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采用改进方法检测肺癌组织端粒酶活性

马刚;高劲松;陈佩毅;仝明;王传华;李影;何蕴韶;戎铁华

关键词:肺部肿瘤/诊断, 端粒酶/诊断应用
摘要:目的:用改进的TRAP法检测肺癌的端粒酶活性,探讨端粒酶活性与肺癌的关系.方法:用培养瓶替代液氮瓶收集标本,采用TRAP改进方法,内含36bp质控模板预防假阴性,增加引物长度避免二聚体形成,且使反应一步完成,并用银染法显示检测结果,对45例病理确诊的肺癌手术标本及一株肺癌细胞株的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结果:38例肺癌标本端粒酶活性呈阳性,阳性率为84%(38/45),一株肺癌A549细胞株也呈阳性.结论:经改进后的TRAP法检测端粒酶活性,更加准确方便;标本采集处理方法简单有效,易于推广应用;端粒酶活性检测将有助于肺癌的诊断.
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胃腺癌组织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检测分析

    1978年Goldstein实验室的Ho等人[1]首先报道3例急性细胞性白血病细胞表面高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活性增高,其后相继发现绒癌、子宫内膜癌和胃癌等[2]癌细胞表面的LDLR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本文对胃腺癌组织及其周边正常胃组织进行了LDLR水平测定,并探讨了胃腺癌组织LDLR活性与组织分化程度的相关性.

    作者:王培林;孔峰;于文滨;邵风芝;卢雪峰;胡晓燕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采用改进方法检测肺癌组织端粒酶活性

    目的:用改进的TRAP法检测肺癌的端粒酶活性,探讨端粒酶活性与肺癌的关系.方法:用培养瓶替代液氮瓶收集标本,采用TRAP改进方法,内含36bp质控模板预防假阴性,增加引物长度避免二聚体形成,且使反应一步完成,并用银染法显示检测结果,对45例病理确诊的肺癌手术标本及一株肺癌细胞株的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结果:38例肺癌标本端粒酶活性呈阳性,阳性率为84%(38/45),一株肺癌A549细胞株也呈阳性.结论:经改进后的TRAP法检测端粒酶活性,更加准确方便;标本采集处理方法简单有效,易于推广应用;端粒酶活性检测将有助于肺癌的诊断.

    作者:马刚;高劲松;陈佩毅;仝明;王传华;李影;何蕴韶;戎铁华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肺腺癌及鳞癌MDR1-mRNA和MRP-mRNA表达的研究

    目的:观察30例肺癌组织及癌旁肺组织MDR1-mRNA及MRP-mRNA的表达.方法:RT-PCR方法.结果:MDR1-mRNA在肺癌组织及癌旁肺组织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0.0%及16.67%(P=0.045),MDR1-mRNA的表达与细胞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病理类型无关;MRP mRNA在肺癌组织及癌旁肺组织的表达分别为43.33%及26.67%,MRP-mRNA的表达与细胞分化程度有关,低分化者MRP的表达明显高于中高分化者,P=0.03.腺癌的表达(62.5%)高于鳞癌(21.43%),P=0.058.MRP-mRNA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无关,P=0.511.30例肺癌组织中MDR1-mRNA与MRP-mRNA共同表达者8例(26.67%),两者均无表达者13例(43.33%),两者的一致性达70%,仅表达MRP-mRNA者5例,仅表达MDR1-mRNA者4例.结论:MDR1-mRNA及MRP-mRNA在肺癌的耐药中占有重要作用,两者在肺癌表达的一致性达70%.

    作者:杨俊兰;石廷章;戴为民;魏秀芳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卵巢癌体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卵巢癌体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58~1995年收治的75例卵巢癌体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资料.年龄范围20~65岁,Ⅰ~Ⅳ期分别为5、8、25和37例;原发灶上皮来源占96%,其中浆液性腺癌占92%,在治疗后出现转移的38例中,术后残存肿瘤<2cm 11例,>2cm27例;治疗分别采用单纯化疗、化疗加盆腔放疗及未加辅助治疗.结果:病理类型、病理分级、手术分期、治疗方法和残存肿瘤大小均与体表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卵巢癌体表淋巴结转移受多因素影响,理想的减瘤术和辅以顺铂的多程联合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可延缓体表淋巴结转移.

    作者:李洪君;章文华;孙建衡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p27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p27基因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它在人类一些恶性肿瘤的表达水平与预后呈正相关.本研究探讨其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检测p27蛋白在66例乳腺癌中的表达水平,然后用χ2检验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Logrank检验p27的表达与生存时间的关系,Cox回归模型作单因素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p27在乳腺癌中的高表达率为53.03%(35/66);低表达率为46.97%(31/66).p27低表达与乳腺癌分期晚,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显著相关,Logrank检验发现p27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呈正相关,Cox模型则显示p27是乳腺癌的一个独立的预后标志物.结论:p27低表达与乳腺癌分期晚,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局部复发、远处转移、以及预后差、生存期短显著相关,p27高表达则相反.我们认为p27蛋白是乳腺癌的一个独立的预后标志物.

    作者:曹红亮;张广德;夏文华;肖继平;陈爱军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增殖细胞核抗原和细胞凋亡表达在中晚期食管鳞癌的预后意义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PCNA)和细胞凋亡表达在中晚期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食管鳞癌)的预后意义.方法:应用微波炉加热修复抗原方法和链霉菌素-生物素免疫亲和酶技术行PCNA抗原染色,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进行原位凋亡染色.结果:36例手术切除的食管鳞癌组织平均PCNA表达指数(PCNAlabellingindex,PI)为48.84%±13.63%,细胞凋亡指数(apoptosisindex,AI)为12.26‰±5.20‰;PI升高与患者年龄小、分化程度低、有淋巴结转移和肿瘤进行性浸润呈正相关,而AI升高与分化程度高、角化明显呈正相关;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发现病变侵及食管外膜、有淋巴结转移、无角化、PI≥40%或AI<10‰的患者术后生存率明显降低;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发现只有淋巴结转移和PI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淋巴结转移和PCNA表达增高是影响中晚期食管鳞癌术后生存的重要因素.

    作者:杨林;冯伦高;叶世铎;王家顺;潘永成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消化道类癌23例临床分析

    我院外科自1975年1月至1999年6月共诊治23例消化道类癌,均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现报道及分析讨论如下.

    作者:陆锋;叶圣诞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肿瘤所致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的内支架治疗

    上腔静脉狭窄及阻塞所致的上腔静脉综合征是一组常见的临床征侯群,多数为肿瘤压迫、侵犯上腔静脉所致.保守治疗方法(放、化疗)不能很好地解除症状,既往主要依赖外科手术再通,创伤大,适应证窄[1].我们应用介入手段,用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治疗该征获得良好疗效.

    作者:张福君;吴沛宏;黄金华;王群芳;陈林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肽瘤苗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一种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疾病,其分子生物学特征是存在BCR-ABL融合基因.该融合基因的产生是由位于第9号染色体的c-abl原癌基因与第22号染色体bcr基因相互易位形成.依据bcr断裂点位置不同,主要存在两种基因拼接形式,即b3a2和b2a2.该BCR-ABL融合基因转录为8.5kbmRNA,进一步翻译产生分子量为210kDa的BCR-ABL融合蛋白,后者具有异常增强的酪氨酸激酶活性,使造血干细胞发生异常转化而导致CML发生.目前尚无有效的CML根治手段.

    作者:郑维扬;周淑芸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c-myc、PCNA、Fas在成骨性肿瘤中的表达

    目的:探索c-myc、PCNA、Fas表达与成骨性肿瘤细胞分化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骨肉瘤、骨化性纤维瘤、骨纤维结构不良、正常骨痂进行c-myc、PCNA、Fas蛋白测定,与肿瘤组织学分级、细胞分化、核丝分裂比较分析.结果:PCNA和c-myc胞核阳性与肿瘤低分化相关,Fas和c-myc胞浆阳性与肿瘤的高分化具有一致性.结论:PCNA高表达是瘤细胞增殖活跃的重要指标;c-myc胞浆表达与细胞分化密切相关,其高表达不能代表瘤细胞的高增殖性.

    作者:王勇;刘兴炎;葛宝丰;殷莹;陈克明;苗国安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癌性胸水p16基因纯合性缺失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癌性胸水p16基因纯合性缺失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PCR技术检测胸水p16基因第一、二外显子纯合性缺失,并结合胸水脱落细胞学检测分析其在临床诊断中的意义.结果:表明所检31例肺癌所致癌性胸水标本中均无出现p16基因第一外显子纯合性缺失,12例有p16基因第二外显子纯合性缺失,阳性率为38.71%(12/31).16例脱落细胞学检测阳性,阳性率为51.62%(16/31);15例脱落细胞学检测阴性,其中6例存在p16基因第二外显子纯合性缺失;两者联合检测,阳性率提高至70.97%(22/31).统计学分析表明p16基因第二外显子纯合性缺失和脱落细胞学检测阳性率间无明显差异,而两者联合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单独p16基因第二外显子纯合性缺失(P<0.01)和脱落细胞学检测(P<0.01).21例结核性胸水中均无胸水p16基因纯合性缺失.结论:本组资料说明胸水p16基因第二外显子纯合性缺失与脱落细胞学联合检测可增加诊断的阳性率,并补充和提高胸水脱落细胞学的诊断价值.<0.01)和脱落细胞学检测(P<0.01).21例结核性胸水中均无胸水p16基因纯合性缺失.结论:本组资料说明胸水p16基因第二外显子纯合性缺失与脱落细胞学联合检测可增加诊断的阳性率,并补充和提高胸水脱落细胞学的诊断价值.

    作者:桂淑玉;汪渊;刘虎;周青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sP-selectin与原发性肝癌发展及转移的关系以及化疗对原发性肝癌病人血浆中sP-selectin水平的影响.方法:用ELISA法检测54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浆sP-selectin的含量.结果: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浆中sP-selectin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且与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分期及治疗效果有关,Ⅲ期病人较Ⅱ期病人高(P<0.05),治疗前较治疗后高(P<0.05).结论: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浆sP-selectin含量比正常人高,而且随着病情的发展及疗效而改变,故检测sP-selectin有可能成为原发性肝癌辅助诊断、病情发展及疗效观察的一项有价值的指标.

    作者:官成浓;徐军发;银正民;潘达超;谢杰荣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RT-PCR检测CEA分泌性肿瘤患者血中的CEAmRNA

    目的:建立一种外周血循环中肿瘤微转移检测的方法.方法:20例CEA分泌性肿瘤患者及8例健康对照,用逆转录PCR(ReverseTranscription-PolymeraseChainReaction,简称为RT-PCR)方法检测血中的CEAmRNA,同时用放免法检测血清CEA水平.结果:20例患者CEAmRNA阳性率为55%,而健康对照均为阴性.外周血CEAmRNA的存在与CEA分泌性肿瘤远处转移密切相关,而与CEA水平无明显关系.结论:RT-PCR是肿瘤微循环检测的灵敏方法,血中CEAmRNA阳性提示肿瘤的早期转移.

    作者:李荔霞;王晓怀;郑文岭;王捷;林金容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垂体瘤PCNA表达与复发的相关性分析

    本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复发垂体瘤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情况,并与其临床特征相比较,评估PCNA指数作为预测垂体瘤复发标志物的实用性.

    作者:李才群;李方成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研究进展张晓实综述

    实体瘤的生长和转移依赖血管生成.新生血管为肿瘤细胞提供充分的氧气和营养,新生血管的内皮细胞表达多种生长因子,刺激肿瘤细胞增殖.肿瘤血管缺乏周细胞,基底膜不完整,肿瘤细胞易于进入血液循环[1].

    作者:张晓实;曾益新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肝细胞癌合并肝外多原发癌10例临床分析

    肝细胞癌(肝癌)合并肝外多原发癌临床少见.我院外科于1989年5月~1997年10月共收治10例,报道如下.

    作者:鞠新华;夏振龙;戴显伟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肛管直肠原发性非霍奇金氏淋巴瘤3例报告

    本文收集经病理证实的肛管直肠原发性非霍奇金氏淋巴瘤3例,报告如下.

    作者:刘自民;史明鹏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p16蛋白表达与胃癌浸润转移的关系

    p16基因是近年来克隆出来的一个新的抑癌基因,定位于9p21,由2个内含子和3个外显子组成,全长8.5kb.3个外显子共同编码分子量为15.84kd、148个氨基酸组成的单链多肽-P16蛋白,参与正常细胞生长调控[1].研究资料表明在人类多种肿瘤细胞系及原发肿瘤中存在p16基因的异常及p16蛋白表达的缺失.本文就p16蛋白表达与胃癌浸润、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贺修胜;苏琦;钱仲斐;罗招阳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不能手术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从1996年8月至1999年2月,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的70例不能手术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随机分为常规分割照射组(常规组)和后程加速超分割照射组(后加速组).常规组采用常规分割照射,总剂量68~72Gy/34~36次,共7~7.5周.后加速组先用常规分割照射40Gy,后改用加速超分割照射(1.5Gy/次,2次/日),总剂量70Gy/40次/6~6.5周.用χ2比较两组病人的有效率和急性放射反应.结果:3例病人因放疗期间出现远处转移而退出研究.放疗后2个月,常规组病人CR6例(18.2%),PR16例(48.5%),有效率为66.7%;而后加速组CR10例(29.4%),PR20例(58.8%),有效率为88.2%,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Ⅱ度急性放射性气管炎和食道炎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能提高不能手术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急性放射反应可以耐受.

    作者:曹卡加;黄惠英;刘国贞;冼超贵;涂明耻;毛志达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人肺癌裸鼠移植瘤中uPA系统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uPA系统4种主要成分(uPA、PAI-1、PAI-2、uPAR)在肺癌细胞裸鼠移植瘤侵袭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4株肺癌细胞(1株肺巨细胞癌、2株肺腺癌、1株肺鳞癌)接种入裸鼠体内,建立体内侵袭转移模型;应用免疫组化、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等方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uPA系统各因子的表达.结果:肺巨细胞癌细胞所形成移植瘤的侵袭转移能力强;免疫组化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均表明uPA系统各因子在4株移植瘤肿瘤细胞的胞浆及胞膜均有相当的表达,在肺巨细胞癌细胞所形成移植瘤中4种因子的表达水平相对较低,而在两株腺癌移植瘤中相对较高.结论:uPA系统内4种因子在移植瘤中以多种复合物及单体的形式存在;这些因子的表达水平不能确切反映各移植瘤在裸鼠体内侵袭转移能力的差异.

    作者:彭挺生;赵国华;吴惠茜;赵国强;周慕珩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癌症杂志

癌症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