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瑞建;桂建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择期经皮冠脉介入术前给予负荷量阿托伐他汀对细胞凋亡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入选在我院行择期冠脉介入术的冠心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在阿托伐他汀40mg/d基础上,术前8h再给予负荷量阿托伐他汀80mg,对照组仅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d;测定两组术前及术后24小时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等指标;结果:对照组PCI术后24小时VCAM-1、hs-CRP明显升高(P<0.01),实验组PCI术后24小时VCAM-1、hs-CRP升高(P<0.05);对照组及实验组PCI术后24小时cTnI升高(P<0.05);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5);实验组PCI术后24小时VCAM-1、hs-CRP、cTnI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PCI术前及术后24小时CK、CKMb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前给予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可以显著减少PCI造成的炎症反应及心肌损伤,对心肌有保护作用.
作者:王光友;黄琦磊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抢救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收治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31例,立即给予胆碱酯酶复能剂,洗胃,更衣,应用阿托品,吸氧,补液等.彻底清除毒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病情观察,特别是采用大胃管洗胃后再留置小胃管维持24小时-36小时进行持续定时洗胃.结果:本组31例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均抢救成功,没有一例死亡.结论:有机磷农药中毒者要彻底清除毒物,洗胃方法正确,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呼吸循环功能,加强病情观察,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练玉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CNP)是依据每天标准计划,为一类特殊患者所设定的住院护理模式,它的制订和执行是一个计划、执行、检查和修正的循环过程,能指导护士有预见性、主动地为患者提供有时、有序、有效的服务,还能使患者明确自己的护理目标,自觉参与到疾病护理过程,以促进自身早日康复,缩短住院天数[1].2011年1月~2012年6月,我院妇产科在剖宫产的患者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武任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压疮是指身体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软组织溃烂和坏死.压疮多发生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因此预防压疮是基础护理工作的重点,定时有效的翻身护理是预防压疮关键而又简便的方法.传统的床旁翻身记录卡可督促与记录护士为患者翻身的行为,虽然内容丰富,记录方法较繁琐,增加护士工作量.多名护士记录,字体大小不一,版面不醒目、不直观.为了使护士能够实时掌握病人的翻身情况,按时给患者变换体位,减少记录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我们设计出翻身状态监控转盘,现介绍如下:
作者:何桂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1例鞘内注射甲氨蝶呤后引起全身剥脱性皮炎患者的护理.认为护理重点是病情观察,加强皮肤护理,营养干预,心里护理的重要性护理,预防和减少由剥脱性皮炎引起的并发症的发生和护理以及患者发生多脏器功能障碍机体各系统的观察护理.
作者:张静 刊期: 2012年第09期
医院收费信息系统是指利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对医院的挂号、开药处方、物流、门诊、住院收费、划价、药品进行综合管理,对在医疗财务相关的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处理、提取、传输、汇总、加工生成各种信息,从而为医院的整体运行提供全面的、自动化的财务管理服务的信息系统.
作者:江克松;宋玲玲;胡斌;李文兴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通过对子宫平滑肌瘤(leiomyoma,LM)患者进行分组,妊娠组、非孕育龄组及绝经组子宫平滑肌瘤的病理组织学分型,探讨雌、孕激素对子宫平滑肌瘤生长的影响.方法:对213例子宫平滑肌瘤标本的组织切片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病理组织学分型与患者妊娠及年龄的关系.结果:213例子宫平滑肌瘤患者妊娠42例,合并变性26例;非妊娠171例,合并变性9例.妊娠变性率高于非妊娠者(26/42与9/171,P <0.01).绝经患者20例,6例合并子宫内膜病变;非绝经患者193例,21例合并子宫内膜病变.绝经合并子宫内膜病变率较非绝经者高(6/20与21/193,P<0.05).结论:妊娠期合并肌瘤易发生变性及核分裂活跃,绝经患者更易合并子宫内膜病变.对绝经后妇女合并肌瘤者应常规术前诊刮.雌激素和孕激素是子宫平滑肌瘤的促生长主要因素.
作者:王善伟;张润岐 刊期: 2012年第09期
对40例慢性肺心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总结,提出其护理重点是密切监测病情,加强呼吸道护理及用药护理,重视对患者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这对于提高患者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杨敏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辅助治疗领导干部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应用口服降糖药治疗但血糖控制不达标的25例中年在职领导干部的2 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甘精胰岛素、瑞格列奈治疗.结果:治疗3 个月后,25例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依从性良好,无一例中断治疗,治疗期间25例患者有1 例患者出现了低血糖症状,无1 例发生夜间低血糖.结论:对口服降糖药物治疗不达标的中年在职领导干部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甘精胰岛素、瑞格列奈联合治疗,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良好,且低血糖发生率低,治疗依从性好,临床疗效良好,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黎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对慢性乙肝病人开展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其作用.方法:将慢性乙肝患者98例进行分组教育,干预组49例,采用全程的规范化健康知识教育;对照组49例采用常规临床知识讲解.对两组教育效果采用相关知识问卷考核的方式进行评定.结果:干预组49例中,21例为掌握,24例为了解,4例为不了解,总知晓率达91.8%;对照组49例中,4例为掌握,12例为了解,33例为不了解,总知晓率仅32.7%.干预组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慢性乙肝患者进行全程的规范化健康知识教育,可让患者充分了解并掌握有关该病的基础知识.一方面可促使患者积极参与治疗,主动接受护理指导,从而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另一方面使患者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自觉的避免那些不利于本病的因素,以预防复发,从而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健康生活质量.
作者:刘海燕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通过血象光电定位(点)扫描检测系统或目测评估系统和相应的软件,依据血象吸光度An∝In W-1和血象纤维网变异系数KFn的评估求出血象各环层血熵评估系数KRn、熵比Rsn、熵浓度Nsn、熵浓度差ΔNsn、总熵度δR和总谐度rR,并建立反映机体整体及各系统组织相关健康信息评估.其中:n为血象由外而内所划分同心圆的环层序数(1~8).方法:随机抽样1000例体检资料,以病史疾患阳性率为基准,进行血熵评估和其他相关检查的阳性检出率比较,从而反映灵敏度和特异性方面的比对.结果:血熵信息评估中各项检测的低灵敏度>61%,低特异性>77%.结论:血熵信息评估为机体的检测和评估创建了一种整体上有效的健康信息反映方法.
作者:王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我国的腹腔镜技术在1992年才开始发展,我国腹腔镜技术在泌尿外科的应用起于那彦群教授和他的团队率先开展的腹腔镜肾切除术[1].二十余年来,该技术在泌尿外科领域发展迅速,已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其微创和安全的特点得以充分体现.在良好的设备和熟练的技术支持下,腹腔镜可处理绝大多数肾上腺外科疾病,甚至很多学者将其作为肾上腺外科治疗的金标准.腹腔镜技术已广泛用于皮质醇增多症、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以及嗜铬细胞瘤等的治疗,并且具有不同的手术入路选择.
作者:王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比较2种PICC置管部位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将入选18岁-65岁200例PICC患者根据置管部位不同分为2组,签署知情同意书,一组为100例采用肘窝上部位置管者,一组为100例采用肘窝下部位置管者.观察比较两组在置管后24小时、72小时、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时患者的机械性静脉炎、穿刺点感染、静脉血栓形成、意外脱管及局部渗液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有何不同.结果:2种PICC置管部位并发症的发生率,肘下置管组静脉炎、感染、导管脱出及断裂管发生率显著高于肘上置管组(P
作者:孙丽娟;闫红云 刊期: 2012年第09期
PICC是经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其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适宜中长期输液及用高渗性、高刺激性药物的患者静脉通道.相对于其他中心静脉置管,有操作简单、穿刺易成功、创伤少、并发症少、易维护,留置时间长,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等优点,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们总结了本科2008年一月至2011年6月270例PICC肿瘤患者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报道如下.
作者:马惠利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肾病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的影响.方法:2010年1月-2012年1月对16例使用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分别给予内瘘术前及术后、透析期间、预防闭塞及感染预防等干预措施,延长其内瘘的使用时间.结果:13例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良好.结论:正确指导患者保护好动静脉内瘘,尽早进行功能锻炼,把握好动静脉内瘘的启用时机,消除引起血栓形成等一切不利因素,减少并发症发生,可以延长内瘘使用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朱海英;赵春燕 刊期: 2012年第09期
在眼睑外伤,经常导致泪小管断裂.断裂的泪小管经常出现弹性回缩,给断端寻找的带来很大困难,虽然手术显微镜的使用使寻找泪小管断端的成功率大为提高,但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泪小管断端难以寻找,使该吻合术失败,给患者造成了终生溢泪.在行下泪小管吻合术中,寻找泪小管的鼻侧断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我们结合临床实际,术中向泪道内注射亚甲兰透明质酸钠,使其从泪小管的鼻侧断端溢出,能缩短寻找时间,减少组织损伤,提高手术效率和成功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光胜;王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麻醉恢复期患者,由于麻醉药,肌松药和神经阻滞药的残留作用尚未消失,机体保护性反射尚未完全恢复,常易发生气管阻塞、通气、换气不足,或循环机能不稳定,呕吐、误吸、躁动等并发症,使麻醉风险大大增加.为尽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安全回到病房,是麻醉恢复室医护人员对麻醉恢复期患者的观察及护理就显得至关重要.麻醉恢复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是麻醉恢复期患者继续进行严密观察和检测,直至患者的生命体征恢复至稳定状态的场所.为了更好地提高麻醉恢复期的护理质量,现将我科的护理问题及对策总结如下.
作者:金燕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B族链球菌(GBS) 败血症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09年7月至2011年6月本院NICU病房住院的GBS败血症新生儿资料,回顾性分析GBS败血症患儿的围产期因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与转归.结果:GBS败血症13例,占住院患儿的3.31‰,其中早发型败血症11例,迟发型败血症2例.本院出生8例,占本院出生新生儿的0.67‰.早发型病例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生后36h内发病,迟发型病例以高热为首发症状,2例合并化脓性脑膜炎,其中1例并发脑脓肿、1例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GBS败血症患儿血WBC明显低于正常,C反应蛋白升高数十至数百倍,PLT下降明显.13例血GBS阳性标本均对万古霉素和氨苄青霉素敏感,氨苄青霉素联合美罗培南治疗有效.结论:新生儿GBS败血症病情凶险,病死率高,母孕后期应常规筛查,重视新生儿早期临床表现,尽早行病原学检测,足疗程使用敏感抗生素治疗,有效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作者:龙艳明;张志强;陈翔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现代护理管理研究的成果集中体现在护理管理理念的更新、工作模式的建立和服务模式的转变3个方面,其中,重要的是护理质量管理理念的更新.在新形势下,护士长应适时转变管理理念及管理模式,积极调动各级人员的积极性,让病区护理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人性化.
作者:王丽荣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用超薄游离皮瓣修复手掌、手背及腕部皮肤缺损伴骨骼肌腱外露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对8例手部皮肤缺损伴骨骼肌腱外露患者行超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创面制定护理计划,进行优质护理.结果:患肢外形及功能恢复均较好,结果满意.结论:应用超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部创面,其美学效果及功能恢复更佳,作为是难度高且复杂的显微外科手术,护理人员对术后皮瓣的护理好坏直接影响手术的成败,加强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使患者保持愉快、稳定的情绪,提高皮瓣的成活率,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作者:许丽 刊期: 201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