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现红;邹立;黄小让;陆兵勋;张雪林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危害极大的疾病.作为脑卒中高发国家,我国高血压脑出血年发病率高达50.6/10万~80.7/10万,位居我国老年人三大死亡原因之首[1].
作者:陈祎招;徐如祥;何雷;赛力克;王向宇;柯以铨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无镁诱导对惊厥后发育中皮层神经元表达γ-氨基丁酸A受体(GABAAR)α1亚单位的影响.方法 以原代培养的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无镁诱导的反复惊厥样放电为模型,根据对培养6 d皮层神经元的不同处理分为正常细胞外液组和无镁细胞外液组.神经元在上述2种液体中孵育3 h,然后恢复正常DMEM培养液继续培养,1、7及12 d后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2组大鼠皮层神经元GABAAR α1亚单位表达的变化.结果 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发现无镁损伤后12 d时无镁组GABAAR α1阳性细胞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发现无镁损伤后7d、12 d时实验组GABAAR α1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发现无镁损伤后1 d时,无镁组GABAAR α1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无镁细胞外液处理可以诱导发育中大鼠皮层神经元GABAAR α1表达的改变.
作者:里健;毛定安;薄涛;李杏芳;易璐;易著文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患者,男性,39岁,因双下肢无力伴胸部以下感觉减退3个月,加重1个月入院,双下肢无力以长时间行走后为著,患者无大小便障碍,无外伤及感染病史.
作者:杨云娜;顾征;李荧;李彤;徐爱民 刊期: 2009年第11期
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约22个核苷酸的小分子非编码RNA,以往研究表明miRNA在高等生物正常发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者:张波;李刚 刊期: 2009年第11期
迄今为止,关于多胺的功能尚无定论,但有研究表明它参与稳定DNA构象、染色质浓缩、DNA转录以及细胞生长和发育过程,可特异性地修饰某些RNA分子,稳定或激活RNA酶,参与mRNA的翻译以及影响蛋白质合成等.多胺是真核细胞生存所必需的小分子物质.
作者:王彬;江荣才;张建宁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纯化原核表达的14-3-3β(YWHAB)重组蛋白并制备多抗血清,构建适用于哺乳动物细胞的真核表达载体.方法 将重组蛋白表达载体pET30a(+)/YWHAB转化大肠杆菌表达菌株BL21(DE3)感受态细胞,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重组蛋白表达,镍-四齿螯合剂(Ni-NTA)亲和层析柱纯化重组蛋白;以纯化的重组蛋白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应用ELISA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抗血清的效价和特异性;应用PCR扩增添加BamH Ⅰ和EcoR Ⅰ酶切位点把YWHAB的ORF亚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添加BamH Ⅰ和Hind Ⅲ酶切位点把YWHAB的开放阅读框(ORF)亚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对重组载体进行酶切和PCR鉴定.结果 YwHAB重组蛋白以可溶性形式表达,分子量为32 000,与预期分子量一致;纯化后的重组蛋白纯度达90%以上,ELISA结果显示其抗血清的效价为1:50 000,Western blot结果表明抗血清的特异性较好;酶切和PCR鉴定结果表明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YWHAB和pCDNA3.1(+)YWHAB构建成功.结论 通过亲和层析纯化获得人14-3-3β重组蛋白,进而免疫BALB/c小鼠制备多抗血清,为进一步研究人14-3-3β的功能成功构建了其真核表达载体.
作者:杨学习;孙敏英;马瑞娟;徐伟文;李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脑动脉瘤动物模型并初步探讨高血压对脑动脉瘤的影响.方法 45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血压组、正常血压组和正常对照组.高血压组行脑动脉瘤模型制作+双侧肾动脉狭窄术:正常血压组只建立脑动脉瘤模型:正常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各组在术前,术后6周、12周三个时间点分别测量各组大鼠动脉收缩压.术后12周测量脑动脉瘤大小,并灌注固定,取脑动脉瘤部位血管组织,应用HE染色、Van Geson染色和Verhoeff染色进行病理检查.结果 高血压组在处死前血压明显升高[(197.48±15.44)mm Hg],与手术前的血压[(104.40±14.70)mm Hg]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处死前脑动脉瘤的长度[(2.38±0.31)mm]和宽度[(1.89±0.35)mm]与脑动脉瘤制作完成时的长度[(1.62±0.18)mm]和宽度[(1.36±0.09)mm]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血压组和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病理检查显示高血压组血管内膜消失,弹力层完全断裂;正常血压组尚存部分弹性纤维;正常对照组血管组织无改变.结论本实验采用的脑动脉瘤模型稳定性好,制作方便,具有与人类脑动脉瘤相似的形态和病理结构.高血压对脑动脉瘤的弹力蛋白和胶原蛋白有明显影响,是影响脑动脉瘤增大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姬斌;姜晓丹;段传志;王双全;杜谋选;汪求精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HIF-1)由Semenza于1992年发现,为连接在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基因低氧反应元件上的一个核因子[1].HIF-1在缺氧条件下被激活并获得转录活性,它能与靶基因相结合,通过转录及转录后的调控,使机体对缺氧缺血产生适应反应.
作者:林洁;余勤;刘丽珍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SP)4型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基因突变. 方法观察HSP4型患者1个家系4例患者的临床特点,抽取家系5个成员的外周血,选择与已知HSP致病基因位点在物理距离上紧密连锁的微卫星分子STR进行标记.连锁分析并构建其单体型后进行突变筛选.结果 基因分型结果显示了D2S2351与D2S2255与致病基因不排除连锁.其他位点LOD值为负值排除连锁,因此初步定位于HSP致病基因(SPG)4,所对应的候选基因是spastin基因.突变筛查发现患者spastin基因第8外显子1168位置碱基A/G杂合突变.结论该HSP家系患者具有典型临床表现,为spastin基因第8外显子1168核苷酸的位置上A/G杂合突变所致.
作者:车峰远;孙志清;张冬梅;刘举祥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CT表现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收集南方医院42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CT资料,对其在不同出血部位、年龄、病程、性别与预后间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425例患者中男性269例(63.29%),女性156例(36.71%).男女比为1.72:1.本组以幕上脑实质出血为主(87.53%),平均出血量(30.042±7.905)mL,死亡39例(10.5%);幕下脑出血者平均出血量(7.838±5.761)mL,死亡2例(5.3%).各部位出血中,以基底节多,多部位脑出血少,不同年龄组出血部位构成比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080,p=0.001).结论患病人数随年龄增长呈逐渐增多趋势,出血量多是死亡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老年人椎动脉迂曲扩张是高血压脑出血的一种保护机制;早期CT检查可确定诊断、明确治疗方法、初步预测预后情况.
作者:陈现红;邹立;黄小让;陆兵勋;张雪林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侧支循环的代偿作用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 方法对52例连续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所致的脑梗死患者入院时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利用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技术(DSA)评估颅内动脉的侧支循环代偿情况.应用统计学方法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DSA发现52例患者18例出现颈内动脉闭塞,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28例,6例双侧重度狭窄.52例患者中出现前交通动脉代偿18例,后交通动脉代偿8例,前后交通动脉同时代偿12例,14例患者未出现Willis环血管的代偿.无Willis环代偿组与Willis环代偿组NIHSS评分平均秩次分别为35.75和23.0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交通代偿组与后交通代偿组NIHSS评分平均秩次分别为12.42和15.9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时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有效的代偿.NIHSS评分与血管代偿及阻塞位置显著有关.DSA对侧支循环的判定在治疗干预中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王建红;郭富强;吴文斌;张天;余能伟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检测RHBDF1基因在正常胶质细胞和胶质瘤细胞内的表达,以及小干扰RNA沉默C6胶质瘤细胞内RHBDF1基因后是否诱导C6细胞凋亡和抑制细胞生长,为基因治疗胶质瘤寻找新的靶基因. 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检测RHBDF1基因在正常胶质细胞和胶质瘤细胞(包括C6、U251和MGR2)的表达情况:用脂质体转染法分别将RHBDF1 siRNA或对照siRNA转染入C6细胞内,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siRNA转染后对C6细胞内RHBDF1基因和蛋白的影响;Tune1法检测RHBDF1基因沉默后对细胞凋亡的诱导情况,Ki-67免疫荧光染色观察RHBDF1基因沉默后对细胞生长抑制的影响.结果 与正常胶质细胞比较,胶质瘤细胞内RHBDF1基因存在着过度表达.siRNA转染入C6细胞后.对照siRNA组凋亡率为2.96%±1.25%,而RHBDF1siRNA1组和RHBDF1 siRNA2的凋亡率分别为36.35%±4.85%和33.58%±4.08%:对照siRNA组细胞增殖率为95.96%±3.25%,而RHBDF1 siRNA1组和RHBDF1 siRNA2组的细胞增殖率分别为24.57%±5.53%和25.68%±4.08%;组间细胞凋亡率和增殖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BDF1基因在胶质瘤细胞内存在过度表达,沉默该基因后可以诱导细胞凋亡和抑制细胞生长,RHBDF1基因可能成为基因治疗胶质瘤的一个新的靶基因.
作者:闫振文;陈江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一、白细胞介素-10(IL-10)概述IL-10是一种免疫调节因子,人类内源IL-10产生的主要细胞是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
作者:王法臣;袁绍纪;吕学明;熊晖;江慧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垂体腺瘤患者术后中枢性尿崩发生的相关因素及演变.方法对青岛市立医院自2000年1月至2007年10月收治的96例垂体腺瘤手术后有完整随访资料的病例进行分析,对垂体腺瘤的手术方式、尿量及尿崩持续时间等进行比较.结果 96例患者中术后发生尿崩的有71例(74.0%),其中尿崩持续时间<3周的为42例(43.7%),持续在3周~3月的为19例(19.8%),永久性尿崩的10例(10.4%).两组术后尿崩时间持续3月以上的例数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颅手术入路患者发生持续性尿崩例数明显多于经蝶窦入路患者.结论垂体腺瘤手术后中枢性尿崩的发生是该手术常见的并发症,经颅手术更易导致永久性尿崩.
作者:刘伟;张继方;刘显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由于炮弹、航弹、导弹、地雷等爆炸性武器在现代战争中广泛使用,爆炸伤的发生率居于所有战伤伤类的首位,高达60%~90%[1-3].平时爆炸伤多见于易爆物在制造、储存、运输过程中发生的意外爆炸、煤矿、锅炉事故、恐怖分子袭击等.爆炸是固、液体快速发生物理、化学反应转化为气体时能量释放.
作者:高洁;康健毅;赖西南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责任病变血管及其侧支循环代偿方式,探讨脑动脉闭塞或严重狭窄时侧支循环的代偿作用与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OCSP)临床症状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11例缺血性卒中患者采用OCSP分型(完全型前循环梗死36例,部分前循环梗死94例,后循环梗死31例,腔隙性梗死50例),进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判定梗死的责任血管、侧支循环是否建立及代偿方式.结果 检出有病变血管的患者198例,共累及病变血管206支,责任血管为颈内动脉98条、大脑中动脉54条、椎动脉27条、颈总动脉6条、基底动脉5条、锁骨下动脉4条、大脑前动脉及大脑后动脉各2条;经Willis环代偿98例,软脑膜支吻合115例,颅外代偿46例.结论脑动脉病变多位于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其次位于椎动脉,前循环病变较后循环病变具有更高的梗死发生率;侧支循环代偿以Willis环充分,软脑膜支吻合常见;脑梗死的临床分型受病变血管与侧支循环代偿的综合影响.
作者:经屏;张临洪;徐武平;张新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低氧预适应小鼠脑匀浆液提取液对大鼠鼠胚海马神经元缺氧复氧后神经细胞活性和凋亡的影响. 方法在96孔培养板中将大鼠鼠胚海马神经细胞原代培养至8 d,将培养细胞按照处理的不同分为以下5组:(1)正常对照组(仅加入PBS)、(2)H<,4>R<,48>组(缺氧4 h/复氧48h后加PBS)、(3)H0组(缺氧4 h/复氧48 h前加正常小鼠脑匀浆提取液)、(4)H1组(缺氧4h/复氧48h前加急性低氧对照小鼠脑匀浆提取液)、(5)H4组(缺氧4 h/复氧48 h前加低氧预适应小鼠脑匀浆提取液),分别用酶标仪和流式细胞仪测定神经细胞活性和凋亡情况.结果 正常对照组细胞活性明显高于H<,4>R<,48>组,H0、H1和H4组分别与H<,4>R<,48>组相比,细胞活性明显增加,且H4组细胞活性又明显高于H0、H1组;正常对照组仅有极少量的凋亡细胞,而H<,4>R<,48>组凋亡细胞显著增多,H0、H1和H4组分别与H<,4>R<,48>组相比凋亡细胞明显减少,且H4组又分别明显少于H0、H1组.结论低氧预适应小鼠脑匀浆液提取液可能通过增加大鼠鼠胚海马神经元缺氧复氧后神经细胞活性和减少神经细胞凋亡起到抗缺氧性损伤作用.
作者:杨明峰;张颜波;孙保亮;牛敬忠;吕国蔚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自身抗Aβ抗体亲和力情况.方法 选择AD患者、正常中年人和正常老年人各20例,通过间接ELISA法结合硫氰酸盐洗脱检测各组血清抗Aβ抗体相对亲和力.结果 AD组血清抗Aβ抗体亲和力值为1.6(四分位数范围1.15~2.05),明显低于正常老年组[2.45(四分位数范围1.75~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正常中年组[2.35(四分位数范围1.35~3.05)]和正常老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0).根据对硫氰酸盐洗脱耐受情况将抗Aβ多克隆抗体组成分为低、中、高亲和力亚群,AD组低亲和力抗体为13%(四分位数范围5%~18%),明显高于正常老年组[5%(四分位数范围3%~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而AD组高亲和力抗体为15%(四分位数范围5%~24%),明显低于正常老年组[35%(四分位数范围26%~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结论 AD患者血清自身抗Aβ抗体亲和力低于正常,抗Aβ多克隆抗体组成成份发生变化,低亲和力抗体亚群比例明显升高,推测可能是B细胞不完全免疫耐受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吕建平;曹志恺;全伟;邹俊涛;姚志彬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交通伤所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临床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1998年2月至2008年2月收治的652例交通伤所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伤后3个月根据患者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患者性别、年龄、入院时间、瞳孔、血氧饱和度、收缩压、血糖、损伤严重度评分(IS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脑损伤类型等10项指标在2组间的差异.结果 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患者入院时间长、血糖和ISS评分较高,而瞳孔评分、血氧饱和度、收缩压、GCS分值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挫裂伤、颅内多发血肿和颅内血肿患者预后较差;血糖、血氧、GCS评分和ISS评分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血糖、血氧、GCS评分和ISS评分可有效判断交通伤所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
作者:徐如祥;张鹏;姜晓丹;罗成义;柯以铨;张世忠;段传志;王向宇;王清华;薛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绞股蓝皂苷(GPs)对原代培养的胚鼠中脑多巴胺(DA)能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 方法原代培养胎鼠中脑腹侧神经细胞,分别应用100、200、400、800μg/mL GPs作用6 h、12 h、24 h、48 h、72 h、96 h,同时设空白对照组和阳性对照(NGF)组,应用MTT比色试验检测GPs对细胞活性的影响,筛选GPs的佳作用浓度和时间.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抗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应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细胞损伤,同时设空白对照组和GPs预处理组,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和细胞凋亡.结果 MTT检测结果显示400μg/mL GPs作用48h后细胞活性高,与NG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H免疫染色显示400μg/mL GPs组和NGF组TH阳性细胞数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NOS免疫染色和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400 μg/mL GPs预处理组iNOS阳性细胞数和细胞凋亡率高于空白对照组,但仍低于MPT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00μg/mL GPs作用48 h对MPTP诱导的DA能神经细胞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熊东;李维新;王鹏;贾栋;杨浩;高国栋 刊期: 2009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