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

李子荣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 坏死预测, 股骨颈骨折
摘要:简要叙述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的早期诊断和坏死预测等的新进展.为使骨折后骨坏死尽量减少,早期手术和关节穿刺减压,避免髋关节放置在伸直及内旋位是必要的,建议屈曲位牵引.应用Gd-DTPA增强MRI T1脂肪浸润扫描,可预测股骨头坏死的可能性.建议将股骨头坏死分为静息型骨坏死和临床型骨坏死.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相关文献
  •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骨盆骨折(Tile B和Tile C型)的治疗和疗效.方法比较78例骨盆骨折患者使用和非使用骨盆外固定支架手术疗效.结果在38例骨盆骨折患者未使用骨盆外固定支架治疗中,失血性休克的纠正率为76%,死亡率10.6%,平均ISS评分11.6.而在使用骨盆外固定支架治疗的40例患者中,失血性休克的纠正率为90%,死亡率为2.5%,平均ISS评分9.8.结论骨盆外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手术简单,疗效可靠,大大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

    作者:秦宏敏;龚维成;郭开今;李强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DHS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附42例)

    目的探讨应用动力加压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按AO分类(A1型16例、A2型14例、A3型12例),采用DHS内固定治疗.结果36例得到随访,随诊6~18个月,平均10个月,疗效满意.结论DHS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作者:徐刚;夏铿芳;杨峰;谢垒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重建钉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

    目的报告重建钉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1997年1月~2003年6月间采用Russell-Taylor重建钉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51例,Russell-TaylorⅠA型9例,ⅠB型26例,ⅡA型2例,ⅡB型14例.高能量损伤34例,低能量损伤17例.33.3%(17例)合并其它损伤,开放骨折5例.结果平均随访18.5月(3~36个月),51例骨折全部愈合,临床骨愈合时间平均为术后13.5周(8~26周).患肢功能按Sanders髋关节创伤评分标准,优良率达94.11%(48/51).3例老年患者术后关节疼痛.结论用Russell-Taylor重建钉治疗各种类型的股骨转子下骨折都能取得良好疗效,骨愈合率高,并发症少.

    作者:周蔚;孙玉强;朱越;曾炳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股骨近端骨折的分类与功能评价

    股骨近端骨折主要包括股骨颈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和股骨头骨折.Garden股骨颈分类(1961)、Jensen改良的Evans股骨转子间骨折分类(Evans-Jensen分类,1975)、Pipkin股骨头骨折分类(1957)、AO综合分类(1990)等是应用较广的主要股骨近端骨折分类方法.AO股骨近端骨折分类共分为3型9组27个亚组,其中关节囊外转子部骨折为A型,关节囊内股骨颈骨折为B型,关节内股骨头骨折则归为C型.由于股骨近端骨折的复杂性,骨折分类时应重点区分稳定性骨折与不稳定性骨折.股骨近端骨折治疗后的功能评价,多选用选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1969)、Sanders髋关节创伤临床功能评分(1988).

    作者:顾立强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膝周滑囊炎的鉴别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膝关节周围滑囊炎的鉴别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我院自2000年3月~2002年3月诊治的32例膝周滑囊炎,通过膝关节镜检查治疗后,经查体及患者主诉明确后诊断.采取保守治疗,并进行临床随访分析.结果随访8~40周,9例无膝内病变且仅为一种滑囊炎的3周以内治愈.23例合并2种以上滑囊炎(包括4例合并膝内病变者)3~5周治愈.结论对膝周滑囊炎,根据主诉及查体,先区分关节内外,再辨别疼痛部位,可以进行鉴别诊断.本病保守治疗可治愈.

    作者:王振海;刘永灿;王天胜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冷冻保存同种异体骨-前交叉韧带(ACL)-骨移植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自体骨-ACL-骨和二步冷冻保存同种异体骨-ACL-骨移植的组织学、形态学及生物力学的变化特点.方法将60只日本大耳兔和6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成自体骨-ACL-骨移植组和二步冷冻保存骨-ACL-骨同种异体移植组.术中及术后不用免疫抑制剂.术后4、8、12周切取移植膝关节及健侧膝关节,行ACL生物力学测试.术后4、12周切取ACL分别作组织学检查和电镜检查.结果自体移植组和二步冷冻保存同种异体骨-ACL-骨移植组的ACL所测大拉伸强度和拉伸刚度与同期正常对照ACL相比显著下降(P<0.01)两组之间同期相比其大拉伸强度和拉伸刚度差异无显著(P>0.05).结论自体骨-ACL-骨移植和二步冷冻保存同种异体骨-ACL-骨移植后具有相同的生物力学性能和组织学愈合过程.

    作者:周建生;张长春;潘功平;胡汝麒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股骨近端关节内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比较

    总体而言,这些关于股骨近端关节内骨折治疗的报道,并没有提供充分的证据说明内固定或者关节置换术相比对方而言在死亡率上有优势.不过确实提示与关节置换术相比,内固定的再手术率更高.患者的不同特性使直接比较很困难.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老年股骨髁部骨折的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治疗老年股骨髁部骨折的内固定器选择及应用要点.方法治疗82例老年股骨髁部骨折,A型26例,B型17例,C型39例.分别采用95°角翼钢板(19例)、T型钢板(5例)、AO股骨髁支持钢板(11例)、动力髁螺钉(dynamic condylar screw.DCS)(23例)、股骨髁上带锁髓内钉(green seligsen henry,GSH)(24例)进行治疗,共28例采用自体髂骨或同种异体骨植骨.结果经平均14.6个月随访,按Merchan等评分标准评定膝关节功能,总优良率为90.2%.结论老年股骨髁部骨折具有特殊性,针对骨折类型选择内固定器是治疗的重要环节.手术的关键在于保持股骨髁关节面的完整性和牢固固定.

    作者:张海波;白美玲;张培勋;贾思明;李华强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9例胫骨远端骨折,依据分型,分别用外固定支架及内固定治疗.结果随访6~13个月,根据Olerud评定标准:优3例,良5例,差1例.结论无论是外固定支架或内固定治疗,均可使骨折端良好复位,固定可靠,可早期下床功能锻炼.

    作者:丘奕军;冯毅;郭树彰;汪伟基;李海峰;王保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同侧股骨颈、股骨干骨折的手术治疗

    目的观察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同侧股骨颈和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999年10月~2002年2月收治的16例同侧股骨颈和干骨折进行手术治疗.年龄29~71岁,平均40岁.4例开放性骨折为GustiloⅡ型.16例患者有合并损伤,5例患者累及同侧髌骨.股骨颈骨折按照Garden分型Ⅱ型8例,Ⅲ型7例,Ⅳ型1例.股骨干骨折按照Winquist分类Ⅰ° 4例,Ⅱ° 5例,Ⅲ°2例,Ⅳ° 5例.9例患者使用AOⅡ型顺行股骨交锁髓内钉固定股骨颈和股骨干骨折,7例患者使用空心螺纹钉联合逆行股骨交锁髓内钉治疗.结果全部病例随访12~40个月,平均22个月.1例患者术中X线透视检查发现股骨颈骨折予空心螺纹钉固定.2例患者漏诊,术后随访时发现股骨颈骨折形成骨不连,除1例骨不连患者外,其余患者骨折均顺利愈合,股骨颈与股骨干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14周(12~17周)、12周(10~14周).结论空心螺纹钉和股骨逆形交锁髓内钉以及AOⅡ型顺行股骨交锁髓内钉固定股骨颈和股骨干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结果,但后者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作者:高洪;罗从风;施慧鹏;杨发民;张长青;曾炳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体外诱导猕猴骨髓基质干细胞向雪旺细胞分化

    目的探讨体外诱导猕猴骨髓基质干细胞向雪旺细胞分化的实验方法.方法采用BME、b-FGF、ATRA、BDNF、heregulin、Forskolin、PDGF依次联合诱导,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免疫细胞化学鉴定S-100蛋白、GFAP和P75受体的表达率.结果诱导后的猕猴骨髓基质干细胞具有类似雪旺细胞的形态,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S-100蛋白、GFAP和P75受体的表达率分别为:(66.8±4.6)%、(57.3±5.4)%和(72.4±5.9)%.结论采用BME、ATRA、BDNF、heregulin、Forskolin、b-FGF、PDGF依次联合诱导,可使猕猴骨髓基质干细胞在体外向雪旺样细胞分化.

    作者:胡军;刘小林;朱家恺;邓宇斌;向剑平;易建华;原清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的研究进展

    组织工程学是生命科学中新兴学科,是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方向.骨组织工程学是骨外科学主要发展方向之一.骨髓基质干细胞有明确的成骨作用,其特点为来源丰富、提取方便、体外扩增迅速、易于成骨诱导、可导入标记性或治疗性基因,因此认为骨髓基质干细胞是骨组织工程学中理想的种子细胞.本文就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路继业;王岩;蔡胥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青壮年新鲜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新鲜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本组72例,平均34.4(20~48)岁.其中头下型32例,经颈型12例,基底型28例,均用多枚钛合金空心钉固定.闭合复位51例,切开复位同时分别联合应用股方肌骨瓣或带旋髂深血管的髂骨瓣21例.平均随访3年4个月.结果5例复位不良,其中4例出现骨折不愈合,共10例发生股骨头坏死.结论新鲜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原则是应力求早期解剖复位,牢固固定.钛合金空心钉呈等腰三角形平行固定可获得良好的固定效果,有动力加压作用,创伤小,愈合率高,并发症少,可以长期存留体内,是目前比较理想的股骨颈骨折治疗手段.带肌蒂或血管蒂的髂骨瓣植入可以改善局部的血运.良好的骨折复位、早活动晚负重,有利于降低青壮年股骨颈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生率.

    作者:王华民;王钢;陈滨;任义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股骨近端骨折的治疗

    股骨近端包括股骨头、股骨颈及股骨的转子.受到间接旋转外力时容易造成股骨颈和转子部位的骨折.保守治疗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较高,近年来更多医生主张行早期内固定治疗.目前国际上治疗股骨颈骨折的首选方法是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适用于骨质较好、基底和经颈型骨折、头下型骨折中Garden分型Ⅰ、Ⅱ及部分Ⅲ型患者.转子间骨折相对稳定,但为了更好的促进骨折愈合,避免并发症,现多采用内固定治疗.动力性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适用于A0转子部骨折分型中A1型、部分A2型和A3型骨折,其中A1型是佳适应证.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PFN)适用于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转子间反向骨折和高位股骨转子下骨折.对于70岁以上、较严重的骨质疏松、AO分型为A2-3、A3-3的粉碎骨折,我们自行设计的人工特制股骨上端假体置换手术,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作者:姜保国;张殿英;付中国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Gamma钉和DHS/Richard钉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相比较的Meta分析

    目的评价Gamma钉和DHS(Dynamic Hip Screw)/Richard钉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应用Cochrance协作网Meta分析方法对关于Gamma钉和DHS/Richard钉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随机或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结果我们检索出1969~2003年间发表的88篇关于Gamma钉和DHS/Richard钉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相比较的文献,经过筛选和评价,后收集到已发表的7篇(共1256例患者)随机或半随机对照试验,符合本次Meta分析所纳入的试验标准.4个临床试验共包括621例患者,提供了关于术后前6个月的死亡率的详细信息.我们发现Gamma钉术后头6个月与DHS/Richard钉相比较的死亡的相对危险度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相对危险度1.17,P=0.51).6个试验包括1083例患者提供了并发症的资料.Gamma钉和DHS/Richard钉内固定的相对危险度是1.41(P=0.02).Gamma钉明显的增加了股骨干骨折的危险(相对危险度6.99;P=0.00),二次手术率增加(相对危险度1.85;P=0.20).此外,Gamma钉与DHS/Richard钉相比较,患者的手术时间缩短,手术失血量及术后功能恢复相同.结论通过此次Meta分析发现,对于治疗股骨近端骨折,Gamma钉与DHS/Richard钉相比较,在死亡率、伤口感染率、手术失血量、术后功能的相对危险度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增加并发症,尤其明显的增加了股骨干骨折的危险,二次手术率有增加趋势.

    作者:汤欣;吕德成;王福生;鲁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内源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在不同状态及运动损伤性骨骼肌的表达

    目的研究在运动致骨骼肌损伤不同阶段内源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Ⅰ、Ⅱ)mRNA含量的变化规律.方法利用IGF引物对不同损伤程度骨骼肌标本进行RT-PCR检测,同时观查损伤骨骼肌超微结构改变.结果①在未进行训练运动的SD大鼠骨骼肌内源性IGF-Ⅰ、IGF-ⅡmRNA几乎不表达.②在正常训练组,IGF-ImRNA在开始阶段即有升高,在第10天明显升高,在第17天开始下降;IGF-ⅡmRNA在第7天才开始升高,在第13~17天仍维持较高水平.③在一周力竭训练组,IGF-ImRNA在开始阶段就开始上升,在第7天高,超微结构也显示损伤明显,到第13天开始下降;IGF-Ⅱ的mRNA在第4天也开始升高,第10天明显升高,并维持较高水平.结论骨骼肌运动损伤过程中有内源性IGF-Ⅰ、IGF-ⅡmRNA的含量变化,它们与骨骼肌的损伤及修复相关.

    作者:孙林浑;余斌;向峥;杨建成;竺筠雯;谢伟勇;侯振海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

    简要叙述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的早期诊断和坏死预测等的新进展.为使骨折后骨坏死尽量减少,早期手术和关节穿刺减压,避免髋关节放置在伸直及内旋位是必要的,建议屈曲位牵引.应用Gd-DTPA增强MRI T1脂肪浸润扫描,可预测股骨头坏死的可能性.建议将股骨头坏死分为静息型骨坏死和临床型骨坏死.

    作者:李子荣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动力髋螺钉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内固定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评价.方法对1996年1月~2003年4月通过DHS手术治疗、得到随访的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117例作病例回顾性分析.探讨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特点及DHS内固定手术的技巧.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6~35个月,平均15.1个月.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疗效评定为优28例,良66例,可23例.优良率80%.共有10例发生了术后并发症,其中髋内翻4例,伤口浅表感染2例,肺部感染1例,泌尿系感染2例,深部静脉血栓1例.结论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多发生于低能量损伤,多合并内科疾病,DHS可以对其进行有效的固定,并且具有操作方便,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的优点.手术前后进行骨质疏松及伴发的内科疾病的治疗和控制十分重要.

    作者:李其一;邱贵兴;翁习生;张保中;金今;林进;赵宏;王以朋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髓内扩张自锁钉治疗股骨干骨折

    目的观察髓内扩张自锁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效果.方法用髓内扩张自锁钉治疗股骨干骨折52例.其中股骨上1/3段8例,中1/3段35例,下1/3段9例.新鲜骨折46例,陈旧性骨折骨不连6例.结果随访5~32个月,平均15个月,50例正常愈合,2例延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2~18个月,平均3.8个月.手术时间30~120min,平均80min,平均失血量390ml.结论髓内扩张自锁钉治疗股骨干骨折术中不需X线监视,骨折愈合率高,是一种较好的内固定方法.

    作者:徐永清;李军;师继红;李春晓;徐小山;郭远发;陆声;丁晶;朱跃良;马涛;周中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析脱位22例报告

    目的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对22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按AO分型,其中B3.1型10例,B3.2型1例,C2.1型6例,C3.1型2例,C3.2型3例.常规行颅骨牵引.对经牵引复位的各型及未复位的AOB3.1型,采用前路手术减压Orion钢板或AO钢板固定.对未复位的后方有关节突绞锁,前方有压迫的B3.2,C2.1,C3.1,C3.2型,采用后路解锁复位,前路减压钢板固定.对已完全瘫,虽然前方有压迫,但经MRI证实截瘫恢复无望C3.2型,经后路手术解锁复位AXIS固定.结果22例术后颈椎即获稳定,恢复脊柱正常序列,曲度及椎体高度,植骨融合.术后神经功能完全瘫7例无改善,15例不全瘫均有改善.结论下颈椎骨折脱位应根据其类型及脊髓损伤情况选择不同手术方法,以较好的满足下颈椎骨折脱位治疗需要.

    作者:李印良;李叔强;宁漱岩;刘一;张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