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非扩髓凹槽交锁髓内钉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

庞清江;汤涛;黄涛;张前法

关键词:凹槽交锁髓内钉, 胫骨, 开放性骨折
摘要:目的介绍凹槽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的手术方法、特点及其适应证.方法胫骨开放性骨折 28例,按 Gustilo分型:Ⅰ型 18例,Ⅱ型 8例,Ⅲ a型 2例,采用凹槽髓内钉直径 8mm26例,直径 7mm 2例.结果所有患者不需Ⅹ线透视均精确锁定,骨折复位良好,固定牢固,经平均 5.6个月随访,伤口无感染,骨折均骨性愈合,无针、钉断裂发生.结论凹槽交锁髓内钉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适应证范围广,固定牢固以及不扩髓等优点.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相关文献
  • 韦加宁教授(1938-2003)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胫骨上端金属异物并致骨囊肿一例

    患者,女, 41岁.双膝弹丸存留 20余年,右膝关节疼痛 20余天入院.查体:右膝关节肿胀,浮髌试验阳性,内外侧间隙无压痛,右胫骨上端外侧压痛明显,内外翻应力试验阴性,麦氏征阴性,前后抽屉试验阴性, lachman征阴性. X线片示:右膝关节周围软组织异物,右胫骨平台外侧陈旧性外伤并局部囊肿形成. CT示:右膝关节退行性变,右胫骨平台外侧异物,并致关节液下渗成为囊性区.诊断为胫骨上端金属异物并骨囊肿.

    作者:刘伟强;李汉秀;辛杰;张培良;王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手掌指骨折AO微型钛金属板内固定临床应用

    目的针对不同部位的掌、指骨骨折而采用不同类型的 AO微型钛金属板进行内固定治疗,探讨骨折的愈合特点及肌腱与钛金属板的相互关系,为手部的早期功能康复提供确切的治疗依据.方法针对不同部位的掌、指骨骨折,采用指背的弧型或 S型切口,沿伸指肌腱正中纵行切开显露骨折,复位后根据骨折的具体类型,选择 AO微型钛金属板、钛螺钉固定.结果临床应用 76例病员, 83处骨折其中 29处为通关节骨折.术后 15d TAM法骨折临床愈合时间 4~ 8周,平均 5周, 68例随访 3个月以上, TAM法优良率达 89.8% ,远期优良率 100%.结论 AO微型钛金属板治疗手部指骨骨折,固定确切,诸多复杂骨折均可达到解剖或近解剖位.手术操作不复杂,能术后第 1天即可开始功能训练,能有效预防手掌、指部肌腱粘连,功能恢复满意.

    作者:傅中国;姜保国;张殿英;王天兵;李剑;Nabees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小腿或足部软组织缺损伴骨、肌腱外露的显微外科修复

    目的报道小腿或足部软组织缺损伴骨、肌腱外露应用显微外科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 6种类型的皮瓣进行修复 30例,其中吻合血管的背阔肌皮瓣 12例包括采用胸背血管小腿腓肠血管吻合的 3例、吻合血管的阔筋膜张肌皮瓣 3例、股前外侧皮瓣 1例、小腿外侧逆行岛状皮瓣 1例、小腿内侧岛状皮瓣 1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 12例.结果吻合血管的肌皮瓣、皮瓣移植 16例全部成活. 14例岛状皮瓣除 4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远端小部分坏死外,其余均成活.术后随访 1~ 4年,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 10例的功能与外观均较满意.修复足部 20例,其中涉及足跟、足底负重区者 12例包括 4例全足皮肤脱套伤,均恢复了行走功能.结论小腿、足部软组织缺损伴骨、肌腱外露、骨髓炎患者,应用显微外科修复可取得较满意的效果.佳手术方案的制定,精细熟练的显微手术,血管危象的防治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周礼荣;李峻;王伟;丁任;刘迎曦;王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年轻患者肱骨头颈严重粉碎性骨折的内固定治疗

    目的探讨年轻患者肱骨头颈部严重粉碎性骨折的分类并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治疗方法.方法对 14例严重肱骨头颈部粉碎性骨折的病例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分别选用 T型钢板、 L型钢板及自行研制的梯形钢板固定, 10例取自体髂骨行肱骨头颈部骨缺损处填塞植骨,术中同时修复撕裂的肩袖及关节囊.结果 13例随访 3个月~ 8年,平均 2年 10个月.疗效评定标准结合 Neer评定法和肩肘外科功能评定法综合评估,优 5例,良 6例,优良率达 84.6%.结论年轻患者严重肱骨头颈部粉碎性骨折常累及肱骨头关节面,易造成肱骨头血供受损,并伴有肩袖及关节囊不同程度的撕裂.对该类患者不宜行关节置换,应采用有效、简便的内固定方式,并辅以自体髂骨植骨,对破裂受损的关节囊及肩袖进行修补.

    作者:甄平;刘兴炎;李旭升;陆皓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目的评价解剖型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带骨膜髂骨块重建关节面的的疗效.方法对 37例 40侧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采用解剖型钢板内固定,对 SandersⅡ、Ⅲ型骨折同时行髂骨植骨,Ⅳ型骨折行带髂棘骨膜骨块植骨重建关节面.按 Maryland 足部评分评价足部功能.结果 28例随访 6~ 48个月,其中优 13足( 46.4%),良 14足 (50% ),可 1足 (3.6% ),优良率达到 96.4%.结论解剖型钢板能够有效支撑塌陷的跟骨关节面,是一种合理的跟骨骨折内固定器.带骨膜髂骨块植骨修复关节面缺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作者:陈伟南;李宏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应用半环槽外固定架治疗小腿伤病

    目的回顾性评价半环槽外固定架治疗小腿伤病的疗效.方法 42例小腿伤病 ,其中新鲜胫腓骨骨折 21例,陈旧性骨折畸形愈合、不愈合或者合并骨髓炎者 5例,小儿麻痹症后遗单侧下肢短缩 12例,骨病畸形 4例 .采用半环槽外固定架作固定、延长或畸形矫正. 结果随访 8月~ 3年(平均 13个月).骨折 26例均愈合,愈合时间为 12~ 24周;儿麻 12例延长 4~ 8cm,骨病畸形 4例均获矫正.并发症为针道感染 8例 12针,创面感染 2例,早期邻近关节功能受限 4例,早期拆架致骨折端轻度畸形 1例.优良率 95.2%. 结论半环槽外固定架适应证广泛,固定确切,操作简单、并发症少,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作者:黄杰文;李志权;曾雄;陈家鸣;温荣彬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不同手术入路对肱骨中下段骨折治疗的影响

    目的评价不同手术入路对肱骨中下段骨折治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地将 1994年 1月~ 2000年 1月 93例肱骨中下段骨折病人作对照研究, 45例采用前外侧入路, 48例采用后侧入路.结果前外侧入路有 12例并发桡神经损伤,骨不愈合 5例;后侧入路有 4例并发桡神经损伤,骨折不愈合 2例.经χ 2检验,前者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27),而后者无显著性差异 (P=0.258).结论后侧入路对于肱骨中下段骨折是一种较好的和安全的入路.

    作者:马维虎;徐荣明;冯乐玲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甲基强的松龙辅助直流电场治疗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目的为弥补脊髓完全损伤后 6h置入电剌激器的疗效比伤后立即置入电剌激器的疗效为差这一缺陷,伤后 2h应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一次,以减轻或阻止脊髓水肿,提高直流电场的疗效.方法 24只中国家犬随机分成 2组,用 Allen WD法致脊髓完全损伤. A组为脊髓损伤 6h置入电刺激器组; B 组脊髓损伤 2h静滴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脊髓损伤 6h再置入电刺激器组.观察各组伤后 1、 2、 3个月神经功能、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神经元数量、神经元截面积和尼氏体密度恢复情况.结果 B组上述各项指标均优于同时期 A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直流电场的确能有效地促进脊髓再生,辅助使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能更有效地治疗脊髓损伤,特别是促进神经功能早期、更好的恢复.

    作者:沈宁江;王宇田;樊红灿;吴多能;黄世敏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双侧髋关节同时后脱位一例

    患者 ,女 ,38岁 ,2001年 1月 18日,因乘坐的小客车与火车相撞受伤,伤后头痛,头晕,双下肢不能活动 3小时入院.专科检查:双下肢呈屈曲、内收、内旋、短缩畸形、双臀部可扪及上移的股骨头,双髋关节屈曲弹性固定,不能活动,双足背动脉搏动有力,足趾背伸,跖曲肌力正常,双下肢感觉正常, X光片示:双侧髋关节后脱位.临床诊断:双侧髋关节后脱位左侧伤.治疗:急诊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下,行双侧髋关节后脱位手法整复术.双髋关节成功复位后,行双侧股骨髁上牵引术(图 1).

    作者:刘兴盛;陈德满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初步报告

    目的探讨开放复位、锁定加压钢板( LCP)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2年 1~ 9月,采用切开复位 LCP内固定治疗 6例( 1例双侧)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其中男 4例,女 2例,患者平均 37.6岁.按 AO分类, B3型 1侧, C1型 3侧, C2型 3侧.结果全部 6例获得 7~ 15个月,平均 10个月随访,骨折均完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 6周.按改良的 Mcbride评分和纽约骨科医院腕关节功能评估标准, 6例 7侧功能评定均为优,无任何并发症发生.结论早期切开复位 AO新型 LCP内固定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理想方法.

    作者:王钢;任高宏;王华民;陈滨;裴国献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无脊髓损伤颈椎骨折脱位的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无脊髓损伤颈椎骨折脱位的治疗方法选择.方法 28例无脊髓损伤的颈椎骨折或骨折脱位,新鲜损伤 26例,陈旧性损伤 2例;其中 23例手术治疗; 5例保守治疗.结果全部病例随访观察,症状均获得改善, 17例完全恢复, 7例残留手指麻木, 4例颈椎旋转受限,颈椎椎间高度、生理曲度维持良好.结论对于无脊髓损伤的稳定性上颈椎骨折脱位行牵引、制动、复位和固定,而不稳定性上颈椎骨折脱位应手术治疗;对于无脊髓损伤的下颈椎骨折脱位宜首选经前路手术治疗,前路手术除可达到减压、恢复颈椎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外,更重要的是可重建颈椎即刻稳定性,对防止继发性脊髓损伤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者:马毅;赵合元;夏群;刘华水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非扩髓凹槽交锁髓内钉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

    目的介绍凹槽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的手术方法、特点及其适应证.方法胫骨开放性骨折 28例,按 Gustilo分型:Ⅰ型 18例,Ⅱ型 8例,Ⅲ a型 2例,采用凹槽髓内钉直径 8mm26例,直径 7mm 2例.结果所有患者不需Ⅹ线透视均精确锁定,骨折复位良好,固定牢固,经平均 5.6个月随访,伤口无感染,骨折均骨性愈合,无针、钉断裂发生.结论凹槽交锁髓内钉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适应证范围广,固定牢固以及不扩髓等优点.

    作者:庞清江;汤涛;黄涛;张前法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人和猪软骨细胞aggrecan球间区域基因的克隆和同源性分析

    目的分析人和猪软骨细胞 aggrecan球间区域( interglobular domain, IGD)蛋白酶水解位点的同源性,在分子水平探讨猪软骨细胞作为组织工程化软骨研究模型的意义.方法通过 RT-PCR扩增人和猪软骨细胞 aggrecan IGD片段,将纯化的 RT-PCR产物克隆入 T 载体,通过测序、软件分析及 Northern杂交,比较二者基因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结果人和猪 aggrecan IGD cDNA有 84%的同源性.经 PSI-BLAST(Position Specific Iterated BLAST)分析,相关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也达到 84%,表明其在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 Northern杂交可见,人和猪的 aggrecan IGD探针对猪总 RNA均有明显的分子量大小相同的放射自显影条带. 结论猪软骨细胞可以作为组织工程化软骨研究的模型,对软骨细胞老化和体内构建软骨的降解等过程中蛋白酶参与的 aggrecan水解反应进行深入的探讨,为完善组织工程化软骨的构建提供分子水平的依据.

    作者:李卿;刘伟;陆峻泓;崔磊;曹谊林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转染对人骨髓基质细胞体外成骨诱导的影响

    目的研究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EGFP)转染人骨髓基质细胞( MSC),对其体外诱导后表达成骨表型的影响,探讨 EGFP作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示踪剂的可行性.方法构建携带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EGFP) 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并转染骨髓基质细胞, G418进行筛选.将转染后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骨髓基质细胞( MSC-EGFP)进行成骨诱导扩增,以未转染的 MSC为对照组,分别检测成骨诱导后碱性磷酸酶( AKP)活性,骨钙蛋白( OCN)含量和成骨细胞转录因子 (Cbfa1)的表达. 结果构建携带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EGFP)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后获得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 MSC-GFP,其体外经成骨诱导后,同样能表达成骨特征性表型, AKP, OCN, Cbfa1表达和未转染组无明显差别. 结论 MSC转染 EGFP后,不影响其体外成骨诱导后成骨表型的表达, EGFP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 MSC)良好的示踪剂.

    作者:柴岗;张艳;王敏;胡晓洁;刘德莉;崔磊;刘伟;曹谊林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小腿双岛皮瓣联合修复两处皮肤缺损

    目的探讨同时修复小腿两处皮肤缺损的方法.方法设计小腿胫前动脉穿支逆行岛状皮瓣与胫后动脉穿支逆行岛状皮瓣联合、内踝上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与小腿后侧岛状筋膜皮瓣联合、内踝上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与胫前动脉穿支逆行岛状皮瓣联合,分别修复 3例小腿两处皮肤缺损.结果所有皮瓣全部成活,创面闭合.结论用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两处皮肤缺损是一个安全、有效、简单的方法.

    作者:刘绍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组合式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多段粉碎性骨折

    目的探讨和总结组合式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多段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方法近 3年收治胫腓骨多段粉碎性骨折 25例,其中男 18例,女 7例,年龄 18~ 52岁,平均 37.5岁,均采用组合式外固定架治疗.结果经 3~ 15个月随访, 25例患者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 5.8个月,拆除全部外固定时间平均 7.6个月. 3例发生针道感染, 4例轻度畸形愈合.结论组合式外固定架是治疗胫腓骨多段粉碎性骨折的理想方法.

    作者:詹伟彦;巫伟东;何开正;文永强;汪曾荣;黄醒中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应用单边式骨外固定架联合植骨治疗胫骨骨折骨不连

    目的报告单边式骨外固定架联合植骨治疗胫骨骨折骨不连的疗效.方法自 1999年 2月至 2002年 2月应用单边式骨外固定器并植骨治疗胫骨骨折骨不连 11例.结果患者平均住院时间 16天,术后 2~ 5个月骨折愈合,平均 3.2个月.结论外固定支架加植骨治疗胫骨骨折骨不连是一种即简便又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

    作者:邵岩;焦绪民;李玉金;杨征;豆维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计算机辅助骨科技术的现状与未来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在外科领域应用日益广泛,计算机辅助骨科技术( CAOS)在神经外科导航的基础上发展迅猛,成功地应用到越来越多的骨科疾病中.它是在计算机技术支持下进行的骨科手术,包括了医学图像数据的获取、术前计划和模拟、配准、术中导航和机器人系统.它的应用提高了手术的准确性,减小了手术创伤,更好的进行手术计划和模拟,并且减少了射线的暴露量.文章评述了 CAOS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设想.

    作者:裴国献;相大勇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利用跖底动脉弓的足底岛状皮瓣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

    目的探讨前足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对 6例前足软组织缺损患者施行以跖底动脉弓为蒂的逆行足底岛状皮瓣进行修复.结果随访 6个月,皮瓣全部成活,两点辨别觉 < 10mm.结论该皮瓣血管蒂长(长可达 18cm),皮肤质地与受区相近,血运可靠,是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作者:娄宏亮;杨连根;张增方;安小刚;韩守江;王晖;葛海岩;王彬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