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时间矫形外科学--一门应运而生的新学科

赵黎;陈拱诒

关键词:矫形外科学, 学科, 取得进展, 骨骼系统, 新技术, 新方法, 神经, 临床, 理论, 肌腱, 关节, 病因
摘要:矫形外科学是一门论述骨、关节、肌病因素.肉、肌腱和神经,即骨骼系统的古老学科,由于理论上不断取得进展和临床上大量采用新方法、新技术,这门学科有了飞跃的发展.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相关文献
  • 闭合复位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髁上A型骨折

    目的总结临床应用闭合复位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经验.方法1997年12月~2000年12月应用闭合复位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的方法治疗新鲜的股骨髁上骨折11例.结果11例骨折全部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4周.无内外翻畸形发生.根据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定,其中膝关节评分85~100分为优,70~84分为良好,60~69分为一般,小于60分为差.结果优8例,良2例,一般1例.差0例.优良率为90.91%.结论应用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髁上骨折是一个理想的方法,采用闭合复位内固定技术,更利于骨折愈合与膝关节功能恢复.

    作者:张文斌;李宏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带血供肌瓣作为骨形态发生蛋白载体修复骨缺损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带血供肌瓣作为骨形态发生蛋白(BMP)载体修复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观察带血供肌瓣复合BMP和单纯BMP组修复骨缺损时的成骨情况,对四种不同载体的成骨能力进行比较.结果以指深屈肌支为蒂制备的带血供肌瓣复合BMP修复骨缺损,效果优于单纯BMP组.带血供肌瓣联合纤维蛋白粘合剂复合BMP组修复骨缺损,效果优于其它载体.结论带血供肌瓣可作为BMP的良好载体,带血供肌瓣联合纤维蛋白粘合剂作BMP的载体效果更优.

    作者:裴国献;杨润功;魏宽海;金丹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四肢骨良性肿瘤并发病理性骨折外固定支架固定术(附6例报告)

    我院自1993年应用上海手术器械厂生产的SGD系列单侧外固定支架固定四肢骨折[1],至2000年2月达336例.

    作者:秦步平;钱铮;黄永刚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失效原因与防治

    股骨干骨折是临床常见的损伤,钢板螺钉内固定是常用的方法.钢板螺钉性能虽不断得到提高和改进,内固定失效仍时有发生.

    作者:王世松;崔永忠;杜敦进;樊亚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应用康宁克通A治疗肩胛背神经卡压综合征疗效观察

    肩胛背神经卡压综合征是近年来研究颈肩痛时发现的一个病征,并将其归纳为胸廓出口综合征,它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及生活,近年来,我们采用康宁克通A混合利多卡因进行局部封闭,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张政;邓冠忠;张文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应用可吸收内固定接骨器件治疗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通过可吸收内固定材料的临床应用研究,为进一步推广及临床应用提供科学的依据.材料和方法应用由聚酚胺材料制成的可吸收髓内针、内固定棒等可吸收内固定材料治疗各类骨折50例(第一组).另连续选择我院50例各种骨折后,用金属髓内针治疗的病例进行随访(第二组).随访骨折愈合及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和可吸收内固定物有无毒性反应等.总结各类骨折的手术规范.用X2检验对术后功能恢复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应用可吸收内固定治疗骨折与用金属内固定治疗骨折两组疗效无明显差异.结论应用高分子聚酸胺可吸收接骨器材治疗骨折具有操作简单、疗效确切,对人体无毒副作用,不需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等优点,其疗效与金属内固定疗效无明显差异.

    作者:刘尚礼;赖权;宋耿铨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免疫抑制剂FK506加速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后功能恢复的初步临床报告

    目的探讨免疫抑制剂FK506加速临床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后功能恢复的可能性.方法严格选择15例肢体神经断裂修复术后1d~3个月志愿者,男性12例,女性3例,年龄18~45岁.口服FK506胶囊,1mg~8mg/d,定期监测血药浓度并以此调节剂量,实际用药时间2~6月.定期评价神经再生及功能恢复.结果15例患者均有效,Tinel征、肌电图、临床神经功能恢复评价等综合显示神经再生速度达2.2~4.0 mm/d,平均3.1mm/d,快于同期肢体神经断裂修复术后非免疫抑制对照组1.2mm/d的速度.FK506血药浓度维持在3~5ng/ml,所有患者未出现明显的药物副作用.结论免疫抑制剂FK506可用于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后的临床治疗,促进神经快速再生,加速肢体功能恢复,值得进一步探讨.

    作者:顾立强;陈国奋;相大勇;朱立军;裴国献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低接触应力半月板载荷全膝置换的X线分析

    目前正在研究和发展中的半月板载荷全膝置换技术(meniscal bearing total knee replacement)可减低全膝假体聚乙烯塑料上的接触应力,减少聚乙烯塑料的磨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骨折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随着生物材料与技术的发展以及对骨折愈合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近10年来关于骨折治疗的概念与方法都产生了显著的改变.下面将就以下几个方面做相应的介绍.

    作者:荣国威;姜春岩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踝关节融合术治疗创伤性关节炎的远期效果

    一般认为,踝关节融合术是治疗晚期创伤性踝关节炎的标准手术,但其远期效果,尤其是术后对其它关节的影响尚不清楚.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兔颈动脉平滑肌细胞DNA含量与血管缺血时间关系的图像分析研究

    目的研究兔颈动脉平滑肌细胞核DNA含量随缺血时间而变化的关系,判断断指再植时限.方法7只新西兰大白兔过量麻醉法处死,常温(25℃)和冷藏(0~4℃)保存条件下,在0h、4h、8h、12h、16h和24h时取材,Feulgen染色后,图像细胞光度仪检测颈动脉平滑肌细胞核DNA含量,统计学处理数据.结果平滑肌细胞核DNA含量在常温下缺血8小时后,随缺血时间延长而较有规律的下降,缺血12h以内下降不明显,12h后下降比较明显.冷藏组(0~4℃)平滑肌细胞核DNA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断指再植时限常温下以12h内为宜.冷藏保存的肢(指)体24h内都可再植.

    作者:王庆;陈统一;陈中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组织工程骨修复羊胫骨骨缺损实验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珊瑚羟基磷灰石(CHAP)体外复合经扩增的骨髓基质细胞(BMSc)在大动物大段骨缺损中的修复能力及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技术在此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中国青山羊6只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只.分别造成左侧胫骨2cm骨缺损,实验组缺损区植入CHAP和BMSc复合体,对照组不植入任何填充物.术后2、4、8周分别通过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进行监测.结果放射性核素骨显像中感兴趣区(ROI)计数和摄取比值显示对照组在3个时间点均未见再血管化的表现及明显的成骨活动,而实验组则随着时间的延长再血管化的数量和成骨的质量呈现出上升的趋势.结论CHAP和BMSc复合体具有良好的修复大动物大段骨缺损的能力,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修复过程中有非常准确的预测效果.

    作者:陈滨;裴国献;王珂;金丹;魏宽海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保留后结构环状减压手术治疗急性胸腰段脊柱损伤

    目的探讨保留脊柱后结构环状减压复位内固定的手术方法,治疗急性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8例急性脊柱脊髓损伤伴不全瘫痪的病例进行椎管内骨块复位,环状的脊髓及神经根减压,保留棘突、棘间韧带、小关节的手术方法治疗.结果随访31例,时间10~42个月,平均16个月,按Frankel分级,术后神经功能恢复3级者5例,2级者24例,1级者2例.结论对于急性脊柱脊髓务的病例,应用保留脊柱后结构环状减压内固定的方法,是兼顾脊髓减压的彻底性和保持脊柱稳定性较为合理、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胡晓亮;方弟弟;厉国定;胥成平;秦惠敏;向艾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系统文献回顾时对医学文献研究质量的评估方法

    系统文献回顾(Systematic review)中对每个独立研究进行质量评估是很必要的,以减少偏倚、便于理解随后进行的解释以及指导对结果的解释.

    作者:朱立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长骨干骨折的生物学固定

    骨折的自然愈合过程是生物本身的愈合能力,简单概括长骨干骨折的愈合过程包括骨折后血肿期,骨外膜、软组织、骨内膜等新骨形成骨痂连接期,骨折愈合期和后期塑形重建期,骨折后进行内固定符合这一自然过程的可称为生物学固定.

    作者:胥少汀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骨科病人中的血栓栓塞性疾病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可以导致死亡,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除可引起PE外,其并发症还有复发性血栓形成或栓塞、血栓后综合征,后者包括水肿、硬结、疼痛色素沉着及溃疡形成.

    作者:朱立军;林昂如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双侧开放性胫腓骨骨折16例报告

    胫腓骨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创伤急症之一,但双侧开放性胫腓骨骨折较少见.

    作者:廖凯;李双全;陈水昌;廖桂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中国青山羊胫骨骨缺损模型的研究

    目的探讨制备中国青山羊胫骨骨缺损模型的新方法.方法中国青山羊9只,制备胫骨中段20mm的骨膜与骨缺损,7孔AO自动加压钢板内固定,术后4、8、12周处死动物.用放射学、组织学方法评价骨缺损的修复情况.结果术后所有动物的20mm骨缺损均未自行修复,遗留骨缺损.结论钢板固定的成年山羊胫骨20mm缺损模型可以满足骨组织工程实验的要求.

    作者:王珂;裴国献;陈滨;金丹;魏宽海;胡罢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急性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

    急性脊髓损伤(ASCI)是一种严重的损伤.多见于16~30岁的年青人群,对患者和社会均可造成身心和经济上的沉重负担,据统计,仅在美国每年发生ASCI的新病例约1万名左右,耗资达100亿美元[1].

    作者:侯铁胜;鲁凯伍;傅强;贺石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