞与材料复合的形态学特征;细胞与材料复合后的繁殖与分化能力分别使用细胞计数及碱性磷酸酶定量方法进行评估.结果 通过对亲水性、细胞增殖能力及碱性磷酸酶测定证实改性后的PLGA/β-TCP快速成型支架较单纯材料其亲水性及生物相容性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 胶原杂化及磷灰石表面沉积改性后的PLGA/β-TCP快速成型支架可作为三维支架应用于骨组织工程.

    作者:庞龙;胡蕴玉;颜永年;刘利;熊卓;魏义勇;白建萍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足背分叶皮瓣和小腿前踝上-足背串联皮瓣的应用

    临床上手部多部位皮肤缺损尤其是多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较困难.许亚军[1-2]报告足背分叶皮瓣和小腿前踝上-足背串联皮瓣移植修复手部多部位皮肤软组织缺损取得良好效果,我们从1999年6月~2006年12月应用该皮瓣修复25例手部多部位皮肤软组织缺损,报告如下.

    作者:谢松林;唐举玉;刘鸣江;刘俊;吴攀峰;刘昌雄;夏小丹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围关节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系统手术技术(一)

    一、使用指征围关节锁定钢板系统可以用于截骨或骨折处做暂时内固定及稳定作用,具体用于:①粉碎性骨折,②髁上骨折,③髁部关节内外骨折,④骨质稀少区的骨折,⑤骨不连接,⑥骨错误连接.

    作者:钱不凡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骨科巡礼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锶羟基磷灰石生物活性骨水泥应用于髋关节置换的研究

    目的 探讨锶羟基磷灰石(Sr-HA)生物活性骨水泥应用于髋关节置换的可行性.方法 对Sr-HA生物活性骨水泥的力学特性及其在体应用于髋关节置换及髋关节翻修的生物学特性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水泥进行比较及评价.结果 Sr-HA生物活性骨水泥与PMMA骨水泥抗压缩强度相似,但其断裂韧度却高于PMMA骨水泥;在体研究表明Sr-HA生物活性骨水泥能与骨形成骨性融合,其与骨界面的剪切力明显大于PMMA骨水泥.结论 Sr-HA生物活性骨水泥具有替代PMMA骨水泥应用于髋关节置换的潜力.

    作者:倪国新;吕维加;曲广运;李朝阳;陆瓞骥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开放性骨折创口Ⅰ期或延迟闭合时感染及骨不愈合的发生率

    对于开放性骨折Ⅰ期或延迟闭合创口所伴随的感染或骨不愈合的发生率,三项有关的回顾性群组研究得出的结果并不一致.一项有关胫骨开放性骨折的研究表明,Ⅱ期延迟闭合创口与Ⅰ期闭合相比较,其骨不愈合及感染的发生率均显著降低;但此结果与另外两项研究结果迥异.

    作者:Mohit Bhandari;Joseph R Dettori;李旭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股内侧肌中间入路与内侧髌旁入路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中的对比研究

    目的 对股内侧肌中间入路和内侧髌旁入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手术相关参数和术后早期康复的相关参数进行比较.方法 自2004年3月~2006年3月将34例同期双膝TKA患者两侧膝关节的手术入路进行随机分配,一侧采用股内侧肌中间入路,另一侧采用内侧髌旁入路.比较两组的外科参数和临床参数,外科参数包括暴露的难易程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外侧支持带需要松解的比例.临床参数包括术后静息和运动时疼痛、直腿抬高时间、主动屈曲到90°的时间、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与内侧髋旁入路比较采用股内侧肌中间入路一侧的膝关节术中失血较少[(286.0±29.8)mL vs.(368.0±35.8)mL,P<0.05],外翻膝需要做外侧支持带松解的比例较小(20% vs.50%,P<0.05),术后1周内疼痛较轻(P<0.05),能较早地进行主动直腿抬高[(1.8±0.3)d vs.(4.5±0.8)d,P<0.01],较早地屈曲到90°[(3.2±0.8)d vs.(7.1±1.2)d,P<0.01],术后45 d活动度改善较快[(107°±20°) vs.(98°±12°),P<0.05].结论 因为股内侧肌中间入路对伸膝装置和髌周血管丛的破坏较少,TKA后功能恢复早期,比内侧髌旁入路更具有优势.

    作者:符培亮;李晓华;吴宇黎;谢庆云;孙久一;吴海山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第一跖背动脉为蒂的双叶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趾骨外露

    足部血运较差,尤其是足趾受到外伤后容易造成趾骨、肌腱直接外露或皮肤挫伤后坏死而致后期趾骨、肌腱外露,修复起来非常困难,特别是两个足趾同时趾骨外露,没有较好的办法修复.

    作者:张维彬;邱士军;肖紫英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硫酸钙骨水泥降解成骨性能的实验研究

    目的 通过对硫酸钙骨水泥(CSC)、磷酸钙骨水泥(CPC)及同种异体骨三种常用骨替代材料成骨性能的比较,研究CSC在兔松质骨内降解成骨的性能.方法 16只成年白兔随机均分为A、B两组,A组兔的左、右侧髂骨内分别植入CSC、CPC,B组兔的左、右侧髂骨内分别植入CSC、同种异体骨;采用影像学、组织学及扫描电镜等方法在不同时间点(2、6、10、16周)观察和评价上述移植物在松质骨内的吸收降解和成骨情况.结果 CSC置入6周被部分吸收,10周时完全吸收,新骨生成;CPC吸收速度缓慢,至植入体内16周时仅小部分被吸收;部分同种异体骨植骨区域出现强烈的免疫反应.结论 CSC生物相容性较好,植入兔松质骨后的吸收速度快于CPC,生物降解与新骨生成同步进行,是一种良好的骨移植替代物.

    作者:姜星杰;吴小涛;张绍东;杨惠林;唐天驷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浮肘损伤的手术治疗

    浮肘损伤系指同侧肱骨干和尺桡骨干同时发生骨折使肘关节处于游离状态,多由于高能量损伤所致,骨折极度不稳定,处理棘手.对于浮肘损伤,目前国内外学者多主张尽早切开复位内固定,稳定肘关节[1].我科自1998年2月~2006年10月共收治浮肘损伤患者12例,均采用手术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张国权;胡伯红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组织工程化骨软骨复合体的构建

    传统的治疗关节骨软骨损伤的方法包括自体、同种异体骨软骨柱移植、软骨清除,甚至关节假体置换等,在取得一定成功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如供区继发性受损、免疫排斥、疾病传播及金属假体松动等不足,并且长期疗效不理想.组织工程技术的出现与发展为该类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新途径.现就我们的理解并结合文献,对组织工程化骨软骨复合体的构建的有关方面做一综述.

    作者:王双利;查振刚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医生咖啡吧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足底压力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足底压力分析在跟骨骨折畸形愈合诊治中的价值.方法 2005年2月~2006年9月,26例陈旧性单侧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按Stephens-Sanders跟骨骨折畸形愈合分型:Ⅰ型8例,Ⅱ型12例,Ⅲ型6例;既往采用手法复位及石膏固定治疗12例,未曾规范治疗14例.应用F-scanMobile足底压力分析系统进行足底峰值压力测量.根据骨折分型分组计算并分析患者健足与患足的足底峰值压力分布差异.结果 Stephens-Sanders分型Ⅰ型组患者健足与患足7个足底解剖区域平均峰值压力除中足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足母)趾、跖骨头负重增加,足跟部负重减少;Ⅱ型组除第3、4、5跖骨头外,其他解剖区域压力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足(足母)趾、第1~2跖骨头负重增加,足跟部负重减少;在Ⅲ型组内,除第2跖骨头外,其他解剖区域压力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足(足母)趾、第1跖骨头、中足负重增加,第3、4、5跖骨头及足跟部负重减少.结论 足底压力分析可对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病理力学变化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对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个性化治疗提供更为客观的量化理论依据.

    作者:陈雁西;俞光荣;王明鑫;杨云峰;周家钤;袁峰;黄四平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分析

    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ipsilateral femoral neck and shaft fractures,IFNSF)于1953年由Dalaney和Street首次报告[1]以来,文献报道逐渐增多,由于其处理的复杂性及挑战性,日益受到骨科医生的关注.我们总结自2000年1月~2005年8月收治的20例IFNSF患者,分析如下.

    作者:王海强;韩一生;王志刚;吴子祥;朱庆生;魏义勇;李善志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骨科围手术期镇痛的研究进展

    术后早期疼痛引起机体应激反应,明显地使肾上腺素、皮质醇分泌明显增多,从而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加快、心排血量增加、肝肾血管和胃肠血管收缩、心肌耗氧明显增加,致心肌供氧/耗氧比失常,还使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摄取和利用葡萄糖氧化供能的能力下降,不但给患者带来生理上的痛苦,而且还造成心理上的恐惧,妨碍术后功能锻炼,延长康复时间.

    作者:杨林;郭艾 刊期: 2007年第08期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