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后镇痛的作用

闫振亚

关键词:氟比洛芬酯, 超前镇痛, 妇科腹腔镜, 中枢敏化, 术后疼痛, 术后恢复, 伤害性感受器, 腹腔镜术后, 腹腔镜手术, 价值, 甾体类, 创伤小, 阵痛, 应用, 评价, 临床, 患者, 概念, 措施, 靶向
摘要:腹腔镜手术因其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但其术后疼痛仍然存在,影响患者术后恢复。中枢敏化可对疼痛产生不利影响,故有人主张在手术开始前就采取措施,以阻滞伤害性感受器,从而达到防止中枢敏化、减轻术后疼痛的目的。超前阵痛的概念和价值已得到进一步完善和证实【1】。本研究旨在观察具有靶向作用的新型非甾体类药氟比洛芬酯【2,3】超前镇痛在妇科腹腔镜术后的效果,以评价其实用价值。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一例产后出血的个案护理

    产后出血是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ml者。产后出血包括胎儿娩出后至胎盘娩出前,胎盘娩出至产后2小时以及产后2小时及产后2小时至24小时3个时期,多发生在前两期。产后出血为产妇重要死亡原因之一,在我国目前居首位占分娩总数2%-3%。主要原因为宫缩乏力,临床表现为产道出血急而量多,或持续小量出血,重者可发生休克。同时可伴有头晕乏力、嗜睡、食欲不振、腹泻、浮肿、乳汁不通、脱发、畏寒等。产妇一旦发生产后出血,预后严重,休克较重持续时间较长者,即使获救,仍有可能发生严重的继发性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席汉综合征sheehansyndrome)后遗症,故应特别重视做好防治和护理工作。

    作者:周金峰;高复峰;杜文举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护理业务查房在提高护理质量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护理业务查房的模式,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及护理人员业务素质。方法:组织以科室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为中心和以护理并发症为基础的护理查房,并在护理业务查房过程中引入“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结果:护理人员通过参与护理业务查房,提高了护理团队的整体护理能力。结论:护理业务查房是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人员素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宋丽燕;周婷婷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脑梗塞30例观察

    脑梗塞是脑梗塞-infarction of the brain ,动脉阻塞后出现相应部位脑组织的破坏,可伴发出血。发病机制为血栓形成或栓塞,症状的性质因病变累及的血管不同而异。当脑梗塞发病在24小时内,或梗塞灶小于8毫米,或病变在脑干和小脑处,脑 CT 检查往往不能提供正确诊断。必要时应在短期内复查,以免延误治疗。故对老年人“无症状性脑卒中”应引起重视,其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都很高,笔者运用灯盏细辛注射液进行治疗该病30例,取得一定疗效。

    作者:李贤;杨健;谢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社区高血压患者降压药应用情况分析

    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患者用药及控制情况,为社区高血压患者合理用药、提高控制率提供参考。方法:对盐城市亭湖区2个社区内597名高血压患者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血压水平、控制情况、并发症、降压药物应用等。结果:被调查人中治疗率达79.7%,控制率为29.6%,药物应用以传统复方降压药多占33.6%,其次是ACEI和CCB,仅31.1%的人采用联合药物治疗。结论:该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不理想,应该加强用药干预。

    作者:王静;朱岫芳;陈根林;周少林;陈亚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手术室护理带教的体会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生带教的方法,提高手术室教学质量,培养合格护理人才。方法:根据手术室工作的特点和护生情况制订带教方案并公开化和明确化,建立健全的带教管理制度。内容包括操作示范、手术的配合、职业防护的教育及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等。结果:护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以及实际操作能力得到提高,护生的职业防护意识增强,整体提高带教质量。结论:手术室护生实习带教必须有计划地阶段性进行,同时应对护生进行出科考核,了解护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不断改进带教方法,提高带教质量。

    作者:刘贺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微创手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护理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91例患者均给予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同时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同时实施整体护理干预。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下床活动时间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手术治疗期间给予整体护理干预,可缩短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作者:杨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30例脑出血患者锥颅碎吸术后的观察与护理

    总结我科室对30例脑出血患者锥颅碎吸术后的护理。主要包括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呼吸道,消化道的观察与护理,引流管的护理,监测肺功能做好早期呼吸支持[1],尽早进行肠内营养尽快恢复胃功能,加强泌尿系统护理保护和监测肾功能,心理护理,康复治疗及指导等。从而认为脑出血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内科治疗中锥颅碎吸进行血肿清除是治疗脑出血有效的方法,手术成功后的关键是术后护理。

    作者:马美春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96例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对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1年1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192例,将其分为两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硝苯地平缓释片,对照组加用氯沙坦;并对两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组内治疗后舒张压、收缩压明显优于治疗前,治疗后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均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心率、Scr、BUN等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7.92%,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疗效较为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生存的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马敬龙;莫红霖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开展健康干预对辖区居民健康的意义

    健康干预已经成为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目标更加明晰,为了有效地做到健康关口前移,培养居民良好的生活习惯,对疾病防患于未然;对疾病早发现、早治疗,以及预防和延缓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并发症的发生,对辖区居民健康指数提高有重要意义。我院根据对辖区居民健康调查评估,开展系统的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三年来居民健康知晓率提高了5.1个百分点。

    作者:吴艳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胆道疾病患者静脉输液技巧

    胆道疾病患者由于长期食欲差、营养低下,导致血管硬化、血管细、脆性大、弹性差,加之反复住院输液血管受到严重损害,给临床输液治疗带来难题,如何做好胆道患者静脉输液血管的维护,对保证静脉输液顺利进行,确保及时有效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们对胆道疾病患者静脉输液技巧做了较多研究,现探讨如下。

    作者:杨晓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彩超诊断先天性椎动脉入横突孔位置变异临床分析

    目的:对彩超诊断先天性椎动脉入横突孔位置变异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11月-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先天性椎动脉入横突孔位置变异患者100例,分别进行彩超和CT进行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彩超组患者准确诊断比例、患者满意度、变异位置诊断等对比CT检查患者,差异性无明显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刚发生因检查诊断导致严重不适症状和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应用彩超进行先天性椎动脉入横突孔位置变异准确诊断率高,病变部位确诊明确,无严重不适症状和不良反应发生,可依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应用和诊断。

    作者:薛颖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引发中药不良反应的因素及对策

    本文对引发中药不良反应的因素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四点对策。旨在减少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为中药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王红卫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新斯的明穴位注射足三里治疗肛肠科手术后尿潴留的疗效观察

    目的:临床观察35例肛肠科手术病人术后出现尿潴留采取新斯的明穴位注射足三里治疗方法解除膀胱括约肌痉挛、尿道括约肌痉挛、肛门括约肌痉挛,促进排尿的效果。方法:病人发生尿潴留时,给予新斯的明穴位注射足三里。结果:35例病人中,有效35例。结论:新斯的明穴位注射足三里治疗肛肠科术后尿潴留,能促进手术后尿潴留病人在短时间内排尿,且病情无反复,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李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45例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随机对照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与安全性,优化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进行西医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静脉点滴热毒宁注射液,两组均观察7d,治疗前后观察患者发热、喘息、咳嗽、肺部啰音、哮鸣音改善情况,并记录改善时间,统计患者住院时间,评价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发热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5.56%(43/45)比71.11%(32/4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10.785,P<0.01)。结论:热毒宁注射液能够有效改善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症状体征,联合西医综合疗法能够协同提高临床疗效,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蒋锴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80例婴幼儿烫伤的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回顾性分析80例婴幼儿烫伤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到病案室收集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80例烫伤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针对婴幼儿烫伤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防护对策。结果:在烫伤的80例患儿中,主要是与监护人的危机意识不强及突然更换监护人或更换居住环境等有关。结论:婴幼儿烫伤中绝大部分是可以预防的,如烫伤后应积极应对,可降低伤情的进一步恶化,减轻患儿痛苦,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梁玉珍;张丽娟;赖家盈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一起学校B型流感暴发的实验室检测

    目的:了解南平地区浦城县一起流感暴发疫情,通过实验室检测分析确定病原,为今后有效开展流感实验室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结合荧光定量PCR快速诊断检测和流感病毒分离实验室检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荧光定量PCR快速诊断检测8例病人咽拭子,阳性8例,均为 B型,阳性率为100%。流感病毒分离鉴定检测8例,第一次培养7例阳性,分离率由87.5%(7/8)。只有1份为阴性,将阴性标本做第二次重培养,才出现阳性,均为B型(Victoria系),病毒培养分离率上升为100%(8/8)。结论:本起流感疫情共发病76例,罹患率为10.8%(76/706)。我们采集病人咽拭子,进行荧光定量PCR快速诊断检测和细胞培养分离流感病毒鉴定,确定为B型维多利亚株引起。此次疫情结合荧光定量PCR和细胞培养分离病毒的方法,用核酸快速检测结果指导细胞培养分离病毒,提高了阳性检出率。较传统方法大大保证了检测的时效性,而对基层疫情确定及时有效处理控制发挥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郑鹃;吴春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100名医务人员膳食营养状况及膳食结构特点调查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的膳食营养状况及膳食结构特点。方法:用食物频率询问法,随机调查我院100名员工的膳食习惯,通过分析营养素摄入量初步评估其膳食营养状况,并根据我国膳食指南及膳食宝塔分析其膳食结构。结果:我院大部分员工的膳食可提供足够的三大宏量营养素,但多种营养素偏低,包括 VitA、VItC、钙、硒;膳食中动物性食物丰富,红肉比例偏高,植物性食物中以蔬菜为主,谷类摄入量不足,水果、奶类及豆类食物偏少。结论:我院大部分员工的膳食营养尚欠均衡、膳食结构欠合理,膳食中谷类及水果、奶和豆类比例不足,不能提供足够的抗氧化营养素。

    作者:万东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分层次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目的:通过对临床护理工作进行分层次管理,探讨该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并做相应的评价。方法:选取我院护理人员222名,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层次管理组和常规组,对分层次管理组的临床护理工作进行分层次管理,对常规组的护理人员进行常规护理管理,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两组护理工作的临床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两组结果对比,采用分层次管理的护理小组其护理质量明显优于采用常规护理管理的护理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患者满意度并无明显差异,但相比管理工作落实前都有提升,其中,分层次管理组的提升速度高于常规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分层次管理对于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激发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团队的护理水平有着较为明显的作用,该项管理措施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番保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塞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国家一类新药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至2012年就诊于我科的11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在常规给予改善脑供血、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营养神经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丁苯酞0.2克日三次口服,治疗14天后观察患者用药后临床疗效及有无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7%,对照组为83.22%,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丁苯酞对于急性脑梗塞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张坤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人性化管理理念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观察研究人性化管理理念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各类住院手术患者6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手术室常规护理管理,试验组给予手术室人性化护理管理,1个月后,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后的成功率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的成功率为96.97%,对照组的成功率为81.82%;试验组的满意度为90.91%,对照组的满意度为69.70%,两组比较,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其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管理理念为手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保障了手术患者的安全,改善了护患关系,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贾淑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