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张雪玲(通讯作者);陈念东;马芸;杨永
目的:研究生长抑素联合七叶皂甙钠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5年来收治的85例 SAP患者,所有患者均行生长抑素治疗,治疗组45例联合七叶皂甙钠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平均腹痛消退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并对胰周感染率加以比较。结果:治疗组的各项观察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长抑素联合七叶皂甙钠能明显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减轻急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减轻胰腺损害,促进胰腺修复,有一定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靳玉英;鲍鸿斌;攸江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盆腔炎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是女性生殖器官等组织的慢性炎症。属中医“痛经、癥瘕、带下病”等范畴。据记载中药直肠给药是我国的首创。但笔者自2002年以来,在直肠给药的基础上配合子午流注按摩,比单一的直肠给药疗效显著,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临床有98例患者,通过妇科检查、彩色超声检查、明确诊断为慢性盆腔炎。症状都有子宫增大或正常大小,有压痛,附件增厚或扣及包块,压痛。年龄大的47岁,小的20岁。疗程短的半个月,长的一年半。98例患者,随机抽取49例单一直肠给药,余49例直肠给药配合子午流注按摩。结果发现,直肠给药配合子午流注按摩,大幅度优于单一直肠给药的治愈率和显效率。
作者:邢丹丹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重视甲氧氯普胺致锥体外系反应的正确诊断及合理治疗。方法:整合我科收治的2例甲氧氯普胺中毒患者,并结合病例资料观察治疗效果。结果:2例患者中毒症状全部消失。结论:甲氧氯普胺不良反应确诊后,根据患者的体重,选用适量的地西泮给予积极治疗,均得到有效康复。
作者:陈秉亮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兰索拉唑联合莫沙必利片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3年1月一2013年10月收治的58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法莫替丁治疗,治疗组给予兰索拉唑联合莫沙必利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实施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0%,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接受胃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O%,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兰索拉唑联合莫沙必利片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大大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作者:陈广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分析观察急性心绞痛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2010年3月~2012年6月收治于我院的76例急性心绞痛患者做出了回顾性分析,并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改进组和常规组,每组各38例患者,常规组实施单抗治疗,改进组则行双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氯呲格雷)。对两组患者在用药期间进行观察,如临床治疗效果、心绞痛症状等,并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从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总有效率看,改进组为86.8%,常规组为44.7%,改进组明显高于常规组,在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从心绞痛症状上看,持续时间和发作次数均显著降低,改进组改善更为显著,其差异均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急性心绞痛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时,可采用双抗血小板治疗,其对心绞痛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在临床应用上有较大价值。
作者:全萍芝 刊期: 2013年第12期
通过超声辅助碱法与超声辅助酶碱法提取燕麦麸蛋白及其产物,提取率为39.31%与61.43%,经氨基酸的组成分析与营养价值评价,发现2种方法提取燕麦麸蛋白与FAO/WHO所推荐的模式相符,超声辅助酶碱法提取燕麦麸的EAAI高于超声辅助碱法,即营养价值高。
作者:刘月梅;赵素斌;段瑞钦;王延臣;牛和勇;田晓燕;任清;张晓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α-硫辛酸(ALA)联合甲钴胺与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neuropathy,DPN)的疗效。方法:95例以神经肌电图检查为标准诊断的DPN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治疗14天。A组:ALA+甲钴胺;B组:ALA+依帕司他;C组:ALA+甲钴胺+依帕司他。治疗后再次进行神经肌电图及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检查,评价治疗前后的效果。结果:各组治疗后的神经传导速度及TCSS评分均降低(P<0.05);A组和B组之间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优于A、B两组(P<0.05)。结论:ALA、甲钴胺与依帕司他不同组合均可改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 itus,T2DM)患者的周围神经病变症状。
作者:史晓阳;袁慧娟;张菱;赵志刚;张凯(通讯作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在门诊基础护理操作中贯穿健康教育。通过健康教育改变不利于健康的各种行为习惯,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方法:在门诊进行基本护理操作同时,利用短时间进行健康教育,使病人能在轻松、相互信任的氛围中接受治疗。结果:让病人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改善健康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王莉丽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阿替卡因肾上腺素与利多卡因是口腔麻醉中常用的麻醉药物,分析两种药物和两种仪器注射方式的副反应情况,合理选择药物和仪器,有利于减少病人药物副作用,提升麻醉效果。方法:试验分为两组,试验组使用The wand仪器和阿替卡因肾上腺素口腔麻醉,对照组使用一次性口腔长针头注射器和利多卡因口腔麻醉,两组病例出现不同的副反应情况,应用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出现副反应经过统计学分析,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两种不同的药物和两种不同的仪器使用存在不同的副反应,使用The wand仪器和阿替卡因肾上腺素,副反应明显减少,麻醉效果明显增强,操作简单,便于推广。
作者:许婷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根因分析法在护理文书质量改进中的作用。方法:运用根因分析法对我院2011年6月-2011年12月31个临床科室的护理文书书写在院级质控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回顾,制定整改措施并落实。结果:2012年6月-2012年12月护理文书发生问题的月次和科室较2011年6月-2011年12月明显减少。讨论:根因分析法找出了导致护理文书书写缺陷的系统原因,为护理文书质量的持续改进提供了依据,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强珂皎;贺艳;顾振冬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尿潴留是以排尿困难,甚则小便不通为主症的疾病,祖国医学称之为“癃闭”。中风是由于患者肝肾阴虚,肝阳上亢,阳亢风动,窍闭神匿,神不导气而致。西医临床常采用留置导尿管、听流水声、热敷、冲洗会阴及按摩下腹部等方法诱导患者排尿。笔者采用针药并用治疗中风47例,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晓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和总结膝关节镜手术的术中护理配合及体会。方法:通过分析在我院收治的膝关节炎病人在膝关节镜手术中的手术配合过程,总结膝关节镜手术的术中护理配合及体会。结果:分析总结出膝关节镜手术的术中护理配合操作常规对膝关节镜手术的影响。结论:熟悉膝关节镜使用原理,术中熟练配合操作,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降低了并发症及感染,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叶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ICU患者病情危重,生命体征变化快,需要及时完善各项检查和治疗,有部分检查、治疗受医疗条件的限制,并且需进行特殊治疗时必须转运到其他科室接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CT 及磁共振检查等[1]。危重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不能及时的主诉症状,常因诊断、治疗的需要进行院内转运检查。但由于 ICU 患者本身疾病的危重,治疗护理措施的特殊性在转运过程中易出现病情变化、治疗中断、意外伤害、烦躁等情况[2]。为了保障ICU意识障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工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我科于2011年10月至2013年6月,对入住我科的539例不同程度意识障碍患者在转运途中的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作者:许媛;王淑君;张艳丽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了解计划免疫开展前后“乙脑、流脑、麻疹、百日咳、白喉、脊灰”六病免疫相关性传染病流行趋势,并予以分析评价;方法:利用Excel和SPSS软件对计免前后“六病”相关传染病发病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免疫前年均发病率621.73/10万,免疫后年均发病率16.22/10万,用泊松分布对计免前后“六病”年均发病率进行比较, P<0.01,由此可得计划免疫前后相关传染病的发病率有显著性差异,计免后发病率明显低于计免前;结论:1950~2011年我市免疫相关传染病发病情况,总体呈下降趋势。尤其是开展计划免疫后,下降幅度非常明显,所以预防接种是消灭或控制针对的传染病有效的干预措施。完善常规接种及流动儿童管理是预防控制免疫相关传染病的关键。
作者:高慧娟;商颖钰;薛全华;许皓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微波、超声波联合中频电刺激治疗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20例背肌筋膜炎患者分为综合组和药物组两组,综合组给予微波、超声波、中频电刺激和常规药物治疗,药物组仅给予常规药物消炎止痛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个疗程后对患者进行VAS疼痛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微波、超声波、中频电刺激和常规药物治疗对背肌筋膜炎有较为明显的治疗作用。
作者:冯顺燕;张盘德;周惠嫦;陈丽珊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健康管理在原发性高血压社区防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对2009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0日社区居民中14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的患者均为71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健康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值、血压控制率、知识知晓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在饮食、治疗及运动方面的知识知晓率较对照组患者均明显提高,具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的血压控制率较对照组患者明显提高,具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血压较对照组患者血压降低,但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社区防治中运用健康管理,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对基本知识的掌握能力,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晓霞;张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妊娠中期唐氏筛查及产前诊断在胎儿异常和妊娠结局预测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我市各级医院期进行唐氏筛查孕妇3930例,对其唐氏筛查结果及产前诊断与妊娠结局进行分析。结果:3930例筛查孕妇中,高风险孕妇366例,高风险率为9.31%,其中21-三体高风险孕妇301例,占7.66%,18-三体高风险孕妇45例,占1.14%,神经管缺陷高风险孕妇20例,占0.51%;年龄≥35岁孕妇胎儿染色体异常检出率高于年龄<35岁的孕妇(P<0.05),且筛查高风险孕妇妊娠不良结局显著高于筛查低风险孕妇(P<0.01)。结论:妊娠中期唐氏筛查及产前诊断为胎儿异常和妊娠结局预测重要手段,对降低缺陷胎儿出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急性脑卒中居于我国人群的死亡原因第二位,致残原因第一位。探索二级医院脑卒中“三级康复卒中单元模式”,充分、合理使用医疗资源,探讨“三级康复卒中单元模式”的治疗方法,使脑卒中患者得到规范化的治疗,争取获得大的功能改善,使患者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作者:施云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为解决临床成果数据收集周期长、科室手工上报数据方式积极性低、管理层无法监控成果数据的问题。方法:采用信息处理技术对已录用的成果数据进行汇集,达到可以进一步加工分析的效果。结果:通过对历年的数据汇集,新上线的系统可以快捷、方便地对数据进行汇总,支持按年度、学科分类统计,数据准确可靠。结论:摆脱了传统手工录入模式带来的种种弊端,项目开展达到预期效果,使用科室评价较高。
作者:杨伟文;刘宇平;陈梁华;杨伟红;余达加;陈翠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总结基层医院ICU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实施方案及成效,为下一步深化创建工作提供依据及指导。方法:在ICU病房采取转变思想观念、强化基础护理、加强人文关怀与舒适护理、与家属搭建沟通桥梁,以及对院内转科患者进行随访等措施。结果:ICU 病房的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有所提高,护士对优质护理服务有了新的认识。
作者:马亭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