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谷氨酰胺强化联合肠内营养对胃癌全胃切除术患者的疗效

陈泉全

关键词:肠内营养, 胃癌全胃切除术, 疗效
摘要:目的 观察谷氨酰胺强化联合肠内营养对胃癌全胃切除术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收治的并行全胃切除术的胃癌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n=65,采用谷氨酰胺强化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B组(n=65,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营养指标、免疫功能、肠黏膜屏障功能、生活质量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A组治疗后血清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FN)、前白蛋白(PA)、氮平衡较B组高(P<0.05);治疗后A组CD4+、CD4+/CD8+、IgG水平高于B组,而CRP低于B组(P<0.05);治疗后A组血清前降钙素(PCT)、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水平较B组低(P<0.05);治疗后1周、1个月A组QLQ-STO22评分低于B组(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 早期谷氨酰胺强化联合肠内营养支持对胃癌全胃切除术患者疗效较好,可降低术后并发症.
中国处方药杂志相关文献
  • 皮下引流管不缝合脂肪层的缝合法在妇产科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究采取皮下引流管不缝合脂肪层的缝合法对于妇产科手术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8年1月进行剖宫产的产妇以及实施手术需要进行缝合的皮下脂肪较厚的妇科患者31例,采取皮下放置引流管而不缝合皮下脂肪,连续皮内缝合皮肤层5 d后拆线,术后采用腹部压沙袋6 h,观察患者手术切口的愈合效果.结果 参与研究的患者其腹壁缝合时间为(5.3±0.8)min,未发现切口裂开,切口皮下血肿,脂肪液化或者切口硬结现象,有1例患者术后1 d时皮下引流管滑落,之后每日进行换药和大黄芒硝外敷处理,使得切口良好愈合;还有1例患者,术后2 d皮下引流管引流液为0,考虑皮下脂肪颗粒堵塞引流管,术后第3天拔出引流管,有黄色液体自引流孔流出,引流管被脂肪颗粒堵塞,后予引流孔内放置皮条引流,术后切口愈合佳.结论 进行皮下放置负压引流管而不缝合皮下脂肪的方式操作简便,并且造价较低,且对于手术切口的恢复效果较好.

    作者:徐磊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热淋清颗粒治疗复杂性尿路感染临床观察

    目的 研究热淋清颗粒治疗复杂性尿路感染的疗效.方法 在2012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复杂性尿路感染患者中选出540例,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左氧氟沙星联合热淋清颗粒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免疫功能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患者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IgA、IgM、IgG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热淋清颗粒应用于复杂性尿路感染治疗中效果确切,有助于促进患者免疫功能的提高,改善预后.

    作者:丛玉玺;张艳宁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婴幼儿尿路感染60例临床分析

    目的 回顾分析60例婴幼儿尿路感染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以2014年3月~2017年10月在本院确诊的60例尿路感染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性别、年龄、临床症状、合并症、病原菌分布以及治疗、预后等资料,总结发病特点.结果 60例婴幼儿中,女婴占比较高,为63.33%,年龄为1~6个月的占比较高,为46.67%(P<0.05);尿路刺激征、发热及食欲欠佳等都是尿路感染的常见症状;经常并发肾积水、肾炎等其他疾病;大肠杆菌比较常见;经对症治疗后,51例(85.00%)康复.结论 婴幼儿尿路发生感染后,会出现多种症状,其中1~6个月的女婴患病概率较高,容易引发其他脏器疾病,及时予以对症治疗后可好转或痊愈.

    作者:李国辉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根管治疗术与干髓术联合用于牙髓炎治疗的有效性评定

    目的 探究根管治疗术与干髓术联合用于牙髓炎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2例牙髓炎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干髓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根管治疗术进行治疗.对两组疗效、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管治疗术与干髓术联合治疗牙髓炎能够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婷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治疗58例输卵管性不孕症的疗效分析

    目的 研究宫腔镜联合腹腔镜在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以2015年7月~2017年1月间来院治疗的58例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治疗.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调查患者受孕情况,同时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调查.结果 58例患者均成功开展手术治疗,平均手术时间为(67.2±13.5)min.术中无转开腹病例,患者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时间(5.3±1.2)d.58例患者中输卵管伞端粘连者15例(输卵管19条),输卵管再通率为100.0%;壶腹部阻塞26例(输卵管37条),输卵管再通率为100.0%;间质部阻塞17例(输卵管23条),输卵管再通率为95.7%.58例患者中,有28例成功妊娠,另有1例患者输卵管异位妊娠,妊娠成功率为48.3%.结论 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能够针对输卵管性不孕症进行治疗,效果理想.

    作者:管意宏;梅晓晨;赵蕾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美托洛尔与通心络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探讨

    目的 观察美托洛尔联合通心络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4月~2017年8月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美托洛尔,试验组患者接受美托洛尔+通心络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血脂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服药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美托洛尔联合通心络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

    作者:宋巍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阿仑膦酸钠与激素替代疗法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效果对比

    目的 探究阿仑膦酸钠、激素替代疗法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应用效果.方法 针对8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实施相关治疗,按照患者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激素替代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阿仑膦酸钠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体内激素水平无显著差异,经过分组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受影响较大;两组患者骨代谢情况在治疗前无显著差异,经过分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改善显著;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仑膦酸钠、激素替代疗法治疗骨质疏松症均可起到一定效果,但是前者对于患者的激素水平影响更小,同时不良反应更少.

    作者:钱肖斌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完整全结肠系膜切除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目的 探讨完整全结肠系膜切除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接受治疗的右半结肠癌患者108例,分为对照组53例,接受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55例,接受完整全结肠系膜切除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治疗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术后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两组Ⅰ期和Ⅱ期淋巴结清除情况没有显著性差异,但观察组Ⅲ期和总的淋巴结清除量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2例并发症,对照组出现9例并发症,前者总并发症率(3.64%)显著低于后者(16.98%).结论 与传统手术治疗方式相比,完整全结肠系膜切除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应用具有安全、有效的特点,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作者:石旺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治疗前后心率震荡变化分析

    目的 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治疗前后心率震荡变化.方法 选择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5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并且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的50名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两组人员进行常规检查,观察组患者基于常规检查进行抗甲亢治疗,观察两组人员的甲状腺功能、心率震荡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之前的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水平为(3.47±6.00)%、(2.91±5.91)ms/RR,观察组患者的TO水平比对照组高,TS水平比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TO、TS水平为(-6.51±3.00)%、(9.21±7.08)ms/RR,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人员的TO异常和TS异常率分别为2例(8.00%)、4例(16.00%),观察组患者的TO异常和TS异常率分别为20例(80.00%)、18例(72.00%),观察组患者TO异常和TS异常率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TO异常和TS异常分别为3例(12.00%)、8例(32.00%),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甲亢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甲状腺功能,改善患者心率震荡.

    作者:贾剑森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腹部带血管蒂皮瓣转移在手外伤皮肤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腹部带血管蒂皮瓣转移在手外伤皮肤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08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317例手外伤单纯皮肤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腹部带血管蒂皮瓣移植术进行皮损修复;术后随访1年,对患者移植皮瓣成活率及皮肤修复效果进行记录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以上,平均随访时间(13.1±2.6)个月;随访中317例患者术后总体恢复良好,皮瓣移植成活率为98.74%(313/317),2例患者移植皮瓣边缘出现小部分坏死现象,经过换药处理后痊愈;2例出现感染,经清洗伤口,更换药物及口服抗生素治疗后痊愈.至随访结束,317例患者皮瓣移植后均成活,皮瓣移植成活率为100.00%;无继发感染,手外形良好,有2例患者移植皮肤出现皮肤张力增大,影响患者手部精细动作;其余患者皮肤弹性良好,手功能基本恢复,治疗总优良率为99.36%(315/317).结论 腹部带血管蒂皮瓣转移用于手外伤皮肤缺损修复皮瓣移植成活率高,手部外观和手功能恢复良好.

    作者:胡宗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探讨临床药学服务对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意义

    目的 探讨临床药学服务对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心内科住院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的11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和服务组55例.对照组由医师和护士指导进行华法林抗凝治疗,服务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临床药师提供华法林抗凝的用药知识指导.出院时全部患者均进行华法林用药知识测试,比较两组患者得分差异.结果 服务组患者得分为(14.66±2.2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51±2.6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药学服务对提高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用药合理性、安全性、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临床药学服务充分体现了临床药师的自我价值,值得医院药学部门推广.

    作者:丁勇;李春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长效抗菌材料雾化治疗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探讨

    目的 探讨长效抗菌材料洁悠神雾化治疗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进行盐酸氨溴索雾化治疗的4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另外接受长效抗菌材料洁悠神雾化治疗的43例患者作为试验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①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试验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③试验组治疗后免疫功能指标及炎性因子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长效抗菌材料洁悠神雾化治疗呼吸道感染,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减轻炎性反应,促进症状缓解,改善疗效.

    作者:苏林;丁春;周永刚;霍云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华蟾素胶囊辅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华蟾素胶囊辅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济宁肿瘤医院中医内科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0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40)给予常规化疗治疗,观察组(n=40)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华蟾素胶囊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缓解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各时间段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疼痛缓解率达到了97.50%,而对照组仅有7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生存6个月及1年以上的几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及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华蟾素胶囊辅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效果显著,可以帮助缓解疼痛,提高生存率,减少化疗的不良反应.

    作者:刘金涛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某院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目的 了解分析我院门诊处方中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促使门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门诊开具的12566张处方,对所有处方中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12566张抽查处方中,有2064张门诊处方含有抗菌药物,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6.43%,其中,抗菌药物单用处方1729张(83.77%),二联处方332张(16.09%),三联处方3张(0.15%).门诊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中,非限制性使用抗菌药物处方共计1544张(74.81%).结论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及管理尤为重要,虽然门诊处方中的抗菌药物使用量率符合江苏省卫生部门关于抗菌药物管理办法的要求,但不合理用药情况仍存在不少.

    作者:李娜;赵娜娜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盐酸西替利嗪片和盐酸左旋西替利嗪片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效果和成本对比

    目的 对比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治疗中使用盐酸西替利嗪片和盐酸左旋西替利嗪片治疗的效果与成本.方法 选取106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A组(53例,使用盐酸左旋西替利嗪片治疗)与B组(53例,使用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风团数目、瘙痒情况以及临床疗效、成本、成本-效果比.结果 治疗前两组风团四级评分(LFS)、瘙痒视觉模拟评分(VAS)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降低(P<0.05),A组显著低于B组(P<0.05);A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P<0.05);A组成本、成本-效果比高于B组.结论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治疗中使用盐酸左旋西替利嗪片可明显改善患者风团与瘙痒情况,提升临床疗效,但与盐酸西替利嗪片相比药物成本、成本-效果比更高,在临床治疗中要根据实际情况与患者意愿选择药物.

    作者:杜聃峰;孟宪勇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肺癌术后房颤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进行肺癌手术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肺癌术后房颤发生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选取2010年8月~2012年8月的106例肺癌手术患者进行分析,根据术后患者是否发生房颤,将所有入选者分为房颤组和窦律组各53例.采用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手术前以及术后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分析所有手术患者性别、年龄、术前口服药物、术前并存疾病、手术方式、术后血压、超敏C反应蛋白与房颤发生相关性.结果 两组研究对象手术后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手术前,而且房颤组手术后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窦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合并疾病、术后血压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敏C反应蛋白是肺癌术后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超敏C反应蛋白是肺癌术后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预防肺癌术后房颤发生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曹望凯;李非非;庄玉春;王述波;韩其正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药学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及药品不良反应的影响

    目的 探析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药学干预对其依从性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遵照双盲法分组标准均分成参照组与试验组,前者施行常规药学干预;后者施行综合药学干预.对比分析两组用药依从性、血糖变化与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用药依从性高于参照组,血糖改善情况优于参照组,不良反应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综合药学干预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中,对提高用药依从性、减少不良反应,控制血糖有积极作用.

    作者:吕小翠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的发病机制和诊治研究进展

    白内障在临床上属于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为其主要治疗方式,该手术方式具有损伤小、疗效好等诸多优点.但对于患者而言,该手术方式会给其带来一定不良影响,生活质量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为了进一步提高对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的认识,改善术后状况,笔者主要对聚乙二醇滴眼液、聚丙烯酸眼胶以及玻璃酸钠滴眼液等在内的常见治疗药物疗效展开综述与分析.

    作者:郑志博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贫血鉴别诊断中血液检验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 分析贫血鉴别诊断中血液检验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诊治的100例贫血患者作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其实施血液检验,将两组受检者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DW-CV、Hb、MCHC、RDW、MCH、RBC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贫血鉴别诊断中血液检验具有显著的意义,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薛汉英;王录叶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国家药品标准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及优化策略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增长,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很大的提高,安全用药等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民众的关注.因此,药品标准的科学制定与监管对于确保用药安全十分重要.从目前国家药监局开展的药品标准管理工作情况来看,效果还欠理想,有待进一步改革与完善.为此,本文通过分析发现国家药品标准管理中存在的诸多不足,据此提出国家药品标准管理不足的相应优化策略.

    作者:袁云 刊期: 2018年第09期

中国处方药杂志

中国处方药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监督管理总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

主办:国家食品监督管理总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