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健康体检团体客户多肿瘤标志物检测随访分析

施玉琴;任春花;陈丽宏

关键词:肿瘤标志物, 健康体检, 随访
摘要:目的:通过对两家团体客户肿瘤标志物的两年随访检测,找出高危人群,分析其增高的原因,进一步检查以期筛出肿瘤患者。方法:连续两年同时检测血清中12种常见肿瘤标志物的浓度,并一对一比较分析异常者。结果:某小学一位男性CEA增高,两年浓度无明显变化,一位女性第二年CA125轻度增高;某单位8位男性分别有f-PSA、PSA、CEA、CA19-9等异常,6位女性分别有CA125、AFP、β-HCG等异常。结论:异常者原因多为生理及良性病变,一位男性PSA明显增高,需除外前列腺肿瘤;一位女性CA125明显增高,需除外卵巢肿瘤,随访肿瘤标志物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磁性附着体修复牙周病伴牙列缺损后基牙牙周组织状态分析

    目的:观察晚期牙周炎患者磁性附着体覆盖义齿修复后其基牙牙周状态。方法:35例晚期牙周病患者62颗基牙采用磁性附着体覆盖义齿修复,检查并记录修复前(牙周治疗后3个月)、修复后1年和2年基牙牙菌斑指数、牙龈指数、牙周袋探诊深度、附着丧失(牙槽骨高度)和松动度并进行记录分析。结果:磁性附着体修复后,基牙牙龈指数高于牙周治疗后3个月(p<0.05)、菌斑指数、牙周袋探诊深度、牙槽骨高度及差异无显著性变化(p>0.05),松动度均小于修复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晚期牙周病患者可用磁性附着体覆盖义齿修复具备可行性。

    作者:王瑞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带锁髓内钉治疗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的临床分析

    目的:讨论带锁髓内钉治疗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46例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46例患者均使用带锁髓内钉治疗。统计手术时间、伤后愈合时间和疗效,评价带锁髓内钉治疗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的疗效。结果:肱骨干骨折患者手术时间为101±12.5min,愈合时间为3±0.7月;胫骨干骨折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85±7.6min,愈合时间为5±1.6月;股骨干骨折患者平均手术时间57±5.1min,愈合时间为4±1.2月。肱骨干骨折、胫骨干骨折、股骨干骨折患者的优良率分别为92.3%、90.9%、90.9%,整体有效率为91.3%。结论:带锁艇内钉治疗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具有较强的疗效,值得临床运用。

    作者:王彬;孙焕建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74例小儿高热惊厥护理分析

    目的:研究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及急救方法。方法:对2010年9月-2013年10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74例高热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4例高热惊厥患儿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住院时间5-10天。结论:小儿高热惊厥起病急,发病因素复杂,治疗的关键是在发病初期的急救和护理。

    作者:何玉晶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优质护理对老年血液透析病人的实施与效果

    目的:按照“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标准,为病人提供护理服务,提高病人满意度。方法:按照“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标准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与要求,并以该标准进行管理与奖罚。结果:2010年7月至今,我科的病人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标准可有效规范护理人员的行为,提高病人满意度。

    作者:刘凤芹;曾志力;叶白云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一例产后出血的个案护理

    产后出血是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ml者。产后出血包括胎儿娩出后至胎盘娩出前,胎盘娩出至产后2小时以及产后2小时及产后2小时至24小时3个时期,多发生在前两期。产后出血为产妇重要死亡原因之一,在我国目前居首位占分娩总数2%-3%。主要原因为宫缩乏力,临床表现为产道出血急而量多,或持续小量出血,重者可发生休克。同时可伴有头晕乏力、嗜睡、食欲不振、腹泻、浮肿、乳汁不通、脱发、畏寒等。产妇一旦发生产后出血,预后严重,休克较重持续时间较长者,即使获救,仍有可能发生严重的继发性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席汉综合征sheehansyndrome)后遗症,故应特别重视做好防治和护理工作。

    作者:周金峰;高复峰;杜文举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中医医院CICU在岗护士分层次培训

    ICU是对危重患者进行集中、强化治疗的重要场所。护士担任医疗监护、抢救、治疗和大量护理工作,工作强度大,风险高[4],因此ICU护理工作是一项技术含量很高的服务性工作,必须要求在岗护士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精湛的监护急救技术、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沟通技巧、敏锐的观察和应变能力及高度法律意识[1]。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医院,我科 CICU(心胸外科监护室)是一个所收治患者病情危重且多变的中西医结合临床科室。护士进入 CICU后,必须经过正规化、系统化的培训,才能更好的胜任CICU护理工作。我科CICU从2010年来对在岗护士采取分层次培训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傅秀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内科急诊150例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探究内科急诊急性腹痛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6月我院急诊内科收治的150例急性腹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把全部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头孢曲松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糖皮质激素及抗生素头孢曲松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糖皮质激素及抗生素头孢曲松对患者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疗效,可把此方法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寇妍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公立医院改革形势下的档案管理工作

    公立医院改革是当前医疗卫生系统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也是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者面临的一个崭新的课题。本文从档案管理与改革的关系入手,论述档案管理应与改革同发展、同进步。

    作者:张永静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浅析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目的:探讨并分析关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预防以及护理。方法:选取了近几年我院收治的50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病患,基于患者临床资料的了解,采取了相应的预防及护理措施。结果:在50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病患中,其复发率从以前的16.68%下降到到了5.67%,病患对于护理方式的满意度为91.2%。结论: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及护理工作中,通过病患临床资料的了解,基于其体征变化的观察,对其实施了相应的心理护理、环境护理、病情观察等护理与预防复发措施,从预防及护理的情况来看,所获得的效果较为显著,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与应用。

    作者:郭秀霞;雷春;段丽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甲氧氯普胺引发锥体外系综合症2例报告

    目的:重视甲氧氯普胺致锥体外系反应的正确诊断及合理治疗。方法:整合我科收治的2例甲氧氯普胺中毒患者,并结合病例资料观察治疗效果。结果:2例患者中毒症状全部消失。结论:甲氧氯普胺不良反应确诊后,根据患者的体重,选用适量的地西泮给予积极治疗,均得到有效康复。

    作者:陈秉亮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腰-硬联合麻醉在高龄患者手术中麻醉效果分析

    老年人由于年龄、体质等原因,各种疾病发病率较高,癌症、骨质疏松、外伤等,需要手术治疗的情况较多,由于老年人的体质问题,对麻醉的要求也比较严格,腰-硬联合麻醉(CSEA)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近年来,我们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对高龄患者进行麻醉取得了较好的麻醉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文收集我院2012年2月~2013年10月手术治疗的160例老年患者,其中男120例,占75.0%,女40例,占25.0%,男女之比为3:1,年龄68~89岁,平均年龄78.5岁,患者合并症较多,有合并糖尿病的,有合并冠心病的,有合并高血压的,有合并老慢支的等。

    作者:吕萍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1例心律失常-预激综合征剖宫产术后护理探讨

    1概述心律失常-预激综合征,是指心电图呈预激表现,临床上有心动过速发作。心电图的预激是指心房冲动提前激动心室一部分或全部。诊断主要靠心电图。发生预激的解剖学基础是房室旁路,即在房室间除有正常的传导组织以外,还存在一些普通心肌组成的肌束[1]。病例资料:患者,女,26岁,孕1产0,本次孕38周,耻骨联合分离11天,于2013年10月09日16时20分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9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16/61mmHg;产科检查:宫高32cm,腹围98cm,胎心音140次/分,无宫缩,头先露;患者于2003年发现心脏“预激综合征”,曾行介入射频消融术,术后仍时有心慌、胸闷等不适。2013年09月18日心脏彩超示:左心房增大,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未见异常。于2013年10月10日09时00分送手术室行剖宫产术,剖宫分娩一活男婴,体重3400g,术中失血250ml,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生命体征平稳,手术中及术后无明显不适症状。母乳喂养成功,术后恢复良好,术后第5天康复出院,术后1个月随访,产妇无不适。入院诊断:1、耻骨联合分离;2、骨盆狭窄;3、孕1产0孕38周;4、心律失常-预激综合征;5、脐带缠绕。

    作者:韦晓彤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变化及与狼疮性肾炎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狼疮性肾炎(LN)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35例SLE患者及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TNF-α水平,同时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抗ds-DNA抗体水平,并对其中的21例LN患者进行分析。结果:SLE、LN患者的血清TNF-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活动期组显著高于静止期组;SLE患者TNF-α与SLEDAI评分均呈正相关;LN患者TNF-α与抗ds-DNA抗体水平呈正相关。结论:SLE及LN患者血清TNF-α水平显著升高; SLE和LN患者血清TNF-α与病情活动呈正相关;TNF-α参与LN发病。

    作者:李峰;刘洋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500例小儿急性阑尾炎及阑尾穿孔的治疗对策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阑尾炎及阑尾穿孔的临床治疗对策,为医院治疗阑尾炎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我院2010年1月份到2013年1月份收治的500例阑尾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结合其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500例患儿均确诊为急性阑尾炎,其中有83例发生术中阑尾穿孔,发生率为16.6%(83/500);经腹腔冲洗后,有8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6%(8/83);具体包括6例切口感染,2例术后并发肠粘连;均在采用抗生素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临床在治疗急性阑尾炎及阑尾穿孔患儿的过程中,可通过实验室检查、及时行手术治疗和术后联用抗生素治疗等方式,来进一步减少阑尾穿孔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帮助患儿尽早康复出院。

    作者:谢泽翌;陆增祥;李永;余晓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3例难愈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护理

    放射治疗是当前治疗恶性肿瘤常用的方法之一。但在放射性治疗中,照射野皮肤很容易出现放射性损伤。据统计,肿瘤放疗患者皮肤损伤发生率为91.4%,因损伤严重而被迫中断治疗的发生率为58.1%[1]。而放疗疗程每延长1天,局部控制率将下降1%-3%,从而增加患者的痛苦和心理压力,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2]。因此,防治皮肤黏膜放射损伤是临床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国内外没有统一推荐的防治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措施[3]。笔者收集2006年10月-2011年4月在我院放疗或在外院放疗出现难愈性皮肤损伤患者3例,经伤口评估后,选择合适药液和敷料护理伤口,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石利平;李燕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一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了解一起农村家庭举办生日宴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方法:依据《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GB14938-1994)开展调查。结果:在剩余干煸虾等混合食物样品中和感染者粪便中均分离出副溶血性弧菌。结论:该家宴引起的食物中毒原因为副溶血性弧菌,农村家宴引起食物中毒时有发生,农村食品卫生管理不可懈怠。

    作者:贾勇;颜雯雯;张红;康小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密闭式吸痰在昏迷并气管切开病人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在昏迷并气管切开病人中的应用,减少气管切开病人肺部感染的发生几率。方法:选择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2011年8月至2012年12月昏迷并气管切开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密闭式吸痰组30例(观察组),开放式吸痰组28例(对照组)。观察两组病人的肺部感染情况。结果:通过两组的对比分析,密闭式吸痰组的肺部感染率明显低于开放式吸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密闭式吸痰可以减少外源性条件致病菌的侵入,相对保护开放气道,减少气管切开病人肺部感染几率,从而提高护理效果。

    作者:赵菁菁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手法复位短臂石膏托外固定治疗Colles骨折98例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短臂石膏托外固定治疗Col es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10月至2012年10月门诊98例Col es骨折,均采用手法复位短臂石膏托外固定治疗。结果:98例患者中,治愈77例(占78.6℅),好转14例(占14.3℅),效果欠佳7例(占7.1℅);总有效率为92.9℅结论:手法复位短臂石膏托外固定治疗Col es骨折疗效确切可靠,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袁贵龙;邓彩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苦参碱治疗102例急性乙型肝炎的临床体会

    目的:观察苦参碱治疗急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的204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的常规治疗相同:休息、护肝、支持治疗、对症处理。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甘利欣;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苦参碱。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苦参碱治疗急性乙型肝炎疗效显著。

    作者:吴志勇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瑶医拨松针配合瑶医药酒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6例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腰腿痛疾病。瑶医称为“筋出槽”(mbungh gapv mun);本病主要是由于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突)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的组织,如脊神经根、脊髓等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有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作者:黎积福;明新求;陆云树;莫庆金;陈美红;周秋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