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右房壁内血管瘤并血肿1例

叶雪存;李培芝;胡建明;顾萍

关键词:右房, 血管瘤, 三尖瓣, 粘液瘤, 彩色多普勒, 占位性病变, 强回声团块, 下腔静脉, 流通, 超声检查, 右心房, 血流速, 颈静脉, 左室, 阻塞, 诊治, 晕厥, 医院, 胸闷, 形态
摘要:患者女,26岁.既往健康.因10天前突然晕厥,胸闷,气促在当地医院拟诊为右房粘液瘤,来我院诊治.体检:痛苦面容,全身紫绀,颈静脉怒张.超声检查示:右心房内充满一大小约7cm×3.5cm梭型强回声团块,团块固定,形态不随心跳变化,并且延伸至三尖瓣口前下方,三尖瓣口基本阻塞(图1),彩色多普勒显示仅见少量血流通过.左房,左室,右室内径偏小,除三尖瓣外各瓣膜未见明显异常.下腔静脉增宽约30mm,多普勒有极少量低速血流通过(血流速6cm/秒).超声拟诊为右房占位性病变,右房粘液瘤不能完全排除.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亢动脉栓塞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甲状腺动脉栓塞治疗甲亢前后CDI特点及变化规律.方法:12例甲亢患者行甲状腺动脉栓塞术.术前后用彩超观察腺体回声,测量其大小及动脉内径;PWD测量Vs、Vd、Vm、PI、RI,计算血流量.结果:术前腺体增大为弥漫性、均质或非均质性低回声,部分有结节,腺体内血管多而粗;术后腺体缩小,回声增强增粗,血管变细而少.放置钢圈处呈线样强光带,无血流显示,血流参数术前后比较,除双甲状腺下动脉PI、RI略降低外,余均有显著差异(P<0.05~0.001).结论:甲状腺动脉栓塞术治疗甲亢是一种新方法,近期效果明显.对术前明确诊断、术后效果观察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孙秀英;杨继金;李冰;谢建华;钱隽;徐静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B超诊断睾丸畸胎瘤1例

    患者男,46岁.右侧睾丸进行性增大12年,劳累后略有胀痛.因右侧睾丸突然疼痛,呈持续性,并逐渐增大而来院就诊.体检:T38℃,急性痛苦面容,行走不便,右侧阴囊异常增大,形态不规则,局部皮肤温度高,质硬,张力大,压痛明显,睾丸与阴囊之间分界不清,左侧睾丸被挤至左下方,其大小正常.超声检查:右侧睾丸体积增大,形态不规则,表面高低不平,内部回声极不均匀,强弱不等,有不规则的透声区.于睾丸的外上方见一70mm×45mm的低回声肿块,其形态不规则,内部呈密集的细小光点,有漂浮感(图1).彩色多普勒显示:肿块内无彩色血流.左侧睾丸位于左后方,大小正常,内部回声均匀,超声诊断:(1)右侧睾丸畸胎瘤;(2)结核待排.

    作者:俞丽仙;周燕舞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经肛管腔内超声过氧化氢增强造影诊断肛瘘的价值

    目的:探讨经肛管腔内超声过氧化氢增强造影技术(HPUS)在肛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6名专科体检初步诊断为直肠肛门瘘的患者术前先常规进行传统经肛管腔内超声(TAUS)检查后,再将3%过氧化氢通过导管注入肛瘘外口,观察瘘管走向和内口开口位置,然后将专科检查、TAUS和HPUS检查结果与手术中所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HPUS与TAUS对瘘管分类的超声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1%(33/36)和63%(23/36);对内口位置的判断准确率分别为72%(26/36)和44%(16/36).HPUS检出的内口数目为44例,符合率为93%(44/47).TAUS检出内口数目的符合率为59%(28/47).结论:HPUS对肛瘘的诊断有较高的可视性和准确率.

    作者:徐道明;李升明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彩超加碳酸氢钠与维生素B6混合液诊断右肺动静脉瘘1例

    患者女,22岁.因四肢末端指(趾)青紫7年,伴口唇紫绀4年余入院.查体:皮肤、粘膜及口唇紫绀,四肢末端杵状指(趾),两肺呼吸音粗糙,右上胸部可闻及持续性血管杂音,以背部明显.胸部正位X线片示:右中肺野可见5个大小不等的类圆形高度密影,大者约30mm×40mm,小者约15mm×10mm,边缘清晰,考虑为右肺动静脉瘘可能性大.行胸部超声检查,按胸部X线片所示位置,将探头置于右腋中线,多切面探查,见右肺外侧一不规则无回声团块,大小约82mm×73mm,边界尚清,团块内可见细点状光点,为红细胞叠加影,探及一扩张的管腔,为肺静脉,宽约22mm,彩色多普勒见一束红色血流喷至扩大的肺静脉内,脉冲多普勒测量此处高血流速度约180cm/s,此束红色血流柱宽约8mm,为瘘口所在,此处肺动脉大直径约12mm(图1).自肘静脉注射碳酸氢钠与维生素B6混合液,观察心脏,见右房、右室出现气泡后,大量气泡进入左房、左室.再次注入此造影剂,仔细观察肺内上述团块,见大量气泡进入团块内扩张的肺静脉(图2).提示:右侧肺动静脉瘘(瘘处肺静脉显著扩张).

    作者:熊华花;李泉水;李沿江;许晓华;蔡建华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经静脉声学造影诊断下肢动脉病变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经静脉声学造影诊断下肢动脉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12例患者接受造影检查,造影剂经左前臂静脉注射.结果:注射造影剂后,下肢动脉彩色血流信号增多、血流束增宽.8例股、动脉闭塞者造影前闭塞段及其远侧血管均无彩色血流信号,造影后闭塞段仍无彩色血流信号,但远侧2例胫前动脉和6例胫后动脉有细窄彩色血流束,并可见侧支血流汇入.另4例股、动脉狭窄者,造影前3例胫前动脉和2例胫后动脉无彩色血流信号,但造影后仅2例胫前动脉无彩色血流信号,4例胫后动脉均有彩色血流.结论:经静脉超声造影有助于准确诊断下肢血管病变.

    作者:吴凤林;龚渭冰;侯连兵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喉癌的超声表现1例

    患者男,63岁.因声音嘶哑,吞咽疼痛两个月而来院就诊.查体:体温,脉搏,血压正常,心肺无异常.颈部超声检查:双叶甲状腺未见异常,于甲状软骨及环状软骨的后方探及3.0cm×1.4cm×1.3cm左右的实性不均质占位,边界尚清,表面不光滑,实质回声偏强不均,部分凸出于甲状软骨下方.实质内探及少量的低速动脉血流信号(图1).于右锁骨上窝探及两个大小不等的肿大淋巴结,大者2.2cm×1.3cm.其它部位未探及肿大淋巴结及异常声像.超声诊断:喉部实性占位,考虑喉癌.经手术后病理诊断:喉鳞状细胞癌.

    作者:刘侠;王蓉蓉;徐春明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心包畸胎瘤1例

    患者,男,15个月,以呼吸困难10小时急诊入院.查体:呼吸急促,心界扩大,心率130次/分,心律不齐,心音强弱不等,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X线胸片:左侧纵隔有一巨大阴影突向左胸腔,边缘光滑,心脏向右侧移位.CT:左侧心影旁有一54mm×60mm大小不均匀低密度影.超声心动图:左室侧后壁心包内可见一53mm×58mm大小的液性暗区,其内可见二个强回声光团,大者约28mm×33mm,小者约15mm×14mm(见图1),内部回声不均匀,边界清楚.左室侧后壁明显受压呈弧型凹陷,收缩及舒张活动受限,各房室腔大小正常,各瓣膜形态、结构未见异常.CDFI:收缩期探及三尖瓣少量返流.超声提示:左室侧后壁心包内混合性肿物(心包畸胎瘤?).患儿在上级医院经手术及病理诊断为心包畸胎瘤.

    作者:王慧;金红;杜国庆;魏立亚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彩超诊断颈动脉海绵窦瘘1例

    患者,男,41岁.因右眼进行性视力下降伴眼红5月余来院就诊.门诊检查发现眼球凸出、压之有搏动感,疑球后占位病变行彩超检查.超声可见眼球形态大小正常,晶体状,玻璃体清晰,未见视网膜脱离及占位病变,球后视神经略增宽,可见一条血管明显增粗达0.7cm,沿其走行见其由额顶部静脉经内眦达球后通向颅内,由此可确定为眼上静脉增宽.脉冲多普勒可见其呈低速动脉血流频谱(图1),并可闻及粗糙的血管杂音.超声提示:右眼颅内动静脉短路,考虑:颈动脉海绵窦瘘.追问患者发病前有头部外伤史.

    作者:王福领;肖红伟;杨海军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高度近视眼血流多普勒研究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的眼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在高度近视病理改变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比观测42例高度近视和30例正常人眼动脉、睫状后动脉和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结果:高度近视眼的眼动脉、睫状后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减低,阻力指数上升;视网膜中央动脉收缩期、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明显减低.结论:高度近视患者脉络膜及视网膜存在血液灌注不良.睫状后动脉及视网膜中央动脉血供不足可能是高度近视患者视网膜、脉络膜退行性变的原因之一.

    作者:杨漪;周荣芬;房勤茂;李景胜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沂蒙山区新生儿甲状腺功能低下B超诊断

    目的:为了探讨沂蒙山区新生儿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声像图特征.方法:对新生儿筛查检出、确诊的50例甲状腺功能低下者进行了B超显像检查,并与正常新生儿甲状腺声像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本地区新生儿甲状腺功能低下的患儿中84%(42/50)为甲状腺明显肿大,其形态规则、内回声均质.结论:新生儿甲状腺肿大可作为本地区甲状腺功能低下的主要声像图特征.

    作者:郭咏梅;刘厚勤;郭洁;李振生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彩超诊断青春期肾胚胎瘤1例

    患者男性,14岁,腰部不适1月余,加重伴腰痛3天.查体:一般情况好,心肺腹部未见阳性体征.超声表现:肝、胆、脾、胰及右肾正常.左肾大小10.5cm×4.6cm×5.3cm,外形规则,包膜清晰.于中上极探及5.7cm×4.7cm×5.0cm异常区,外形不规则,上缘呈乳头状向外突出,包膜完整清晰,内回声粗乱,光点分布不均匀,可见坏死的小液性暗区(图1).彩色多普勒:右肾血流信号正常,左肾正常部分血流信号丰富,异常区周边血流信号丰富,内见少许点状血流信号,超声诊断:左肾癌,术中所见:行左肾切除术,未见腹腔肿大淋巴结,剖开左肾,可见皮质变薄,中上极有一5.5cm×4.6cm×4.9cm实质性包块,表面光滑,有假包膜,其内呈灰白色,间或橙色黄.

    作者:赵君智;张英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高血压患者冠状循环改变的经食管超声研究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冠状循环的改变.方法:采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技术,探测30例高血压患者和10例对照的冠状窦解剖结构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病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左室重量指数(LVMI)、冠状窦前向血流(CSF)及冠状窦直径明显增加(P<0.05~0.001);与对照组相比,心肌肥厚组LVMI、SBP、DBP、冠状窦直径、CSF均明显增加(P<0.05~0.001);而无心肌肥厚组仅LVMI明显增加(P<0.01);与无心肌肥厚组相比,心肌肥厚组LVMI、SBP、CSF明显增加(P<0.05~0.001).结论:高血压患者冠状循环发生了显著改变,左室心肌重量增加是引起这一改变的主要原因,应用TEE探测冠状窦血流为评价高血压病患者冠状循环损害提供了新方法.

    作者:张卫华;白晨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左心辅助不同插管途径的血流动力学比较研究

    目的:对左心辅助的两种插管引流途径(左心室引流与左心房引流)进行对比研究,为临床选择合适的引流途径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2条犬分别建立左心房-主动脉(LA组)和左心室-主动脉(LV组)的左室辅助动物模型,并进行血流动力学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LV组的左室收缩压、平均压及压力变化速率均显著低于LA组.辅助后两组的左室、左房与右室内径均减小,但LV组左室内径减小更明显.两组的二尖瓣(E峰)及主动脉瓣的流速无显著差异.结论:两种引流途径均有较好的血流动力学效应.左心室引流时流量大,左室减压更充分;左心房引流对心脏创伤小,出血并发症少.临床应用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选择不同的引流途径.

    作者:马维国;郜朝晖;朱晓东;杨浣宜;胡盛寿;李国荣;孟亮;唐承君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经颅超声显像与颅骨结构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并研究颅骨结构与经颅超声显像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CT对80例经颅超声显像的患者进行对照扫描,对比观察并测量了颞窗区的颅骨厚度、密度.比较其结构特征与超声显像间的关系,将显像的良好与显像差的相比较;并与其它非声窗区的观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该声窗的所有透声区全部为均质骨区;而其他具有标准三层板障结构的颅骨均无明显的声束透过而显像.显像良好与显像差两组的CT值比较,0.25>P>0.01;厚度比较,0.01<P<0.05;结论:颞骨鳞部的透过声束特征与其均质结构和厚度有关.

    作者:丁旭萌;陈炎卿;韩玉培;焦尧瑞;魏恒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右房壁内血管瘤并血肿1例

    患者女,26岁.既往健康.因10天前突然晕厥,胸闷,气促在当地医院拟诊为右房粘液瘤,来我院诊治.体检:痛苦面容,全身紫绀,颈静脉怒张.超声检查示:右心房内充满一大小约7cm×3.5cm梭型强回声团块,团块固定,形态不随心跳变化,并且延伸至三尖瓣口前下方,三尖瓣口基本阻塞(图1),彩色多普勒显示仅见少量血流通过.左房,左室,右室内径偏小,除三尖瓣外各瓣膜未见明显异常.下腔静脉增宽约30mm,多普勒有极少量低速血流通过(血流速6cm/秒).超声拟诊为右房占位性病变,右房粘液瘤不能完全排除.

    作者:叶雪存;李培芝;胡建明;顾萍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超声诊断股静脉瘤样血栓1例

    患者男,59岁.六个月前因股骨颈骨折,行全髂置换术,于三月前出现左下肢肿胀、压痛、乏力、并逐渐加重,故来院就诊.超声所见:左大腿根部股静脉轻度增宽,宽度约2.2cm,于局部股静脉内可显示一1.8cm×1.4cm中等强度光团回声,边界不规整,内部回声欠均匀,基底部较宽,附着一侧管壁向管腔内突出,位置固定(图1).CDFI:股静脉内呈色彩暗淡的蓝色低速低频血流,血栓边缘血流变细,血流绕过血栓向心走行,呈蓝白相间较高速血流.光团内部无血流显示.超声诊断:左股静脉陈旧性瘤样血栓形成.

    作者:张志强;王廷才;王丽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与体视学对猪急性心肌梗死动态变化的定量分析

    目的: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技术与体视学技术对猪急性心肌梗死动态变化进行对照定量分析.方法:10头开胸的猪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于结扎后2min、20min、90min、180min,用DTI技术测定左室前壁、后壁收缩期运动速度(VS),舒张早、晚期运动速度(VE、VA),用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从心尖、前壁、后壁中部各取材5块,石蜡包埋4μm,连续切片,用真彩色图像体视学分析系统对病变进行定量分析.结果:LAD结扎后DTI-二维显示,2min、20min时前壁室壁变薄,色彩暗淡;随时间延长着色异常或色彩缺失.频谱检测VS、VE随时间延长明显降低(P<0.01),但90min、180min时无显著差异;组织化学及体视学分析心肌细胞坏死随时间延长逐渐加重,而90min、180min后则心尖部坏死为严重.结论:DTI技术与体视学对照分析,能提供急性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发生后在不同时间内心肌细胞坏死的动态变化规律,为临床早期评价局部心肌缺血及功能异常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田瑞霞;左鲁生;赵宝珍;严家春;徐长江;陈文笔;盛春宁;朱先存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B超诊断阑尾内蛔虫1例

    患儿男,14岁.突发右下腹剧痛伴恶心呕吐1小时.查体:急性痛苦病容,被动侧卧位,下肢屈曲,心肺未见异常,腹部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右下腹麦氏点压痛阳性,无明显肌紧张及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肾区无叩痛,肠鸣音减弱.

    作者:潘绍惠;于德平;王国明;高明伟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右冠状动脉左室瘘1例

    患者男,20岁.心慌气短1个月入院.查体:体温、脉搏、血压正常.无紫绀及杵状指(趾),双颈静脉无怒张,胸廓无畸形,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率90次/分,律齐.胸骨左缘3、4肋间闻及以收缩期为主连续性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固定分裂.腹部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浮肿.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大致正常心电图.X线胸片示两肺纹理清晰,两肺门影不大,右二弓饱满,主动脉结突出,肺动脉段平直,心尖圆钝,双侧膈肌光滑,双肋隔角锐利,心胸心值0.49.

    作者:侯传举;邓东安;张荣;苗欣;朱鲜阳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应用背向散射跨壁梯度评价肥厚型心肌病和高血压性心脏病的研究

    目的:本研究旨在应用背向散射跨壁梯度定量新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和高血压性心脏病.方法:研究对象为经临床确诊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2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9例.另设20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HP Sonos 5500超声诊断仪和2.5MHz探头,带组织背向散射声学定量分析系统.取二尖瓣水平短轴切面,分别测量肥厚型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及正常人平均组织整合后散射积分(IB)和周期性变化曲线的形态和幅度(CVIB).结果:肥厚型心肌病和高血压病患者平均组织整合后散射积分(IB)明显高于正常人(分别P<0.01,P<0.05),而周期性变化曲线的形态和幅度(CVIB)明显低于正常人(P均<0.05),但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和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之间其IB和CVIB差别无显著意义.心肌背向散射跨壁梯度(TGIB)仅出现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室间隔TGIB约为(3.9±2.3)dB,左室后壁约为(3.3±2.1)dB,而在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中未出现心肌背向散射跨壁梯度改变.结论:心肌背向散射跨壁梯度可以作为诊断肥厚型心肌病的特异性指标.

    作者:施月芳;潘翠珍;舒先红;朱慧君;沈学东;陈灏珠 刊期: 2001年第09期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ISTIC) 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