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小广
推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是现代教育的一大重点。通过制定计划、各种教学活动、完成课程小报告、随堂测试及自我评定计划执行情况等方式,通过成绩比较发现,巧妙的使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技巧,可有效提高了医学生的考试分数,通过问卷调查确认促进了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的提高。
作者:刘佳;贺气志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评价助产护理干预对高龄产妇分娩方式和产程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高龄产妇300例,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产科护理,实验组产妇在常规产科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助产护理干预,对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产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产妇和对照组产妇的分娩方式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的产程显著短于对照组产妇,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助产护理干预可以让高龄产妇的剖宫产率得到有效降低,缩短产程,同时可以让产后出血得到有效控制,让母婴安全得到有效保证。
作者:孔维娜;阿依努尔·木汗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人工流产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妇产科门诊要求接受人工流产术而无禁忌证的孕妇240例,根据婚史随机分成实验组、对照组各120例。实验组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心理护理,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未婚和已婚患者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率和心理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未婚患者人工流产综合征和焦虑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未婚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已婚患者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已婚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焦虑的发生率和对照组已婚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护理可有效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减少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尤其对于未婚患者来说意义更加重要。
作者:姜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并分析胃复安致小儿锥体外系反应诊治方法。方法本组病例选择我院自2013年9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因服用胃复安致锥体外系反应的30例患儿,观察患儿的临床症状反应,给予脑电图、脑脊液等相关检查,询问患儿家长患儿服用胃复安史。确诊患儿为胃复安锥体外系反应后,立即给予对症治疗。结果全部患儿均不存在意识障碍,对其神经系统进行检查,除锥体外系体征,未见其他异常。患儿中痉挛性斜颈13例,强直性张口12例,迟发运动障碍5例。患儿血象基本正常或稍有偏高,脑脊液检查29例正常,1例轻度异常,但出院时复查已恢复正常。结论通过对患儿临床症状进行观察,详细了解患儿用药史,并给予全面检查,在确认为胃复安致锥体外系反应后,给予对症处理,可有效缓解患儿临床症状。
作者:宋中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在胃肠道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的35例可疑胃肠道肿瘤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在空腹、胃内冲水的状态下行16排螺旋CT检查,将其检查结果与手术对比。结果经16排螺旋CT检查,发现12例恶性肿瘤,其中包括9例胃肿瘤患者(5例患者局部胃壁增厚,2例胃内出现肿块,2例患者肿瘤位于贲门胃底部),以上患者,6例侵犯周围临近器官,1例向肝脏转移,2例向腹膜后以及脾门淋巴结转移;发现6例良性肿瘤,其中包括2例十二指肠降段肿块,3例十二指肠肿瘤,1例十二指肠升段肠壁肿块。12例患者经手术和病理学证实,确诊为胃肠道肿瘤的有9例,分别为胃肌腺瘤2例,十二指肠平滑肌瘤3例,胃腺癌4例。结论采用16排螺旋CT在胃肠道肿瘤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在治疗前充分了解患者病症,对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李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考察使用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是否会对围生儿结局造成影响。方法选出30例孕妇围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5例是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的围生儿,将这作为治疗组,15例无早期先兆流产孕妇的围生儿作为对照组。结果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早产儿、低重儿、胎儿窘迫、Apgar评分,发现两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黄酮体治疗先兆流产对于围生儿结局不会造成不良影响。
作者:魏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肝素钠抗凝血浆的生化检验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来我院接受体检的110例群众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需抽取同等剂量的静脉血液,据检查方式的不同,将110例群众随机分为研究组( n=55例)以及对照组( n=55例)两个小组,对照组成员的血液采取普通的真空试管进行放置,研究组成员的试管中则添加肝素钠抗凝血浆,对两组成员的检测结果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通过不同的检测得知,研究组群众与对照组群众在钾、钠元素以及葡萄糖3种指标上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镁、氯、钙元素以及尿素氮、肌酐5中指标上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素钠抗凝血浆的生化检验的可行性显著,该检测方式方便快捷且不受客观因素的影响,对其临床的诊断有着积极意义,可在临床检验中广泛的推广及应用。
作者:郭斌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开胸患者术前肺功能锻炼依从性的现状,为临床提供开展肺功能锻炼健康教育的依据。方法未干预前对30例在我科行开胸手术前的患者进行肺功能锻炼人数的调查,采用 QC方法对存在问题进行追查原因,分析资料,提出方案,选择对策,草拟计划,标准化流程。结果按标准化流程改善后开胸患者术后能有效咳嗽效果显著。术前采用标准流程可以提高患者术前肺功能锻炼的依从性,达到提高,减轻了术后患者因咳嗽方法不对造成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作者:李锦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比较离子色谱法和比色法测定农村饮用水中游离氰化物的差异性。方法用离子色谱法和异烟酸-巴比妥酸分光光度法分别对20份农村饮用水中氰化物进行检测,对影响两种检测方法因素进行分析,将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配对t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方法在95%的置信水平,以及比较两种方法加标回收率、精密度。结果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的配对t检验,t=0.415,t<t(0.05,20)。离子色谱测得回收率为97%-104%,相对标准偏差( RSD)为0.98%-1.87%,比色法测得回收率为95%-106%,相对标准偏差为1.38%-1.97%。结论两种方法在测定水中游离氰均可得到较好准确度和精密度,两种检测方法没有明显显著性差异。
作者:陈剑锋;陈清德;洪乙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对七氟醚麻醉诱导在患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系统探讨。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2例外科手术患儿,根据麻醉诱导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均为26例,对照组采用丙泊酚麻醉诱导,研究组应用七氟醚麻醉诱导,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诱导情况及呼吸、呼吸等功能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的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入室时、插管后研究组MAP、HR及入室时SpO2要和对照组均存在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患儿全身麻醉诱导中应用七氟醚,起效和苏醒快,且对呼吸无明显影响,安全性较高,临床推广意义重大。
作者:史国强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术后肺部感染率的影响情况。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需要实施手术治疗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为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室护理干预是避免术后肺部感染的有效护理方法,有着极高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虎曼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全科护理在社区护理中推广应用意义。方法选取社区医疗机构自2013年3月———2014年6月收治的患者86例,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实验组,其中实验组43例采取了全科护理干预,研究组43例则采取常规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通过对实验组患者进行全科护理后,护理总体质量以及患者满意程度,均较研究效果显著,(p<0.05)。结论进行社区全科护理,不但能够提高对患者护理质量,而且能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满意程度,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一致好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钟士銮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低分子肝素治疗肾病综合征患者高凝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肾病综合征患者60例,接受治疗的时间为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期间,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泼尼松治疗,观察组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APTT、PT、FIB、DD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肾病综合征患者治疗后的APTT、PT、FIB、DD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肾病综合征患者(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对治疗肾病综合征患者高凝状态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苏香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现行医疗保障体系已经初步建立并完善。目前我国医疗保险基金在医疗机构的使用中存在部分基金浪费以及流失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并对就诊病人权益发挥不利影响。加强医疗机构的医疗保险管理制度,强化医保基金的有效控制,维护参保病人的正常权益是医疗机构医保办的服务职责[1]。本文主要综述医疗机构医保办在保障病人权益与控制医保基金中的作用,旨在强化医保服务工作的落实,系统规范我院医保管理制度。
作者:隋玉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但病理学改变类似酒精性脂肪性肝病(AFLD),以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质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其疾病谱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 NASH)、脂肪性肝纤维化和脂肪性肝硬化四个从轻到重的病理阶段。目前NAFLD已成为无症状性转氨酶升高的首要病因,部分还会进展至终末期肝病,某些还与肝脏肿瘤有关。 NAFLD 发病机制极为复杂,也是本病研究的热点,但几乎都停留在假说阶段。1998年Day和James提出的“二次打击”学说已成为解释该病发生机制的主要理论。初次打击主要指胰岛素抵抗和脂质代谢紊乱所导致的肝细胞脂质沉积,形成单纯性脂肪肝;二次打击主要指各种原因所致的氧化应激及脂质过氧化损伤,引起 NASH。若 NASH持续存在,发生炎症2坏死循环,便进展为脂肪性肝纤维化和脂肪性肝硬化。 NAFLD常见的原发病为高血脂、肥胖和2型DM。
作者:戴永利;武海宁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评估联用步长脑心通在治疗糖尿病DN2期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肾病2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40例的对照组和60例的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使用ACEI或ARB类药物进行基础治疗,对60例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联用步长脑心通进行治疗,并对2组治疗的总有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结合后续的统计分析得出,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相比之下,显然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P <0.05),在尿蛋白量减少方面,显然观察组更明显(P<0.05)。结论经我院研究得出,在对糖尿病肾病2期患者的治疗方面,联用步长脑心通进行治疗可延缓病情进展,可明显减少尿蛋白量,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应推广使用。
作者:陈圆圆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收治的70例(92只眼)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47只眼)和观察组(35例45只眼),观察组行超声乳化并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行单纯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术后3个月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有31例33只眼对比敏感度曲线在参考范围内,对照组28例31只眼对比敏感度曲线在参考范围内,观察组对比敏感度的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明显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超声乳化并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可有效调节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的对比敏感度视觉,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许之娟;邓慧兰;王森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在对于口腔颌面损伤患者治疗当中起到的促进伤口复原的作用。方法选取我科104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取个性化护理干预方案,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案,对比两组患者间的恢复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患者满意度同时高于对照组。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可以明显的促进口腔颌面损伤患者伤口的复原速度和效果,提升了患者的生活治疗。
作者:马子惠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老年体检人群尿酸和尿酸水平升高的有关原因。方法选取2011年至2014年期间在本院进行体检的986名老年人进行研究,并将其临床的资料实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年龄差异对高尿酸血症患病率的影响,高尿酸小组与正常尿酸小组合并其他慢性疾病的状况。给予高尿酸血症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将干预前后患病人数的变化实行对比。结果60-69岁、70-76岁、76岁以上各个年龄段的高尿酸血症患病几率呈逐渐递减。其高尿酸人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患病几率要比正常尿酸人群高,差异在统计学中有意义(p<0.01)。行综合护理后高尿酸血症人数比干预前低(p<0.05)。结论选取综合护理可使尿酸水平降低,对患者生活质量有积极改善作用。
作者:卢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究先天性心脏病发生原因。方法使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对电子图书馆内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收集,搜集的文献年限在文献库建库开始到2014年2月,检索的内容包括英文文献和汉语文献,两名专业的评价员对文献的质量作出评价。并选择出重要的资料,交叉核对,主要内容是涉及先天性心脏病病因学的系统 Meta 分析以及综述报道。结果所有的文献报道中共有12篇报道满足检索要求,在这些报道中对于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存在着较大差异。结论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较为复杂,而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是当前可供参考的文献数量有限,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深入研究,才能掌握先天性心脏病的更多病因,从而提高预防和治疗。降低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
作者:董江仙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