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性骨折及其治疗

郭艾

关键词:老年性骨折, 治疗
摘要:老年性骨折主要的危险因素是骨质疏松和跌倒.老年性骨折的常见部位包括脊柱、髋部、桡骨远端等.老年性骨折重在预防,主要预防措施包括适当的运动、营养、避免酗酒、吸烟和药物的滥用等.通过骨密度测量可以预测髋部骨折的危险性.老年性骨折的愈合过程不发生改变,但新骨形成迟缓,后期愈合时间延长.本文还介绍了老年骨折的治疗原则、方法及难点.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相关文献
  • 旋入式自锁髓内针逆行导入法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旋入式自锁髓内针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优点及手术方法.方法采用切开复位旋入式自锁髓内针逆行导入方法治疗15例肱骨干骨折.结果随访15例,其中14例完全骨性愈合,l例骨折延迟愈合,13例肩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无疼痛,2例肩关节外展上举功能受限.结论旋入式自锁髓内针逆行导入法治疗肱骨干骨折,其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可靠.

    作者:吴春辉;邓洁瑜;李涛;颜志坚;徐力;陈日景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老年转子部骨折的手术治疗

    目的总结老年转子部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提高老年转子部骨折的手术治疗水平.方法手术治疗老年转子部骨折58例,平均69岁,96%合并内科疾患,进行了围手术期治疗.应用外固定架固定9例,股骨重建钉固定12例,动力髋螺钉固定37例.结果无1例发生骨折愈合前死亡,功能优良率外固定架治疗组88.9%,股骨重建钉治疗组100%,髋动力螺钉治疗组94.6%.结论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是老年转子部骨折手术治疗的安全保障;应根据老年患者的健康状况及骨折类型选择固定方式.

    作者:刘新成;赵天云;王满宜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LPH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PHP治疗29例肱骨近端骨折.按Neer分类法,二部分骨折11例;三部分骨折12例;四部分骨折6例.结果平均愈合时间7.4周(6~12周).按照Constant评分标准,功能优18例,良为8例,中为3例,优良率为89.6%.结论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手术简单、固定可靠、并发症少、骨折愈合率高特别是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周蔚;罗从风;翟伟韬;眭述平;曾炳芳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降脂、抗凝药物预防激素所致股骨头骨细胞坏死、凋亡及对BcL-2表达的影响

    目的通过建立动物实验模型,探讨同时应用降脂、抗凝药物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防治作用及病理机制.方法选用大白鼠60只,体重约200g,随机分为A、B、C、D组,A、B、C组给予不同的药物,D组不给药,空白对照.实验8周处死动物,取股骨头作组织学、超微结构观察,并用TUNEL及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骨细胞凋亡和BcL-2表达情况.结果①光镜下B、C两组较A组股骨头骨小梁变细、稀疏、空骨陷窝明显增多,脂肪细胞增大,A组接近D组.②电镜下B、C两组细胞体积缩小,核固缩,染色质边聚较多见于A组,A组接近D组.③C组凋亡骨细胞多见于其它组,A组接近D组,A组BcL-2表达多于其它组.结论大剂量应用激素同时给予降脂、抗凝药预防股骨头坏死的作用优于单纯应用降脂药组;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是骨细胞坏死和凋亡共同作用的结果.

    作者:李卫哲;李景南;郑得志;张新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老年转子间骨折Gamma钉与动力髋部螺钉(DHS)治疗的比较

    目的观察60岁以上老年转子间骨折的Gamma钉治疗效果,同时与传统的动力髋部螺钉(DHS)固定方法比较,评价Gamma钉临床应用的优、缺点和注意事项.方法收集近10年来60岁以上老年转子间骨折住院手术并获随访1年以上病例166例,其中DHS治疗129例,Gamma钉治疗37例,对手术操作时间、失血量、输血量、术后血红蛋白降低量和术后1年的生活质量进行逐项总结和比较.结果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血红蛋白的变化有显著差异(P《0.01).一年后的功能恢复情况和生活质量统计显示:Gamma钉和DHS手术,分别只有56.7%和55.2%能完全恢复到伤前水平,分别有37.8%和36.4%及5.4%和8.3%功能不如伤前或生活不能自理.两者结果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Gamma钉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有方法简单、手术时问短、伤口暴露小等优点.但其潜在的创伤并不比传统的DHS方法小,这两种方法对老年人生活质量也仅有55.2%~56.7%得到较好的改善.

    作者:文良元;黄公怡;孙海滨;纪权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骨折愈合、延迟愈合和骨不连

    骨折愈合分为四个阶段:血肿炎症期、肉芽形成期、骨化期和重塑期.四阶段的病理变化连续而重叠,诸多炎性介质和生长因子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终骨折根据稳定性程度达到直接愈合或骨痂愈合.骨折是否发生延迟愈合和骨不连可以从治疗时间、临床表现、放射学表现和生物力学几方面进行评价,重点对骨不连的两种基本形式进行了解释,并对造成延迟愈合和骨不连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从生物性、全身性、机械性和生物物理治疗四方面概括了促进骨折愈合的多种手段.

    作者:秦煜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

    目的评价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1996年3月~2002年3月用DHS共治疗患者29例.骨折按Evans分型,本组Evans ⅠA 2例,Evans ⅠB 10例,EvansⅡA 3例,EvansⅡB12例,EvansⅢ2例.结果29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12~48个月,平均26个月,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优16例,良9例,中3例,差1例.结论如能及时手术良好复位,DHS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较好选择.

    作者:李国胜;张义峰;苏兰海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修复神经缺损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研制及其生物相容性研究

    目的研制一种可用于临床神经损伤修复的人工桥接物,并对其进行微观空间结构观察及生物相容性的研究.方法利用生物相容性较好且可降解的Ⅰ型胶原和明胶经混合溶解及冷淋后形成具有单一纵向微管的神经桥接物.将该材料植入BALB/C小鼠股部肌袋中,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在材料植入的第7、14、21、35天等不同时间段进行组织学观察及血液生化学的检测.结果术后各组小鼠如常,伤口Ⅰ期愈合、组织学观察及血液学的检测提示该桥接物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及可吸收性.结论该材料可用作神经损伤后修复的基础及临床研究的组织工程桥接物.

    作者:梁伟;罗卓荆;王树森;闫铭;王萌;张亚靖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可吸收高强度左旋聚丙交酯螺钉内固定兔股骨髁截骨

    目的应用新式可吸收材料的增强技术-固态压缩法制得高强度可吸收左旋聚丙交酯(SC-PLLA)螺钉.通过观察其固定动物股骨髁截骨后骨折愈合和组织反应,评估该装置的固定效能和生物相容性.方法12只新西兰兔于右侧股骨髁横向截骨,单枚SC-PLLA螺钉固定.术后4、8、12、36周处死,行放射学和组织学检查.结果所有截骨周围均能明显地观察到骨痂,未见明显畸形.镜下见截骨愈合为骨性连接,骨组织可与PLLA直接接触.结论SC-PLLA对承重松质骨的固定可靠,并且生物相容性良好.

    作者:王立;戴克戎;汤亭亭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同种异体骨与血管组织深低温冷藏的时限研究

    目的研究储藏在液氮中的带血管蒂骨组织保持存活状态的时限,为下一步行带血管蒂的骨移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冷藏不同时段的带血管蒂骨组织进行组织学、电镜及琥珀酸脱氢酶(SDH)染色.结果冷藏4个月后的骨组织结构形态学正常,骨细胞SDH染色阳性,而冷藏6个月后的骨组织有线粒体肿胀的超微结构改变,骨细胞SDH染色阴性;冷藏6个月后的血管结构形态学正常,内膜SDH染色阳性.结论存储于液氮中的带血管蒂骨组织维持存活状态的佳时限为4个月.

    作者:陈振光;张发惠;谢昀;郭广松;陶圣祥;杨玉华;潘峰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股骨颈侧位钻孔导向器的研制及应用

    目的研制一种股骨颈侧位钻孔导向器供术中使用,使术中不需做股骨颈X线侧位透视,进而缩短手术时间.方法应用导向器行股骨髓内近端重建钉(PFN)固定术16例,其中股骨转子问骨折12例,转子下骨折4例,置入股骨颈固定螺钉共32枚.结果根据术后X线片示全部股骨颈螺钉位置准确.结论该钻孔导向器设计合理、使用方便、能减少X线接触量、缩短手术时间及保证了股骨颈螺钉侧位置入的准确性.

    作者:陈永铵;黄学思;廖德允;熊秉刚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膝关节松解术后联合骨牵引治疗膝关节僵直

    目的总结一种治疗膝关节僵直的新手术方法.方法对48例膝关节僵直患者行手术松解,关节内外和股四头肌成形术后加股骨髁上或髌骨牵引.结果术后对34例患者随访3~36个月,膝关节屈曲角度增加了70°~105°.结论膝关节松解术联合股骨髁上牵引或髌骨牵引手术治疗膝关节僵直能持续延长股四头肌的长度,不断增加关节屈曲角度,有利于术后患者的功能康复.

    作者:刘锁利;张朝建;张建鹏;王明昊;郝建学;赵霞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桥式系列接骨板的设计及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自行设计的桥式系列接骨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根据桥梁力学原理及结构形式设计一桥式系列接骨板,并对12肢胫骨骨折及41肢股骨中下段骨折进行桥式系列接骨板内固定,随访复查并统计在8、12、16、20、24周内骨愈合情况.结果53肢12周内临床愈合48肢,牢固愈合27肢,16周内临床愈合51肢,牢固愈合47肢,20周内临床愈合53肢,牢固愈合52肢,24周内全部牢固愈合.结论桥式系列接骨板是较好的临床治疗骨折的内固定方法.

    作者:鲁木;刘立伟;姚毅勇;王杞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股骨转子间粉碎骨折:小转子必须固定吗?

    目的讨论股骨转子间骨折伴小转子骨折是否需要固定.方法回顾分析6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使用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其中股骨小转子固定仅2例,其余未行小转子骨折块固定.结果术后至少随访1年以上,所有的病例骨折均愈合,无骨不连、髋内翻和内固定失效.结论如果DHS固定牢靠,不用螺钉固定股骨小转子,但强调在骨折愈合之前限制负重行走.

    作者:王亚梓;王蕾;张海生;陆宸照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儿童胫骨棘骨折的关节镜治疗

    目的介绍关节镜下治疗儿童胫骨棘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01年2月~2003年7月对6例儿童胫骨棘骨折在关节镜下复位,利用导线在关节外搭接后将固定线引入,横穿前交叉韧带基底固定骨折块.结果随访6~20个月,所有骨折均在术后4周愈合,无骨折移位.术后3个月关节活动范围均与健侧相同,无关节不稳,前抽屉实验及Lachmann征阴性.结论关节镜下治疗儿童胫骨棘骨折有助于早期诊治合并伤,利用导线在关节外搭接后将固定线引入操作简便易行、复位准确、固定可靠、不需特殊器械、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儿童胫骨棘骨折的首选方法.

    作者:韩守江;杨连根;娄宏亮;安小刚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桡尺骨分离损伤

    目的桡尺骨分离是较少见的特殊损伤,探讨其发生机理、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1990~1998年,收治4例同侧上、下尺桡关节损伤(桡尺骨分离伤)患者.其中3例早期确诊,手术治疗2例,手法复位1例.1例诊断延迟2个月,二次手术治疗.结果随访16个月~8年,平均46个月.肘关节和腕关节功能评定参照Trousdale引用的百分法,优4例.结论桡尺骨分离伤临床少见,损伤机制较特殊,早期确诊治疗效果好.

    作者:吴强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段骨折

    目的总结股骨逆行交锁髓内钉应用的适应证、优点及其疗效.方法2001年6月~2003年6月,采用切开复位股骨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远段骨折21例,早期行膝关节功能锻炼.结果18例获随访,全部骨性愈合,功能恢复良好,无膝痛、跛行、膝关节僵直等.结论股骨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段骨折具有明显优势,固定牢固、坚强,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手术不需要C臂X线机和骨科手术牵引床,适合基层医院临床应用.

    作者:欧阳永生;苏伟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老年性骨折及其治疗

    老年性骨折主要的危险因素是骨质疏松和跌倒.老年性骨折的常见部位包括脊柱、髋部、桡骨远端等.老年性骨折重在预防,主要预防措施包括适当的运动、营养、避免酗酒、吸烟和药物的滥用等.通过骨密度测量可以预测髋部骨折的危险性.老年性骨折的愈合过程不发生改变,但新骨形成迟缓,后期愈合时间延长.本文还介绍了老年骨折的治疗原则、方法及难点.

    作者:郭艾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中华长城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目的介绍中华长城椎弓根螺钉系统(CGWS)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采用中华长城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18例.结果术后及随访期间拍X线片测定Cobb角、椎体成角、上下终板成角、椎体前缘高度与正常高度的比值均明显改善,随访期间测量以上结果与术后相比无明显变化.结论中华长城椎弓根螺钉系统是一种新型的多功能脊椎三维矫形内固定器械,具有材料优良、矫正效果显著、安装操作方便、固定确切、安全可靠等优点.

    作者:邵增务;杜靖远;杨述华;郑启新;廖翔;王洪;刘勇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胸小肌止点变异的解剖学研究

    目的报道胸小肌存在的解剖学变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1具防腐尸体进行相应解剖研究.结果6例胸小肌存在不同类型变异.结论胸小肌解剖变异可能是肩关节疼痛的原因之一.

    作者:张增方;杜建春;张岩;朱朝晖;李玉椿;张鑫;侯毅斌 刊期: 2004年第09期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