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动力髁螺钉内固定并一期植骨治疗股骨远端严重粉碎骨折

叶正云;帅克宁;王志烈;吴小松;范军胜;王海泉;田文

关键词:股骨远端, 骨折, 植骨, 动力髁螺钉, 内固定
摘要:目的探讨股骨远端严重粉碎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应用动力髁螺钉(dynamic condylarscrow,DCS)内固定并一期植骨治疗股骨远端严重粉碎骨折21例,对术后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21例病人均获随访,膝关节功能:优7例、良9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近80%.结论动力髁螺钉内固定并一期植骨是治疗股骨远端严重粉碎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相关文献
  • 腓骨短肌肌瓣逆行转位修复外踝及跟腱软组织缺损

    目的介绍一种简单有效的修复外踝及跟腱处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设计腓骨短肌肌瓣逆行转位修复外踝及跟腱处软组织缺损创面.中厚皮片移植覆盖肌瓣.结果 7例外踝及跟腱处软组织缺损合并骨、跟腱外露病例.缺损面积大5cm×6cm,小3cm×4cm.术后伤口Ⅰ期愈合,肌瓣全部成活.结论腓骨短肌肌瓣逆行转位修复外踝、跟腱处软组织缺损,此方法简单、并发症少、成功率较高,尤其适用于中小创面.

    作者:杨连根;张增方;安小刚;娄宏亮;韩守江;李晓东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带筋膜血管蒂桡骨骨膜骨瓣移植治疗陈旧性舟骨骨折

    目的探讨带筋膜桡动脉茎突返支蒂桡骨骨膜骨瓣移植治疗陈旧性腕舟状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切开复位,采取桡骨茎突切除加用带筋膜血管蒂骨膜骨瓣移植治疗陈旧性腕舟骨骨折15例,术后进行5~16个月随访.结果临床用骨瓣治疗舟骨骨折15例,骨瓣血供丰富,术后10~12周愈合,腕关节功能恢复正常.结论带筋膜血管蒂桡骨骨膜骨瓣是移植治疗陈旧性腕舟骨骨折及骨不连的一种可靠的方法.

    作者:张焱祥;夏仁云;余国庆;周拥军;巴正国;陈飞;邱建雄;陈述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骨膜瓣移位防治骨不连

    目的为预防和治疗骨不连提供一种实用方法.方法骨不连端去除硬化骨,打通髓腔,两端骨皮质表面凿成约2Cm长粗糙面,骨不连间隙小于3mm者不需植骨,大于3mm者则行开槽嵌入式植骨.于骨折线的远端或近端设计一合适大小的骨膜瓣,以有较好血运的筋膜部位为蒂,其长宽比例和移位方法均参照照筋膜蒂皮瓣移位术.用移位骨膜瓣将骨折线周径的2/3~3/4良好覆盖后,再将其两端与周围残存骨膜或筋膜缝合固定,对无条件形成合适骨膜瓣者,可将其骨膜行套袖状推进或于骨折线远近端各形成一短瓣交错移位.对有细小碎骨片缺失或易发骨不连部位,如胫骨下1/3、股骨髁上、肱骨干横断骨折等则不需处理髓腔,骨膜瓣移位方法相同.结果骨不连69例,易发延迟愈合及骨不连的骨折155例.经术后6个月~20年随访(平均3年),骨不连患者全部愈合,骨折病例均未发生骨不连.结论用带筋膜蒂骨膜瓣移位覆盖骨折线方法简便实用,可有效的促进骨折愈合预防和治疗骨不连.

    作者:张少成;纪方;马玉海;许硕贵;王家林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解剖型钢板植骨术治疗股骨下端复杂粉碎骨折

    目的总结股骨下端复杂粉碎骨折解剖型钢板植骨固定的临床特点、效果.方法 20例患者按AO分类,C2型11例,C3型9例,合并髌骨骨折7例.解剖型钢板固定的同时根据骨缺损情况行髂骨、腓骨植骨,观察疗效.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0~2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按Schatzker的疗效评定标准,优14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95%.结论解剖型钢板植骨术是治疗股骨下端C2、C3型骨折的理想方法.

    作者:马庆文;王铁兵;马建民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表达

    目的检测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经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165)基因转染后外源基因的表达,为进一步利用经基因转染的BMSc构建血管化组织工程骨组织打下基础.方法构建VEGF真核细胞表达载体,利用脂质体介导转染兔BMSc,使用原位杂交、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VEGF165在BMSc中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VEGF真核细胞表达载体,原位杂交、免疫组化方法显示经基因转染的BMSc中有阳性棕黄色颗粒出现,而未转染组呈现阴性结果.结论采用基因转移技术可以将VEGF转染至BMSc中,并有外源性基因和蛋白的表达.

    作者:金丹;周忠江;裴国献;胡罢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的微小颗粒骨修复兔桡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自体或深低温冷冻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复合胶原、骨形态发生蛋白(BMP)修复节段性兔桡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将兔自体或同种异体骨研磨成微小颗粒,分别与BMP及Ⅰ型胶原复合,并采用兔桡骨干1.5cm缺损的动物模型,通过X线、组织学、骨密度、生物力学等检测手段,与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胶原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疗效比较.结果自体或深低温冷冻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复合BMP胶原比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胶原成骨效果优良,其中复合BMP组在8周即可使骨缺损修复,髓腔通畅,在骨缺损修复各时期,其成骨速度及成骨量均好于未复合BMP组.结论自体或深低温冷冻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复合胶原BMP均可有效地修复节段性骨缺损,两种方法促进新骨形成无明显差异,异体微小颗粒骨复合胶原BMP是良好的骨缺损修复材料.

    作者:邹天彪;闫景龙;付海亮;候占江;宋大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胸腰段椎体骨折并截瘫前后路手术临床分析

    目的胸腰段椎体骨折并截瘫应用前后路手术治疗临床总结分析.方法采用侧前方减压加植骨融合、椎体钉固定术;后路减压DICK钉或AF钉固定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并截瘫.结果对27例胸腰段椎体骨折并截瘫患者实施手术,术后平均随访1.5年.后凸成角术前平均26°,术后10.;26例获得Frankel 1~3级以上的恢复.结论对于胸腰段椎体骨折合并截瘫患者应合理选择手术方法,均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丘奕军;杨爱德;雷恩忠;冯毅;郭树彰;汪伟基;李海峰;王保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灵长类去细胞神经的萃取制备及异体移植后早期神经再生观察

    目的发展新的化学处理方法,清除灵长类周围神经中的细胞和髓鞘,降低其抗原性,萃取粗大和长段的去细胞神经移植物,并观察其同种异体移植的早期神经再生.方法以Triton X-100和脱氧胆酸钠溶液化学处理猴长段正中神经和坐骨神经.萃取的去细胞神经行普通组织学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及透射电镜检查,观察其组织结构.以去细胞神经同种异体移植修复猴正中神经3.Ocmm和胫神经5.Ocm缺损,术后3周和8周,通过大体观察、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早期神经再生.结果细胞和髓鞘已被彻底清除,神经基底膜和雪旺细胞基底板层保留完好,去细胞神经成为空的神经基质管.移植术后8周轴突再生已通过远端吻合口,移植段再血管化及雪旺细胞增殖良好.结论该化学处理可萃取灵长类粗大和长段的去细胞神经,作为同种神经移植物不会被排斥吸收.

    作者:衷鸿宾;侯树勋;陈秉耀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骨科医师面临的医疗风险(二)

    希波克拉底誓言要求医生全心全意为患者提供佳的帮助,一个训练有素的医生如果自始至终遵从这一准则,就会将目前的医疗风险降到低,而良好的医患关系也有助于消除医疗纠纷.导致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是医生未能正确认识到医疗本身是一门艺术而并非是医生学科水平的不足.急诊室是医疗纠纷高发之地,而纠纷的发生率与患者的受伤程度并不成正比,实际上,往往是较轻程度的损伤更易导致医患矛盾.

    作者:鲁谊;吴新宝;王满宜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万古霉素骨水泥在感染人工髋关节翻修中作用的实验研究与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1:20万古霉素骨水泥(VCM-PMMA)在感染人工髋关节翻修中的作用.方法观察VCM的耐热性能,VCM-PMMA体外抑制表皮葡萄球菌(SE)和生物力学特性;建立兔人工股骨头置换后SE感染模型,研究VCM-PMMA在感染兔人工股骨头一、二期翻修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临床治疗12例感染人工髋关节.结果 VCM含量室温组(25±2)℃与120℃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32天时VCM-PMMA中VCM药物浓度仍高于SE的小抑菌浓度;VCM-PMMA与PMMA在拔出力、压缩强度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一期翻修组16.7%再感染,二期翻修组为8.3%,对照组为58.3%,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临床清创后灌洗4例,1例成功,3例失败;使用VCM-PMMA的一、二期翻修8例均获成功.结论①VCM热稳定性良好,VCM-PMMA可持续抑菌达32d,1:20VCM-PMMA基本不影响固定兔人工股骨头的力学特性.②应用VCM-PMMA能显著提高兔感染人工股骨头一、二期翻修的成功率.

    作者:王爱民;王子明;唐桂阳;孙红振;杜全印;吴思宇;唐颖;沈岳;杨欣建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骨软骨移植治疗儿童远侧指间关节陈旧性骨折脱位

    目的探讨儿童远侧指间关节陈旧性骨折脱位的治疗方法及疗效观察.方法采用游离骨软骨移植术治疗小儿伴有骨软骨缺损的远侧指间关节陈旧性骨折脱位9例9指.结果全部患者均获18个月~13年7个月的随访,优2例,良4例,可3例.结论骨软骨移植术既能有效的矫正畸形,又可保留一定的关节活动度,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卫国;高田治彦;生田義和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日本第一例成功的断指再植

    日本第一例成功的断指再植由奈良县立医科大学骨科的小松重雄和玉井进医师完成.他们从1959年开始用狗做微小血管吻合研究,1965年7月27日,初次应用端端吻合显微外科技术,再植成活一例离断拇指,目前被西方医学界公认为第一例成功的断指再植.

    作者:杨东元;保阪善昭;朱金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远端骨外露的疗效

    目的探讨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例小腿下1/3踝关节周围皮肤坏死及缺损的患者,行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术,皮瓣面积大12cm×8cm,小6cm×5cm,平均9cm×6.5cm.结果 8例全部成活,1例部分坏死,随访6~12个月,皮瓣质地满意,外观佳.结论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取材方便,血供可靠,不牺牲主要动脉.

    作者:董建峰;王建国;刘海军;吴强;高俊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磷酸钙骨水泥复合去甲万古霉素后理化性质改变及药物释放规律的研究

    目的研究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复合抗生素后理化性质的改变及体外药物释放规律.方法将CPC中复合1%、3%、5%的去甲万古霉素,观察水泥的固化时间,测试固化强度,通过X线衍射(XRD)及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检测固化产物,将抗生素骨水泥浸泡于生理盐水中,定期取浸泡液,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抗生素浓度,观察抗生素释放特点.结果随着加入去甲万古霉素浓度的增加,骨水泥固化时间缩短,固化强度降低,含量为5%时,抗压强度低为20.1MPa,但仍高于正常松质骨强度.xRD与FTIR显示固化产物仍为碳酸化羟基磷灰石(carbonated hydroxyapatite,CHA).抗生素在初期释放很快,48h后释放速度减慢并长时间维持.结论 CPC具有原位固化特性,固化反应温和,不产生高热,不影响药物活性,体外实验证明可以维持很长的药物释放时间,是一种理想的抗生素载体,用于骨髓炎的治疗.

    作者:苗军;王继芳;郝利波;毛克亚;唐佩福;刘春蓉;刘志新;汤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非扩髓带锁髓内钉固定联合皮瓣修复治疗ⅢB型胫骨开放性骨折

    目的探讨一期治疗ⅢB型胫骨开放性骨折的方法.方法自1999年2月~2002年2月收治16例ⅢB型胫骨开放性骨折患者,年龄19~47岁,平均27岁.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为4.5cm×3cm~14cm×6cm.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进行彻底清创,用非扩髓带锁髓内钉固定骨折,皮瓣或肌皮瓣转移(移植)覆盖创面.对4例伴骨缺损的患者采用自体髂骨进行植骨.结果随访6~14个月,平均9个月.所有皮瓣均成活,未出现深部感染.14例骨折在6个月内愈合,有2例在术后10个月内愈合.按Johner-Wruch标准判定功能恢复结果,优14例,良2例.结论非扩髓带锁髓内钉固定联合皮瓣修复治疗ⅢB型胫骨开放性骨折效果较好.

    作者:张强;李秉胜;蔡锦方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应用AO锁骨钩板联合韧带修复治疗完全性肩锁关节脱位

    目的评价应用AO锁骨钩板联合韧带修复治疗完全性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13例完全性肩锁关节脱位的病人采用AO锁骨钩板联合韧带修复治疗.全部病例获得随访,随访6~18个月,平均为12个月.结果按Karlsson标准进行评价,优良10例,满意2例,差1例.患者无感染,无金属内植物折断及松动,肩锁关节无再脱位.结论应用AO锁骨钩板联合韧带修复治疗完全性肩锁关节脱位,固定可靠,可以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疗效满意.

    作者:汤欣;邰鹏越;孙立众;曲巍;唐开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自体骨髓基质细胞复合支架材料修复兔尺骨干节段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组织工程骨的体内血管化情况和修复大节段骨缺损的能力.方法采用骨髓穿刺、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获取兔骨髓基质细胞,经体外诱导分化,接种到聚磷酸钙纤维/L-聚乳酸/胶原(CPPf/PLLA/Collagen)支架材料上,植入自体尺骨中下段1.5Cm长的骨膜骨缺损区,对照组为缺损区单纯植入CPPf/PLLA/Co1lagen,术后观察12周.结果术后4周缺损区为新生骨样组织充填,血循环丰富,12周时形态结构已接近正常骨组织;随修复时间延长,修复组织的力学性能逐渐增强.结论骨髓基质细胞与CPPf/PLLAA/Collagen复合物具有较强的成骨能力,有望成为修复骨缺损的治疗方法.

    作者:顾祖超;李起鸿;赵玉峰;杨柳;许建中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骨外固定架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106例疗效分析

    目的应用转子型骨外固定架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预防因长期卧床而引起的并发症.方法在C型臂监视下,采用闭合穿针安装转子型骨外固定架,术后患者可早期活动,练习患肢功能.结果本法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与传统牵引及其它手术治疗对比,在创伤、恢复时间、经济、并发症等方面占有较大优势.结论在患者骨质及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应用转子型骨外固定架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真;胡启成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肱骨干骨折--髓内钉与钢板固定的比较

    总体而言,这些报道提示:采用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较采用钢板带来更多的并发症,尤其是采用顺行入路.同时,这些报道没有提供确切的证据证明何种方法在骨折愈合、减少感染或上肢总体功能上优于另一种.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六种含感觉神经皮瓣修复桡侧三指指腹缺损

    目的介绍6种含感觉神经皮瓣修复拇、示、中指指腹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分别采用桡神经拇指尺背支营养血管皮瓣、手背U-Ⅰ型血管蒂岛状皮瓣、示指背岛状皮瓣、带指神经背侧支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木趾腓侧趾腹皮瓣及环指尺侧神经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桡侧三指指腹缺损43例.结果皮瓣除1例坏死外,其余全部成活.经6个月~2年随访,皮瓣血运、质地好,指腹两点辨别觉平均为:桡神经拇指尺背支营养血管皮瓣12mm、手背U-Ⅰ型血管蒂岛状皮瓣llmm、示指背岛状皮瓣8mm、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8mm、木趾腓侧趾腹皮瓣8mm,环指尺侧神经血管蒂岛状皮瓣5mm.结论 6种带感觉神经的皮瓣可恢复指腹良好的感觉及饱满的外形,但各有优缺点,应灵活掌握适应证.

    作者:傅小宽;庄永青;李小军;童静;杜冬;陈振鹤;姜浩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