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广清
腹腔镜手术因其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但其术后疼痛仍然存在,影响患者术后恢复。中枢敏化可对疼痛产生不利影响,故有人主张在手术开始前就采取措施,以阻滞伤害性感受器,从而达到防止中枢敏化、减轻术后疼痛的目的。超前阵痛的概念和价值已得到进一步完善和证实【1】。本研究旨在观察具有靶向作用的新型非甾体类药氟比洛芬酯【2,3】超前镇痛在妇科腹腔镜术后的效果,以评价其实用价值。
作者:闫振亚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青光眼门诊患者局部用药依从性及其护理。方法:选取青光眼门诊患者96例,采用问卷的方式对患者局部用药依从性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青光眼患者的对疾病的认知度、滴眼次数、价格、居住地、费用支付方式、教育程度、年龄与其局部用药依从性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加强对青光眼门诊患者的护理包括对患者进行疾病的指导、对患者进行出院的指导、对患者进行生活的指导等方面可以提高青光眼门诊患者局部用药依从性。
作者:姜桂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在急性肺栓塞患者(AP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急性肺栓塞的患者。入院患者在24小时内进行血检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右心功能不全组 BNP 水平明显高于右心功能正常组,两组之间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血浆BNP可以反映APE患者的右心功能,有助于APE患者进行危险分层。
作者:马耀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对高压氧辅助治疗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02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50例,进行常规化治疗措施;联合组5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高压氧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联合组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肢体恢复部分功能的时间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高压氧辅助治疗措施,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为脑卒中临床治疗重要的辅助治疗措施。
作者:熊雨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人工心脏起搏器是通过起搏器发出一定能量的脉冲电流,通过电极导线传到心肌带动心搏的治疗方法,从而替代正常心脏起搏点,引起心脏搏动的一种方法【1】。随着人工心脏起搏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接受永久性起搏安置手术的患者越来越多。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可有效减轻患者症状,改善其活动能力,大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蒋崚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抢救中的护理方式,总结护理经验。方法:抽取我院站于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100例,将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辅以整体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50例患者,35例患者临床症状得到缓解,15例病情恶化,经针对性护理后,患者均痊愈出院,护理成功为100%,对照组50例患者,45例痊愈出院,5例死亡,护理成功率为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全身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淑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此次所收治的252例脑血栓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治疗和对照组,各为126例。对照组:给患者使用阿司匹林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双嘧达莫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8.4%(124/126)、3.2%(4/126);85.7%(108/126)、11.1%(14/126);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脑血栓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治疗,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脑血栓形成情况和其的神经功能,促进患者的康复,并且发生的不良反应少,值得进行推广。
作者:鲁晓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盆底肌锻炼持续性指导对分娩结局的影响及盆底肌力恢复效果。方法:将80例分娩前孕妇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40例。观察组接受盆底肌锻炼持续性指导,对照组未进行功能性锻炼。比较2组分娩前盆底肌肉张力、分娩产程时间以及分娩情况等。结果:观察组分娩前盆底肌肉张力评定级别明显高于对照组;第二产程、总产程时间、阴道助产、会阴侧切、阴道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盆底肌锻炼持续性指导对分娩结局具有较为显著的影响,且盆底肌力恢复效果显著,应加以推广并应用。
作者:张建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谵妄是一种急性暂时性脑功能异常,以认知功能障碍、意识水平下降、注意力不能集中、精神活动力下降和睡眠-觉醒周期紊乱为特征。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是外科病人术后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之一,常发生于65岁以上的老年病人,它的发生可能提示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增加。
作者:刘丹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患者,女,61岁。半个月前出现左侧颜面部级眼眶疼痛,伴轻度发热,曾口服抗炎药物,但疼痛无减轻。2日前疼痛加重,伴高热,左眼视力逐渐下降,体温高40.0℃,于2013年11月10日急诊收入我院。查体:体温40.2℃,双侧瞳孔不等大,左侧5mm,右侧2.5mm,左侧对光反射消失,左侧眼眶级眶周红肿,左侧上、下眼睑触痛阳性,左侧上颌窦区压痛阳性,左侧鼻腔内见浓性分泌物。鼻窦 CT:左侧上颌窦、筛窦及鼻腔内见软组织密度灶,密度不均匀,鼻窦骨壁骨质未见明显增生、吸收、破坏征象,左侧眼睑肿胀,眼外直肌外侧软组织密度灶。入院诊断:急性鼻-鼻窦炎,左侧眶周围炎。入院后给予抗炎及对症治疗。11月11日行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术中切开左侧钩突,打开中鼻甲基板,开放左侧上颌窦窦口,将窦腔内的浓性分泌物清理干净,见窦腔内有真菌球样物,取出后送检病理,开放前、后组筛窦,开放蝶窦,打开部分框内壁以减压左眼球。术中病理回报证实为真菌性鼻窦炎。生理盐水冲洗窦腔,高分子海绵填塞鼻腔。术后给予抗炎、消肿等对症治疗。术后2天开始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患者术后疼痛明显减轻,眶周皮肤消肿明显,但左眼仍视物不清,眼眶增强MRI:左侧上眼睑区及眼眶外上限区(肌椎外)可见条片状等信号灶,DWI呈高信号,眶尖未见累及,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强化,左侧眼球突出,视神经伸长,未见明显一场信号灶。眼部彩超:左眼前方及颞侧无回声暗区。考虑为眼睑级框内脓肿形成,诊断为左眼睑、眼眶蜂窝织炎,于11月17日行左眼睑及眼眶脓肿切开引流术。术中从上眼睑和眶腔吸出约10ml黄色脓样液体,送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含30mg小诺霉素的生理盐水冲洗脓腔,置入胶皮引流条后缝合。术后给予抗炎级对症治疗,每日换药处置2次。药敏结果回报:粘质沙雷氏菌,药敏结果头孢类、青霉素类敏感,因患者有头孢类过敏史,故给予哌拉西林舒巴坦静点。术后12天,患者无不良主诉,查:Vos无光感,左侧眼睑及眶周轻度红肿,引流口处脓性分泌物基本消失,腔内清洁。左眼结膜轻度充血、水肿,角膜透明,前房深度可,瞳孔散大,直径约5mm,直接对光反射阴性,晶状体透明度下降,眼底见视神经色淡,视网膜散在片状出血,眼压27.8mmHg。眼底血管造影:左眼视神经萎缩、视网膜出血。鼻窦 CT:左侧上颌窦内积液已基本吸收,左侧上颌窦及筛窦内积液较前明显减少,蝶窦及鼻腔内积液已吸收。补充诊断:左眼视神经萎缩,左眼视网膜出血,双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病情稳定,于12月9日出院。
作者:逯思;金永德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导致剖宫产切口感染的临床危险因素及临床对策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进行剖宫产的72例孕妇为观察研究对象,其中有剖宫产切口感染的36例患者为对照组,采取针对性处置措施后的36例剖宫产孕妇为观察组,分析剖宫产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指导临床防治剖宫产切口感染实践。结果:导致剖宫产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是多方面的,术前、术中、术后均有相关危险因素,孕妇高龄、合并基础疾病、体质量指数较高、手术相关情况如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侵入性操作频繁等等都易发生剖宫产切口感染,36例针对性处置措施组的剖宫产孕妇仅出现1例切口脂肪液化,其余患者切口愈合达到Ⅰ/甲。结论:导致剖宫产切口感染危险因素是多方面的,进行针对性的有效干预有利于减少剖宫产切口感染风险,更好的保障产妇健康,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熊春苗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并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治疗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方法:将收治的38例 ERCP 治疗患者,术前做好充分准备,心理护理,术后采用常规护理、并发症护理以及出院指导等全方面护理,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结果:全组38例患者经 ERCP 治疗术后,36例患者术后无明显并发症,2例并发症患者均为急性胰腺炎,经积极的治疗及护理后,全部患康复出院。结论:行 ERCP 治疗前后,给予充足的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细心观察患者病情,及早发现并发症,及时治疗,可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手术成功率。
作者:曾巧莹;张春燕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比较膝后直切口微创入路和关节镜入路治疗单纯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手术治疗单纯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患者的资料,共56例,其中采用膝后直切口入路32例,采用关节镜入路24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1年后KT2000值、以及1年后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膝关节后路直切口入路组在手术时间、KT2000值比关节镜组有明显优势(p<0.05),在出血量、切口长度及术后1年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方面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关节镜入路能方便观察膝关节内结构,但技术要求高,适合于能娴熟开展关节镜手术的医院,而后路微创直切口入路具有手术时间短、费用低、固定更可靠,操作更简单,值得推广。
作者:文旦(通讯作者);陈岗;熊传芝;王强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结核(PTB)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老年COPD并发PTB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选取同期住院COPD患者未合并肺结核4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以及体重指数(BMI)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血沉(ESR)以及C反应蛋白(CRP)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检查显示所有COPD合并PTB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肺纹理增粗、紊乱及肺气肿,可伴有胸腔积液、胸膜粘连以及肺门及纵隔肿块影。结论:合并肺结核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进程,老年COPD患者合并PTB多病情较重且营养状态较差,需要积极进行抗结核治疗,同时加强营养支持疗法。
作者:马焕彩 刊期: 2013年第12期
1病例摘要产妇,女,22岁,先天性聋哑,因“停经41周,不规律腹痛一天”入院。入院后诊断为1.足月妊娠2.脐带绕颈。孕5月感双下肢轻度水肿,休息后不能缓解。术前血常规、凝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检验结果未见明显异常。2麻醉处理产科与家属沟通后,试行宣教及沟通失败后拟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经麻醉科会诊并与家属沟通认为病人对于硬膜外麻醉配合存在困难,为椎管内阻滞阻滞麻醉禁忌,结合医院实际拟行局麻复合全麻。完善术前准备,入室前1h口服西咪替丁。入室后左倾15度体位,常规监测 ECG、NIBP、SaO2,开放液体通路,液体扩容预处理,吸纯氧,连接好Narcotrend监测麻醉深度。
作者:和儒林;李熹(通讯作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头孢地尼联合思连康治疗小儿细菌性肠炎的疗效。方法:收集在我院门诊及住院的90例细菌性肠炎的患儿,按随机对照表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口服头孢地尼分散片(每同9-18mg/kg,分三次口服),观察组口服头孢地尼的同时口服思连康(小于6个月0.5g,大于6个月1.0g,一天三次口服)。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89%,明显高于对照组71%(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头孢地尼联合思连康治疗细菌性肠炎疗效优于单用头孢地尼。
作者:袁玉肖;姚爱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6岁,农民。因“咳嗽咯痰1月,CT发现右下肺囊性占位2天”于2012年2月6日入院。患者入院前1月,受凉后出现咳嗽咯痰,痰为黄色脓性痰,量多。在院外个体诊所疑诊“感冒”,并抗感染治疗(具体不详),病情有所好转,痰转为白色,量仍多。入院前3天患者摄 X 线光片显示右下肺肿块影。入院前2天行胸部CT检查发现右下肺囊性占位。患者以往体健,否认石棉接触史。入院查体:神清,生命体征平稳,头颅五官,腹部四肢未见明显异常。胸廓不畸形,不压痛。右中下肺语颤减弱,叩呈浊音。右中下肺呼吸音减低。左肺未见明显异常。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6.62*109/L.红细胞:4.62*1012/L,:血红蛋白:128g/L,血小板计数:233*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1。8%,血糖:4.9g/l。胸部CT提示:1.右下胸内可见约一个10CM的类园形阴影,CT 值-20HU-2HU。周围组织可见压迫推移,与右下支气管关系较密切,提示囊肿可能性大,其它?2.右下胸膜局限增厚。3.纵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影。4.心影不大。入院初步诊断为:右下肺囊性占位性病变。入院后经充分手术前准备,于2012年2月10日在全麻双腔支气管插管下经右第6肋间后外切口手术切除右胸壁包块。术中见:胸腔内无积液,无粘连。右胸下部后外侧可见直径约15CM球状包块,包块表面光滑。右下肺被挤压向纵隔侧。右下肺部分不张。包块与右下肺分界清楚,无明显粘连。包块起缘于右胸外侧胸壁,包块包膜与右胸外侧壁层胸膜相延续。包块在右外侧胸壁的基底部范围约直径4cm。右胸壁包块基底部深面软组织及肋骨无明显异常。术中完整切除包块。扩大切除右胸壁壁层胸膜及胸内筋膜。用电刀碳化处理右胸壁包块基底部深面组织后,再用碘伏,酒精处理胸壁创面。术中膨肺,右下肺膨胀良好。切开包块见:包块靠胸壁侧为白色纤维样组织;靠肺侧为囊腔,其内含有约30ml 淡黄色清亮液体及少量胶冻样物。术后包块送病理检查。结果为:恶性间皮瘤。术后患者拒绝放化疗。术后随访一年半,患者一般情况良好。笔者将继续随访观注。
作者:向勇;张鹏;朱正春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小儿扁桃体摘除术后疼痛的护理方法,提高患儿舒适度,减少并发症。方法:将90例扁桃腺肿大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试验组(P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儿术后常规给予镇痛药和冷敷护理;试验组给予心理疏导,按摩,音乐舒缓,镇痛药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给予镇痛药次数及剂量,疼痛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镇痛药剂量统计差异,但疼痛评分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烦躁,呕吐并发症少于对照组。结论:小儿扁桃腺摘除术后疼痛护理应用心理疏导,按摩,音乐舒缓能减轻疼痛,减少患儿术后恶心呕吐并发症。
作者:胡亚男;苏新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产后出血是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ml者。产后出血包括胎儿娩出后至胎盘娩出前,胎盘娩出至产后2小时以及产后2小时及产后2小时至24小时3个时期,多发生在前两期。产后出血为产妇重要死亡原因之一,在我国目前居首位占分娩总数2%-3%。主要原因为宫缩乏力,临床表现为产道出血急而量多,或持续小量出血,重者可发生休克。同时可伴有头晕乏力、嗜睡、食欲不振、腹泻、浮肿、乳汁不通、脱发、畏寒等。产妇一旦发生产后出血,预后严重,休克较重持续时间较长者,即使获救,仍有可能发生严重的继发性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席汉综合征sheehansyndrome)后遗症,故应特别重视做好防治和护理工作。
作者:周金峰;高复峰;杜文举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特殊类型异位妊娠的护理要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预防并发症。方法:对10例诊断特殊类型异位妊娠的患者(宫颈妊娠2例,剖宫产瘢痕妊娠8例)成功实施子宫动脉化疗栓塞,并进行心理,术前术后护理。结果:10例患者均成功保留子宫并治愈出院,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是治疗特殊类型异位妊娠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密切观察病情及精心的护理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丽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