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淑娟
目的:建立规范化的消毒供应中心,加强质量管理,确保无菌物品的质量,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按照质量标准,对供应中心建筑布局,工作流程及管理进行规范化。结果: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流程,保证了无菌物品质量,满足了临床科室的治疗要求。结论: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及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规范管理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
作者:李海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对二次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二次剖宫产手术患者120例,依据首次剖宫产方法进行分组,常规组患者60例,首次手术为传统性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对照组患者60例,首次手术为新式剖宫产手术,对比两组患者二次手术情况。结果:常规组患者二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壁粘连严重比例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首次剖宫产患者采用传统子宫下段剖产手术,能够明显降低二次剖宫产手术时间,减轻腹壁粘连情况,减少二次剖宫产手术出血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适宜依据患者情况应用和治疗。
作者:马彦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三阴型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以供临床参考。方法:本研究将我院2009年6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三阴型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同期收治的非三阴型乳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均进行手术治疗,术后放和(或)化疗,非三阴组加内分泌和(或)靶向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对比治疗后预后情况的差异性。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发病年龄较小,家族史较高,淋巴结阳性率较高,肿瘤大径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有效率较低,随访18个月期间死亡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阴型乳腺癌患者具有发病年龄小,多有家族史,易发生转移、肿瘤大等临床病理特征。手术和放化疗效果不甚理想,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予以重视。
作者:王建逵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为了解五华区高血压发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制定慢性病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五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13年组织开展慢性病监测及其危险因素人群基线调查工作。1材料与方法1.1调查对象按照多阶段分层单纯随机抽样原则,随机抽取了大观、华山、莲华。普吉4个街道办事处的8家居委会开展了高血压发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抽样调查工作。每个居委会随机抽取2个居民小组,根据2010年全国人口构成确定每个年龄段分性别调查人数,依次测算各年龄别人群纳入的调查对象。共完成有效调查3218人,其中男性1589人,占49.4%;女性1629人,占50.6%。
作者:张洁;周丽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足月胎膜早破,无明显头盆不称,经阴道分娩与破膜时间长短的关系。方法:对本院2012.1-2013.8月收治的孕足月胎膜早破无明显头盆不称的500例孕妇,观察其破膜时间的长短与阴道分娩的关系。结果:距破膜时间越短,启动产程,经阴道分娩的机率高,新生儿并发症少;破膜时间越长,剖宫产、新生儿窒息、肺炎发生的机率越高。结论:胎膜早破距妊娠时间越短,阴道分娩的机率越高且并发症少。故应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处理胎膜早破,减少母婴并发症,提高产科质量。
作者:叶望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提高母乳喂养率。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8月~2012年12月在我院产科住院产妇160例,其中自愿参加母乳喂养健康教育学习80名产妇为实验组,未接受母乳喂养健康教育的80名产妇作为对照组。结果: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加强母乳喂养的健康教育,可提高母乳喂养率。
作者:薛晶;李淑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老年牙隐裂伴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临床上常规行氧化锌丁香油碘仿糊剂根管充填,但术后出现再感染可导致近60%的患者治疗失败[1,2],寻找理想的根管充填材料和方法彻底封闭根管系统是研究者一直关注的问题。糊剂的使用是根尖封闭质量的关键,本文对70颗牙隐裂伴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采用Cortisomol及氧化锌丁香油碘仿糊剂两次性根管充填,分析1年后的疗效。
作者:刘磊 刊期: 2013年第12期
肿瘤放射治疗是利用放射线如放射性同位素产生的α、β、γ射线和各类 x 射线治疗机或加速器产生的 x 射线、电子线、质子束及其它粒子束等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种方法。由于放疗辅助工具的改进和经验的积累,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高,目前已成为癌症治疗中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国约有70%以上的癌症需用放射治疗,美国统计也有50%以上的癌症需用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突出。放射治疗已成为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因其而引起的各种放射反应也日益受到医护人员的重视。
作者:徐艳;王若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通过对医院葡萄球菌属细菌临床分离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趋势分析,掌握医院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状况,为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临床分离葡萄球菌属菌株。药敏试验采用MIC法进行,质控菌株为金葡菌ATCC25923,数剧分析采用WHONET5.6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葡萄球菌属细菌在临床分离菌株中共收集417株,其中金葡菌112株,占26.86%;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305株,占73.14%;发现4株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其中3株是金葡菌,1株是表皮葡萄球菌。结论: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不同的医院和地区存在较大的差异,须重视对万古霉素耐药的金葡菌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遏制多重耐药菌株产生,降低多重耐药菌的危害。
作者:谭翠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美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局统计显示:在卫生行业及相关部门工作时被AIDS、乙肝、丙肝及其他血液性传播疾病感染的人数有上升趋势[1]。因此,血站实验室工作人员也面临严峻的职业暴露危险。加强实验室人员日常操作中的防护,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意义重大。现结合实际工作对实验室人员操作过程中存在的生物危害以及防护进行探讨。
作者:岳献荣;孟毓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干预对重症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实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重症脑卒中实施肠内营养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进行肠内营养的常规护理,实验组进行预防性护理干预。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相关生化指标测定、观察并发症及治疗效果。结果: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后,实验组血清蛋白、前白蛋白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通过有效的预防干预,可显著减少重症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改善其营养状况,有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刘春慧;张丽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间歇导尿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的疗效。方法:选取132例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间歇导尿,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电针治疗,2周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45例,好转1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占90.9%;对照组痊愈32例,好转17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占74.2%。两组疗效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联合间歇导尿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能促进膀胱功能恢复,改善膀胱排尿功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曲庆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前列腺增生症合并糖尿病患者全身情况差,身心症状异常严重,术后极易发生感染,电解质紊乱及其他并发症,为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术前做好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监测与控制血糖,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做好基础护理,预防感染,严防并发症发生等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雒秋凤;路建波;张晓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小组式健康教育对PICC置管患者健康教育知晓度,提高PICC置管患者依从性,提高患者日常带管生活的信心。方法借鉴小组治疗的理论与方法,将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由责任护士组织患者开展各种活动。结果:患者PICC置管前后健康教育的知晓度、PICC置管后的健康教育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通过小组式健康教育的应用提高了PICC置管前后健康教育的知晓度、PICC置管后的健康教育,加深对PICC置管认知度和依从性,增强自我护理能力,促进其身心的健康。
作者:朱后妹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总结了1例主动护理干预预防利福平注射液所致的护理体会。方法:穿刺前采取主动护理评估:血管的评估、药物的评估、输液工具的评估、对操作人员技术的评估等,采取输液时的评估:输注前30分钟喜疗妥软膏涂擦在皮肤表面、增加冲管次数、减少对血管的刺激:每日输注利福平后及时拔除,次日输注时选择新的静脉穿刺。结果:患者在输注利福平期间未发生化学性静脉炎及药物外渗,提高了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同时能够完成抗结核治疗。结论:主动采取护理干预措施,降低药物引起的化学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减少病人因为输液而带来的痛苦,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作者:赵婷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的可行性效果。方法:选取内科60例急性心机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临床路径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用临床路径的标准方案与传统的常规护理作比较。结果:实验组在住院日、住院费用、健康教育内容掌握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等方面均好于对照组。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机梗死病人的治疗护理过程中,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规范护理行为,提高病人满意度。
作者:柴艳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此次所收治的252例脑血栓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治疗和对照组,各为126例。对照组:给患者使用阿司匹林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双嘧达莫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8.4%(124/126)、3.2%(4/126);85.7%(108/126)、11.1%(14/126);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脑血栓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治疗,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脑血栓形成情况和其的神经功能,促进患者的康复,并且发生的不良反应少,值得进行推广。
作者:鲁晓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喉癌患者术后气管套管安全问题及护理对策。方法:对我科2005年6月至2013年6月喉癌切除术后患者102例进行临床观察及探讨。结果:18例发生与套管相关的安全问题,积极采取各种护理对策后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结论:重视气管套管安全问题,采取得当的护理措施,才能有效保证喉癌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朱光丽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介绍烧伤酊制剂及其治疗烧烫伤的疗效。方法:对216例烧烫伤患者进行创面喷雾,评价治疗效果,并对109例浅烧烫伤进行了本品与京万红软膏治疗效果对照观察。结果:烧烫酊治疗烧烫伤有效率9508%。结论:烧伤酊疗效可靠,可应用于临床。
作者:马建新;王艳军;张景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对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与开放手术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分析46例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与同期实施的40例同类开放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切口引流量、术后住院天数、手术并发症及美容效果的差异。结果:腔镜组手术时间长、术后第1天切口引流量多,但术后颈部不适感发生率低、美容效果理想。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很少的手术方法,美容效果突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岩;周军;王昭昕;沈俊;王培顺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